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題元·朱震亨著,清·湯望久校輯

《脈因證治》~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一、卒屍

【脈】,寸口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搏,厥氣入臟則死,入腑則愈。唇青身冷為入臟,死;身和汗自出為入腑,則愈。緊而急者為遁屍;少陰不至,腎氣衰、少精血,為屍厥。跌陽脈不出,脾不上下,身冷硬,呼之不應,脈絕者死;脈當大,反小者死。

【證治】,在外者可治,入里者死。血氣並走於上,則為厥,暴死。素有痼疾,新加卒病,先治卒病。屍厥者,昏不知人,脈動如故,開上焦心肺之陽,自愈。

屍厥,脈動無氣,氣閉靜而死也。以菖蒲屑內鼻兩孔中吹之,令人以桂屑放舌下。又方:剃取左角發方寸,燒末酒和,灌入喉立起。

白話文:

【脈】,寸口脈搏沈大且滑動,沈表示實質,滑表示氣息,實與氣息交戰,如果氣息進入臟器,則會死亡;如果進入腑,則病情會好轉。嘴脣青紫且全身冰冷是氣息進入臟器的徵兆,表示死亡;全身舒適且自行出汗是氣息進入腑的徵兆,表示病情會好轉。脈搏緊繃且快速是遁屍的表現;少陰脈未出現,代表腎氣衰弱、少精血,這是屍厥的表現。跌陽脈未出現,表示脾運失常,全身冰冷僵硬,呼叫無反應,脈搏消失,這都是死亡的徵兆。脈搏應該強大,如果反而變小,也是死亡的跡象。

【證治】,在體表的疾病可以治療,深入體內的疾病則難以治癒。血氣共同上沖,會導致厥症,有猝死的風險。如果有長期的慢性病,突然發生新病,應先治療新病。屍厥,患者失去意識,脈搏跳動但無生命氣息,這是氣息閉塞靜止的狀態,表示死亡。可以使用菖蒲粉塞入鼻孔中,讓患者含著桂枝粉。又有一個方法:剪取左側頭髮一寸長,燒成粉末,與酒調和後灌入咽喉,患者能立刻坐起。

救卒死身熱者驗方,礬石半斤,以水一斗五升煮消,浸腳令沒踝。蓋取礬性收澀,而斂其厥逆之氣。

還魂湯,治卒死、客忤氣。

麻黃(三兩,去節),杏仁(八十個,去皮尖),炙甘草(一兩)

上三味,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入薑汁少許,令咽之。蓋取辛甘通陽氣,發越邪氣故也。

救卒死目閉方,搗薤汁灌耳中妙;或吹皂莢末於鼻中,立效。薤汁辟邪安魂,莢末取嚏開竅。

救卒死張口反折方,灸手足兩爪後十四壯,飲以五毒諸膏散。

白話文:

【救卒死身熱者驗方】,使用半斤礬石,加一斗五升的水煮沸至溶解,浸泡腳部直到淹沒踝部。礬石的特性是收縮和收斂,用來收斂因寒厥引起的身體過熱。

【還魂湯】,用於治療突然死亡或異常氣息。

麻黃(三兩,去節)、杏仁(八十個,去皮尖)、炙甘草(一兩)。

以上三種材料用水八升煮沸,收汁至三升,濾掉殘渣,加入少量薑汁讓病人飲用。此方利用了辛甘之物來流通陽氣,並發散體內邪氣。

【救卒死目閉方】,使用搗碎的薤汁灌入耳朵,效果顯著;或者將皁莢粉末吹入鼻孔,能迅速見效。薤汁可以驅邪安定靈魂,皁莢粉末則能引發打噴嚏,開啟氣道。

【救卒死張口反折方】,在手足兩個指甲後方各灸十四壯,再飲用含有五種有毒藥材的各種膏狀或散狀藥物。

外有中惡、中氣、中食等狀,與卒屍相類,須詳諦脈證而投之,慎勿泛視,誤人倉卒。變通在神,法難畢述。

白話文:

外面有人看起來像是被邪氣侵襲,症狀和突然死亡相似,必須仔細診斷病情再對症下藥,千萬不要輕忽大意,讓病人錯失治療良機。要靈活應對,無法一一描述所有的方法。

2. 二、痹

【脈】,寸口喘而堅,痹在心;喘而浮,痹在肺;長而左右彈,痹在肝;大而虛,痹在脾;堅而大,痹在腎。

【因】,風,風為行痹。風性善行。寒,寒為痛痹。寒主收引。濕,濕為著痹。濕本重滯。三氣致痹之原,或外兼他患有之。若舍此而能痹,未有也。

【證】,其合而為痹也。以冬遇者,骨痹;春遇者,筋痹;夏遇者,脈痹;長夏遇者,肌痹;秋遇者,皮痹。久而不去,內舍五臟之合。待舍其合,難治矣。

《痹論》中議痹,乃三氣皆可客於五臟,其風、寒、濕乘虛而客之故也。筋痹不去,內舍於肝;皮痹不去,內舍於肺;肌痹不去,內舍於脾;脈痹不去,內舍於心;骨痹不去,內舍於腎。其客於心,則煩心,上氣嗌乾,恐噫,厥脹是也。其客於肺,使人煩滿而喘吐。其客於肝,多飲數溲,小腹痛如懷妊,夜臥則驚。

白話文:

脈象上,寸口脈搏急促而堅硬,是心臟受痺;脈搏急促而浮,是肺部受痺;脈搏細長而左右彈動,是肝臟受痺;脈搏大而虛弱,是脾臟受痺;脈搏堅硬而有力,是腎臟受痺。

痹症的成因,是因為風、寒、濕三氣入侵人體而引起。風氣善於流動,所以導致行痹;寒氣收縮凝滯,所以導致痛痹;濕氣重濁,所以導致著痹。這三種氣候因素都可能導致痹症,而且也可能和其他疾病相互影響。

痹症的症狀表現,根據發病季節不同而有所差異。冬天發病的是骨痹;春天發病的是筋痹;夏天發病的是脈痹;長夏發病的是肌痹;秋天發病的是皮痹。如果痹症長期不治,就會深入五臟,導致臟腑受損,治療起來就更加困難了。

《痹論》認為,風、寒、濕三氣都能侵襲五臟,由於人體抵抗力下降,這些邪氣乘虛而入,就會導致痹症。筋痹久治不愈,就會深入肝臟;皮痹久治不愈,就會深入肺臟;肌痹久治不愈,就會深入脾臟;脈痹久治不愈,就會深入心臟;骨痹久治不愈,就會深入腎臟。痹症侵犯心臟,會出現心煩、上氣、咽喉乾燥、恐懼、腹脹等症狀;痹症侵犯肺臟,會出現胸悶、氣喘、咳嗽等症狀;痹症侵犯肝臟,會出現多飲、多尿、小腹疼痛、夜間驚恐等症狀。

其客於脾,四肢解墮,發渴嘔沫,上為大塞。其客於腎,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其客於腸,數飲而小便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泄。夫大腸乃傳道之官,為沖和之氣,三氣乘虛客之,而和氣閉矣。水道不通,使糟粕不化,故喘爭飧泄也。其客於胞,小腹膀胱,按之內痛。

若沃以湯,小便澀,上為清涕。夫三氣客於胞中,則氣不能化出,故胞滿而水道不通,隨經出鼻竅。其客於血脈,隨脈流通上下,升降一身,謂之周痹。

華佗論痹,乃邪氣合四時不正之氣,感於臟腑所為。有氣、血、筋、肉、骨之分。其氣痹者,愁思喜怒,過則氣結於上,久而不消則傷肺,正氣衰,邪氣勝。留於上,則胸腹痛而不能食;注於下,則腰腳重而不能行;貫於舌,則不言;遺於腹,則不溺。壅則痛,流則麻。右寸脈沉而遲澀者是也。其血痹者,飲酒過多,懷熱太甚,或寒折於經絡,或濕犯於營衛,因而血搏,漸成枯削失血之證。左寸脈結而不流利是也。其肉痹者,飲食不節,肥美之為。肉不榮,膚不澤,則紋理疏,三氣入之,則四肢緩而不收持。右關脈舉按皆無力而澀也。其筋痹者,由叫怒無時,行步奔急,淫邪傷肝,肝失其氣,寒熱客之,流入筋會,使筋急而不舒。左關脈弦急而數,浮沉有力是也。其骨痹者,乃嗜欲傷於腎氣,內消而不能閉禁,邪氣妄入。脈遲則寒,數則熱,浮則風,濡則濕,滑則虛。治法各隨其宜。

白話文:

如果邪氣侵犯脾臟,就會導致四肢無力、口渴、嘔吐、呼吸困難。如果邪氣侵犯腎臟,就會容易腹脹、臀部代替腳跟、脊椎代替頭部。如果邪氣侵犯腸道,就會經常喝水卻尿不出來,並且伴隨胸悶氣短、時常腹瀉。大腸是負責傳輸食物殘渣的器官,也是維持身體平衡的重要部位,當三種邪氣乘虛而入,就會阻礙大腸的正常功能,導致水道不通,食物殘渣無法消化,所以才會出現胸悶氣短、腹瀉的症狀。如果邪氣侵犯子宮,就會導致下腹部和膀胱疼痛,按壓時會感到疼痛。

如果用熱水敷,尿液就會變得稀少,並且會流鼻涕。這是因為三種邪氣侵犯子宮,導致氣血無法順暢流通,子宮脹滿,水道不通,所以才會隨經絡從鼻孔排出。如果邪氣侵犯血脈,就會隨著血液在全身流動,導致全身疼痛,這就是周痹。

《華佗論痹》指出,痹症是由於邪氣與不正常的季節氣候結合,侵犯臟腑所造成的。痹症分為氣痹、血痹、筋痹、肉痹、骨痹五種。氣痹是由于忧愁、思虑、喜怒过度,导致气血郁结在体内,久而久之就会损伤肺脏,正气不足,邪气入侵。邪气停留在上半身,就会导致胸腹疼痛、食欲不振;邪气停留在下半身,就会导致腰腿沉重、行走困难;邪气入侵舌头,就会导致说话困难;邪气入侵腹部,就会导致大小便失禁。气滞则痛,气行则麻。右寸脉沉迟涩者是气痹。血痹是由于饮酒过度、心火过盛,或寒邪侵入经络,或湿邪侵犯营卫,导致血液瘀滞,逐渐出现血虚枯燥的症状。左寸脉结而不流利者是血痹。肉痹是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肉不荣,皮肤不光泽,纹理疏松,邪气侵入就会导致四肢无力。右关脉举按皆无力而涩者是肉痹。筋痹是由于过度劳累、奔走过度,或房事过度损伤肝脏,肝气不足,寒热邪气入侵,流入筋络,导致筋脉挛急。左关脉弦急而数,浮沉有力者是筋痹。骨痹是由于过度纵欲损伤肾气,导致肾气虚弱,无法固摄精气,邪气乘虚而入。脉迟则寒,脉数则热,脉浮则风,脉濡则湿,脉滑则虚。治疗方法需根据不同的病症而异。

麻木余辨,是風濕熱下陷入血分陰中,陽氣不行。其證合目則渾身麻。亦有痰在血分癢者,血不營肌腠。

【治】附子湯,治風、寒、濕痹。

附子(炮去皮臍),桂枝,白芍,甘草,茯苓,人參(各三錢),白朮(一兩)

行痹,加麻黃桂湯;痛痹,加附子、姜茯湯;胞痹,加四苓;腸痹,加平胃、茱萸、草肉、豆蔻等。

白話文:

麻木餘辨,是因為風濕熱下沉到血液陰寒處,陽氣無法運作所導致。表現為全身發麻,也可能伴隨痰在血分引起癢感,血液無法滋養肌膚。

治療方法:服用附子湯,可以治療風寒濕痹。

藥材:附子(炮去皮臍)、桂枝、白芍、甘草、茯苓、人參(各三錢)、白朮(一兩)。

如果患者是行痹,則加麻黃桂湯;痛痹,則加附子姜茯湯;胞痹,則加四苓湯;腸痹,則加平胃、茱萸、草肉、豆蔻等。

戴人法,苦劑湧寒痰,次與痰劑。使白朮(除濕)、茯苓(養腎水)、桂(伐木)、薑、附(寒勝加)。

麻木方,人參(助陽道),當歸(行陰),生甘草(去熱),白朮,茯苓(除濕熱),升麻,

柴胡,白芍,蒼朮,黃柏。痰,加二陳。

忍冬藤膏,治五痹拘攣。

白話文:

戴人法

苦劑用來引出寒痰,之後再用化痰藥劑。使用白朮(去除濕氣)、茯苓(滋養腎水)、桂枝(溫暖經絡)、生薑、附子(寒症加溫)。

麻木方

人參(補益陽氣),當歸(滋養血液),生甘草(清熱解毒),白朮,茯苓(去除濕熱),升麻,柴胡,白芍,蒼朮,黃柏。如果有痰症,再加入二陳湯。

忍冬藤膏

用於治療五種痺症引起的肢體拘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