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五 (26)
卷之五 (26)
1. 驚悸怔仲
驚悸怔忡選方
硃砂安神丸,治心亂煩熱。胸中氣亂。兀兀欲吐。膈上伏熱。
黃連(一兩半),硃砂(一兩),生地,歸身(各一兩),炙甘草(五錢)
末之。湯浸蒸餅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津嚥下。
鎮心丸,治心血不足。怔忡多夢。如墮崖谷。
棗仁(二錢半),車前子,白茯苓,麥冬,五味,茯神,肉桂(各一兩五錢),熟地,龍齒,天冬,遠志,山藥(各一兩五錢),人參,硃砂(為衣各一兩半)
蜜丸梧子大。每服三錢。空心米湯下。
定志丸
遠志(一兩),菖蒲(二兩),茯神,茯苓(各三兩),人參(一兩),龍齒(一兩)
蜜丸。辰砂為衣。米湯下三錢。
琥珀養心丹,治心跳善驚。
琥珀(二錢半),龍齒(煅另研一兩),遠志,石菖蒲,茯神,人參,棗仁(各五錢),生地,歸身(各七錢),黃連(三錢),柏子仁(五錢),硃砂(三錢另研),牛黃(一錢另研)
末之。豬心血為丸。如黍米大。金箔為衣。燈心湯下五錢。
歸脾湯(方見中風),四七湯(方見氣症),天王補心丹(方見中風)
溫膽湯(千金)
半夏,枳實,竹茹,橘皮,甘草,白茯苓,
每服一錢至四錢。加薑棗煎服。心虛。加人參、酸棗仁。心內煩熱。加黃連、麥門冬。口燥舌乾。去半夏加麥門冬、五味子、天花粉。表熱未消。加柴胡。內虛大便自利。去枳實、加白朮。內熱心煩。加梔子。
白話文:
驚悸怔忡選方
硃砂安神丸:治療心中煩亂發熱,胸中氣機紊亂,想吐卻吐不出來,胸膈積熱等症狀。
- 藥材:黃連(一兩半)、硃砂(一兩)、生地、當歸身(各一兩)、炙甘草(五錢)。
-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湯汁浸泡蒸熟的麵餅做成藥丸,大小如黍米。
- 用法:每次服用十五丸,用唾液吞服。
鎮心丸:治療心血不足、心悸不安、多夢易驚,感覺像要從懸崖掉落一樣。
- 藥材:酸棗仁(二錢半)、車前子、白茯苓、麥門冬、五味子、茯神、肉桂(各一兩五錢)、熟地、龍齒、天冬、遠志、山藥(各一兩五錢)、人參、硃砂(各一兩半,硃砂最後用來包裹藥丸)。
- 製法: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
- 用法:每次服用三錢,早晨空腹用米湯送服。
定志丸:
- 藥材:遠志(一兩)、菖蒲(二兩)、茯神、茯苓(各三兩)、人參(一兩)、龍齒(一兩)。
- 製法: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外層用辰砂包裹。
- 用法: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送服。
琥珀養心丹:治療心跳容易驚嚇。
- 藥材:琥珀(二錢半)、煅龍齒(一兩,另研)、遠志、石菖蒲、茯神、人參、酸棗仁(各五錢)、生地、當歸身(各七錢)、黃連(三錢)、柏子仁(五錢)、硃砂(三錢,另研)、牛黃(一錢,另研)。
-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豬心血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黍米,外層包裹金箔。
- 用法:每次服用五錢,用燈心草煮的湯送服。
歸脾湯:(藥方內容參見中風篇)
四七湯:(藥方內容參見氣症篇)
天王補心丹:(藥方內容參見中風篇)
溫膽湯(出自《千金方》):
- 藥材:半夏、枳實、竹茹、橘皮、甘草、白茯苓。
- 用法:每次服用一錢至四錢,加入薑和紅棗一起煎服。
- 心虛:可加人參、酸棗仁。
- 心中煩熱:可加黃連、麥門冬。
- 口乾舌燥:去除半夏,加入麥門冬、五味子、天花粉。
- 表熱未消:可加柴胡。
- 內虛導致大便自利:去除枳實,加入白朮。
- 內熱心煩:可加梔子。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