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5)

1. 喘病

大意

諸病喘滿。皆屬於熱。(內經)故病寒則氣衰而息微。病熱則氣盛而息粗。(河間)盛則為喘。減則為枯。(華佗)盛者肺中之火邪盛也。減者肺中之元氣衰也。(匯補)

內因

肺居五臟之上。升降往來。無過不及。或六淫七情之所傷。或食飽礙氣之為病。由是呼吸之氣。不得宣暢而生喘。(匯補)

外候

氣喘者。呼吸急促。無痰而有聲。痰喘者。喘動有痰而有聲。火喘者。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已大發。水喘者。轆轆有聲。怔忡浮腫。此有餘之喘也。氣虛喘者。呼吸急促。不能接續。胃虛喘者。抬肩擷肚。飲食不進。陰虛喘者。氣從臍下直衝清道。此不足之喘也。(匯補)

喘分虛實

虛者。氣乏身涼。冷痰如冰。實者。氣壯胸滿。身熱便硬。(入門)

短氣分辨

若夫少氣不足以息。呼吸不相接續。出多入少。名曰氣短。氣短者。氣微力弱。非若喘症之氣粗奔迫也。(匯補)

死候

發汗如油。汗出如珠。抬肩擷肚。直視譫語。鼻煽口開。及胸前高起。脈絡散張。手足厥冷。脈散及數者死。(入門)

脈法

脈滑手足溫者生。脈澀四肢寒者死。脈宜浮遲。不宜急數。(脈經)上氣脈數。身熱不得臥者死。上氣面浮。脈浮大者死。右寸脈實而緊。為肺感寒邪。亦有六脈沉伏者。並宜發散。則熱退喘止。(匯補)

治法

外邪則散之。氣鬱則開之。痰則豁之。火則清之。停飲者吐之。脾虛者溫之。氣虛而火入於肺者。補氣為先。陰虛而火來乘金者。壯水為亟。水寒火不歸經者。導龍入海。腎虛水邪泛溢者。逐水下流。(匯補)

用藥

主以二陳湯。加桔梗、枳殼、蘇子等。寒鬱。加麻黃、杏仁。風痰。加南星。火痰。加黃連、山梔。水氣。加豬苓、澤瀉。胃虛。四君子湯。腎經陰虛。六味地黃湯。陽虛。安腎丸。婦人產後。及跌撲損傷。瘀血入肺喘者。二味參蘇飲。脾腎兩虛。觀音應夢散。或參胡湯、八味丸。凡喘盛。不可用苦寒。以火盛故也。

喘病選方

二陳湯,統治喘病。為其能順氣和中化痰也。(方見痰症)

安腎丸,治腎虛水涸。氣孤陽浮致喘者。

肉桂(五兩),破故紙,山藥,石斛,白朮,茯苓,肉蓯蓉,萆薢,巴戟,蒺藜,桃仁(各十五兩),川烏(炮去皮臍五兩)

蜜丸。空心。溫酒或鹽湯服。

二味參蘇飲,治產後瘀血入肺。咳嗽喘急。

人參(一兩),蘇木(二兩)

若口鼻氣急黑色者。加附子救之。如愈後。即服六君子湯為妙。

三拗湯,治風寒鬱閉。喘促不得息。

麻黃(一錢),杏仁(七粒),甘草(五分)

水煎。熱服取汗。

應夢散,治腎氣煩冤。喘促不得臥。

人參(一兩),胡桃肉(二枚連衣),生薑(五片),大棗(二枚)

白話文:

[喘病]

大意

各種疾病導致的喘息胸悶,大多是由於體內熱氣過盛所致。當身體受寒時,氣息會變得微弱;當身體受熱時,氣息則變得粗重。氣息粗重即是喘,氣息微弱則代表氣力衰退。氣息粗重是因為肺部火氣旺盛,氣息微弱則是肺部元氣衰退的表現。

內在原因

肺位於五臟之上,負責氣息的升降,但若受到六種外邪(風、寒、暑、濕、燥、火)或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影響,或是飲食過飽影響氣息運行,都會使呼吸不順暢,進而產生喘息。

外在表現

氣喘病人會有呼吸急促的現象,無痰但有聲音。若是痰喘,則會有喘息伴隨痰音。火喘會忽輕忽重,吃東西後症狀會減輕,但吃完後又會加重。水喘會有聲音轆轆,心跳加速且全身浮腫。這些都是氣喘的過度反應。氣虛喘息的人會有呼吸急促,無法接續的情況。胃虛喘息的人會有抬肩挺腹,無法進食的現象。陰虛喘息的人會有氣從肚臍下直衝胸腔的感覺。

喘息的虛實之別

虛喘的人會有氣力衰竭,身體冰冷,痰冷如冰的表現。實喘的人會有氣息強壯,胸悶,身體熱,排便困難的表現。

短氣的辨識

如果呼吸淺短,無法接續,呼氣多於吸氣,這被稱為氣短。氣短的人氣息微弱,與喘息症狀不同。

死亡前兆

當病人出汗如油,汗珠大如珍珠,抬肩挺腹,眼神呆滯,胡言亂語,鼻子翕動,口開,胸口高聳,脈絡散開,四肢冰冷,脈搏散亂或快速,這都是死亡的徵兆。

脈象診斷

如果脈象滑,手腳溫暖,這表示病情較輕。如果脈象澀,四肢冰冷,這表示病情較重。上氣的人如果脈象快速,身體熱,無法平躺,這表示病情危急。上氣臉色蒼白,脈象浮大,這也是病情危急的表現。右側脈象實而緊,這表示肺部受到寒邪的影響。如果六脈都沉伏,這也需要散發治療,才能讓熱氣退去,喘息停止。

治療方法

如果是外邪引發的喘息,需要散發治療。如果是氣鬱引起的喘息,需要開竅治療。如果有痰,需要祛痰。如果是火氣旺盛,需要清熱。如果有停滯的水分,需要利尿。如果是脾虛,需要溫補。如果是氣虛且火氣進入肺部,需要補氣。如果是陰虛且火氣侵襲肺部,需要滋陰。如果是水寒導致火氣不歸位,需要引火歸元。如果是腎虛導致水分過剩,需要排水。

用藥

主要使用二陳湯,加入桔梗、枳殼、蘇子等藥物。如果是寒鬱,可以加入麻黃、杏仁。如果是風痰,可以加入南星。如果是火痰,可以加入黃連、山梔。如果是水氣,可以加入豬苓、澤瀉。如果是胃虛,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如果是腎虛,可以使用六味地黃湯。如果是陽虛,可以使用安腎丸。如果是產後或跌打損傷導致瘀血進入肺部,可以使用二味參蘇飲。如果是脾腎兩虛,可以使用觀音應夢散,或是參胡湯、八味丸。如果喘息嚴重,不可使用苦寒藥物,因為火氣過盛。

選方

二陳湯,統治喘息病,因為它能順氣和中,化痰止咳。

安腎丸,治療腎虛導致水分乾涸,氣孤陽浮,導致喘息。

二味參蘇飲,治療產後瘀血進入肺部,導致咳嗽喘息。

三拗湯,治療風寒鬱閉,喘息難以呼吸。

應夢散,治療腎氣煩悶,喘息難以平躺。

千緡湯,治療風痰上喘。

蘇子降喘湯,治療喘息。

五味子湯,治療胃虛喘息,脈象沉伏且快速。

四君子湯,治療胃虛氣弱,水氣上沖導致喘息。

參胡湯,治療喘息急促,隨時可能斷氣。

八味丸,治療中風。

華蓋散,治療風寒導致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