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七 (6)
卷七 (6)
1. 麻𤺋用方
費氏涼血攻毒飲
大黃(二錢),荊芥穗(五分),木通,蟬蛻,生地黃,紅花(各四分),牛蒡子,丹皮,紫草(各一錢),赤芍(八分),葛根,青皮(各二分)
上共十二味。外加燈心一分。若熱毒熾盛。加石膏二錢。檉河柳五分。
發熱之時。疹欲出未出。不口渴者。但以檉河柳一錢粗煎。和六一散少許。頻頻與之。如大渴者。宜人參白虎湯。加黃連治之。乃生津解毒而已。若恣飲冷水。恐生水畜症。其說見於諸書。故茲略之。
管氏六一散(一名益元散),滑石(飛過六兩),粉草(炙一兩)
上二味為細末。冷水或溫湯。任意服。
疹出之時。咽喉腫痛。不能飲食者。此毒火怫鬱上薰也。宜甘桔湯。加玄參牛蒡連翹山豆根。外以玉鎖匙吹之。不可妄用針出血矣。
甘桔湯,治咽喉腫痛。
桔梗(二錢),甘草(一錢五分或等分)
上水煎食後服。一方加防風一錢五分。一方加山豆根等分。一方加玄參牛蒡連翹各一錢。
玉鎖匙(方見於痘瘡部),治咽喉腫痛。或帝鍾拕下不收。及咽喉舌強硬者。
發熱四五日後。疹子卻不見出。此皮膚堅厚。腠理閉密。又或為風寒所襲。曾有吐利。而猶不發見者。乃內伏也。急宜投托里發表之藥。即用麻黃湯調和檉河柳末一大匙發之。外用胡荽酒。如自初發大便不通者。火毒與瘡毒相搏。凝結腸胃。伏里而不出也。急以四順清涼飲。或七物升麻丸。解之發之。再不出者。忽然煩躁氣急。變凶惡而死。
翁氏麻黃湯,治襲於風寒。而不發見。
麻黃(去根節制過),升麻,牛蒡子(炒研),蟬蛻(洗淨去足翅),甘草(各一錢)
上五味。煩渴加石膏四錢。銼細加臘茶葉一錢。或替用檉河柳亦佳。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服。
翁氏胡荽酒方
胡荽四兩細切。好酒二盞。煎一二沸。入胡荽再煎。少時用。物合定放溫。每吸一大口微噴。從頭至足勻遍乃止。病人頭面左右。常令有胡荽氣。即能避去穢氣。疹瘡出快。(痘瘡麻疹。宜避穢氣。余往往用此方。其功如神。因以錄之。)
四順清涼飲(方見於痘門中),治熱實大便不通者。或加薄荷二葉。西河柳一錢。不拘時服。若小便不利者。可兼與益元散。
七物升麻丸,治毒火甚於內。疹伏而不出。大便秘結者。
升麻,犀角,朴硝,梔子仁,大黃(各二兩),淡豆豉(二升微炒),黃芩(二兩)
上七味。共為末。煉蜜丸如黍米大。凡覺四肢大熱大便難。則服取微利乃止。
疹已出之時。自利不止。或瀉清水頻數者。有吉有凶。惟要看其疹之形色如何。若遍身稠密。其勢大盛。或赤色。或紅鮮。或紫赤者為吉。蓋毒在大腸。非泄不解。惟用升麻葛根湯。合黃芩湯。加西河柳末一匙治之。若吐利不止者。宜黃芩湯。加蘆根茅根。兼與辰砂益元散。
白話文:
費氏涼血攻毒飲
藥材包含:大黃(8克),荊芥穗(2克),木通、蟬蛻、生地黃、紅花(各1.6克),牛蒡子、丹皮、紫草(各4克),赤芍(3.2克),葛根、青皮(各0.8克)。
以上共十二味藥材。另外加入燈心草0.4克。如果熱毒很嚴重,可以加入生石膏8克,檉河柳2克。
在發燒的時候,疹子想要出來還沒完全出來,而且不覺得口渴,只要用檉河柳4克稍微煎煮,和一點點六一散,多次給病人服用。如果口渴非常嚴重,應該用人參白虎湯,加上黃連來治療,這樣可以生津解毒。如果隨意喝冷水,可能會產生水腫等疾病。這方面的說明在其他醫書裡都有,這裡就省略不提。
管氏六一散(又名益元散)
藥材包含:滑石(研磨成粉,約240克),甘草(炙烤過,約40克)。
將以上兩味藥材磨成細粉,用冷水或溫水隨意服用。
疹子出來的時候,如果咽喉腫痛,不能進食,這是毒火鬱結向上引起的。應該用甘桔湯,加上玄參、牛蒡、連翹、山豆根。另外可以用玉鎖匙吹在患處,不要隨便用針放血。
甘桔湯
藥材包含:桔梗(8克),甘草(6克或與桔梗等量)。
用水煎煮後,在飯後服用。有一個方子會加上防風6克;有一個方子會加上山豆根與桔梗等量;有一個方子會加上玄參、牛蒡、連翹各4克。
玉鎖匙(藥方在痘瘡部分有記載)
可以治療咽喉腫痛,或是咽喉下垂不能收回,以及咽喉、舌頭僵硬的情況。
發燒四五天後,疹子卻沒有出現,這是因為皮膚太過堅硬,毛孔閉塞。或者因為受到風寒侵襲,曾經有過嘔吐腹瀉,但疹子仍然沒有發出來,這是因為毒邪潛伏在體內。這時候應該趕緊使用能托毒外出、幫助發表的藥物。可以用麻黃湯調和檉河柳末4克服用,另外用胡荽酒擦拭身體。如果從發病開始就大便不通,這是因為火毒和瘡毒相互搏擊,凝結在腸胃裡,潛伏在體內而無法發出。應該趕緊用四順清涼飲,或是七物升麻丸來解毒發出。如果這樣還不出疹,病人會突然煩躁不安、呼吸急促,病情惡化而死亡。
翁氏麻黃湯
可以治療因為風寒侵襲導致疹子發不出來的情況。
藥材包含:麻黃(去掉根部和結節,並處理過,4克),升麻、牛蒡子(炒過並研磨,各4克),蟬蛻(洗淨並去掉腳和翅膀,4克),甘草(4克)。
以上五味藥材。如果感到煩渴可以加入生石膏16克,研磨成細粉,加入臘茶葉4克。也可以用檉河柳來代替臘茶葉。用水煎煮,取七成藥汁,去掉藥渣服用。
翁氏胡荽酒方
將胡荽160克切碎,用好酒400毫升煎煮一兩次。然後再加入胡荽繼續煎煮,過一會兒就可以用。將藥液放溫,每次吸入一大口,然後對著全身均勻噴灑。讓病人頭面部周圍都充滿胡荽的氣味,就可以避開污穢的氣息,讓疹子出得快。麻疹、痘瘡都應該避開穢氣,我經常使用這個藥方,效果非常好,所以把它記錄下來。
四順清涼飲(藥方在痘瘡部分有記載)
可以治療因為熱邪實證導致大便不通的情況,也可以加入薄荷葉兩片,西河柳4克。不論何時都可以服用。如果小便不通暢,可以同時服用益元散。
七物升麻丸
可以治療毒火在體內很嚴重,疹子潛伏不出,大便秘結的情況。
藥材包含:升麻、犀角、朴硝、梔子仁、大黃(各80克),淡豆豉(400毫升,稍微炒過),黃芩(80克)。
以上七味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成丸,如黍米大小。凡是感到四肢發熱、大便困難的時候,就服用,直到大便稍微通暢就可以了。
疹子出來的時候,如果腹瀉不止,或是頻繁腹瀉出清水,這種情況有好有壞,關鍵要看疹子的形狀和顏色。如果疹子遍布全身、很密集、氣勢很盛,而且顏色是紅色、鮮紅色或紫紅色,這就是好的現象。因為毒邪在腸道,不通過腹瀉就無法排除。可以用升麻葛根湯,合黃芩湯,加入西河柳末4克來治療。如果嘔吐腹瀉不止,應該用黃芩湯,加入蘆根、茅根,同時服用辰砂益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