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病源類纂》~ 五藏六府諸病·第一篇 (7)

回本書目錄

五藏六府諸病·第一篇 (7)

1. 肺藏說

(每日寅時,周身氣血俱會萃而注於肺)

謙按:肺者,市也,百脈朝會之所也。其質脆而澤,中有氣管及多數微絲血管,左右兩扇,色紅淡微灰,居人身內最高之地,為諸藏之華蓋。其功用內司呼吸及輸運津液,外主皮毛,使百脈流通。

肺病

沈金鰲曰:肺主氣,上連喉系,下通心肝之竅,司呼吸出入,居上以鎮諸藏而壓糟粕以行於大腸,出納清氣以化濁物。所居者太陽之陰(太陽以心胸為里),能固陽氣(肺主皮毛而衛外);所司者太陰之陽,以行陰物,又與足太陰脾同行氣以給眾藏,故亦名太陰。其屬則位西方金,其配則為秋令,秋則氣化清肅,萬物賴以成就。

金則為水之母,其氣恆下行,靜時下澄於腎宮,與水相通,《經》所謂母隱子胎是也。但腎為真水,天一所生,肺既為其母,故居華蓋之頂,猶據天河之上源,以注崑崙而入龍門,匯於海也。其輸精於藏府,猶在天之雨露,澤潤萬物也。然常病燥與寒熱者,以輸精四布或太過,則不能滋化;或邪乘,則不得行令,故反病燥、反病寒熱也。古人嬌藏之名,所由來矣。

夫肺主皮毛,而皮毛則純屬太陽之部,太陽之傷風、傷寒、汗出中風與形寒飲冷皆能傷肺,故其現症,如鼻塞聲重、喘咳氣逆、肩背痛、嚏噴、胸滿煩心亦與太陽同。五志之火上炎、陰虛內爍、肝火挾心而刑金亦能傷肺,故其現症,如肺痿、肺癰、痿躄、吐血、聲嘶、息有音、鼽衄、掌熱、喘不休、口血出、皮毛焦皆由火燥焦灼之故。若虛則有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諸症。

凡茲病症,若由外傷者,其治法與足太陽同,或邪盛鬱塞,必於足太陽瀉之;若傷於內者,正氣衰,金被殘賊,必於足少陰養之,使子能助母而金氣不至耗泄,又必於足太陰培之,使母能生子而金氣得以涵育。抑猶有進者,金性下沉,隱於子胎,腎家水火兩病,肺俱能受其害,故有時腎水上泛為痰,肺受之則喘壅而嗽;有時腎火上炎,肺受之則喘息而鳴,皆腎氣上逆而為病也。調理大法,除本經自病外,要不過於足太陽、太陰、少陰三經分治之。

《素·標本病傳論》:肺病喘咳,三日而脅支滿痛,一日身重體痛,五日而脹,十日不已,死。

《藏氣法時論》,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

《靈·本神篇》: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於夏。

《難經》:外症面白,善嚏,悲愁欲哭;內症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灑淅而寒熱也。

肺氣:

《靈·淫邪發夢篇》: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

《素·痿論》:所求不得,則病肺鳴。

白話文:

[肺藏說]

(每天凌晨三點到五點,全身的氣血都會匯集到肺部。)

淺談肺的功能:

肺就像一個市場,是所有經脈匯聚的地方。它的質地柔軟而有光澤,內部有氣管和許多微小的血管。肺分左右兩片,顏色是淡淡的紅色或稍微帶點灰色,位於人體內最高的位置,像是其他內臟器官的保護傘。肺的主要功能,對內負責呼吸和輸送體液,對外則主導皮膚和毛髮,使全身的經脈暢通。

肺的疾病:

沈金鰲說:肺主要掌管氣,向上連接喉嚨,向下通達心臟和肝臟的通道,負責呼吸氣體的進出。肺位於上方,可以鎮定其他內臟器官,並將食物殘渣排到大腸,同時吸入清氣以排出濁物。肺的位置屬於太陽的陰面(太陽以心胸為內裡),能夠鞏固陽氣(因為肺主導皮膚和毛髮,可以抵禦外邪)。肺所掌控的是太陰的陽面,用來運行陰性的物質,也與足太陰脾一同運行氣,供應給其他內臟器官,所以也稱為太陰。肺在五行中屬於西方的金,對應的季節是秋天。秋天的時候,氣候清肅,萬物依賴於此才能成熟。

金是水的母親,它的氣總是向下運行。平靜的時候,會沉澱到腎臟,與水相通。《黃帝內經》所說的「母隱子胎」就是這個道理。但是腎臟是真正的水,是天地之間所產生的,而肺既然是腎的母親,所以位於最高的部位,就像在天河的源頭,水從這裡注入崑崙山再進入龍門,最終匯入大海。肺將精氣輸送到各個臟腑,就像天空降下的雨露,滋潤萬物。但是肺經常會出現乾燥、寒熱的病症,這是因為它輸送精氣到全身時,如果太過度就會無法滋養;或者是受到外邪侵襲,就無法正常運行,所以反而會出現乾燥、寒熱的病症。這就是古人將肺稱為嬌貴的內臟的原因。

肺主導皮膚和毛髮,而皮膚和毛髮完全屬於太陽經的範圍。受到風邪、寒邪的侵襲,或是汗出時感受風邪,以及身體受寒、飲用冷飲等,都可能傷害到肺。所以肺病會出現如鼻塞、聲音沙啞、喘咳、呼吸不順暢、肩背疼痛、打噴嚏、胸悶心煩等症狀,這些也與太陽經的病症相似。另外,五種情志過度產生的火氣向上竄升、陰液虛損導致內火旺盛,或是肝火挾帶著心火來克制肺金,也都能傷害到肺。所以肺病會出現如肺萎縮、肺癰、肢體痿弱、吐血、聲音嘶啞、呼吸有雜音、鼻塞流血、手掌發熱、喘息不停、口吐鮮血、皮膚毛髮乾枯等症狀,這些都是由於火熱乾燥焦灼的緣故。如果肺氣虛弱,就會出現呼吸短促、說話無力、耳聾、喉嚨乾燥等症狀。

凡是這些肺部的疾病,如果是外感引起的,治療方法與足太陽經的病症相同,或是外邪太盛、氣機鬱結不通,就必須從足太陽經瀉火。如果是內傷引起的,是因為正氣衰弱、肺金被傷害,就必須從足少陰經來滋養,讓腎水可以幫助肺金,使肺氣不至於過度消耗。另外還必須從足太陰經來補養脾胃,使脾胃可以滋養肺金,讓肺氣能夠得到涵養。更進一步來說,因為肺金的性質是向下沉降,隱藏在腎臟之中,所以腎臟的水火失調,肺都會受到影響。因此,有時腎水向上泛濫成痰,肺受到影響就會出現喘息和咳嗽;有時腎火向上竄升,肺受到影響就會出現喘息和呼吸時有聲音,這些都是腎氣上逆而引起的病症。治療的大原則,除了肺本身的疾病之外,都要從足太陽經、太陰經、少陰經這三條經絡來分別治療。

《素問·標本病傳論》說:肺病出現喘息咳嗽,三天後胸脅會脹滿疼痛,一天後身體會感到沉重疼痛,五天後會腹脹,十天後如果沒有好轉,就會死亡。

《黃帝內經·藏氣法時論》說:肺有病的人,會出現喘息咳嗽、呼吸不順暢、肩背疼痛、出汗、臀部、陰部、大腿、膝蓋、小腿肚、小腿脛骨、腳部都會疼痛。如果肺氣虛弱,就會出現呼吸短促、說話無力、耳聾、喉嚨乾燥。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篇》說:如果肺過度喜樂而沒有節制,就會傷到肺的魄,魄受傷就會發狂。發狂的人,會失去理智,皮膚乾燥焦枯、毛髮枯萎、面色枯槁,在夏天會死亡。

《難經》說:肺病的外在症狀是臉色蒼白、容易打噴嚏、悲傷想哭;內在症狀是右邊的氣會跳動,按壓會有明顯的疼痛感。這種病會出現喘息咳嗽、發冷發熱的症狀。

肺氣:

《黃帝內經·靈樞·淫邪發夢篇》說:肺氣旺盛時,容易做夢夢到恐懼、哭泣、飛揚的事情。

《黃帝內經·素問·痿論》說:如果慾望無法滿足,就會導致肺發出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