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題元·朱震亨著,清·湯望久校輯

《脈因證治》~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三、痓

(即痙也)

【脈】,太陽發熱,脈反沉細,難愈。太陽證備,脈沉遲,此為痙。寸口脈直上下行,伏堅緊如弦。沉弦,沉緊。少陰脈緊,暴微者,欲解。

【因】,血氣內虛,四氣外襲。因濕,諸痙項強,皆屬於濕。寒、濕同性,故濕可傷太陽。

《三因》論狀,身熱足寒,頭強項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脈,獨頭搖動,卒噤,角弓反張。皆因血虛筋無所養,邪因入之。故寒則緊縮,熱則弛張,風則弦急,濕則脹緩。又有因瘡口未合,風入之,為破傷風;濕入之,為破傷濕。與痙同,但少頭強項急,余並相如。又有因汗、下過多,又有產後怒氣致此病者,項強亦有痰者。

【證】,有汗而不惡寒,名柔痙;無汗,口噤腳攣,名剛痙。

【治】,宜流濕祛風緩表而安。詳有無汗而藥之。柔痙,葛根加桂湯;剛痙,大承氣湯。葛根湯汗之,有表證可用。大承氣下之,有里證可用。

白話文:

【脈象】在太陽經引起發熱的情況下,如果脈象反而呈現沉細,病情會比較難以痊癒。當太陽經的所有症狀都齊全,且脈象呈現沉遲,這就可以診斷為痙證。寸口的脈象直上直下地跳動,潛藏而堅硬緊繃,就像弦一樣。脈象可能表現為沉弦或沉緊。若少陰脈緊繃,突然變得微弱,這是病情將要好轉的徵兆。

【病因】體內的血氣虛弱,同時受到外界四種氣候的侵襲。因為濕氣,所有的痙證和頸部僵硬,都可以歸咎於濕氣。由於寒氣和濕氣的性質相似,因此濕氣可以損害太陽經。

根據《三因》一書描述其症狀,患者身體發熱,腳卻冰冷,頭部和頸部感到僵硬,畏寒,偶爾頭部會發熱,臉色泛紅,眼睛充血,脈搏獨特,頭部不自主搖晃,突然間口齒緊閉,身體呈角弓反張的姿態。這些都是因為血液虛弱,肌肉缺乏營養,邪氣因此得以入侵。所以,寒氣會使肌肉緊縮,熱氣會使肌肉鬆弛,風邪會使肌肉緊繃,濕氣會使肌肉腫脹。另外,有時是因為創傷未完全癒合,風邪入侵,導致破傷風;濕氣入侵,則會引發破傷濕。這些病症和痙證類似,只是較少出現頭部和頸部僵硬的現象,其他的症狀都差不多。另外,也有因為出汗或排便過多,或者產後生氣導致這種病的,頸部僵硬也可能由痰引起的。

【病徵】有汗出但不畏寒的,稱為柔痙;沒有汗出,口齒緊閉,腳部抽筋的,稱為剛痙。

【治療】應該以排除濕氣,驅除風邪,緩解表面症狀,使身體恢復平穩為目標。具體治療應根據病人是否有汗出來決定。對於柔痙,使用葛根加桂湯;對於剛痙,使用大承氣湯。葛根湯可以促進汗出,如果有表面症狀可以使用。大承氣湯可以通腸排便,如果有內部症狀可以使用。

2. 四、痿

【脈】,浮而大,浮虛大熱;滑而大,滑痰大虛;洪而緩,洪熱緩虛。

【因】,腎水不能勝心火,火上爍肺金,六葉皆焦,皮毛虛弱,急而薄著者,則生痿躄。皆因貪欲好色之故。濕痰亦能為之。

經論,有由悲哀太甚,陽氣內動,數溲血,大經空虛,熱起於心。病則樞紐如折,不相提挈,名曰脈痿。有思想無窮,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熱入於肝。病則筋急而爪枯,名曰筋痿。有由濕地,以水為事,熱生於脾。病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名曰肉痿。有因遠行勞倦,遇大熱而渴,陽氣內乏,熱舍於腎。病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名曰骨痿。然此皆熱熏於肺之為也。火上炎,肺治節不行而痿躄矣。

【證】,面黃,身熱,肌瘦,往來寒熱,涎嗽喘滿,面浮弱而不用者,為痿。外有痿即軟風也。柔風腳弱,病同而證各異。

【治】,治獨取陽明。陽明者,胃脈也。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利機關也。故陽明虛而然。

張,以黃連解毒湯加歸等劑治之。

李,以甘寒瀉火,苦寒瀉濕熱。四君子補陽明虛,清暑益氣治之。濕痿之為病,宜二陳湯加朮、苓、柏治之。

清暑益氣湯,治熱傷肺,氣虛成痿。

黃耆(一錢,汗少減半。暑邪干衛,身熱自汗,甘溫補之),人參(救火傷氣),白朮(各半錢),白蒼朮(一錢,除濕),甘草(炙,三錢,益氣),當歸(三錢),升麻(一錢,酒潤,甘平,潤肌熱,風勝濕),葛根(二錢),陳皮(半錢),澤瀉(半錢滲濕),神麯(半錢,消食去痞),五味(九分,酸寒,收暑傷金),麥門冬(三錢),青皮(二錢半),黃柏(三錢,補水瀉熱)或加知母、黃芩。

健步丸,治濕熱成痿。

羌活,防風,柴胡,滑石,炙甘草,生薑(酒洗,各半兩),澤瀉(五錢),防己(酒製一兩),川烏,苦參(酒洗),肉桂(一錢)

愈風湯下。

秘方,氣虛,四君子加蒼、白朮、苓、柏。痰,加竹瀝。血虛,四物湯。濕痰,二陳湯加蒼白朮、苓、柏、竹瀝。下補陰丸。

經論,喑痱,乃腎虛也。舌不語,腎脈挾舌本,腎氣厥不至;足不行,腎氣不順。

白話文:

【脈象】,如果脈搏浮而且大,這表示體內有虛熱;若是脈象滑且大,可能有痰濕且身體極度虛弱;若脈象洪且緩,代表有熱象且身體虛弱。

【病因】,腎水無法抑制心火,導致心火上衝灼燒肺金,使肺部功能受損,皮毛變得虛弱,一旦病情迅速惡化,就會形成痿躄。這多是因為過度性行為所致。濕痰也可能導致此病。

經典理論指出,過度悲傷會讓體內陽氣內動,頻繁尿血,大血管空虛,心臟產生熱量。病發時,關節如被折斷,失去協調,稱為脈痿。過度思考和房事,會使肝臟的宗筋鬆弛,熱量進入肝臟。病發時,筋骨緊繃且指甲乾枯,稱為筋痿。在潮濕環境工作,會使脾臟產生熱量。病發時,胃部乾燥口渴,肌肉失去知覺,稱為肉痿。長途跋涉疲憊不堪,又遇到酷熱天氣而口渴,體內陽氣衰竭,熱量積聚在腎臟。病發時,腰脊無法挺直,骨頭乾枯且骨髓減少,稱為骨痿。這些都與肺部受到熱氣影響有關。火氣上升,肺部功能失調,導致痿躄。

【症狀】,面色黃,身體發熱,肌肉削瘦,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口吐涎沫,呼吸困難,面部浮腫且無力,這都是痿症的徵兆。外在的痿症,也就是所謂的軟風。柔風腳弱,雖然是同一種病,但其症狀各有不同。

【治療】,治療主要針對陽明經。陽明經是胃的脈絡,是五臟六腑的源泉,負責滋潤宗筋,而宗筋則負責束縛骨頭,使關節活動自如。因此,陽明經虛弱是導致痿症的原因。

張氏用黃連解毒湯加上歸屬等藥物進行治療。

李氏則用甘寒藥物降火,苦寒藥物清除濕熱。使用四君子湯補充陽明經的虛弱,並使用清暑益氣湯治療。對於濕痿,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蒼朮、茯苓、柏子仁進行治療。

清暑益氣湯,用於治療熱傷肺部,氣虛導致的痿症。

健步丸,用於治療濕熱導致的痿症。

喑痱,這是由腎虛引起。舌頭無法說話,因為腎經絡繞舌根,腎氣衰竭無法到達;腳無法行走,因為腎氣不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