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病源類纂》~ 五藏六府諸病·第一篇 (6)
五藏六府諸病·第一篇 (6)
1. 胃府說
又諸嘔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又胃反嘔吐者,大半夏湯主之。又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澤瀉湯主之。
胃癰:
《素·病能論》:此診者,當候胃脈,其脈當沉細。沉細者,色逆也,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為癰也。
白話文:
關於嘔吐,如果食物無法下嚥,就用小半夏湯來治療。如果因為胃氣上逆而嘔吐,就用大半夏湯來治療。如果因為胃氣上逆而嘔吐,並且口渴想喝水,就用茯苓澤瀉湯來治療。
胃癰(胃部發膿):
《黃帝內經·素問·病能論》說:診斷這個疾病時,要觀察胃脈,它的脈象應該是沉而細。脈象沉細,代表氣血運行不順,不順則人迎脈(頸部動脈)會很強盛,強盛則會發熱。人迎脈是胃的脈象,如果氣血運行不順又強盛,代表熱邪聚集在胃口而無法散開,所以胃部就會產生癰腫。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