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五 (15)
卷之五 (15)
1. 痞滿
蒸餅丸服。
木香順氣丸(湯),治心腹滿悶。藥稍辛散。初病無火最宜。
木香,益智,陳皮,蒼朮,草豆蔻,厚朴,青皮,茯苓,澤瀉,半夏,乾薑,茱萸,當歸,人參,升麻,柴胡
消痞丸,治心下痞塊。或痛或黃腫。肌瘦腹大。作脹。氣積食積。
蒼朮(四兩),厚朴(四錢),青皮(二錢),陳皮,山楂,枳實(各二兩),三稜,莪朮,檳榔,草果,針砂(各五錢),砂仁,木香(各七錢),小茴,甘草,香附,烏藥(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黃豆大。每服十五丸。薑湯下。
白話文:
將蒸餅丸服用。
木香順氣丸(或湯劑),用來治療胸腹滿悶,藥性稍微偏向辛散,適合初期沒有發熱症狀的患者。
藥材包含:木香、益智、陳皮、蒼朮、草豆蔻、厚朴、青皮、茯苓、澤瀉、半夏、乾薑、茱萸、當歸、人參、升麻、柴胡。
消痞丸,用來治療心下部位有痞塊,可能伴隨疼痛或黃腫,肌肉消瘦腹部腫大,產生脹氣,或是氣積食積等症狀。
藥材包含:蒼朮(150克)、厚朴(15克)、青皮(7.5克)、陳皮、山楂、枳實(各75克)、三稜、莪朮、檳榔、草果、針砂(各20克)、砂仁、木香(各26克)、小茴香、甘草、香附、烏藥(各38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調和米糊製成丸子,大小像黃豆一般,每次服用15顆,用薑湯送服。
2. 噎膈
大意
三陽結謂之膈。(內經),三陽者。大小腸膀胱也。小腸熱結則血脈燥。大腸熱結則便閉。膀胱熱結則津液涸。
三陽既結。便閉不通。火反上行。所以噎食不下。(子和)
內因
膈有拒格意。因憂鬱失志。及膏粱厚味。醇酒淫欲而動脾胃肝腎之火。致令血液衰耗。胃脘枯槁。氣鬱成火。液凝為痰。痰火固結。妨礙道路。飲食難進。噎膈所由成也。(匯補)
外候
噎枯在上。咽喉壅塞。飲雖可入。食不能下。膈枯在下。胸臆否悶。食雖可入。至胃復出。或食下而眼白口開。氣不能順。或食入而當心刺痛。須臾吐出。食出痛止。(繩墨)
噎分五種
有氣滯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有痰凝者。有食積者,雖分五種。總歸七情之變。由氣鬱為火。火旺血枯。津液成痰。痰壅而食不化也。若嚥下塞住不寬。項背轉側欠伸不得。似乎膈噎之症。飲食不下,心胃作疼。此痰凝血瘀。更有痰氣結核在咽臆間。咯吐不出。飲食不下。
此七情所致。不可用潤劑。以二陳加香附、砂仁、栝蔞、蘇子、枳殼、厚朴、黃連、生薑開之。有因色欲過度。陰火上炎。遂成膈氣。宜作死血治。二陳加當歸、桃仁、香附、砂仁、白朮、沉香、韭汁、薑汁治之。(匯補)
噎屬七情
怒氣所致。食則氣逆不下。勞氣所致。為咽噎喘促。思氣所致。為中痞。三焦閉塞。咽噎不利。(針經)大抵此症乃神思間病。惟內觀靜養。庶幾得之。(雞峰)
噎與膈分
噎乃陰氣不得下降。六腑之所生。屬陽與氣。膈為陽氣不能上出。五臟之所生。屬陰與血。然皆由陰中伏陽而作也。(東垣)
脈法
數而無力為血虛。緩而無力為氣虛。弦滑有力為痰。數實有力為熱。又血虛者。左脈無力。氣虛者。右脈無力。痰凝者。寸關沉滑而大。氣滯者。寸關沉伏而澀。火氣衝逆者。脈來數大。瘀血積滯者。脈來芤澀。小弱而澀者。反胃。緊滑而革者。噎膈。
治法
治宜養血生津。清痰降火。順氣調脾。抑肝開鬱。
治養虛實
若健脾理痰。恐燥劑妨於津液。用養血生津。恐潤劑礙於中州。審其陰傷火旺。以養血為亟。脾傷陰盛。以溫補為先。更有憂恚盤礴。火鬱閉結。神不大衰。脈猶有力。當以倉公河間法下之。關扃自通。若膈間痰盛者。先微微湧出。然後治下。藥勢易行。或蜜鹽下導亦可。(必讀)
治在肺腎
夫陰血根於腎。陽氣運於肺。胃中之氣血。皆藉此滋生也。故有氣衰不能運化生痰者。亦有血衰不能滋腎生火者。當養金水二臟。使陰血滋潤。津液生而噎膈漸開也。(匯補)
治宜調補
咽噎閉塞。胸膈滿悶。似屬氣滯。然有服耗氣藥過多。中氣不運而致者。當補氣大便燥熱。結如羊屎。似屬血熱。然有服利藥過多。血液衰耗而致者。當補血。(玉機)
白話文:
噎膈
噎膈是指三陽(大小腸、膀胱)經絡阻塞,導致食物無法下嚥的病症。小腸熱結會導致血液乾燥,大腸熱結會導致便秘,膀胱熱結會導致體液減少。三陽經絡阻塞,導致便秘不通,內火逆行向上,因此食物無法下嚥。
噎膈的內在原因是:因憂鬱、失意,或過食肥甘厚味、飲酒過度、房事過頻,導致脾胃肝腎之火旺盛,造成血液衰竭、胃脘枯萎、氣鬱化火、津液凝結成痰,痰火阻塞,妨礙食物通行,導致飲食不下,形成噎膈。
噎膈的外在症狀:噎膈位於上部,咽喉阻塞,雖然可以喝水,但食物無法下嚥;噎膈位於下部,胸臆煩悶,食物雖然可以下嚥,但又從胃中吐出;或者食物下嚥後,眼睛發白、嘴巴張開、氣息不順暢;或者食物下嚥後,感覺胸口刺痛,不久後又吐出來,吐出食物後疼痛停止。
噎膈可分為五種:氣滯、血瘀、火炎、痰凝、食積。雖然分為五種,但總歸都是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變化所致,由氣鬱化火,火旺則血枯,津液變成痰,痰阻塞導致食物消化不良。如果吞嚥時感覺阻塞不通暢,脖子和後背轉動、伸展都感到困難,飲食不下,心胃疼痛,這可能是痰凝血瘀;也可能是痰氣結塊在咽喉之間,咳嗽也咳不出來,飲食不下。
因七情所致的噎膈,不可使用滋潤的藥物。可用二陳湯加香附、砂仁、栝蔞仁、蘇子、枳殼、厚朴、黃連、生薑治療。如果因房事過度,陰火上炎導致噎膈,宜採用治療死血的方法,可用二陳湯加當歸、桃仁、香附、砂仁、白朮、沉香、韭汁、薑汁治療。
噎膈多由七情所致:怒氣導致食物下嚥時氣逆;勞累導致咽喉阻塞、呼吸急促;思慮過度導致胸腹痞滿;三焦阻塞導致咽喉阻塞、吞嚥困難。總而言之,此病是神思所致,應當內觀修養,才能痊癒。
噎與膈的區別:噎是陰氣無法下降,屬於六腑陽氣與氣的病變;膈是陽氣無法上升,屬於五臟陰血的病變。但都由陰中伏陽而起。
脈象:脈搏數而無力為血虛;脈搏緩而無力為氣虛;脈搏弦滑有力為痰;脈搏數而有力為熱。血虛者左脈無力,氣虛者右脈無力,痰凝者寸關脈沉滑而大,氣滯者寸關脈沉伏而澀,火氣逆衝者脈搏數而有力,瘀血阻塞者脈搏芤澀,脈搏小弱而澀者為反胃,脈搏緊滑而硬者為噎膈。
治療原則:應養血生津、清痰降火、順氣調脾、疏肝解鬱。
治療應根據虛實:若要健脾理痰,需注意燥性藥物會傷及津液;若要養血生津,需注意潤性藥物會阻礙脾胃運化。需根據陰虛火旺,以養血為先;脾胃虛弱,陰盛則以溫補為先;如果憂鬱憤怒,火鬱阻塞,神志尚未衰竭,脈象有力,可採用瀉下方法,使阻塞通暢;如果膈間痰盛,先讓痰液慢慢湧出,然後再瀉下,藥物更容易起效,或用蜂蜜鹽水導瀉。
治療應注重肺腎:陰血根源於腎,陽氣運化於肺,胃中氣血都依靠肺腎滋生。因此,如果氣虛無法運化而生痰,或者血虛無法滋養腎臟而生火,都應養護肺腎二臟,使陰血滋潤,津液生成,噎膈症狀才能漸漸改善。
治療應適當調補:咽喉阻塞,胸膈滿悶,看似氣滯,但如果服用耗氣藥物過多,導致中氣不足,則應該補氣;大便乾燥,如同羊屎,看似血熱,但如果服用瀉藥過多,導致血液衰竭,則應該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