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病源類纂》~ 奇經八脈病·第三篇 (3)
奇經八脈病·第三篇 (3)
1. 帶脈病
沈氏曰:考《內經》衝任二脈與陽明合於宗筋,會於氣街,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則太衝所以能上養心肺者,全賴帶脈維持之力,且其氣完固,有以牢持於身之上下,而一身之強力亦自帶脈而出。蓋力出於膂,膂在季脅之下,即帶脈所在也。故《經》云:身半以上,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地氣主之;中為天樞。
天樞在氣交之分,正指帶脈而言也。故人苟上而心脾抑鬱,氣不運行;下而肝腎虛敗,真陰不榮,必致停濕為熱,下注於小腸、血海之間,病斯作矣。何以言之中樞氣交不運,必病腹滿;陰陽兩虛,中樞弱而不能鎮定,必病腰溶溶如坐水中;心脾上郁,肝腎下虛,邪熱留連而為滯淫,必病赤白帶;陽不能勝,不能固守於天樞,陰氣得以襲之,必病左右繞臍,腰脊痛衝心腹;邪客於太陰之絡,必病腰痛引小腹控䏚(季脅下空軟處),不可以養息。此皆帶脈所生病也。
白話文:
沈氏曰:
探究《內經》,衝任二脈與陽明經脈在宗筋處交匯,並匯聚於氣街,皆屬帶脈,並與督脈相連。因此,太衝穴之所以能上行滋養心肺,完全依賴帶脈的維持之力。而且,帶脈的氣血充盈堅固,能牢牢地控制著人體的上下,一身的強壯力量也源於帶脈。
因為力量源於膂,膂位於季脅之下,也就是帶脈所在之處。所以《經》書說:身體上半部分由天氣主宰,身體下半部分由地氣主宰,而中樞則為天樞。
天樞位於氣交之分,正指帶脈而言。所以,如果人體上部心脾鬱結,氣機不通暢;下部肝腎虛弱,真陰不足,就會導致濕氣停滯化熱,向下流注於小腸、血海之間,疾病便會產生。
為什麼說中樞氣交不運,必會導致腹部脹滿?因為陰陽兩虛,中樞虛弱而無法鎮定,就會導致腰部酸軟,如同坐於水中一般。心脾上鬱,肝腎下虛,邪熱停滯而導致濕邪侵淫,就會出現赤白帶下。陽氣不能戰勝陰邪,不能固守於天樞,陰氣乘虛而入,就會導致腰脊疼痛,並牽連到腹部。邪氣侵犯太陰經脈,就會導致腰痛,並牽引到季脅下空軟處,無法正常呼吸。
這些都是帶脈所導致的疾病。
是知一身上下機關全在於帶,帶不能自持,其氣、其症皆陷下而不上矣。可不知帶之為病,求其源而升降補瀉之哉。
《二十九難》: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
《脈經》:帶脈為病,左右繞臍,腰脊痛沖陰股也。
白話文:
我知道全身所有的關節都取決於「帶」(可能是指腰部或骨盆部位),如果「帶」無法支撐身體,那麼氣息和病症都會往下沈降而不向上提升。我們怎能不知道「帶」生病的原因呢?應該要尋找疾病的根源,然後用升、降、補、瀉的方法來治療。「二十九難」說:「帶之為病,會讓腹部脹大,腰部癱軟像坐在水裡一樣。」「脈經」則說:「帶脈生病時,疼痛會從腰部圍著肚臍向兩側延伸,並且衝擊到大腿後方與臀部相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