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卷五 (9)

回本書目錄

卷五 (9)

1. 起脹三日清火用方

涼膈散,治痘疹表裡俱熱。純陽無陰之證。

大黃,朴硝,甘草(各半錢),連翹(一錢),山梔,黃芩,薄荷(各二錢半),淡竹葉(五片)

上八味。銼細作一服。水一盞。煎八分。去渣入蜜一匙。和勻服。或黃連解毒湯。合白虎湯亦可。

黃連解毒湯,治心熱如灼。煩渴躁悶者。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各等分),一方有連翹。

白虎湯,治大渴引飲者。

知母,石膏,甘草,糯米,水煎溫服。

三乙承氣湯,治實熱證。壅遏於陽明。而胃家實。大便秘結者。

大黃,芒硝,厚朴(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四味。水一盞。加姜一片。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清毒活血湯,凡痘色紅紫乾枯。或帶焦黑者。此湯主之。

紫草茸(家用根),當歸(俱酒洗),前胡,牛蒡子,木通(各六分),連翹,生地黃,生白芍(俱酒洗),桔梗(各五分),黃芩(酒洗),黃連(酒炒各七分),甘草(四分),山楂肉(八分),人參,生黃耆(八分)

上共十五味。生薑一片同煎。煩渴者。去參耆。加麥門冬酒炒花粉。

竇氣散,治痘血至。而氣不至。歸附則厚。郛殼不長。或平或陷。不充肥者。

丹皮,荊芥,青皮,山楂,穿山甲,牛蒡,木通,赤芍,殭蠶,蟬蛻

上共十味。加蘆筍十株。臨服和大桑蟲汁。

白話文:

[起脹三日清火用方]

涼膈散,適用於治療出疹期間,內外皆有熱象,呈現純陽無陰的情況。

藥方包含:大黃、朴硝、甘草(各約2.5公克)、連翹(約5公克)、山梔、黃芩、薄荷(各約7.5公克)、淡竹葉(五片)。

將以上八種藥材細碎後製成一份藥劑。用一碗水煎煮至剩八分之一,濾去藥渣後加入一茶匙的蜂蜜,攪拌均勻後服用。或者也可以使用黃連解毒湯配合白虎湯。

黃連解毒湯,適用於心臟過熱,感到煩躁口渴的人。

藥方包含: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各等量),有些配方會再添加連翹。

白虎湯,適用於極度口渴想喝水的人。

藥方包含:知母、石膏、甘草、糯米,用水煎煮後溫服。

三乙承氣湯,適用於實熱證狀,阻塞在陽明經絡,導致胃部實滿,大便嚴重便祕的情況。

藥方包含:大黃、芒硝、厚朴(各約3.75公克)、甘草(約1.25公克)。

將以上四種藥材用水一碗,加上一片薑,煎煮至剩七分之一,濾去藥渣後飯前服用。

清毒活血湯,適用於痘疹顏色深紅、紫色、乾枯,或帶有焦黑色的情況。

藥方包含:紫草茸、當歸(皆需酒洗)、前胡、牛蒡子、木通(各約2公克)、連翹、生地黃、生白芍(皆需酒洗)、桔梗(各約1.6公克)、黃芩(酒洗)、黃連(酒炒各約2.4公克)、甘草(約1.3公克)、山楂肉(約3.2公克)、人參、生黃耆(各約3.2公克)。

以上共計十五種藥材,與一片生薑一同煎煮。若感到煩渴,可以去除人參和黃耆,再添加麥門冬和酒炒花粉。

竇氣散,適用於痘疹出血,但氣血未能跟上,導致痘疹不長、扁平或凹陷,且無法充盈飽滿的情況。

藥方包含:丹皮、荊芥、青皮、山楂、穿山甲、牛蒡、木通、赤芍、殭蠶、蟬蛻。

以上共計十種藥材,另需添加十根蘆筍,服用時需搭配大桑蟲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