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五 (8)
卷之五 (8)
1. 哮病
治哮秘方
人言一錢絹包。和川黃連三錢。煮水乾為度。後用石中黃三錢、鵝兒不食草三錢、江西淡豆豉一兩。研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溫白滾湯下。
白話文:
治療哮喘的秘方
有人說用一錢的絹布包起來,和三錢的川黃連一起煮水,煮到水乾為止。之後,用三錢的石中黃、三錢的鵝兒不食草、一兩的江西淡豆豉,一起磨成粉末,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顆,用溫熱的開水送服。
2. 吐血
大意
心主血而不能藏。夜則復歸於肝。肝藏血而不能主。晝則聽命於心。心為君。肝為相。君火一動。相火從之。相火一動。六經之火從之。火動則血隨以動。火升則血隨以升。(指掌)
內因
或四氣傷於外。七情動於中。及飲食房欲。墜閃勞損。(三錫)六經受傷。血液流並。聚於胸臆兩脅之間。乘火而升。(指掌)從胃脘而越出。(入門)其傷重者。夾背而上。如潮湧至。勢不可遏。(指掌)
外候
積熱肺胃者。必胸滿脈實。大怒氣逆者。必面青脈弦。陽虛而血外走。必虛冷惡寒。陰虛而火上亢。必喘咳哄熱。勞心不能主血。必煩心躁悶。勞力不能攝血。必自汗倦怠。鬱結傷脾。憂恚少食。勞傷肺氣。久咳無痰。氣虛不統者。其血散漫。積瘀停蓄者。其血成塊。熱鬱在上者。
血必紫。虛炎下起者。血必鮮。感寒泣血。血白黑點。肺生癰疽。血必兼膿。先痰帶血者。痰火積熱。先血兼痰者。陰虛火猖。飲食飽悶而吐血。必食傷胃脘而不運。飲酒過醉而吐血。必酒傷清道而妄行。(匯補)
血分浮沉
吐血水內。浮者。肺血也。沉者。肝血也。半浮半沉者。心血也。色赤如太陽之紅者。腎血也。各隨見症而參之。(摘玄)
血分順逆
凡血上越為嘔吐者。皆逆。其治難。後變下行為惡利者。為順。其治易。(東垣)
血分陰陽
血症身熱多渴。脈大者。是火邪勝也。其治難。身涼不渴。脈靜者。是正氣復也。其治易。
危症
若心肺脈破。血如湧泉。口鼻俱流。氣促汗冷者危。
脈法
脈得諸濡弱為亡血。芤為失血。澀為少血。牢為蓄血。大抵沉弱滑小者生。實大弦牢者死。關尺之脈弦細如循刀刃者死。
治血大法
凡血越上竅。皆陽盛陰虛。有升無降。俱宜補陰抑陽。氣降而血自歸經。(纂要)
虛中實法
若大醉大飽大怒大勞之後。忽然吐血者。宜降氣。不宜降火。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補肝。不宜伐肝。(經疏)
虛中虛法
如素有虛損病根。而時常見血者。宜甘寒涼血。辛平行氣。酸斂止塞其源。甘溫收補其後。(入門)
服童便法
凡血症服寒涼藥。則百不一生。飲溲溺則百不一死。(褚澄)蓋溲溺降火滋陰。又能消瘀血而止吐衄也。
見黑止法
血熱則行冷則凝。見黑則止。理之必然。(神書)故止血之藥。必用炒黑。乃水能制火也。(匯補)
瘀血宜消
血不可單行單止。蓋血來未多。必有瘀於胸膈。當先消瘀。而佐以潤下之品。使敗血下行。乃服止血藥以固其根。用補血藥以還其元。(指掌)
血虛宜補
若吐久不止。當用溫補以健理脾胃。使脾和則能裹血也。若暴吐不止。當用參、術。以急固元陽。血脫益氣。陽生陰長之理也。(醫貫)
白話文:
吐血
心臟主宰血液,卻不能貯藏血液。夜間血液則回歸肝臟。肝臟貯藏血液,卻不能主宰血液。白天血液則聽命於心臟。心臟為君,肝臟為相。君火(心火)一動,相火(肝火)隨之而動;相火一動,六經之火(全身的火氣)隨之而動。火氣動,血液也就隨之而動;火氣上升,血液也隨之而上升。
內在原因
可能是因四氣(風寒暑濕)外邪侵襲,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內傷,或飲食、房事不節,跌打損傷、勞累過度等原因,導致六經受損,血液運行失常,聚積於胸臆、兩脅之間,乘火氣而上升。血液從胃脘溢出。病情嚴重者,血液會沿著後背向上湧,如潮水般湧來,勢不可擋。
外在症狀
肺胃積熱者,必胸悶、脈象有力;大怒、氣逆者,必面色青紫、脈象弦急;陽虛而血液外溢者,必畏寒怕冷;陰虛而火氣上亢者,必喘咳、煩熱;因勞累傷心而不能主宰血液者,必煩躁、心悶;因勞累而不能攝血者,必自汗、倦怠;肝氣鬱結傷脾者,必憂鬱、食慾不振;勞傷肺氣者,必久咳無痰;氣虛不能統攝血液者,血液散漫;瘀血停滯者,血液成塊;熱邪鬱積在上者,血液呈紫紅色;虛火從下而起者,血液呈鮮紅色;因受寒而哭泣出血者,血液呈白色夾雜黑點;肺部生癰疽者,血液必夾雜膿液;先有痰液後出血者,是痰火積熱;先出血後有痰液者,是陰虛火旺;因飲食過飽而吐血者,是食物損傷胃脘,導致胃氣不運;因飲酒過度而吐血者,是酒傷及脾胃清氣,導致血液妄行。
血液的浮沉
吐出的血液在水中,浮在上面的,是肺血;沉在下面的,是肝血;半浮半沉的,是心血;顏色像太陽一樣紅的,是腎血。需根據其他症狀綜合判斷。
血液的順逆
凡是血液逆行向上而嘔吐的,都屬於逆,治療困難;血液順行向下而出現大便出血的,屬於順,治療容易。
血液的陰陽
吐血伴有發熱、口渴、脈象有力者,是火邪亢盛,治療困難;身體涼爽、不口渴、脈象平靜者,是正氣恢復,治療容易。
危重症狀
如果心肺脈絡破裂,血液像湧泉般湧出,口鼻都流血,氣促、出冷汗者,病情危重。
脈象
脈象濡弱,是失血;脈象芤大,是失血;脈象澀滯,是少血;脈象牢實,是瘀血。總的來說,脈象沉弱、滑小者,預後較好;脈象實大、弦急、牢實者,預後較差;關、尺脈弦細如刀刃者,預後極差。
治療吐血的大法
凡是血液上溢於竅位的,都是陽盛陰虛,有升無降,都應該滋陰降火,使氣機下降,血液自然歸經。
虛證實治法
如果在醉酒、飽食、大怒、過度勞累之後,突然吐血,應該降氣,而不是降火;應該行血,而不是止血;應該補益肝臟,而不是瀉肝。
虛證虛治法
如果本來就有虛損的病根,而經常吐血,應該用甘寒的藥物涼血,辛溫的藥物行氣,酸味的藥物收斂止血,甘溫的藥物補益後天之本。
服用童便療法
凡是吐血的病人服用寒涼藥物,往往十個病人中救活不了一個;服用尿液,往往十個病人中能救活一個。因為尿液能降火滋陰,又能消散瘀血,止吐血。
見黑止血法
血熱則運行,血冷則凝固。看到黑色的藥物就能止血,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止血的藥物,一定要炒黑,因為水能制火。
瘀血宜消
治療吐血不能單純止血,因為出血不多時,往往有瘀血停滯於胸膈,應先消散瘀血,再配合潤下通便的藥物,使瘀血排出,然後服用止血藥物鞏固根本,再用補血藥物恢復元氣。
血虛宜補
如果吐血很久不能停止,應該用溫補的方法健脾胃,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這樣才能統攝血液。如果突然大量吐血,應該用人參、黃芪等藥物急救,以迅速鞏固元陽,益氣攝血,這是陽氣生髮則陰血充足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