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病源類纂》~ 五藏六府諸病·第一篇 (6)
五藏六府諸病·第一篇 (6)
1. 足厥陰經病(肝)
《靈·經脈篇》:肝足厥陰之脈,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㿗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脫色、胸滿、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癃。
筋病
《靈·經脈篇》:足厥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結內踝前,上脛,結內輔,下循陰股,結陰器,絡諸筋。其病足大指支,內踝前痛,內輔陰股痛,轉筋,陰器不用,傷於內則不起,傷於寒則陰縮入,傷於熱則縱挺不收。命曰秋季痹也。
白話文:
肝足厥陰經脈若失調,會導致腰痛,無法彎腰或抬頭,男性可能出現疝氣,女性則會出現小腹腫脹,嚴重者還會出現口乾舌燥、臉色蒼白、胸悶、嘔吐、腹瀉、陰囊疝氣、尿失禁、小便閉塞等症狀。
足厥陰經的筋脈起於大腳趾,沿著腳踝內側、脛骨前緣、大腿內側,最終連接到生殖器,並連接全身筋脈。若足厥陰經筋受損,會出現大腳趾、腳踝內側、大腿內側疼痛,抽筋、生殖器功能障礙等症狀。若內傷則無法站立,受寒則陰縮入內,受熱則陽氣外溢,無法收縮。此病稱為秋季痹。
2. 足少陽經病
(膽。此段於前篇膽病所錄同)
《靈·經脈》:膽足少陽之脈,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頭痛,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挾癭,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筋病
《靈·經筋》:足少陽之筋起小指次指,循脛外結膝。其支者,別起外輔骨,走髀前者,結伏兔,後結於尻;其直者乘季脅走腋,系膺乳,結缺盆,上出太陽,循耳後上額角,交巔下,結於頄;支者結目眥。其病小指次指轉筋,引膝外不可屈伸,膕筋急,前引髀,後引尻,即上乘季脅,痛引缺盆、膺乳、頸。維筋急,從左之右,目不開。名曰孟春痹也。
白話文:
膽經病症與筋病
膽經病症
《靈樞·經脈》:膽經,足少陽之脈,若氣血運行不暢,則會出現口苦、易於嘆氣、心脇疼痛、難以翻身等症狀。嚴重者,面部會略顯灰塵色,皮膚失去光澤,足部外側發熱,這是陽厥的表現。此外,還會伴隨頭痛、頷痛、眼角疼痛、鎖骨窩腫痛、腋窩腫痛、甲狀腺腫大(馬刀挾癭)、出汗畏寒、瘧疾等。胸部、脅肋、大腿外側、脛骨、踝關節前側以及各個關節部位都會疼痛,小指和無名指活動受限。
筋病
《靈樞·經筋》:足少陽之筋起於小指和無名指,沿著脛骨外側到達膝蓋。其分支之一從外踝骨向上,經過大腿前側,與伏兔穴相連,然後連接到臀部;另一分支則沿著脅肋向上到達腋窩,連接到胸部和乳房,再到鎖骨窩,然後向上沿著太陽經走至耳後,經額角到達頭頂,連接到頄骨;分支之一則連接到眼角。
足少陽之筋病變會導致小指和無名指攣縮、膝蓋外側不能屈伸、膕筋僵硬、大腿前側和臀部疼痛。疼痛感會向上蔓延至脅肋,並連接到鎖骨窩、胸部、乳房、頸部。筋脈緊繃,從左側延伸至右側,眼睛無法睜開。這種病症稱為孟春痹。
3. 手少陰經病(心)
《靈·經脈》:心手少陰之脈,動則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痛。
筋病
《靈·經筋》:手少陰之筋起於小指內側,結銳骨,上肘內廉,入腋交太陰,挾乳結胸中,下繫於臍。其病內急,心成伏梁,下為肘網。其病當所過者轉筋痛。其成伏梁,唾膿血者死。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弛不收,陰痿不甩。名曰季冬痹也。
白話文:
心手少陰經脈若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出現喉嚨乾燥、心痛、口渴想喝水等症狀,稱為臂厥。心臟病變會導致眼睛發黃、脅肋疼痛、手臂內側後邊疼痛麻木,手掌灼熱疼痛。
手少陰經的筋從小指內側開始,連接到尺骨,沿著手肘內側向上,進入腋窩與手太陰經交會,繞過乳房連接到胸部,往下連結到臍部。若手少陰經筋病變,會出現腹部絞痛,心臟氣血瘀滯,手肘疼痛,以及沿著經脈走向的筋骨轉筋疼痛。若心臟氣血瘀滯嚴重,還會吐出膿血,預後不良。經筋病變,寒邪侵襲則筋脈收縮疼痛,熱邪侵襲則筋脈鬆弛無力,陰氣不足則導致陰痿。這類病症稱為季冬痹。
4. 手太陽經病(小腸)
《靈·經脈》:小腸手太陽之脈,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
筋病
《靈·經筋》:手太陽之筋起於小指之上,結於腕,循臂肘內銳骨後入腋下。其支者,走腋後,上繞肩胛,循頸結於耳後;又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結於頷上,屬目外眥。其病小指支,肘內銳骨後廉痛,腋下痛,繞肩胛引頸痛,應耳中鳴,痛引頷,目瞑,頸筋急,則為筋痿、頸腫。名曰仲夏痹也。
白話文:
手太陽小腸經脈如果出現問題,就會導致咽喉疼痛、下巴腫脹,無法轉頭,肩膀像是被拔掉一樣,手臂像是被折斷一樣。此外,因為體液循環失調,還會造成耳聾、眼睛發黃、臉頰腫脹,以及脖子、下巴、肩膀、手臂外側後方疼痛。
手太陽經的筋絡從小指末端開始,連接到手腕,沿著手臂內側的銳骨後方進入腋窩。其中一部分會沿著腋窩後方上行,繞過肩胛骨,沿著脖子連接到耳後。另一部分則會進入耳朵內部。直行部分從耳朵上下方出來,連接到下巴,與眼角外側相連。如果這條經絡出現問題,會導致小指和肘內側銳骨後方疼痛、腋窩疼痛、繞過肩胛骨引發脖子疼痛,以及耳朵內鳴響、疼痛延伸到下巴、眼睛昏花、脖子筋絡緊繃,進而導致肌肉萎縮、脖子腫脹。這種疾病稱為仲夏痺。
5. 足太陰經病(脾)
《靈·經脈》:脾足太陰之脈,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身體皆重(節),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閉,黃疸,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厥,足大指不用。
筋病
《靈·經筋》:足太陰之筋起於大指內側,結內踝。其直者,絡膝內輔骨,循陰股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結於肋,散於胸,其內著脊。其病足大指支,內踝痛,轉筋,膝內輔骨痛,陰股引髀痛,陰器紐痛引臍,兩脅痛,膺中、脊內痛。命曰孟秋痹也。
白話文:
《靈·經脈》:脾足太陰之脈,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身體皆重(節),心下急痛,溏瘕洩,水閉,黃疸,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厥,足大指不用。
- 脾足太陰之脈的病症包括:運動時會感到舌頭僵硬,進食時可能會嘔吐,胃部疼痛,腹部膨脹且容易打嗝,全身感到沈重,心口處感到緊繃疼痛,大便溏瀉或有結塊,小便不順暢,出現黃疸,無法平躺休息。站立時會感到腿部肌肉緊張,膝蓋內側腫脹,腳大拇指活動受限。
《靈·經筋》:足太陰之筋起於大指內側,結內踝。其直者,絡膝內輔骨,循陰股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結於肋,散於胸,其內著脊。其病足大指支,內踝痛,轉筋,膝內輔骨痛,陰股引髀痛,陰器紐痛引臍,兩脅痛,膺中、脊內痛。命曰孟秋痹也。
- 足太陰之筋從腳大拇指內側開始,結合在內踝部位。筋脈沿著膝內輔骨走向,經過陰股到大腿根部,聚集在生殖器周圍,上至腹部,纏繞在肋骨,擴散至胸部,深入脊椎。足大拇指會感到痠痛,內踝處疼痛,筋脈轉動時會感到疼痛,膝內輔骨疼痛,陰股部位連帶大腿根部疼痛,生殖器周圍疼痛會延伸至肚臍,兩側脅下疼痛,胸部中央及脊椎內部也會感到疼痛。這種病症被稱為孟秋痹症。
6. 足陽明經病(胃)
《靈·經脈》:胃足陽明之脈,動則病洒洒振寒,善呻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水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謂骭(足脛)厥。狂,瘧,濕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經病
《靈·經筋》:足陽明之筋起於中三指,結於跗,上膝外廉,循脅屬脊,其直者,循骭結於缺盆;其支者,結外輔骨,合足少陽,直者循伏兔結髀,聚於陰器,上腹布至缺盆,上頸挾口,合於頄,結於鼻,上合太陽,太陽為目上網,陽明為目下網。其支者,從頰結耳前。其病足中指支,脛轉筋,腳跳且堅,伏兔轉筋,髀前腫,㿉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
白話文:
《靈·經脈》:胃足陽明之脈,動則病灑灑振寒,善呻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水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謂骭(足脛)厥。狂,瘧,濕淫,汗出,鼽衄,口喎,脣胗,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胃足陽明之脈動時會有微寒發抖、容易呻吟打哈欠、臉色蒼白,病發時會怕見人和火光,聽到水聲會驚恐,心中躁動,想要關門閉窗獨自一人,嚴重時想登高唱歌,拋棄衣服奔跑,腹部膨脹,這被稱為足脛之厥。可能會出現狂亂、瘧疾、濕氣引起的症狀、出汗、鼻塞流鼻血、嘴角歪斜、嘴脣乾裂、脖子腫脹、喉嚨堵塞、腹部浮腫、膝蓋周圍腫痛,沿著胸部、乳房、大腿、臀部、小腿外側、腳踝都疼痛,中指不能使用。
經病
《靈·經筋》:足陽明之筋起於中三指,結於跗,上膝外廉,循脅屬脊,其直者,循骭結於缺盆;其支者,結外輔骨,合足少陽,直者循伏兔結髀,聚於陰器,上腹布至缺盆,上頸挾口,合於頄,結於鼻,上合太陽,太陽為目上網,陽明為目下網。其支者,從頰結耳前。其病足中指支,脛轉筋,腳跳且堅,伏兔轉筋,髀前腫,㿉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
足陽明之筋由中三指開始,連接腳踝,往上到膝蓋外側,經過肋骨連接著脊椎,直行的部分經過小腿連接於鎖骨;分支則連接外輔骨,與足少陽相合,直行的部分經過大腿連接於股部,聚集於生殖器,向上延伸到腹部,再到鎖骨,上到頸部夾住嘴巴,與頰部相合,連接鼻子,向上與太陽相合,太陽對應的是眼睛上方的網狀組織,陽明對應的是眼睛下方的網狀組織。分支則從頰部連接到耳朵前方。此病會導致中指的筋脈問題,小腿肌肉緊繃,腳部顫抖僵硬,大腿前部腫脹,睪丸腫脹,腹部筋脈緊張,牽扯到鎖骨和頰部,突然口角歪斜,緊張時眼睛無法開合,熱則筋脈鬆弛,眼睛無法開啟。
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縱,緩不勝收。故僻,治之以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塗其緩者,以桑鉤鉤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謂不拘高下,而人於上以守等之),以膏熨急頰,且飲美酒,啖以美食,為之三指(三拊也)而已。
白話文:
臉頰肌肉若有寒氣,就會緊縮抽搐,導致臉歪嘴斜;如果有熱氣,肌肉就會鬆弛無力,無法收攏。因此臉歪嘴斜的病症,可以用馬油來治療。對於肌肉緊縮的部分,用白酒和桂皮混合的馬油塗抹;對於肌肉鬆弛的部分,用桑枝鉤住,再把生桑炭放在坑裡,高低位置不限,讓病人坐在上面,用馬油熨貼緊縮的臉頰,並喝美酒吃美食,輕輕拍打臉頰三次即可。
7. 手太陰經病(肺)
《靈·經脈》:肺手太陰之脈,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節)。氣盛有餘,則肩臂痛;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
筋病
《靈·經筋》:手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結魚後,行寸口外側,上臂結肘中,上臑內廉,入腋下,出缺盆,結肩前髃,下結胸裡,散貫賁(賁門也),下抵季脅。其病當所過者支痛、轉筋,甚成息賁,脅急。吐血。名曰仲冬痹也。
白話文:
靈樞·經脈:
肺手太陰之脈,活動起來就會生病,症狀是肺部脹滿、呼吸急促、喘咳,以及鎖骨下疼痛。
- 氣盛有餘,就會出現肩臂疼痛;
- 氣虛,則會出現肩背疼痛、怕冷,呼吸短促,氣息不足。
靈樞·經筋:
手太陰之筋,起於大拇指之上,連接到魚際穴,沿著寸口脈外側向上走行,在肘部內側與其他經筋交匯,繼續向上行經上臂內側,進入腋窩,穿過鎖骨上窩,與肩前髃骨相連,再向下連接到胸腔內,散佈到賁門(胃的入口),最終到達側腹部。
- 此經筋出現問題,會導致沿途經筋所經過的部位疼痛、抽筋,嚴重時會導致胃口不好、脅肋疼痛,甚至吐血。這種病症叫做仲冬痹。
8. 手陽明經病(大腸)
《靈·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動則病齒痛頸腫(節),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筋病
《靈·經筋》:手陽明之筋起於大指次指之端,結腕,上循臂,上結肘外,上臑結於髃;其支者,繞肩挾脊;直者,從肩髃上頸;又支者,上頰,結於頄;直者,上出手太陽之前,上左角絡頭,下右頷。其病當所過者支痛及轉筋,肩不舉,頸不可左右視。名曰孟夏痹也。
白話文:
手陽明經脈運行不暢,會引起牙齒疼痛、頸部腫脹、眼睛發黃、口乾舌燥、鼻出血、喉嚨阻塞、肩膀前側疼痛、大拇指和食指疼痛無力。
手陽明經筋從大拇指和食指末端開始,經過手腕、手臂、肘外側、肩膀,並分佈到肩胛骨、頸部、臉頰,最終連接到頭部。手陽明經筋病變會導致經過部位疼痛、抽筋、肩膀抬不起來、脖子無法左右轉動,稱為孟夏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