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1. 辨熱毒已解相繼用溫補治例

初發熱毒太甚。則先宜以升提發散而透之。至三四日。火褐彌盛。身體熇熇如炙。煩躁悶渴。無暫安放。先用峻涼清火之劑。至四五日。內火漸退。里證略和。痘色未松。舌胎滑潤者。必勿太過峻涼之藥。恐致內傷脾胃。外冰肌肉。脾胃一受傷損。溏泄頻頻。忽變虛寒。至六七日。

肌肉冰硬。則痘囊失綻突之勢。及七八日。而不充肥。則不灌漿。變欲倒陷。是熱證變虛。其速如反掌矣。大凡五六日期。而便一泄。則熱氣自散。神氣自虛。是痘證之常也。故驗唇舌紅白。與胎之潤燥。於此虛幾不可補。毒幾不可清。所爭在於一線之微。容少時緩之。以待其機之判。

白話文:

當初發病時,熱毒過盛,應首先使用升提發散的藥物來引導熱毒排出。到了第三四天,熱毒更加熾盛,全身熱感如被烤炙,心煩意亂,口渴難耐,沒有片刻的安寧。這時應該先使用強力清熱解毒的藥物。到了四五天後,內部的熱毒逐漸消退,體內症狀稍有緩和,但痘疹顏色還未變得柔和。如果舌頭上的膿苔滑潤,一定不能使用過於強力的清熱藥物,以免傷害脾胃,導致外皮凍結,進而影響肌肉健康。脾胃一旦受損,容易出現腹瀉頻繁的情況,突然轉為虛寒狀態。到了第六七天,如果肌肉凍硬,痘疹失去了鼓起的跡象。到了七八天,如果痘疹不見充盈肥厚,表示未能充分吸收養分,可能出現倒陷的狀況。這就是熱症轉為虛症,速度如同翻手一般迅速。通常來說,到了五六天左右,如果出現腹瀉,則表示熱氣已經散去,但神氣因此虛弱,這是痘疹的常態。因此,在觀察脣舌的紅白和膿苔的潤燥程度時,要明確虛實之間的差異,不宜過度補益或清熱,需要耐心等待病情的自然轉化。

膽力不雄。先迷嚮往之路。雖外症未盡除去。已知為內虛。急與參耆丁桂附之輩。宜溫養脾胃。如識見不真。遂歸廢弛之地。故虛寒既徹透於表裡。則雖用峻補。不可及矣。如不曉熱毒已解。而失溫補之機。則致痘毒陷伏。所謂用寒勿省寒。用熱勿省熱。此之謂也。

白話文:

膽識不足,一開始就迷失在錯誤的方向。雖然外在症狀尚未完全消除,但已經明白是內虛所致。應當及時使用人參、黃耆、黨參、丁香、桂枝、肉桂等溫補脾胃的藥物。如果認識不清,最終將走向衰敗之地。

由於虛寒已深入表裡,即使使用峻補之藥也無濟於事。同樣地,如果不明白熱毒已解,錯失溫補的時機,就會導致痘毒潛伏。所謂“用寒勿省寒,用熱勿省熱”,就是這個道理。

2. 辨虛實不切脈審內外之證

張寅賓曰。按人身以脈為主。三部九候。脈之源也。七表八里。脈之流也。傷寒諸證非切脈。不能以探其源。而痘之一證。徒驗其外。而不切其脈。其故何歟。曰珠產於合浦。欲求夜光者。必入其淵。玉出於昆岡。欲得連城者。必詣其地。痘之不切脈者。非脈之不可據也。蓋病自外輳者。

如風寒暑濕之感召。病自內傷者。如飲食憂勞之所成。若不診切。焉得其詳。痘乃稟受形賦之時。吉凶已判。內重者外亦重。內輕者外亦輕。故鑿形辨色。預知其悔吝之機。範簧測臬。深得其死生之奧。不必切其脈。而存亡得失。已炳然矣。(痘疹要訣曰。範簧謂聞其聲之清濁。

白話文:

張寅賓說:按照人體的構造,以脈象為主。三部九候是脈象的根源,七表八里是脈象的流動。傷寒等病症,如果不切脈,就無法探究其根源。而痘疹這種病症,只看表面,而不切脈,這是什麼道理呢?

他說:珍珠產於合浦,想要得到夜光珍珠,必須深入它的深淵。玉石產於昆岡,想要得到連城之璧,必須到那裡去尋找。痘疹不切脈,並不是脈象不可作為依據,而是因為:病症來自外界的感召,比如風寒暑濕的侵襲;病症來自內部的損傷,比如飲食不節、憂慮勞累所導致。如果沒有診脈,怎麼能了解詳情呢?

痘疹是在人體受孕之時,就已經決定了吉凶。內在嚴重,外在也會嚴重;內在輕微,外在也會輕微。因此,通過觀察外形和色澤,可以預知其悔恨的徵兆;通過聽聲音,可以了解其生死的奧秘。不必切脈,存亡得失已經十分明顯了。

(《痘疹要訣》說:範簧是指聽聲音的清濁。)

詳審其症者。測臬謂推明其部位之稀密輕重。究吉凶生死者也。)

曼公戴先生所傳。候痘之法曰。蓋嬰童一熱。現一點血。先詳肌膚榮枯。而一顴其形。二察其色。三驗唇舌。是為治痘之準繩。此外無復余蘊矣。蓋痘者。胎元無形之毒。積日延蔓。以呈其證。本正病也。比之雜病大異。故治法亦異也。治術亦殊也。其證自里達表。里陰也。

表陽也。故陰病發於陽者生。陰病發於陰者死。血陰也。氣陽也。陽道易化。陰道易郁。故毒發氣中者生。毒發血中者死。而脈首尾見陽脈者順。見陰脈者逆。所謂驗唇舌。而不切脈者。其證與脈大異故也。若到中間期。內寒綿綿。卻見陽脈者。陰病發於標故也。若痘見陰脈。

白話文:

詳細審查病情,這指的是確定病竈的密集度、輕重程度,以及判斷病情的好轉或惡化的過程。這是一種診斷方法。

馬公戴先生傳授的看痘方法是:當嬰兒發燒時,出現一點血液,首先要仔細觀察皮膚的紅潤或乾燥,然後檢查臉部形狀,其次觀察臉部和身體的顏色,最後檢驗嘴脣和舌頭。這是治療天花的基本原則。除此之外,再無其他隱藏的問題了。

天花是胎元中的無形毒素,長期積聚,最終表現出臨牀症狀,這是基本的疾病。相對於其他雜病,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治療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治療的手法也會有所差別。疾病的發展從內部到表面,內部是陰性,表面是陽性。所以,陰性疾病在陽性處發作會有生機,而在陰性處發作則會導致死亡。血液是陰性的,氣息是陽性的。陽性容易變化,陰性容易積聚。因此,毒素在氣息中發作的會有生機,在血液中發作的則會導致死亡。脈象的開始和結束都呈現陽性脈象的是正常的,呈現陰性脈象的是反常的。也就是說,不直接檢查脈象的原因是,證狀和脈象有很大的差異。如果到了中間期,內部有寒冷感,但卻看到陽性脈象,這表示陰性疾病在標志(表面)發作。如果天花出現陰性脈象。

則陰病發於陰故死。訣曰。臨痘勿論脈之陰陽。宜詳其內外之症。及唇舌之紅白。以為施治之准。如以脈施治。則難任溫補。難任清涼。識見不真則惑焉。治痘之要。但在於研精陰陽盈虧之至微。提挈唇舌。以為綱領。此乃用藥之權衡也。

白話文:

陰虛的疾病,由於陰氣不足而發作,因此容易致命。古訓說,面對天花,不要單看脈象的陰陽,應該仔細觀察患者內外症狀,以及嘴唇和舌頭的紅白變化,以此作為治療的準則。如果只依脈象施治,就難以決定溫補或清涼,因為對症狀的觀察不真,就會迷失方向。治療天花的關鍵,在於細緻地研判陰陽虛實的細微變化,以嘴唇和舌頭的變化作為治療的綱領,這才是用藥的權衡之道。

3. 辨痘經用藥調養法(七條)

鄭氏曰。痘瘡熱蒸。毛竅俱開。寒暑易於感冒。故寒月勿使寒氣襲之。暑月勿使酷熱壅蔽之。雖然。庸醫有以寒月用烈火於房內。薰蒸痘兒。使痘長髮。致兒躁渴癢塌而死者。又有以暑月縱冷飲風涼。致表裡感寒。痘反陷伏而危者。是皆偏勝之害也。

又曰。制砂法。用辰砂為末飛過。再用麻黃荔枝殼煎。濃汁攄淨。再入辰砂末。同煎乾曬過。聽用。多則三五分為度。正氣弱者勿用。蓋砂能泄心氣。世人發熱。便預服硃砂辰砂。致痘沉伏不起。斯可鑑矣。

又曰。至於飲食。則不可失飢過飽。如脾胃所好。有不宜者。但少與之。以順其意。不可禁固。使之忿怒。反添火邪。亦不可過縱。致生他病。痘本稱熱病。十常九渴。世依陳氏禁水。致渴死者千萬。深可哀痛矣。

白話文:

鄭氏曰:

痘瘡因熱氣蒸騰,毛孔皆開,容易受寒暑之氣影響。因此,寒月要避免寒氣侵襲,暑月要避免酷熱阻礙。

然而,庸醫常在寒月時用烈火薰蒸痘兒,企圖促使痘疹生長,結果卻造成孩子躁動、口渴、發癢,甚至死亡。也有庸醫在暑月時縱孩子飲用冷飲,吹涼風,導致表裡受寒,痘疹反陷伏而危及性命。這些都是偏執過度造成的禍害。

又曰:

制砂法:取辰砂研磨成粉末,過篩去除雜質。再以麻黃、荔枝殼煎煮,取濃汁,過濾乾淨後,加入辰砂粉末,一同煎煮乾燥,曬乾備用。每次用量以三五分為度。正氣虛弱者不可使用。因為辰砂能泄心氣,世人發熱便預先服用硃砂、辰砂,導致痘疹沉伏不發,值得警惕。

又曰:

關於飲食,不可讓孩子過度飢餓或過飽。依據脾胃喜好,如有不適宜的食物,只需少量給予即可,順其意,不可強迫,以免孩子生氣,反而加重火邪。也不能過度縱容,導致產生其他疾病。痘瘡本屬熱病,十之八九都會口渴,世人卻依照陳氏禁水之法,導致渴死之人不計其數,令人哀痛不已。

又曰。痘家最忌房事月婦。腋氣外人。孝服及醉酒。葷腥硫黃。蚊煙燒發。溝穢糞土。殺牲諸般臭血。蓋血氣聞香則順。聞臭則逆故也。亦不可以此之故常使蒼朮香菸氤氳。反致悶蔽變證。又不宜對面梳頭。不宜掃房內。睡時不可驚擾。恐傷精神。乳母經來。易衣佩香囊。

又曰。小兒多不肯服藥。故用藥宜大劑濃煎。惟用頭服。則藥力能勝病矣。又云。病深藥淺。不能去病。病淺藥深。真氣受傷。煎藥每兩。用水二碗。煎五分。以此為例。

又曰。煎藥之法。原有經權。大約補藥一兩。用水二鍾煎五分。利藥一兩。用水一鍾煎六分。是痘家常度也。然兒幼者。藥不得盡劑。如一劑五六錢。則於補藥。用水八分煎三分。利藥。用水八分煎五分。在人活變善用。所謂大劑濃煎。補不厭熟。利不嫌生者也。

白話文:

痘疹患者最忌房事、月經期間、腋窩氣味、孝服期間、飲酒、吃葷腥、硫磺,以及蚊煙燒髮、溝渠穢物、糞土、殺牲血腥等,因為血氣聞香則順暢,聞臭則逆流。也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一直用蒼朮香薰,反而會導致悶氣、病情變化。也不要當著患者梳頭、打掃房間,睡覺時不要驚擾,以免傷神。乳母月經期間,要換衣服佩戴香囊。

小孩多半不願意吃藥,所以用藥要劑量大、濃煎,而且只用頭部服用,才能藥力強過病症。另外,病重藥輕,無法治病;病輕藥重,反而會傷氣。煎藥一般每兩藥用兩碗水,煎至五分。

煎藥方法有固定的原則,大致上補藥一兩,用兩碗水煎至五分;利藥一兩,用一碗水煎至六分,這是痘疹患者的常用方法。但是小孩要減藥,例如一劑五六錢的藥,補藥就用八分水煎至三分,利藥則用八分水煎至五分。針對活著的人、病情變化、善用藥物,所謂大劑濃煎,補藥不嫌煮得久,利藥不嫌生者,都是指這個意思。

又曰。人身元氣為母。胃氣為子。胃納香而忌臭。逆之則胃氣不暢。子能令母虛。故四糞散。人牙散。皆不可用。蓋穢濁之物。痘中最忌。人服貓糞則耳聾。人服犬屎則痞不消。人牙則咀嚼百物。極毒猛烈。兒胃脆弱。難堪其勢。故二方棄而不用也。

痘疹心印曰。虛弱之痘證。用人牙散。則瘡必為斑爛。以其勢猛峻也。禁不可輕用。古法雖備錄之。醫家宜慎戒之矣。

白話文:

又有人說,人體的元氣就像母親,胃氣就像孩子。胃喜愛香氣,厭惡臭味。如果逆著它的性,胃氣就會不暢通。孩子能讓母親虛弱,因此像四糞散、人牙散等藥方,都不可使用。因為這些都是穢濁之物,在痘疹患者身上最忌諱。人如果吃了貓糞就會耳聾,吃了狗屎就會痞塊不消。人牙則咀嚼百物,毒性猛烈,小孩子胃部脆弱,難以承受其力量。所以這兩種藥方被捨棄不用。

《痘疹心印》記載:對於體虛的痘疹患者,如果使用人牙散,瘡瘍就會變成斑爛,因為其藥性猛烈。禁止輕易使用。雖然古方中記載著此方,但醫生應該謹慎戒用。

4. 辨用毒藥攻毒

管氏保赤曰。世有見痘不起。以蟲魚腥胋。毛血牙骨、鱗角、等毒藥以發之。謂其以毒攻毒也。殊不知毒藥損人元氣。元氣既伐。毒亦愈熾。加酷烈之性。復為內攻。更有何法。以救之哉。雖萬有一中。此乃兒稟本厚者耳。不可為常例。余往往看世間娶童未痘者。一熱不問為何證。

概用一角。愚以為大謬矣。蓋痘證雖火毒所致。而身熱一發。其內自虛。腠理開通。汗出而後痘瘡始見。是常例也。所謂順者。不服藥自愈。其或內外實者。火毒鬱伏。不能發透毛竅。緻密無汗。或發或解。若毒壅血熱者。先以清涼解毒涼血活血之劑治之。不得已。則用一角可也。

白話文:

管氏保赤曰:

世上有看見孩子出痘疹卻不發病的,就用蟲魚腥肉、毛血牙骨、鱗角等毒藥去催發它,說是用毒攻毒。殊不知毒藥會損害人體的元氣,元氣被伐,毒性反而更加熾盛,加上毒藥本身的酷烈性,又會反過來攻擊內部,到時候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救治呢?即使萬一能治癒,那也是因為孩子先天稟賦強健的緣故,不能以此作為常規。

我常常看到世間有人給未出過痘疹的孩子,一發燒就不問是什麼病症,就用一角藥來治療。我覺得這樣很荒謬。因為痘疹雖然是由火毒引起,但是孩子一發燒,內裡就虛弱,腠理開通,汗出之後痘疹才會顯現,這是常例。所謂順其自然,不服用藥物也能自愈。

有些孩子體內外實熱,火毒鬱積在體內,無法透出毛孔,所以皮膚緊閉沒有汗出,或發燒或退燒反覆不定。若毒氣壅塞,血熱熾盛,則先用清涼解毒、涼血活血的藥劑治療,實在不得已,才可以用一角藥。

不用亦可也。宜相時隨證。一角何必專用之事焉。夫一角者。骨之餘。其性寒。其勢猛。等人牙四糞之屬。故虛弱之人服之。難堪其勢。凡痘症極美。無可用之藥。極惡。無可治之方。其險者。在可死可生之界。若謬認投之。大傷人命。大抵痘瘡。先實後虛者多。先虛後實者少。

如自發始。虛證繁多者。切勿與一角。以實攻虛。豈有可救之理哉。夫猛烈之藥服之。折神元。敗脾胃。損傷血肉。若胃氣一受傷。則內氣敗壞。溏泄不禁。標瘡平陷倒塌。其勢如反掌。若至漿期。而內虛甚者。不免利青糞。或寒戰咬牙。及內攻外剝之患。當此時雖大補氣血。

終無益矣。世醫好妄投之。而令痘兒夭札甚多。實父母之過也。業醫者。宜鑑之矣。

白話文:

不用也可以。要根据时机和病症用药。一角药不必专门用来治疗。一角药是骨头剩下的部分,性寒,力量猛烈,和人牙、粪便之类的东西一样,所以虚弱的人服用它,难以承受它的力量。凡是痘症好的,没有可以使用的药;不好的,没有可以治疗的方子。危险的痘症,处在可死可生的边缘,如果错误地使用一角药,就会严重伤人性命。一般来说,痘疮先是实证,然后是虚证的多,先是虚证,然后是实证的少。

如果从一开始就虚证多,就不要用一角药,用实证药来攻治虚证,怎么可能会有救治的道理呢?猛烈的药服用后,会折损人的元气,损伤脾胃,损伤血肉。如果胃气受到伤害,就会内气败坏,溏泄不止,痘疮平陷倒塌,形势就像翻转手掌一样容易。如果到了浆期,而体内非常虚弱,就会出现腹泻青色粪便,或者寒战咬牙,以及内攻外剥的症状。在这个时候,即使大补气血,最终也无济于事。世俗的医生喜欢胡乱使用一角药,导致很多患痘的孩子夭折,真是父母的过失啊。学医的人应该以此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