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卷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六 (5)

1. 附痘毒不混他病一治驗

浪華南堀江傭夫。年二十四歲。己亥秋出痘。原患黴毒。骨節痛疼。因疲瘦非常。神情困倦。兩耳項頸間。發腫毒數塊。乃如瘰癧狀。一夜發熱。放點堆聚。簇簇無縫。至灌漿期。面上一片模糊。不分口鼻。但當以意摸索五竅。然精神略亮。寢食稍寧。瘡自掀發。且有松意。

已當靨期而不靨。至十二朝。干蠟如火燒煙燻。壯熱如蒸。譫語狂妄。煩渴不休。此雖里毒全解。而餘毒壅遏於皮毛。痂殼牢封。而無所泄。故余炎不能宣發。依是為此梟惡之症也。因以汪氏解毒飲。加黃連蝮蛇一大匙與之。次早遍身頭頂。剔破如龜甲。膿血淋漓。臭惡沖鼻。

凡過一百餘日。並舊疾而愈。舉家大喜。如得拱璧。比及周年。頸項腫毒。漸發如故。乃知痘毒之不混他病也。姑存案備參考之一云。

凡痘稠密者。以十二日。為開眼期。如痘密不及期。而開眼者。便類倒靨。又有過期而不開者。宜驗密之。聶氏曰。有忽然頭頂大痛者。餘毒上攻也。或因多服熱藥所致。若不急治。其毒注於兩眼。而目病大作矣。宜用大連翹飲。去木通車前滑石。加升麻(六分)川芎薄荷(各四分)服數劑。

以解散上攻之毒。庶可免目患。若又痘瘡首尾平準。而十二三日之後。卒然目赤痛者。急以本方。加大黃。宜微利之。應手必愈。

凡痘稠密。至十二三日開眼者。痘之常候也。都十二日後開眼。至十六七日。再複目閉不能開。而淚汪汪出者。目中必有赤脈。是欲作眼疾之徵也。急圖之。遲則多生翳膜。難愈。翁氏曰。如十二日後。毒熱留於肝經。則為目翳為赤色。急用瀉肝清涼之劑。羚羊角散主之。所謂眼疾餘毒。

悉皆屬誤治。故業醫者。不可不知。萬密齋曰。痘後欲開兩目。而向暗則開。兩目不赤。嚮明則閉。又不流淚。此肝經火邪未去也。是謂羞明。涼肝明目散主之。

痘十一二日。而面腫漸退。即開眼者。症之常候也。若他處腫消。而上唇獨腫不退。唇外牙齦。時濺血者。欲作口疳之兆也。急宜治之。朱氏曰。凡口疳皆胃熱之所致。有輕者。有重者。有生者。有死者。滿口白糜。或紅點簇簇。或齒齦濺血者。輕症也。急金不換擦之。如唇舌腫硬。

牙齦黑爛。臭氣衝鼻者重。先以清胃瀉火湯。加犀角石膏療之。或清涼攻毒飲主之。如面腫唇腫。穿鼻破頰。潰喉腐熟。寢食不安者。臭惡甚。連齒脫落者死。俗呼走馬疳是也。

出瘡稠密。而氣血為之耗虛。藥餌不謬。漸得生活。雖然有經數日。而氣血不歸元者。丹溪曰。凡痘收後。手足忽然拘攣。不能屈伸運轉者。此因血少不能養筋。又或感風寒濕氣。致此症者。不可輕用發散。恐反耗其血。只補血此秘訣也。用當歸桂枝湯。如感風寒骨節痛。加羌活防風。如氣虛加川烏引經。再加人參。

白話文:

一位住在浪華南堀江的傭工,二十四歲。己亥年秋天出痘疹。他原本就患有梅毒,骨頭關節疼痛,因此身體非常虛弱消瘦,精神萎靡不振。兩耳、脖子、頸部都長了好幾塊腫毒,看起來像瘰癧一樣。一天晚上突然發高燒,痘疹像點狀一樣密集長出,密密麻麻連成一片。到了痘疹裡充滿漿液的時候,臉上模糊不清,分不出哪裡是口、哪裡是鼻子,只能憑感覺摸索五官。不過他的精神還算清醒,飲食睡眠也稍微安定。這時,痘疹開始翻起,呈現要結痂的樣子,但是卻沒有馬上結痂。

到了第十二天,痘疹乾燥像蠟一樣,又像被火燒煙燻過一樣,高燒不退,說話胡言亂語,煩躁口渴。這雖然代表體內的毒已經大部分解了,但剩餘的毒素壅塞在皮膚毛孔裡,被堅硬的痂殼封住而無法排出,所以餘熱無法宣洩出來,這就是一種非常凶險的症狀。因此,我用了汪氏的解毒飲,加入一大匙黃連和蝮蛇給他服用。隔天早上,他的全身和頭頂都破裂,像龜殼一樣,膿血淋漓,散發出惡臭。

經過一百多天,他的舊病和新病都痊癒了,全家非常高興,覺得像得到珍寶一樣。到了週年,他的頸部腫毒又像以前一樣發作。這才知道痘疹的毒不會和別的病混在一起。暫且將這個案例記錄下來,供大家參考。

一般痘疹長得密集的,會以第十二天為睜開眼睛的時間。如果痘疹長得不夠密集,還沒到時間就睜開眼睛,就表示情況不正常,又或者過了時間還沒睜開眼睛,就要仔細觀察。聶氏說,如果突然頭頂劇烈疼痛,是餘毒向上攻引起的,也可能是因為吃了太多熱性的藥物所導致。如果不及時治療,毒素會跑到眼睛裡,導致嚴重的眼睛疾病。應該使用大連翹飲,去掉木通、車前子和滑石,加入升麻(六分)、川芎和薄荷(各四分)服用幾劑,來解散向上攻的毒素,或許可以避免眼睛疾病。如果痘疹生長的過程正常,但到了十二、三天之後,突然眼睛發紅疼痛,就趕快用原來的藥方,加入大黃,稍微通便,很快就會好轉。

痘疹長得密集,到了十二、三天睜開眼睛,是正常的現象。如果十二天後才睜開眼睛,到了十六、七天又再次眼睛閉上無法睜開,而且一直流淚,表示眼睛裡一定有紅色的血絲,這是要發生眼疾的徵兆,要趕快治療。如果拖延,就容易產生眼翳,難以治癒。翁氏說,如果在十二天之後,毒熱留在肝經,就會產生眼翳和眼睛發紅,要趕快使用瀉肝清熱的藥物,像是羚羊角散。所謂的眼疾餘毒,大多都是因為誤治造成的,所以從事醫療的人不可不知。萬密齋說,痘疹後想要睜開眼睛,但背對光線時才能睜開,且眼睛不紅,面向光線時又閉上,而且沒有流淚,這是因為肝經的火邪還沒有去除,叫做「畏光」,應該使用涼肝明目散來治療。

痘疹在十一、二天的時候,臉上的腫脹逐漸消退,眼睛也能睜開,這是正常的現象。如果其他地方的腫脹消退了,只有上嘴唇獨自腫脹不消退,嘴唇外面的牙齦還會時不時出血,表示要發生口疳了,要趕快治療。朱氏說,所有的口疳都是因為胃熱引起的,有輕有重,有活有死。如果滿嘴都是白色的糜爛物,或是紅色的點點密集,或是牙齦出血,都算是輕症,趕快用金不換來擦拭。如果嘴唇和舌頭腫脹僵硬,牙齦腐爛發黑,散發出惡臭,就屬於重症,要先用清胃瀉火湯,加入犀角和石膏來治療,或者使用清涼攻毒飲。如果臉腫嘴腫,穿破鼻子、臉頰,潰爛喉嚨,腐爛到熟透,吃不下睡不著,臭氣熏天,甚至牙齒脫落,就表示已經快要死了,俗稱「走馬疳」。

出痘疹長得太密集,會導致氣血虛弱。如果藥物使用正確,漸漸可以活下來。雖然如此,有些人即使經過幾天,氣血還是無法恢復。丹溪說,痘疹痊癒後,如果手腳突然抽搐,無法彎曲伸展,這是因為血液不足無法滋養筋脈,也可能是因為感受到風寒濕氣所導致。這種情況不可以用發散的藥物,恐怕反而會耗損血液,只能補血,這是一個秘訣。應該使用當歸桂枝湯,如果感受到風寒導致骨頭關節疼痛,就加入羌活和防風。如果氣虛,就加入川烏來引導藥效,再加入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