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卷之五

2. 胸膈門

3. 咳嗽

大意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內經)而其要皆主於肺。蓋肺主氣而聲從此出。故咳之原。皆聚於胃而及於肺者。情關子母也。(匯補)

內因

肺居至高。主持諸氣。體之至清至輕者也。外因六淫。內因七情。肺金受傷。咳嗽之病從茲作矣。(指掌)其火鬱咳者。有聲無痰。咳必連聲。濕痰咳者。咳動有痰。痰出嗽止。食積痰嗽。面色青黃。五更轉甚。吐痰如膠。瘀血嗽者。胸中窒礙。喉間腥氣。或帶黑血。胃火嗽者。

口渴善飢。面赤臉熱。午前尤甚。陰虛嗽者。五心煩熱。氣從下升。午重夜甚。勞傷嗽者。乾咳無痰。喉癢聲啞。痰中見血。停水嗽者。胸滿頭汗。怔忡吐涎。水逆不入。肺脹嗽者。喘急氣粗。或左或右。則眠不得。有嗽久而成肺癰肺痿者。必雲門中府引痛。咯吐膿血。腥穢異常。

外因

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謂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生痰也。咳嗽謂有聲有痰。因傷肺氣復動脾濕也。(機要)但風傷肺者。咳則鼻塞聲重。口乾喉癢。語未竟而咳。寒傷肺者。咳則胸緊乾啞。悽愴怯寒。或遇寒則發。暑乘肺者。咳則口燥鼻乾。面赤心煩。聲嘶吐沫。

濕乘肺者。咳則身重首蒙。自汗溺澀。骨節煩疼。(入門)此皆暴病感邪。必兼頭疼身熱表症。

五臟勞咳

疲極傷肝。咳而左脅引痛。勞神傷心。咳而咽乾咯血。勞力傷脾。咳而氣短無力。叫呼傷肺。咳而嘔吐白沫。口燥聲嘶。房勞傷腎。咳而腰背引痛。寒熱夜發。(匯補)

脈法

咳必先審肺脈虛實。實者浮大有力。若沉而滑。則痰氣盛也。虛者弦大無力。若沉細帶數。則火鬱極也。(入門)久咳虛羸。脈弱者生。實牢大數者死。浮軟者生。沉緊匿者死。

治分肺脾

因咳而有痰者。咳為重。治在肺。因痰而致嗽者。痰為重。治在脾。

治分內外

治表者。藥不宜靜。靜則留連不解。變生他病。忌寒涼收斂。當以辛甘散邪。內虛者。藥不宜動。動則虛火不寧。燥癢愈甚。忌辛香燥熱。當以甘寒潤肺。(必讀)

治分四時

春氣上升。潤肺抑肝。夏火炎上。清金降火。秋濕熱甚。清熱瀉濕。冬風寒重。解表行痰。(雜著)以上雖分四時。臨症又當從權。

治分新久

新咳有痰者。屬外感。隨時解散。無痰者。是火熱。只宜清之。久咳有痰者。燥脾化痰。無痰者。清金降火。蓋外感久則鬱熱。內傷久則火炎。俱宜開鬱潤燥。(入門)今人但知肺主皮毛。一遇外感風寒。疏散之外。牢不可破。殊不知久則傳裡。變為郁咳。遂成癆瘵。多由不分內外所因新久之異。

夫形寒飲冷。新咳痰稠。固宜溫寒散濕。若夫氣動火炎。久咳無痰。當清熱潤燥。而溫寒散濕之劑。又在所禁矣。常見癆症之發。每由咳嗽。治者不究其源。印定傷風。屢用辛溫。發熱自汗。食少便稠。卒成不救者有之。(匯補)

白話文:

咳嗽

人體五臟六腑都可能導致咳嗽,不只是肺臟。但咳嗽的根本原因大多都與肺有關,因為肺主呼吸,聲音也由肺而出,所以咳嗽的根本原因大多積聚在胃部,並影響到肺部,此乃臟腑之間的相互影響。

內因

肺居於人體最高部位,主導全身氣機,屬最清輕的臟器。外在因素有六淫邪氣,內在因素則有七情鬱結,肺金受損,咳嗽疾病由此產生。肺火鬱結而致咳嗽者,聲音嘶啞而無痰,咳嗽時聲音連續不斷;濕痰咳嗽者,咳嗽時有痰,痰排出後咳嗽停止;食積痰嗽者,面色青黃,凌晨五點左右症狀加重,吐出的痰如同膠狀;瘀血咳嗽者,胸中阻塞,喉嚨有腥味,痰中可能帶有黑色血液;胃火咳嗽者,口渴飢餓,面紅耳赤,上午症狀尤其嚴重;陰虛咳嗽者,五心煩熱,氣體從下往上走,午後症狀較輕,夜間加重;勞傷咳嗽者,乾咳無痰,喉嚨癢且聲音嘶啞,痰中帶血;停水咳嗽者,胸悶頭汗,心慌意亂,流口水,水液逆流,無法正常下咽;肺脹咳嗽者,呼吸急促,氣粗,疼痛部位可能在左側或右側,難以入睡;咳嗽久了會導致肺癰或肺痿,則雲門、中府穴位會疼痛,咳吐膿血,腥臭異常。

外因

咳嗽指有聲音而無痰,是肺氣受損而導致氣機不暢;嗽指無聲音而有痰,是脾濕運化失調而產生痰液;咳嗽則指既有聲音又有痰,是肺氣受損又伴隨脾濕運化失常。風邪侵犯肺部,咳嗽時伴隨鼻塞、聲音沉重、口乾喉癢,說話說到一半就咳嗽;寒邪侵犯肺部,咳嗽時伴隨胸悶、聲音嘶啞、畏寒怕冷,遇冷則發作;暑邪侵犯肺部,咳嗽時伴隨口乾舌燥、鼻乾、面紅心煩、聲音嘶啞、吐白沫;濕邪侵犯肺部,咳嗽時伴隨身體沉重、頭昏腦脹、自汗、小便不利、關節疼痛。這些都是突然發病受邪氣侵犯所致,必然伴隨頭痛、發熱等表證。

五臟勞咳

過度疲勞損傷肝臟,咳嗽時會牽扯到左肋部疼痛;思慮過度損傷心臟,咳嗽時會咽喉乾燥,咳血;過度勞累損傷脾臟,咳嗽時會氣短乏力;大聲喊叫損傷肺臟,咳嗽時會嘔吐白沫,口乾聲音嘶啞;房事過度損傷腎臟,咳嗽時會腰背疼痛,並伴隨寒熱,夜間發作。

脈法

診斷咳嗽需先觀察肺經脈象的虛實。脈象浮大有力者為實證,若脈象沉而滑則為痰氣盛;脈象弦大而無力者為虛證,若脈象沉細而頻數則為肺火鬱結。久咳體虛,脈象虛弱者可治癒;脈象實大有力而頻數者則難以治癒;脈象浮而軟者可治癒;脈象沉而緊縮者則難以治癒。

治分肺脾

咳嗽伴有痰者,以咳嗽為主症,治法應著重於肺;以痰為主症而致咳嗽者,治法應著重於脾。

治分內外

治療表證,藥物不宜過於緩和,否則容易導致病情遷延不愈,甚至轉變為其他疾病,應忌用寒涼收斂之藥,宜用辛甘溫散之藥以解表散邪;治療內虛證,藥物不宜過於峻猛,否則容易導致虛火妄動,燥癢加重,應忌用辛香燥熱之藥,宜用甘寒潤肺之藥。

治分四時

春季氣機上升,治療應潤肺抑肝;夏季暑熱炎炎,治療應清金降火;秋季濕熱較盛,治療應清熱瀉濕;冬季風寒較盛,治療應解表化痰。以上只是四季治療的總體原則,具體用藥還需根據病情靈活掌握。

治分新久

新發咳嗽伴有痰者,屬外感,應及時疏散風寒;無痰者,屬火熱,宜清熱瀉火;久咳伴有痰者,應燥濕化痰;無痰者,應清金降火。外感久則化為內熱,內傷久則化為虛火,均需疏肝理氣,滋陰潤燥。現代人只知肺主皮毛,一遇外感風寒就使用疏散風寒的藥物,卻不知久病入裡,會轉化為鬱咳,最終發展為肺癆。這是由於不分內外、新久而造成的。

如果身體畏寒怕冷,新發咳嗽,痰稠,固然應該溫中散寒化濕;但如果氣機逆亂,火熱內盛,久咳無痰,就應該清熱潤燥,溫寒散濕的藥物則不能使用。常見肺癆的發生,往往由咳嗽開始,治療者不究其病因,一概認為是傷風感冒,反复使用溫熱藥物,導致患者發熱自汗,食慾不振,大便乾燥,最終導致不治,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