《證治彙補》~ 卷之二 (5)
卷之二 (5)
1. 傷食
大意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內經)一或有傷。脾胃便損。飲食減少。元氣漸憊。(雜著)
內因
有過食生冷瓜果魚腥寒物者。有過食辛辣炙爆酒面熱物者。有壯實人恣食大嚼者。有虛弱人貪食不化者。(指掌)有飲食不調之後。加之勞力。勞力過度之後。繼以不調者。(安道)
外候
令人腹脹氣逆。胸膈痞塞。咽酸噫氣。如敗卵臭。或嘔逆噁心。欲吐不吐。惡聞食氣。或胃口作痛。或手按腹疼。或泄瀉黃白而絞痛尤甚。或憎寒壯熱頭疼。似外感瘧疾。但外感則身多疼痛。左脈浮盛。傷食則身無疼痛。右脈滑大。(匯補)亦有舊谷未消。新谷遽入。脾氣虛弱。經宿不化者。(巢氏)其有熱者。令人吞酸。其無熱者。令人噫臭。(吳崐)
白話文:
【大意】
飲食過量,腸胃會受損傷害。(內經)一旦有損傷,脾胃就會受到損耗,導致飲食減少,身體元氣逐漸疲倦。
【內因】
有人過量食用生冷瓜果、魚腥寒物;有人過量食用辛辣炙烤、熱性食物;壯實的人恣意大吃;虛弱的人貪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指掌)在飲食不調後,再進行勞動,過度勞動後,如果飲食仍不調,情況會更加糟糕。
【外候】
使人腹部脹滿,氣息上逆,胸膈阻塞,喉嚨酸苦,嘔吐氣體,想吐卻吐不出來,厭惡聞到食物的氣味。或者胃部疼痛,按壓腹部有疼痛感,或者出現黃白相間的腹瀉且疼痛加重,或者出現畏寒發熱、頭痛,類似於外感疾病,但外感疾病通常全身疼痛,左手脈搏浮大;飲食過量引起疾病,則全身無疼痛,右手脈搏滑大。(匯補)也有人舊食物尚未消化完,新食物就大量進入,導致脾氣虛弱,隔夜都消化不了。(巢氏)如果有熱性的問題,會讓人感到吞酸;如果沒有熱性的問題,會讓人有噁臭的症狀。(吳崐)
脈法
氣口緊盛傷於食。(內經)右關浮滑。或沉滑。按之有力者。宿食不消。(脈經)凡人上部有脈。下部無脈。當問其胸滿噁心欲吐欲嘔者。此食填胸中。氣不下降。故尺部無脈。乃天道不能下濟之象。探吐自愈。如胸中無食。又不欲吐。而尺無脈者。此根本已廢。短期迫矣。
又停食脈沉滑。傷冷硬物。宜溫以克之。脈洪數。傷辛熱物。宜苦以勝之。脈緩滑。傷腥咸物。宜甘以勝之。脈弦緊。傷酸硬物。宜辛以勝之。脈洪滑。傷甜爛物。宜酸以勝之。脈微遲。傷冷物。且有積聚痰涎。宜溫劑和之。若見單伏者。主食不化。且有外寒凝滯。宜辛溫發之。
白話文:
脈法
氣口緊盛傷於食。(內經)右關浮滑。或沉滑。按之有力者。宿食不消。(脈經)
- 意思是說,如果脈象表現為氣口緊盛,就可能是因為飲食過度,消化不良。而右關脈浮滑,或是沉滑且按之有力,則表示食物積滯在胃中,無法消化。
凡人上部有脈。下部無脈。當問其胸滿噁心欲吐欲嘔者。此食填胸中。氣不下降。故尺部無脈。乃天道不能下濟之象。探吐自愈。如胸中無食。又不欲吐。而尺無脈者。此根本已廢。短期迫矣。
- 這段話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脈象表現為上部有脈,下部無脈,且伴隨胸滿、噁心、欲吐、欲嘔等症狀,則表示食物停滞在胸中,氣機不降,導致尺脈無力。這是天道不能下濟之象,需要催吐以解除食積。
- 如果患者胸中無食,也不想吐,但尺脈仍然無力,就表示元氣衰敗,病情危急,壽命不長了。
又停食脈沉滑。傷冷硬物。宜溫以克之。脈洪數。傷辛熱物。宜苦以勝之。脈緩滑。傷腥咸物。宜甘以勝之。脈弦緊。傷酸硬物。宜辛以勝之。脈洪滑。傷甜爛物。宜酸以勝之。脈微遲。傷冷物。且有積聚痰涎。宜溫劑和之。若見單伏者。主食不化。且有外寒凝滯。宜辛溫發之。
- 這段話論述了不同脈象所对应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 脈沉滑:可能因食入寒涼硬物所致,宜用溫性藥物治療。
- 脈洪數:可能因食入辛辣熱物所致,宜用苦寒藥物治療。
- 脈緩滑:可能因食入腥咸之物所致,宜用甘潤藥物治療。
- 脈弦緊:可能因食入酸硬之物所致,宜用辛散藥物治療。
- 脈洪滑:可能因食入甜膩之物所致,宜用酸收藥物治療。
- 脈微遲:可能因食入寒凉之物,并伴有痰涎积聚,宜用温热药剂调和。
- 脉单伏:可能因食积不化,并有外寒凝滞,宜用辛温发散药治疗。
總結
這段文字主要論述了脈象與飲食、病因、治療方法的關係。通過觀察脈象可以判斷病人的病因,進而採取相应的治療措施。
(匯補)
治法
在上者。未入於胃。乃可吐之。在中者。消導之。在下者。已入於胃。宜下之。(玉冊)然皆不可過劑。恐損元氣也。(匯補)
峻劑宜戒
腸胃為市。所傷食物。過在中焦。設用破氣之劑。徒損上焦清氣。峻烈之品。復傷下焦陰血。皆謂之誅伐無過。惟當順氣化痰。助脾腐化。更視元氣何如。所傷何物。徐徐消導。潤而去之。滯去之後。猶當補養脾胃。以復健運之常。若概用牽牛、巴、黃。損傷脾氣。潛耗津液。
積聚轉固。而藥之餘毒留於腸胃。漸變嘔吐腫泄痿黃。即或暫時痊可。而暗奪其紀者多矣。(匯補)
挾寒挾熱
白話文:
【治療方法】
- 如果病症在體表,且未進入胃部,則可以使用吐瀉的方法來治療。
- 如果病症在中間部位,可以用消食導滯的方法來調理。
- 如果病症已經進入胃部,則應該使用通便的方法來治療。
然而,以上所有治療方式都不應過量,以免損傷本體的元氣。
【強烈藥物應慎用】
腸胃好比市場,如果傷害的食物過多聚集在中焦,使用能破壞氣機的藥物,會徒然損傷上焦的清氣。強烈的藥物又會傷害下焦的陰血,這種做法被稱為「殺伐過度」,正確的做法是順著氣機來調和,幫助脾臟消化食物,並根據個人的元氣狀況和受傷的原因,慢慢進行消導,使堵塞的東西順利排出。排出後,還需補充養分,恢復腸胃的正常運作功能。如果一概使用如大黃、巴豆等強烈藥物,可能會損傷脾氣,耗盡體液。
長期下去,腸胃中的殘留藥力會導致病症更加嚴重,如出現噁心、腹脹、萎靡不振、黃疸等症狀,即使暫時得到緩解,但長期下來,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寒熱交加】
對於寒熱交加的病症,需要辨別病情的主次,分別對待。如果是寒邪在先,應先祛寒;如果是熱邪在前,則應先清熱。這樣纔能有效控制病情,達到治療的效果。
其有身受寒氣。口傷生冷而暴病者。初時便宜辛溫開導。蓋食得寒則凝。得熱則化也。稍久寒鬱成熱。當兼一二辛涼降火之味。(丹溪)所以傷食之人。腹痛日久。時作時止。口乾唇燥。小便短赤。大便乾結。亦有泄瀉黃糜。肛門如火者。皆濕中生熱之症。反以苦寒取效。可見傷食亦有挾寒挾熱之異。
猶之外感有寒實結胸熱實結胸之別。故凡臨症之頃。大宜審察。(匯補)
傷食成痞
食傷之後。物滯雖消。元氣受損。或已經攻下而脾陰受傷。至高之氣乘虛下陷而為蓄滿痞塞者。宜理脾胃。和氣血。治以辛發升散之劑。則痞結自解。不可再用枳、樸等類。重損中州。(入門)
白話文:
第一段
若有人因受寒氣,或因吃生冷食物而突然生病,起初應當用辛溫藥物來疏導。因為吃寒涼之物容易凝結,而溫熱之物則能使之化解。若寒氣郁積久了,就會化為熱症,此時應當配合一些辛涼降火的藥物。(丹溪)
所以,傷食之人,腹部疼痛時間長久,時好時壞,口乾唇燥,小便短赤,大便乾結,也有些人會出現腹瀉、黃色粘稠便,肛門像火燒一樣,這些都是濕熱內生之症。如果用苦寒藥物來治療,就不合適。由此可見,傷食也分為挾寒和挾熱兩種情況。
第二段
同樣地,外感也有寒實結胸和熱實結胸的區別。所以,在臨床上,一定要仔細觀察病情。(匯補)
傷食成痞
食傷之後,雖然食物積滞已經消解,但元氣受損,或已經服用攻下藥物,導致脾陰受傷。此時,高氣乘虛下陷,就會形成蓄滿、痞塞之症。應當調理脾胃,和解氣血,使用辛溫發散的藥物,這樣痞結自然會消解。不可再用枳實、厚朴等藥物,以免再次損傷中焦脾胃。(入門)
第一段
如果有人因為受寒,或者吃生冷食物而突然生病,一開始要使用溫熱的藥物來疏通。因為吃寒涼的東西容易讓身體凝結,而溫熱的藥物可以化解凝結。如果寒氣長期積累,就會轉變成熱症,這時就要配合一些辛涼降火的藥物。(丹溪)
所以,如果因為吃壞肚子導致腹部疼痛,時間長了,時好時壞,嘴乾舌燥,尿少顏色深,大便乾燥,還有些人會出現腹瀉,排黃色粘稠的便,肛門像火燒一樣,這些都是因為濕氣化熱造成的。如果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就治錯了。由此可見,吃壞肚子也分為寒症和熱症兩種情況。
第二段
同樣的,外感也分為寒實結胸和熱實結胸兩種情況。所以,在看病時,一定要仔細觀察病人的症狀。(匯補)
吃壞肚子導致痞塞
吃壞肚子之後,雖然食物積滞已經消解,但是身體元氣受損,或者已經服用瀉藥,導致脾胃虛弱。這時候,陽氣虛弱,下降到身體下部,就會造成腹脹、痞塞。應該調理脾胃,調理氣血,使用溫熱發散的藥物,這樣腹脹就會自然消退。不要再服用枳實、厚朴等藥物,以免再次損傷脾胃。(入門)
脾虛甘補
平人飲食入胃。脾能運之。故隨食隨化。病人飲食入胃。脾勿能運。則食反磨脾。故有食入即痛者。不可與傷食同治。致變不測。但補脾胃。其食自化。(匯補)
腎虛溫補
飲食雖入中焦。其變化精微。實賴少火上蒸。中年之後。大病之餘。元陽虧損。不能熟腐。因而衰餒。易於停食。作痞作痛。為嘔為瀉。宜補火以生土。譬之鍋底加薪。水穀盡熟也。(玉機)
胃枯平補
又有專事清虛。素食粗糲。腸胃無以滋養。久久枯澀。易於停食。治者不求其本。喜攻速效。妄用辛香燥熱。徒快一時。變生噎膈臌脹。背癰嗽膿等症。若早知胃枯。但與平補。久而自效。(匯補)
白話文:
【脾虛甘補】
正常人吃進的食物進入胃部,脾臟可以運轉它們,所以會隨著食物的攝取而被消化。然而,如果一個人生病了,吃進的食物進入胃部,脾臟卻無法運轉它們,反而會使食物磨損脾臟。所以會有吃了東西就感到疼痛的情況,這不可以和消化不良的人治療方式相同,否則可能會引發不可預測的變故。只需要補強脾胃功能,食物自然就能被消化。
【腎虛溫補】
雖然食物進入中焦後,其精華部分需要靠少許的內火蒸騰才能轉化。到了中年以後,經過大病的人,原本的元氣已經損失,無法充分消化食物,導致身體衰弱、容易消化不良,產生腹脹、腹痛、噁心、拉肚子等症狀。應當補充內火來生髮土氣,就像在鍋底加柴,讓食物完全煮熟一樣。
【胃枯平補】
還有一種人專門追求清淡,只吃素食和粗糙的食物,這樣對腸胃的滋養不足,長時間下去會使得腸胃乾燥。這種情況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治療的人往往追求快速的效果,胡亂使用辛辣、燥熱的藥物,只是暫時讓人感到舒適,但長期下來可能會引發噎食、脹氣、腫瘤、咳嗽帶有膿液等問題。如果早知道是胃部乾枯的情況,只要給以平和滋補的藥物,久而久之就會見到效果。
用藥
食填上焦。宜單鹽湯。或二陳湯加桔梗蘆吐之。吐後。以二陳加香砂和之。食停在中。保和丸主之。肉食傷。加草果、山楂。面傷。加神麯、萊菔。水果傷。加肉桂。豆粉傷。加杏仁。瓜蓏傷。加糯米。糯米傷。加酒麴。飯食傷。加陳六安茶。炙煿傷。加淡豆豉。外著暴寒。
白話文:
用藥
食物停留在上焦(胃部):宜單用鹽湯,或者使用二陳湯加入桔梗、蘆根來幫助嘔吐。吐完之後,再用二陳湯加入香砂調和。
食物停留在中焦(脾胃):保和丸可以解決。
吃肉過多:可以加入草果、山楂。
吃麵食過多:可以加入神麴、萊菔。
吃水果過多:可以加入肉桂。
吃豆粉過多:可以加入杏仁。
吃瓜果過多:可以加入糯米。
吃糯米過多:可以加入酒麴。
吃飯過多:可以加入陳六安茶。
吃烤炙的食物過多:可以加入淡豆豉。
受寒:可以外敷溫暖的藥物。
加蘇葉、乾葛。內傷生冷。加乾薑、桂枝。挾氣滯。加木香、烏藥、枳殼、檳榔。挾寒濕。加蒼朮、厚朴。久而挾鬱熱。加薑汁炒山梔。鬱熱便秘者。加大黃。挾熱便瀉者。加黃連炭。如初起自吐者。二陳加藿香、豆蔻、厚朴、砂仁。自瀉者。二陳加白芍、木香、木通、神麯。
白話文:
要加蘇葉和乾葛,若內傷生冷則加乾薑和桂枝。如果挾氣滯,則加木香、烏藥、枳殼、檳榔。若是挾寒濕,則加蒼朮和厚朴。若久而挾鬱熱,則加薑汁炒山梔。若鬱熱便秘,則加大黃。若是挾熱便瀉,則加黃連炭。如果初起自吐,則在二陳湯中加藿香、豆蔻、厚朴、砂仁。若是自瀉,則在二陳湯中加白芍、木香、木通、神麯。
吐下未淨者。枳朮丸消之。吐下已虛者。六君子補之。至於傷食感寒腹痛。有用備急丸攻下者。有用理中湯溫補者。虛實之間。最當詳辨。久病不運化者。以六君子加穀芽、益智、砂仁之類。
凡傷食。必問所食何物。寒者熱者。是喜食而太過耶。當助脾消導。或乘飢困而食之耶。當補中益氣。是氣惱後得食。或食後著氣耶。當舒氣解鬱。兼以消化。若病後。瘡潰後。產婦高年。凡有食滯。只宜補益消化。若概用攻下。立見傾危。凡左脈微弱。右脈弦滑。或弦大。
白話文:
如果嘔吐後還沒有完全排乾淨,可以用枳朮丸來幫助消化。如果嘔吐後身體虛弱,可以用六君子湯來補益。至於傷食引起寒性腹痛,有的可以用備急丸攻下,有的可以用理中湯溫補。虛實之間要仔細辨別。長期生病導致消化不良的,可以用六君子湯加穀芽、益智、砂仁等藥材來調理。
凡是傷食,一定要問清楚病人吃了什麼東西,是寒性的還是熱性的?是貪嘴吃太多,還是因為飢餓難耐才吃的?是氣惱之後才吃的,還是吃飯後就著涼了?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幫助脾胃消化,或補中益氣,或舒氣解鬱。如果是在生病後、瘡瘍潰爛後、產婦、高齡老人等情況下,出現食滯,只宜補益消化,不能用攻下的方法,否則會危及生命。如果左脈微弱,右脈弦滑或弦大,也要注意。
形氣俱虛。又兼飢餒。驟得飲食。食而過節者。此不足中有餘也。以受傷言不足。以停滯言有餘也。故標本當審緩急。更有物停氣傷。宜消補兼行者。有物停氣不甚傷。當消導獨行者。有既停滯。不能自化。但須補脾使之運行。不必消導者。當臨時消息。不可一偏。至如枳朮丸。
雖曰消導。固有補益之功存乎其間。和中最妙。其他如木香分氣丸、枳實消導丸、大枳殼丸。雖無補益。然施於有餘實症。無不獲效。但不可視為常法。若所滯之物。非枳朮丸等所能去者。安可泥常而不通變。則備急丸、煮黃丸、感應丸、瓜蒂散等。東垣丹溪亦未常委之勿用也。
白話文:
身體虛弱,氣血不足,又加上飢餓空虛。突然得到飲食,卻又過度飲食,超過了身體的承受能力。這就屬於“不足中有餘”的狀態。從受傷的角度來說,是身體不足;而從食物停滯的角度來說,是有餘。所以,要根據病情判斷輕重緩急,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如果既有食物停滯,又同時傷及氣血,就應該同時消食和補氣;如果有食物停滯,但氣血損傷不嚴重,就只要消導即可;如果食物停滯嚴重,無法自行消化,只需要補脾胃,使其運行通暢,不需要消導;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治療方案,不可一味偏執。
例如枳朮丸,雖然是消食導滯的藥物,但其中也包含了補益的功效,和緩中和,效果最好。其他如木香分氣丸、枳實消導丸、大枳殼丸等,雖然沒有補益功效,但用於食物停滯的實證,都能取得良好的療效。但不可把這些藥物視為常規方法。
如果停滯的物質,不是枳朮丸等藥物所能消除的,就不可墨守成規,不加變通。例如備急丸、煮黃丸、感應丸、瓜蒂散等藥物,東垣和丹溪也沒有一概排斥不用。
(安常)
【附惡食】
惡食非止一端。有胸中痰滯者。宜導痰以助脾。有傷食惡食者。宜消化以助脾。有病久胃虛者。宜參朮以健脾。(匯補)
【附不能食】
不能食有虛有實。實則心下痞滿。噁心口苦。宜消導。虛則倦怠。面色痿黃。必心下軟和。宜異功散加砂仁。有虛痰者。六君子湯。用補脾不效者。宜二神丸。虛則補其母也。若善飢不能食。屬胃熱。脈洪而虛者。異功散加竹茹、黃連。脈洪而實者。人參白虎湯治之。(匯補)
白話文:
【附惡食】
惡食的原因不止一種。有胸中痰滯者,宜導痰以助脾;有傷食惡食者,宜消化以助脾;有病久胃虛者,宜參朮以健脾。(匯補)
【附不能食】
不能食有虛有實。實則心下痞滿,噁心口苦,宜消導;虛則倦怠,面色痿黃,必心下軟和,宜異功散加砂仁。有虛痰者,六君子湯。用補脾不效者,宜二神丸。虛則補其母也。若善飢不能食,屬胃熱,脈洪而虛者,異功散加竹茹、黃連;脈洪而實者,人參白虎湯治之。(匯補)
解釋:
惡食
指食欲不振,吃不下东西。
胸中痰滯
指胸部有痰阻滞,影响脾胃功能,导致食欲不振。
傷食惡食
指饮食不当,损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病久胃虛
指长期疾病导致脾胃虚弱,影响消化吸收功能,食欲不振。
不能食
指完全无法进食。
實
指实证,多因外邪侵犯或饮食不节导致。
虛
指虚证,多因久病耗损脾胃,气血不足导致。
心下痞滿
指心窝处胀满,按压有抵抗感。
噁心口苦
指恶心呕吐,口中有苦味。
倦怠
指乏力,精神不振。
面色痿黃
指脸色萎黄,无光泽。
心下軟和
指心窝处柔软,按压没有抵抗感。
異功散
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
砂仁
一种中药材,具有理气健脾,消食化滞的作用。
六君子湯
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二神丸
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善飢
指经常感到饥饿,但吃不下东西。
胃熱
指胃火旺盛,导致食欲不振。
脈洪而虛
指脉搏有力,但浮于表面的脉象,多见于胃火旺盛。
脈洪而實
指脉搏有力,且沉实,多见于实证。
竹茹
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除烦,止呕降逆的作用。
黃連
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泻火,燥湿止泻的作用。
人參白虎湯
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热证,如胃火旺盛。
傷食選方
保和丸(丹溪),治食積酒積。
山楂肉(二兩),半夏,橘紅,神麯,大麥芽,白茯苓(各二兩),黃連,萊菔子,連翹(各五錢)
末之。滴水丸。白湯下。加白朮。名大安丸。
枳朮丸(潔古),消食強胃。治痞寬胸。
枳實(一兩),白朮(二兩)
白話文:
保和丸是丹溪先生的方子,用來治療食物積滯和酒積。用山楂肉、半夏、橘紅、神麴、大麥芽、白茯苓各二兩,黃連、萊菔子、連翹各五錢,磨成粉末,做成滴水丸,用白湯送服。加白朮,叫做大安丸。
枳朮丸是潔古先生的方子,能消食健胃,治療痞塊,舒緩胸悶。用枳實一兩,白朮二兩。
末之。荷葉裹燒飯為丸。陳茶薑湯任下。
三黃枳實丸,治食鬱成熱。腹脹便秘壯實者。
大黃,黃連,黃芩,白朮,陳皮,枳實,神麯
各等分。末糊丸。薑湯下。以利為度。
枳實導滯丸,行濕熱之物。去積滯悶痛。
大黃(十兩),神麯(五兩),枳實(五兩),茯苓,黃芩,白朮,黃連(各二兩半),甘草(一兩),澤瀉(二兩)
白話文:
「取荷葉包裹燒煮的飯做成藥丸,陳年的茶和薑湯隨便服用。
三黃枳實丸,用於治療因飲食過量引起的熱症。適合腹部脹滿、便祕且身體壯實的人。
成分包括:大黃、黃連、黃芩、白朮、陳皮、枳實、神麯,每種均等量分。研磨後調成藥丸,以薑湯送服,以達到通便效果。
枳實導滯丸,用於運行濕熱之物質,消除積聚的滯滯及疼痛。
成分包括:大黃(十兩)、神麯(五兩)、枳實(五兩)、茯苓、黃芩、白朮、黃連(各二兩半)、甘草(一兩)、澤瀉(二兩)。」
炊飲丸。
和中丸,治胃虛食滯。厭厭不食。大便或秘或溏。
厚朴(一兩),白朮(一兩二錢),半夏(一兩),陳皮(八錢),木香(二錢半),甘草(三錢),枳實(三錢)
薑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
備急丸,治胃停生冷。心腹急痛。手不可按。右寸關脈緊盛者。
大黃,乾薑,巴豆(各等分)
末之。蜜丸如豆大。薑湯下三丸。得吐利為度。此方並治中惡客忤。心腹脹痛。卒如刀刺。氣急口噤卒死者。以暖水下。或不下。捧起頭。得下咽。須臾便瘥。再與三丸。以腹中鳴轉。得吐下。即愈。
白話文:
炊飲丸,用於治療胃虛食滯、厭食、大便便秘或腹瀉的狀況。配方包含厚朴、白朮、半夏、陳皮、木香、甘草、枳實,用薑汁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粒,用白湯送服。
備急丸則用於治療胃中停滯生冷食物導致的心腹急痛,症狀包括手按腹部疼痛加劇,右寸關脈緊實有力。配方包含大黃、乾薑、巴豆,研磨成末,用蜜製成豆粒大小的丸子,用薑湯送服三粒,以吐瀉為度。此方也可用於治療中惡客忤、心腹脹痛、突然刀刺般的疼痛、氣急口噤、突然死亡的狀況,用溫水送服,若無法吞服,可將病人頭部抬高,待藥物順利下咽後,再服三粒,直到腹部有鳴轉、吐瀉,即可痊癒。
感應丸,化積化滯。不動臟腑。
丁香,木香,肉果,乾薑(各一兩),杏仁(一百四十粒),百草霜(二兩),巴豆(去皮膜七十粒)
同研入藥內和勻。加糯米糊。入藥杵千餘下。丸如萊菔子大。每服十丸。食滯。陳皮湯。氣滯。茴香湯。嘔吐。
生薑湯下。
大枳殼丸,治一切酒食傷胃。胸膈悶痛。飲食不下。兩脅刺痛。嘔逆噁心。
白話文:
感應丸,能化解積食和停滯的食物,不會傷及內臟。將丁香、木香、肉果、乾薑(各一兩)、杏仁(一百四十粒)、百草霜(二兩)、巴豆(去皮膜七十粒)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加入糯米糊,用药杵研磨一千多次,制成如萊菔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若因食物停滯,可用陳皮湯輔助;若因氣滯,可用茴香湯輔助;若嘔吐,可用生薑湯輔助。
大枳殼丸,可以治療一切酒食傷胃引起的胸膈悶痛、飲食不下、兩脅刺痛、嘔逆噁心等症状。
蓬朮,厚朴,人參,青皮,黑牽牛,枳殼,茯苓,木香(各一兩),大黃(二兩),陳皮,白朮(各一兩),檳榔,半夏,神麯(各三兩),三稜,麥芽(各一兩)
薑汁糊丸。
資生丸(繆仲淳),健脾開胃。消食止瀉。調和臟腑。醉飽之後服之。大能消食。
白朮(三兩),人參(三兩),茯苓(一兩半),陳皮(二兩),山楂肉(二兩),神麯(二兩),黃連(薑汁炒),豆蔻,澤瀉(各三錢),桔梗,炙甘草,藿香(各五錢),白扁豆(一兩),蓮肉(一兩),薏苡仁(三兩),山藥,麥芽,芡實(各一兩半)
白話文:
蓬朮、厚朴、人參、青皮、黑牽牛、枳殼、茯苓、木香各一兩,大黃二兩,陳皮、白朮各一兩,檳榔、半夏、神麯各三兩,三稜、麥芽各一兩,用薑汁糊成丸子。
資生丸是繆仲淳所創,具有健脾開胃、消食止瀉、調和臟腑的功效。酒醉或飽食之後服用,能有效消食。
白朮三兩,人參三兩,茯苓一兩半,陳皮二兩,山楂肉二兩,神麯二兩,黃連(用薑汁炒過),豆蔻、澤瀉各三錢,桔梗、炙甘草、藿香各五錢,白扁豆一兩,蓮肉一兩,薏苡仁三兩,山藥、麥芽、芡實各一兩半。
煉蜜為丸。每丸重二錢。每服一丸。醉飽後。細嚼。淡薑湯下。
大健脾丸
白朮(三兩),廣皮(一兩),黃連(八錢),木香(七錢半),人參(一兩半),山藥,肉果(各一兩),甘草(七錢),山楂肉,神麯,砂仁,穀芽(炒各一兩),茯苓(二兩)
為末。蒸餅丸。如綠豆大。空心。午後陳皮湯下五十丸。
平胃散,人參白虎湯(二方俱見暑症),理中湯(方見中寒)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兩種中藥丸劑的製作方法和服用方法,以及針對不同症狀的藥方選擇。
- 煉蜜丸: 採用蜂蜜作為丸劑的粘合劑,在酒足飯飽後服用,可以幫助消化,緩解醉酒或飽食後的消化不良。
- 大健脾丸: 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健脾益氣,消食化積的功效。空腹或午後服用,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狀。
- 平胃散、人參白虎湯: 適用於暑症,可以清熱解暑,緩解發熱、口渴等症狀。
- 理中湯: 適用於中寒,可以溫中散寒,緩解胃寒、腹痛等症狀。
二神丸
補骨脂(炒四兩),肉果(二兩生用)
為末。棗子五十枚。生薑四兩。同切片。煮爛。去姜取棗。剝去皮核。以肉研入藥。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
二陳湯,瓜蒂散(二方俱見痰症),異功散(方見血症),六君子湯(方見中風)
白話文:
二神丸是一種中藥丸劑,主要由補骨脂和肉果製成。藥方中還用到了棗子和生薑,它們可以增加藥效。二神丸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包括痰症、血症和中風。
此外,二陳湯、瓜蒂散、異功散和六君子湯也是常用的中藥方劑,可以根據不同的病症來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