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四 (17)
卷之四 (17)
1. 齒病
麻黃,草蔻(各一錢半),黃耆,桂枝(各二錢半),吳萸,白芷(各四分),藁本(三分),羌活(八分),當歸,熟地(各五分),升麻(一錢)
末之。以水漱口。用此擦齒。
化痰湯,治痰熱毒氣。攻注齒痛。
貝母,枳實,黃芩,黃連,花粉,桔梗,元參,升麻,甘草
外用二陳湯。加細辛、薑黃、蓽茇等分。煎湯浸舌取涎。
細辛散,治風蛀牙蟲。
荊芥,細辛,砂仁,白芷,川椒,鶴蝨,牙皂,蓽茇
為末。擦患處。
犀角地黃湯,治風熱挾瘀血。搏結齒間。瘀而作痛。
犀角,丹皮,生地,白芍
綠袍散
黃柏(四兩),炙草(二兩),青黛(一兩)
為末敷用。
地黃丸,固齒益腎。
白茯苓,人參,山茱萸(各四兩),枸杞(三兩),生地(五斤取汁),蜜(一斤),酥(少許)
以前四味。用好酒一斗。煎至三升。去渣。入地黃汁、蜜、酥。同煎至可丸。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日三服。
外治法,因寒作痛。得熱飲稍寬者。用乾薑、蓽茇、細辛作湯漱之。因火作痛。得寒飲稍停者。用石膏、朴硝、牙皂、荊芥作湯漱之。蟲蝕作痛者。用苦參煎湯。日漱三升。痛已止。齒衄。用燒鹽、金墨。研勻擦之。牙寒痛。用胡椒、蓽茇為君。細辛、石膏為佐。研末擦之。或用橄欖細嚼。即愈。
白話文:
[齒病]
將麻黃、草蔻(各一錢半)、黃耆、桂枝(各二錢半)、吳茱萸、白芷(各四分)、藁本(三分)、羌活(八分)、當歸、熟地(各五分)、升麻(一錢)磨成粉末。用水漱口後,用這些粉末擦牙齒。
化痰湯,可以治療痰熱毒氣導致的牙痛。組成為貝母、枳實、黃芩、黃連、花粉、桔梗、元參、升麻、甘草。
外用方使用二陳湯,再加入細辛、薑黃、蓽茇等份量相同的藥材。煎煮後用藥湯浸泡舌頭,讓口水流出。
細辛散,可以治療風邪引起的蛀牙。組成為荊芥、細辛、砂仁、白芷、川椒、鶴蝨、牙皂、蓽茇。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擦在患處。
犀角地黃湯,可以治療風熱夾雜瘀血,導致牙齒間瘀血凝結而引起的疼痛。組成為犀角、丹皮、生地、白芍。
綠袍散,組成為黃柏(四兩)、炙甘草(二兩)、青黛(一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敷用。
地黃丸,可以鞏固牙齒、補益腎臟。組成為白茯苓、人參、山茱萸(各四兩)、枸杞(三兩)、生地(五斤取汁)、蜂蜜(一斤)、酥油(少許)。將前四味藥材用好酒一斗煎煮至三升,去除藥渣,再加入生地汁、蜂蜜、酥油一起煎煮到可以搓成藥丸的程度。藥丸大小如小豆般,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酒送服,每日三次。
外治方法,如果是因為寒冷引起的牙痛,遇熱飲會稍微緩解,可以使用乾薑、蓽茇、細辛煎煮藥湯漱口;如果是因為火熱引起的牙痛,遇冷飲會稍微停止疼痛,可以使用石膏、朴硝、牙皂、荊芥煎煮藥湯漱口;如果是蟲蝕引起的牙痛,可以使用苦參煎煮藥湯,每天漱口三次。疼痛停止後,如果出現牙齦出血,可以使用燒鹽和金墨研磨均勻擦拭。牙齒發冷疼痛,可以使用胡椒、蓽茇作為主要藥物,細辛、石膏作為輔助藥物,研磨成粉末擦拭,或者直接嚼橄欖,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