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四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5)

1. 口病

【附齧舌】

心脾之虛。恆通於舌。陽明之經。直入齒縫。故邪入心脾。則舌自挺。邪入陽明。則口自噤。一挺一噤。故令嚼舌。治宜清其風火。則病自愈。

口病選方

黃連瀉心湯,治心熱口苦。

大黃,黃芩,黃連

加生地、甘草、木通。

柴胡清肝飲,治肝火口酸。

柴胡,黃芩,黃連,山梔,當歸,川芎,生地,升麻,丹皮,甘草

加味清胃散,治脾熱口臭。

黃連,生地,升麻,丹皮,當歸

加芍藥、山梔。

加味瀉白散,治肺熱口辛。

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

加片芩、知母、麥冬、桔梗、薑棗。

滋腎丸,治腎虛火炎。

肉桂(二錢),知母,黃柏(各二兩)

涼膈散,三黃丸

逍遙散,治肝膽虛火。

導赤散,治膀胱移熱小腸而口瘡。(以上四方俱見火症)

理中湯,治中焦虛寒。邪火偏旺之假象(方見中寒)

八味丸,治腎虛水冷。火不歸經之假象。(方見中風)

消風散(寶鑑),治受風唇動。

川芎,羌活,防風,茯苓,白殭蠶,藿香,荊芥,甘草,蟬蛻(各二兩),厚朴,陳皮(各五錢)

為末。每服二錢。清水下。

薏苡仁湯

赤小豆,薏苡仁,防己(各三錢),甘草(一錢)

水煎。

白朮散,治脾胃虛火。

人參,藿香,白朮,茯苓,甘草,乾葛,木香

外治口瘡法

用黃柏蜜浸含之。口臭。香薷含之。一方。用薔薇濃煎汁含之。夏用葉。冬用根。日三次。夜一次。

外治舌病法

舌腫出外。以蓖麻油拈紙燒煙燻之。舌外不收。以冰片糝之。舌衄不止。以槐花末糝之。

冰柏丸

片腦,薄荷,黃柏,硼砂(各等分)

蜜丸含。又方加青黛少許為末。吹入口中。

綠袍散(方見齒症)

白話文:

口病

【附帶說明:咬舌頭】

這是因為心臟和脾臟虛弱,它們的氣血通道會通到舌頭。而陽明經脈則直接進入牙齒的縫隙。所以,當邪氣侵入心臟和脾臟時,舌頭就會伸出來;當邪氣侵入陽明經脈時,嘴巴就會緊閉。這種一張一合的動作,就容易導致咬到舌頭。治療上應該清除體內的風熱,病自然就會好。

口病選方

  • 黃連瀉心湯:治療心熱引起的口苦。
  • 藥材:黃連、大黃、黃芩,加入生地、甘草、木通。
  • 柴胡清肝飲:治療肝火引起的口酸。
  • 藥材:柴胡、黃芩、黃連、山梔子、當歸、川芎、生地、升麻、丹皮、甘草。
  • 加味清胃散:治療脾熱引起的口臭。
  • 藥材:黃連、生地、升麻、丹皮、當歸,加入芍藥、山梔子。
  • 加味瀉白散:治療肺熱引起的口中辛辣感。
  • 藥材: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加入片芩、知母、麥冬、桔梗、生薑、大棗。
  • 滋腎丸:治療腎虛導致的虛火上炎。
  • 藥材:肉桂(二錢),知母、黃柏(各二兩)。
  • 涼膈散、三黃丸:用於治療實熱之症。
  • 逍遙散:治療肝膽虛火。
  • 導赤散:治療膀胱熱傳到小腸導致的口瘡。(以上四個方子都用於治療火熱症狀)
  • 理中湯:治療中焦虛寒,以及邪火偏旺的假象(這個方子在治療中寒的篇章有詳細說明)。
  • 八味丸:治療腎虛水冷,導致火氣不能回到原位的假象(這個方子在治療中風的篇章有詳細說明)。
  • 消風散:治療因為受風而引起的嘴唇顫動。
  • 藥材:川芎、羌活、防風、茯苓、白殭蠶、藿香、荊芥、甘草、蟬蛻(各二兩)、厚朴、陳皮(各五錢)。
  • 製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清水送服。
  • 薏苡仁湯
  • 藥材:赤小豆、薏苡仁、防己(各三錢)、甘草(一錢)。
  • 用水煎服。
  • 白朮散:治療脾胃虛火。
  • 藥材:人參、藿香、白朮、茯苓、甘草、乾葛、木香。

外治口瘡的方法

  • 用黃柏浸泡在蜂蜜中,含在口中。
  • 口臭:用香薷含在口中。另一個方法是用薔薇花濃煎汁含漱,夏天用葉子,冬天用根,每天三次,晚上一次。

外治舌病的方法

  • 舌頭腫大伸出口外:用蓖麻油沾在紙上,點燃後用煙燻。
  • 舌頭伸出口外無法收回:將冰片撒在上面。
  • 舌頭流血不止:將槐花末撒在上面。
  • 冰柏丸
  • 藥材:冰片、薄荷、黃柏、硼砂(各等分)。
  • 用蜂蜜製成藥丸含服。另外一個方法是加入少許青黛,製成粉末,吹入口中。
  • 綠袍散:這個方子在治療牙齒疾病的篇章有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