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病源類纂》~ 附六淫病·第六篇 (3)

回本書目錄

附六淫病·第六篇 (3)

1. 燥淫

沈目南《燥病論》曰:《天元紀大論》雲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蓋六乃風、寒、暑、濕、燥、火為節,五即木、火,土、金、水為制。然天氣主外而一氣司六十日有奇,地運主內而一運主七十二日有奇,故五運、六氣合行而終一歲,乃天然不易之道也。《內經》失去長夏傷於濕,秋傷於燥,所以燥證淹沒,至今不明,先哲雖有言之,皆是內傷津血乾枯之證,非謂外感清涼時氣之燥。然燥病起於秋分以後,小雪以前,陽明燥金涼氣司令。

《經》云:陽明之勝,清發干中,左胠脅痛,溏泄,內為嗌塞,外發㿗疝。大涼蕭殺,華英改容,毛蟲乃殃,胸中不便,嗌塞而咳。據此經文,燥令必有涼氣感人,肝木受邪而為燥也。惟近代喻嘉言昂然表出,可為後世蒼生之幸。奈以諸氣膹郁,諸痿喘嘔,咳不止而出白血,死。

白話文:

沈目南在《燥病論》中引用《天元紀大論》的觀點,認為天以六氣為節,地以五行為制。六氣指的是風、寒、暑、濕、燥、火,而五行則代表木、火、土、金、水。天主外,一氣司六十多天,地主內,一運主七十二天,所以五運和六氣合在一起,才構成一年,這是自然規律。

《內經》提到,失去長夏容易受濕邪侵襲,秋季容易受燥邪侵襲,因此燥證一直以來都比較不明確。古人雖然有提到燥證,但大多指內傷津血乾枯,而非外感清涼時氣的燥邪。

然而,燥病實際上從秋分之後,小雪之前就開始,陽明燥金涼氣開始主導。經文記載,陽明盛極,就會出現清熱發散、干擾中焦、左側脅肋疼痛、腹瀉、咽喉阻塞、外發疝氣等症狀。嚴寒蕭瑟,花草凋零,蟲類也受到影響,胸悶不適,咽喉阻塞而咳嗽。

由此可知,燥邪必然帶有涼氣,侵襲人體,肝木受到邪氣影響,就會導致燥病。近代醫家喻嘉言明確指出這一點,真是後世百姓的幸事。但是,如果各種邪氣鬱結,就會導致各種痿症、喘息、嘔吐、咳嗽不止,甚至咳出白血而亡。

謂之燥病,此乃傷於內而言,誠與外感燥證不相及也。更自制清燥救肺湯,皆以滋陰清涼之品施於火熱刑金,肺氣受熱者宜之。若治燥病,則以涼投涼,必反增病劇,殊不知燥病屬涼,謂之次寒病,與感寒同類。《經》以寒淫所勝,治以甘熱,此但燥淫所勝,平以苦溫,乃外用苦溫、辛溫解表,與冬月寒令而用麻、桂、薑、附,其法不同,其和中攻裡則一,故不立方。

蓋《內經》六氣但分陰陽主治,以風、熱、火三氣屬陽同治,但藥有辛涼、苦寒、鹹寒之異;濕、燥、寒三氣屬陰同治,但藥有苦熱、苦溫、甘熱之不同。仲景所以立傷寒、溫病二論為大綱也,蓋性理大全,謂燥屬次寒。奈後賢悉謂屬熱,大相徑庭。如盛夏暑熱熏蒸,則人身汗出濈濈,肌肉潮潤而不燥也;冬月寒凝肅殺,而人身乾稿燥洌,故深秋燥令氣行,人體肺金應之,肌膚亦燥,乃火令無權,故燥屬涼。前人謂熱,非矣。

白話文:

所謂的燥病,指的是內在受損引起的,跟外感燥證完全不同。清燥救肺湯以滋陰清涼藥物治療因火熱損傷肺氣的病症。但治療燥病不能用涼性藥物,否則會加重病情。因為燥病屬於涼性,是次寒病,跟感寒病類似。經書中說寒邪侵襲則用甘熱藥物治療,而燥邪侵襲則用苦溫藥物治療。雖然外用苦溫、辛溫藥物解表,跟冬天用麻黃、桂枝、生薑、附子來治寒邪的方法不同,但都是通過和中攻裡來治療,所以沒有固定的方劑。

《內經》中六氣分陰陽主治,風、熱、火三氣屬陽,用相同的治療方法,但藥物有辛涼、苦寒、鹹寒之分。濕、燥、寒三氣屬陰,用相同的治療方法,但藥物有苦熱、苦溫、甘熱之分。張仲景將傷寒、溫病分為兩大綱,就是因為性理的道理很全面,燥病屬於次寒病。但後人卻都認為燥病屬於熱,與此大相逕庭。盛夏暑熱炎炎,人會大量出汗,肌肉濕潤不會乾燥;冬天寒冷肅殺,人體則乾燥。所以深秋燥氣流行,人體肺金應之,皮膚也乾燥,這是因為火氣無力,所以燥屬涼。前人說燥屬熱,是不對的。

《素·陰陽應象大論》:西方生燥。

《五常政大論》:燥勝則乾。

《至真要大論》:清氣大來,燥之勝也;風木受邪,肝病生焉。

《氣交變大論》: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民病兩脅下、少腹痛,目赤痛(節);歲木不及,燥乃大行。

《六元正紀大論》:金鬱之發,大涼乃舉,燥氣以行,民病咳逆,心脅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陳色惡。

白話文:

《素·陰陽應象大論》:西方的氣候特點是乾燥。

《五常政大論》:乾燥的氣候會使物質變得更乾。

《至真要大論》:清冷的氣息大量來臨,表明乾燥的氣候佔優勢;風和木頭受到邪氣的影響,肝病就會產生。

《氣交變大論》:如果金屬年份的氣運過強,乾燥的氣候就會廣泛流傳,使得肝木受到邪氣的侵襲,導致人民出現兩側腹部疼痛、少腹疼痛,眼睛紅腫疼痛的情況。

《六元正紀大論》:當金屬氣運鬱積,寒涼的氣候會隨之而來,乾燥的氣候開始盛行,這時人民可能會出現咳嗽逆氣,兩側腹部滿脹引致少腹疼痛,容易突然感到劇烈疼痛,無法翻身,咽喉乾渴,臉部呈現不好的顏色。

2. 火淫

繆仲淳曰:夫火者,陽也,氣也,與水為對待者也。水為陰精,火為陽氣,二物匹配,名曰陰陽。和平亦名少火生氣,如是則諸病不生矣;倘不善攝養,以致陰虧水涸,則火偏勝,是謂陽盛陰虛,亦曰壯火食氣,是知火即熱氣之最甚者也。東垣曰:火與元氣不兩立,亦指此也。

蓋平則水火既濟,火即真陽之氣,及其偏,則陽氣為火也,始與元氣不兩立矣。故戴人曰:莫治風,莫治燥,治得火時,風便了。正指火之變態多端,為病不一。了此則皆可辨也。

沈氏曰:火主動,凡動極者多屬火。醉飽胃火動,恚怒肝火動,悲哀肺火動,房勞腎火動,心火能自焚,是五藏皆有火也。且火動即身熱,其因於五藏者,各不同。如按至肌肉之下,至骨上,乃肝之熱,寅卯時尤甚;如按至皮膚之下,肌肉之上,輕手乃得,少加力按之則全不熱,是熱在血脈也,乃心之熱,日中尤甚;如輕按重按皆不熱,而在不輕不重之間,此熱在肌肉也,乃脾之熱,夜尤甚;如輕按不熱,重按至骨,其熱灸手,乃腎之熱,亥子時尤甚;如按至皮毛之上,輕手即得,重按全無,此熱在皮毛也,乃肺之熱,日西尤甚。均宜分輕重虛實治之。

白話文:

繆仲淳說,火是陽氣,與水相對,水是陰精,火是陽氣,兩者相互配合,稱為陰陽。平和狀態也叫少火生氣,這樣就能避免各種疾病。如果不懂得調養,導致陰氣虧損,水液枯竭,火就會偏盛,稱為陽盛陰虛,也叫壯火食氣。由此可知,火是熱氣中最厲害的。東垣也說,火與元氣不能同時存在,指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般情況下,水火相濟,火就是真陽之氣。當火偏盛時,陽氣就變成火,它就開始與元氣不能同時存在了。戴人說,不要治風,不要治燥,治好火,風自然就消除了。這正是指火變化多端,導致的疾病也不同。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能分辨各種病症。

沈氏說,火主動,凡是過於活躍的,大多屬於火。醉酒飽食會導致胃火旺盛,憤怒會導致肝火旺盛,悲傷會導致肺火旺盛,房事過度會導致腎火旺盛,心火能自行燃燒,這說明五臟都有火。而且火旺就會身體發熱,其原因在於五臟,各有不同。比如按到肌肉下面,骨頭上面,就是肝火,寅卯時最厲害;如果按到皮膚下面,肌肉上面,輕輕按就能感覺到熱,稍微用力按就不熱了,說明熱在血脈,這是心火,中午最厲害;如果輕按重按都不熱,在輕重之間感覺到熱,說明熱在肌肉,這是脾火,晚上最厲害;如果輕按不熱,重按到骨頭,感覺很燙,說明熱在骨頭,這是腎火,亥子時最厲害;如果按到皮毛上面,輕輕按就能感覺到熱,重按就沒有了,說明熱在皮毛,這是肺火,下午最厲害。這些都應該根據輕重虛實,分別治療。

且火動則熱壅,其見於三焦者又各不同。如熱在上焦,因咳而為肺痿,或口舌生瘡,眼目赤腫;熱在中焦,便堅結,或胸膈煩躁,飲食不美,或吐血烙血;如熱在下焦,尿血淋閉,或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是三焦之熱又當分別也。如感外熱而成瘟疫者,則以清潤生津兼化穢濁為主,不宜過於涼泄。

總之,火分虛實,如遇發熱,脈沉實而大者,為實;脈浮數而虛者,為虛。實者攻之,虛者補之,不可一概投涼,重傷脾胃。化而裁之因乎變,神而明之存乎人。

《素·陰陽應象大論》:南方生熱,熱生火。《至真要大論》:熱氣大來,火之勝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節)。諸熱瘛瞀、諸禁鼓慄、如喪神守、諸逆衝上、諸躁狂越,皆屬於火(節)。少陽司天,為火化。《氣交變大論》:歲火太過,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瘧,少氣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聾,中熱(節);歲金不及,炎火乃行。

白話文:

熱力活躍時,會導致熱邪阻塞,三焦所表現的症狀各有不同。例如,如果熱邪在上焦,可能會引起咳嗽並導致肺部萎縮,或者出現口腔和舌頭長出潰瘍,眼睛紅腫等現象;如果熱邪在中焦,可能導致大便乾硬,或是胸部和膈肌感到煩躁,進食不香,或者出現吐血和燒傷的血液;如果熱邪在下焦,可能會導致尿血和排尿困難,或者小便赤色且有刺痛感,大便乾硬。這是三焦熱邪的表現需要分別對待。

若由外部熱邪引發瘟疫,則應以清熱養津液和化滯為主要治療原則,不宜過度寒涼。

總的來說,火有虛實之分,遇到發熱,脈搏沈實而大的情況,是實證;脈搏浮動而虛弱的情況,是虛證。對實證應進行攻伐,對虛證應進行補充,不可以一概而論使用寒涼藥物,以免傷害脾胃。治療方式需要根據病情變化來調整,並且需要醫生的智慧來應用這些理論。

《素·陰陽應象大論》指出,南方生熱,熱生火。《至真要大論》提到,熱邪大肆侵犯,火勢強盛,金屬肺部受到影響,產生肺病。各種熱性的抽搐、昏迷、失去意識、逆反上沖、焦躁狂亂的症狀,都與火有關。少陽司天,是火的運行時間。《氣交變大論》中提到,如果火氣過盛,炎熱的氣候會流傳,肺部受到影響,人民會患瘧疾,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咳血、出血、下痢、咽喉乾燥、聽力減退、中間熱感的病症。如果金氣不足,火氣就會運行。

《六元正紀大論》:火鬱之發,炎火行,大暑至,民病少氣,瘡瘍癰腫(節),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憹,善暴死。

白話文:

當火邪盛行時,會出現高溫酷暑的情況,人們容易感到疲倦、乏力,皮膚上可能長出紅色的痘痘或水泡,腹部突然劇烈疼痛,血液可能會滲漏而出,性功能也可能下降。眼睛和心中都感覺到燥熱,嚴重的話還有可能昏厥、胸悶、煩躁不安,甚至有猝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