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六 (3)
卷六 (3)
1. 附痘中見蛔一治驗
東武木挽町。佐久間彌右衛門孫。年已四歲。出痘於丁巳春。始邀三兩醫觀之。皆為不治辭之。仍急邀余往看之。瘡甚稠密。無空隙地。頭面灰白。平塌不松。瘙癢將起。雖其勢猛烈。幸離環跳之部。是天不令此兒夭死矣。但起脹六日。而溏泄未休。寢食不寧。神情昏憒。是表裡俱虛故也。
乃問前狀。父母答曰發熱三日。俄吐生蛔一條。爾後乾嘔略安。但雖憶食。不能口之。余曰。痘中見蛔者。必鄰於逆。雖病藥適合。多不得生。辭之。再三懇請。即以大保元湯。加減與之。次早瘡色略有松意。泄泄未止。即照前法。兼與參附大劑。既及八朝。頭面漿色半足。
凶逆稍退。時利青糞。因投聶氏建中湯。雜與參附濃煎如前。貫至十朝。膿漸充肥。神情未爽。複利活蛔數條。寒熱交起。大類壞證。乃案是蛔厥之證也。此痘確雖得生。而凶險之症未悉除。今欲治之。宜先治蛔蟲為要。更與附子理中湯。加烏梅川椒黃連。貫至十五朝。面瘡收功。
內證未除。引日寒熱。時起時止。寢食稍寧。尚以前方。去附子以與。逐日痂疕厚突。後發腫毒數核。仍投忍冬解毒湯。三十五日而全快焉。此症甚夥。詳見夾蛔方論。
白話文:
在東武木挽町的地方,有位名叫佐久間彌右衛門的孫子,他已經四歲了。在丁巳年的春天,他突然長出了痘疹。起初,家人請了幾位醫生來看診,但他們都認為這病無法治療,拒絕接手。在緊急之下,他們便邀請我去看看。
他的痘疹非常密集,皮膚上幾乎沒有任何空隙。他的頭和臉上呈現一種灰白色的顏色,疹子平塌而且並不鬆動,瘙癢感似乎隨時會爆發。儘管病情看起來十分嚴重,但幸運的是,它並未影響到他身體的重要部位,這顯示老天並不想讓這個孩子早逝。然而,自疹子開始浮腫的第六天起,他便開始瀉肚子,睡眠和飲食都受到影響,精神狀態也變得恍惚。這顯示他的內外狀況都很虛弱。
我詢問之前的病情,孩子的父母回答說,他在發燒三天後,吐出了一條活生生的蛔蟲。從那之後,他的嘔吐情況稍微緩解,但即使他有胃口,卻無法進食。我告訴他們,在長痘疹時出現蛔蟲的情況,通常病情會轉危,即使治療得當,生存機會還是不高。但我最終被他們的再三懇求所打動,便開了大保元湯,進行適當的增減後給予他服用。第二天早晨,疹子的顏色有些許好轉的跡象,但他的腹瀉仍未停止。我依照之前的療法,同時給予他大量的人參和附子。到了第八天,他頭臉上的疹子已經開始化膿。
病情的惡化趨勢似乎有所緩解,他甚至排出了綠色的糞便。因此,我改開了聶氏建中湯,同樣配合人參和附子濃煎後給予他服用。直到第十天,膿液逐漸增多,但他的精神狀態仍然不佳,甚至排出了幾條活著的蛔蟲。他開始出現冷熱交錯的症狀,看起來像是病情惡化的徵兆。然而,根據我的經驗,這是蛔蟲引起的病症。雖然這孩子確實能活下來,但危險的症狀尚未完全消除。現在我想治療他,首要之務便是清除他體內的蛔蟲。於是,我開了附子理中湯,加入烏梅、川椒和黃連。到了第十五天,他臉上的痘疹終於開始痊癒。
然而,他的內部問題仍未解決,他每天的冷熱交替持續不斷,時好時壞。他的睡眠和飲食開始逐漸恢復,我便停用了附子,繼續讓他服用之前的藥物。隨後,他身上開始長出厚厚的結痂,後續又出現了幾個腫毒。我開了忍冬解毒湯給他,經過三十五天後,他終於完全康復。這個病例非常複雜,詳細的治療過程可參考夾蛔方論。
2. 辨收靨清火治例
凡靨後諸症。千端萬項。難悉盡於筆端矣。大都惟辨中間諸證。及膿之豐約何如。則諸症炳如觀火。若漿色豐滿。則靨後諸症多屬虛。此宜補益。如漿色疏約。則靨後諸症多屬實。此宜清涼。如虛實不詳。則驗唇舌紅不。以處方乎。無不中的矣。
汪若源痘疹大成曰。十一十二日。身不潮熱。飲食不減者。不須服藥。若發熱當靨不靨。及痂落無托靨者。宜解毒飲主之。又醫宗金鑑曰。痘不當收斂之時。忽一時收斂者。更現症。周身窠粒。乾燥口渴。發熱煩急不寧。此毒火壅盛之故也。宜用清毒散主之。
凡雖梟毒太盛。而毒在表者。痘雖稠密。不足畏慮。但中間或涉春冰。靨後復蹈虎尾等之痘證。尤為險重。盧氏曰。或六七八日。痘色紅兼紫毒盛者。或十日後。壯熱不結痂。雖結不實。狀如蠟滓。不幹結者。犀角解毒飲。加淡竹葉三十片主之。
痘出至六七日。有臭氣者逆也。是肌肉腐壞之氣也。必死。痘巳收結。九十日後。才有臭氣者。此痘成就之氣也。邪毒自內而出也。故為吉。李少陽曰。臭痘原來徹陽明。膚囊潰破流漿。膿臭盡毒除。成美痘。若教凹爛痘還空。觀此痘之臭者。泄其梟毒。而不至殤傷。臭而爛者。
戕其元氣。而竟難全活。若痘臭或靨或破者生。囊不盡脫者生。紅活見血者生。身熱氣蒸者生。不癢不燥者生。此臭痘生之徵也。皮肉黑爛者死。破處乾黑速收者死。傳人毒痛者死。頭額脫皮者死。指爛入筋者死。陽球爛穿者死。口內惡臭者死。兩脅汗不幹者死。此臭痘死之徵也。
痘後餘毒遷變。氣血敗壞。痘素稠密。膚皮脫落不收者。乃似癩病。是謂痘癩。萬氏曰。氣血虛弱痘瘡。易感穢毒疫癘惡氣。瘡本稠密。身無完膚。瘙癢難任。肌肉潰爛此為梟。急用大補氣血。清熱解毒之法。庶可求全。凡瘡破成癩者。用十全大補湯。微加清解之味療之。外用滅瘢救苦散塗之。
痘至結痂之時。察其結局。必以五驗。一曰疹。二曰癰。三曰目疾。四曰走馬疳。五曰疳蝕瘡。再觀餘毒有無淺深。當疏利者。急宜疏利。當調補者。急宜調補。若身熱煩渴。二便秘。唇舌赤色。或白胎通明者。是餘毒也。宜隨其證治之。聶氏曰。結痂厚實。無他症不必服藥。
如結痂後發熱。或煩渴。當辨其虛實調治之。發熱壯盛。胸腹手足頭面俱熱。大便秘。小便赤澀者。餘毒猛盛。即當解毒。大連翹飲主之。若解毒遲。則痂落後必發癰毒。如夫大便秘者。加酒炒大黃微利之。如虛症變實。而有餘毒者。宜忍冬解毒湯主之。
痘後餘毒太盛者。遷變種種為大患。多屬誤治。嘗謂疹癍丹。及癰痍。眼疾。疳蝕瘡。走馬疳。其名狀雖不同。是皆梟毒擁遏於肉裡骨空皮毛之間之所致。其原歸於一也。故雖有輕。重而屬可治。臟內實無郁毒故也。費氏曰。毒盡元虛。保元為要。縱有實中虛。虛中實。亦權其緩急輕重。
白話文:
痘疹收靨後,各種症狀千頭萬緒,很難一一詳盡描述。大致上,只要分辨中間的各種證狀,以及膿液的多少,就能清楚了解病情。如果膿液豐滿,那麼痘疹收靨後的症狀多屬於虛證,應該用補益的方式治療;如果膿液稀少,那麼痘疹收靨後的症狀多屬於實證,應該用清涼的方式治療。如果虛實難以判斷,就觀察嘴唇和舌頭是否紅潤,再開藥方,通常不會有錯。
汪若源在《痘疹大成》中說,如果痘疹在第十一、十二天,身體沒有發熱,飲食也沒有減少,就不需要服藥。如果發熱卻沒有收靨,或者結痂後沒有形成痘痂,就應該用解毒飲來治療。另外,《醫宗金鑑》中提到,如果痘疹不該收斂的時候突然收斂,就會出現其他症狀,全身痘疹乾燥,口渴,發熱煩躁不安,這是因為毒火太盛的緣故,應該用清毒散來治療。
一般來說,即使毒性很強,但如果毒素還在表面,痘疹雖然密集,也不用太過擔心。但最怕的是中間出現病情變化,或是收靨後又出現更嚴重的狀況,這些都非常危險。盧氏說,如果痘疹在第六、七、八天,顏色呈現紅色帶紫色,代表毒性很強;或者在第十天之後,高燒不退,沒有結痂,或者結痂不實,像蠟渣一樣不乾燥,這時應該用犀角解毒飲,並加入三十片淡竹葉來治療。
痘疹出到第六、七天,如果出現臭味,是病情惡化的徵兆,代表肌肉正在腐爛,通常會死亡。如果痘疹已經收斂結痂,在九十天之後才出現臭味,這是痘疹正在痊癒的徵兆,是邪毒從體內排出的表現,屬於吉兆。李少陽說,臭痘通常出現在陽明經,皮膚潰爛流膿,膿臭味散盡,毒素就會清除,是好轉的現象。但如果痘疹凹陷潰爛,代表情況不好。觀察痘疹的臭味,可以知道毒素是否排出,如果毒素排出,就不至於造成傷害;如果痘疹又臭又爛,會耗損元氣,難以救活。如果痘疹有臭味,但又收靨或破開,代表可以存活;痘囊沒有完全脫落,代表可以存活;痘疹呈現紅潤有血色,代表可以存活;身體發熱但有氣蒸,代表可以存活;不癢不乾,代表可以存活。這些都是臭痘好轉的徵兆。如果皮膚肌肉發黑腐爛,代表死亡;破開的地方乾燥變黑而且很快收縮,代表死亡;毒素傳染給其他人,導致疼痛,代表死亡;頭額脫皮,代表死亡;手指腐爛到筋,代表死亡;眼球腐爛穿孔,代表死亡;嘴裡有惡臭,代表死亡;兩脅流汗不乾,代表死亡。這些都是臭痘死亡的徵兆。
痘疹痊癒後,如果還有殘留的毒素,導致氣血敗壞,而且之前痘疹又很密集,皮膚脫落無法癒合,看起來像癩病,這就是所謂的痘癩。萬氏說,氣血虛弱時,痘疹容易感染污穢的毒氣和傳染病,如果痘瘡密集,全身沒有完整皮膚,瘙癢難耐,肌肉潰爛,這就是病情惡化的現象,要趕快用大補氣血、清熱解毒的方法治療,才有可能痊癒。凡是痘瘡破裂成癩病的,可以用十全大補湯,稍微加入一些清熱解毒的藥材來治療,外敷滅瘢救苦散。
痘疹快要結痂時,要觀察最後的結果,主要看五個方面:疹子、癰瘡、眼疾、走馬疳、以及疳蝕瘡。另外還要觀察殘留毒素的深淺,應該疏通的要趕快疏通,應該調補的要趕快調補。如果身體發熱、煩渴、大小便不通暢、嘴唇和舌頭發紅,或是舌苔白而透明,代表有殘留的毒素,應該根據這些症狀來治療。聶氏說,如果結痂厚實,沒有其他症狀,就不需要服藥。
如果結痂後發熱或煩渴,就要分辨虛實來調理。如果發高燒,胸腹、手腳、頭面都發熱,大便不通暢,小便赤澀,代表殘留的毒素很強,應該趕快解毒,可以用大連翹飲來治療。如果解毒太慢,結痂脫落後一定會長癰瘡。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加入酒炒過的大黃稍微通便。如果虛症轉變為實證,而且還有殘留毒素,應該用忍冬解毒湯來治療。
痘疹痊癒後,如果殘留毒素太強,導致各種病變,這大多是因為治療錯誤造成的。疹子、斑疹、癰瘡、眼疾、疳蝕瘡、走馬疳,這些病症雖然名稱不同,但都是毒素積聚在肌肉、骨頭、皮膚之間造成的,病因其實是相同的。因此,雖然病情有輕有重,但都屬於可以治療的,因為臟腑內部並沒有鬱積毒素。費氏說,毒素清除後,元氣會虛弱,保養元氣最重要。即使有虛實夾雜的狀況,也要權衡輕重緩急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