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2)

1. 咳嗽

火忌發散

有肺伏火邪,腠理不閉,風邪易乘,遇感頻發者,當兼清火。若數行解散,則重亡津液,邪蘊而為肺疽、肺癰,不可不慎。(立齋)

邪忌補澀

肺為嬌臟,易寒易熱。雖參、耆、朮、草甘溫平補,惟氣虛最宜。若肺熱有火,及風寒初盛者,不可驟用。至於烏梅、慄殼、兜鈴、五倍,尤不可遽進,恐致纏綿不已。(匯補)

腎虛滋腎

咳嗽煩冤,腎氣之逆,以腎為藏氣之臟也。凡咳嗽動引百骸,自覺從臍下逆奔而上者,乃腎虛氣不歸原。宜所服藥中,加補骨脂、五味子以斂之。(入門)

脾虛補脾

脾為黃婆,交媾水火,會合金木者也。久咳曾經瀉肺,及房勞飢飽,以致脾肺虛而飲食少者,只理脾而咳自止。(類經)

死候

咳嗽面白、咽瘡失音者死。上氣喘急、面腫抬肩、身熱不眠者危。脈滑手足溫者生。脈澀四肢寒者死。咳而嘔、腹滿泄瀉、脈弦急欲絕者死。咳而脫形、身熱脈小堅急以疾為逆。嗽而加汗者死。嗽而下泄上喘者死。(匯補)

用藥

有餘咳嗽:主以二陳湯。風加羌活、防風、前胡、紫蘇。寒加麻黃、杏仁、蔥白、金沸草。熱加黃芩、山梔、桑皮。濕加蒼朮、防己、赤茯苓。食積嗽者加山楂、枳殼。氣滯咳者加蘇子、桔梗。

不足咳嗽:主以二冬二母湯。火咳加款冬、玄參、黃芩。痰嗽加栝蔞、桑皮、蘇子。郁加苦梗、紫菀、枇杷葉。勞嗽加參、耆、芍藥。見血加阿膠、紫菀。滋陰加丹皮、黃柏。

若夫脾泄者,以異功散,加石斛、五味、百合、苡仁。腎虛者,以六味湯,加麥冬、五味、枇杷葉。水寒射肺成咳者,五苓散。痰火入肺成咳、面浮者,粉黛散。肺中有蟲者,潤肺丸。

大抵肺位最高,針石不能及,藥餌不能到。惟桔梗能載諸藥入肺,須臨臥時細細嚥下,方能入肺。

【附肺痿】

久嗽肺虛、寒熱往來、皮毛枯燥、聲音不清,或嗽血線、口中有濁唾涎沫、脈數而虛,為肺痿之病。因津液重亡,火炎金燥,如草木亢旱而枝葉萎落也。治宜養血潤肺,養氣清金。初用二地二冬湯以滋陰,後用門冬清肺飲以收功。(丹溪)

【附肺癰】

久咳不已、濁吐腥臭、咳則胸中隱隱痛、口中辟辟燥、脈實滑數、大小便澀數、振寒吐沫、右脅拒按,為肺癰之病。因風寒內郁,痰火上湊,邪氣結聚,蘊蓄成癰。若風邪內結者,小青龍湯。火邪內灼者,二冬湯。痰火鬱結者,葶藶大棗瀉肺湯。潰後收斂瘡口,用團參飲子。若入風者,不治。面赤脈浮大者,亦不治。若覺胸膺有竅,口中所咳膿血與竅相應而出者,當大補氣血,佐以排膿之品。(匯補)

【附肺脹】

肺脹者:動則喘滿,氣急息重,或左或右,不得眠者是也。如痰挾瘀血礙氣,宜養血以流動乎氣,降火以清利其痰,用四物湯,加桃仁、枳殼、陳皮、栝蔞、竹瀝。又風寒鬱於肺中,不得發越,喘嗽脹悶者,宜發汗以祛邪,利肺以順氣,用麻黃越婢加半夏湯。有停水不化,肺氣不得下降者。

白話文:

咳嗽

火氣忌發散

如果肺裡有潛伏的火邪,加上身體毛孔不緊密,容易被風邪侵入,導致經常感冒咳嗽的人,應該同時清火。如果多次用發散的方法來治療,反而會嚴重耗損體液,使邪氣積聚,可能會發展成肺膿腫或肺癰,必須謹慎。

邪氣忌補澀

肺是嬌嫩的臟器,容易受寒也容易發熱。雖然人參、黃耆、白朮、甘草這些藥材,性質甘溫平和,適合用來補氣虛,但是如果肺有熱或有火,或是風寒剛開始發作時,不能馬上使用。至於烏梅、栗殼、兜鈴、五倍子這些收澀的藥物,更不能馬上使用,否則可能會讓咳嗽拖延難癒。

腎虛要滋養腎陰

咳嗽時感到煩躁不安,是因為腎氣向上逆行。腎是儲藏精氣的臟器,如果咳嗽時感覺牽動全身,並覺得氣從肚臍下向上衝,這是腎虛導致氣無法歸位。應該在服用的藥物中,加入補骨脂和五味子來幫助腎氣收斂。

脾虛要補脾

脾臟就像媒婆一樣,負責協調水和火,也負責協調金和木。長期咳嗽,可能因為之前瀉肺過度,或因房事勞累、飲食不正常,導致脾肺虛弱,食慾不佳。這種情況只要調理脾胃,咳嗽自然會停止。

死亡的徵兆

咳嗽時臉色蒼白,咽喉潰爛失聲,就會死亡。咳嗽時呼吸急促,臉腫肩抬,身體發熱失眠,病情危險。脈象滑且手足溫熱,表示還活著。脈象澀且四肢冰冷,就會死亡。咳嗽時伴隨嘔吐、腹脹、腹瀉、脈象弦急且將要消失,就會死亡。咳嗽到身體消瘦,發熱、脈象細小而堅硬急促,表示病情惡化。咳嗽時大量出汗,就會死亡。咳嗽時腹瀉和呼吸急促,就會死亡。

用藥

咳嗽如果屬於實證(邪氣過盛),主要使用二陳湯。如果是風邪引起的咳嗽,加入羌活、防風、前胡、紫蘇。如果是寒邪引起的咳嗽,加入麻黃、杏仁、蔥白、金沸草。如果是熱邪引起的咳嗽,加入黃芩、山梔、桑白皮。如果是濕邪引起的咳嗽,加入蒼朮、防己、赤茯苓。如果是食積引起的咳嗽,加入山楂、枳殼。如果是氣滯引起的咳嗽,加入蘇子、桔梗。

咳嗽如果屬於虛證(正氣不足),主要使用二冬二母湯。如果是火邪引起的咳嗽,加入款冬花、玄參、黃芩。如果是痰引起的咳嗽,加入瓜蔞、桑白皮、蘇子。如果是鬱悶引起的咳嗽,加入苦梗、紫菀、枇杷葉。如果是勞累引起的咳嗽,加入人參、黃耆、芍藥。如果是咳血,加入阿膠、紫菀。如果是陰虛,加入丹皮、黃柏。

如果是因為脾虛導致腹瀉,使用異功散,再加入石斛、五味子、百合、薏仁。如果是因為腎虛,使用六味地黃丸,再加入麥冬、五味子、枇杷葉。如果是水寒射肺引起的咳嗽,使用五苓散。如果是痰火入肺引起的咳嗽,且臉部浮腫,使用粉黛散。如果肺裡有蟲,使用潤肺丸。

肺的部位最高,針灸和藥物都難以到達,只有桔梗能夠將藥力帶入肺部,必須在臨睡前慢慢吞服,才能讓藥效到達肺部。

【附錄:肺痿】

長期咳嗽導致肺虛,出現時冷時熱、皮膚乾燥、聲音沙啞,或咳出帶血的痰絲,口中有濁痰涎沫,脈象細數而虛弱,這是肺痿的病症。這是因為體內津液大量耗損,火氣過旺,導致肺乾燥,如同草木久旱枝葉枯萎一樣。治療應該養血潤肺、養氣清熱。初期使用二地二冬湯滋養陰液,後期使用門冬清肺飲來鞏固療效。

【附錄:肺癰】

長期咳嗽不止,咳出腥臭的濃痰,咳嗽時胸部隱隱作痛,口中乾燥,脈象實滑數,大小便次數多且不順暢,發冷顫抖、吐沫,右邊脅肋拒絕按壓,這是肺癰的病症。這是因為風寒鬱積在體內,痰火向上侵犯肺部,邪氣聚結,積蓄成膿。如果是風邪鬱結體內,使用小青龍湯。如果是火邪灼傷體內,使用二冬湯。如果是痰火鬱結,使用葶藶大棗瀉肺湯。膿潰後收斂瘡口,使用團參飲子。

如果出現風邪侵入,將無法治癒。如果面色發紅且脈象浮大,也無法治癒。如果感覺胸部有空洞,咳出的膿血與空洞對應,應該大補氣血,輔以排膿的藥物。

【附錄:肺脹】

肺脹的症狀是,活動後會喘不過氣,呼吸急促,呼吸聲音沉重,胸部可能左或右脹痛,無法入睡。如果痰中夾雜瘀血阻礙氣的運行,應該養血來促進氣的流動,降火來清除痰液,使用四物湯,加入桃仁、枳殼、陳皮、瓜蔞、竹瀝。如果風寒鬱積在肺部,無法發散,導致喘咳胸悶,應該發汗來祛除邪氣,並用藥疏通肺氣,使用麻黃越婢加半夏湯。如果體內有停滯的水液無法代謝,導致肺氣無法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