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跋
跋
1. 跋
痘科辨要既成矣。先生出示該曰。五十年之苦心精力。盡在此書。子其為我校魚魯帝𧄝之誤。余捧讀卒業。喟然嘆曰。夫自後漢建武中。南陽徵虜。而此瘡。染流中國。時謂之虜瘡。爾來歲彌盛。而世益盛。暨乎今日。國無不傳之國。人無不患之人。其故何也。蓋自古戎狄猾夏。
莫世無之。而今八垓昇平。四夷來王。北無蹶弓之警。南無飲馬之報。普天熙熙。頌聲載路。而其所憂。唯在乎疾厄。痘瘡最為大厄。是無乃其獗悍獰惡之氣。不能發泄。結為痘瘡。以窘人焉歟。世醫觀其證一患。不再觸犯。而謂之胎毒。或觀闔鄉合村。一時傳遷。而謂之癘氣。
白話文:
《痘科辨要》這本書已經完成了。先生拿著它說:「我五十年來的苦心精力都傾注在這本書裡。你一定要替我校對錯誤,改正不足。」我捧著書讀完,不禁感嘆道:自從後漢建武年間,南陽徵虜開始,這種瘡疾就在中國蔓延開來,當時稱之為「虜瘡」。從那以後,年年盛行,而且越來越嚴重。到了今天,全國各地都有人傳染,幾乎無人生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古時候戎狄常年侵擾中原,所以這個時代也一定會有。現在天下太平,四夷來朝,北方沒有兵禍威脅,南方也沒有戰事侵擾,百姓安居樂業,頌揚太平的聲音滿街都是。然而,人們最擔心的還是疾病,而痘瘡是最令人恐懼的疾病。難道是因為那些兇猛、殘暴、惡劣的氣息無法發泄,才凝聚成痘瘡,折磨人們嗎?世俗的醫生只看重患者的症狀,一旦得過就不再犯,就說這是胎毒;或者看到整個鄉村、整個村莊的人同時染病,就說這是癘氣。
其說搏影捕風。俱未可謂得痘瘡之真理矣。錦橋池田先生。家傳明戴獨立治痘之訣。舊矣。先生深志此術。一心專精。痘書是誦。僚丸秋弈。固絕外慕。夢寐必於是。羹牆必於是。蓋五十年一日也。其術之妙。聲稱藉甚。布在世醫之口耳矣。先生嘗手製唇舌頭面圖。以授門人。
或至狡焉書賈。擬寫粥之。其為世醫慕仰。如茲矣。今又著此書。議論沉實。考據精確。無一言非自親試獨得之胸。而流出者矣。此書一出。吾知世醫慕仰願見。而未得見者。一旦獲此乎。其喜不翅拱璧握珠。然後此之謂百代不腐之業矣。該辱先生之知。周旋倍遊。有年於茲。
醫儒雖道不同乎。先生居恆推余以為博洽。是書之成。又復俾余校之。所謂大海添一滴。泰山加一塊。奚能增減先生之書。且古不云乎。校書如掃落葉。掃盡隨落。況余疏懶鹵莽乎。古語信不誣矣。因書數言。置諸卷尾。文化辛未秋九月丹波脅山該子郁識。
芳水武田希顏書
白話文:
錦橋池田先生家傳治痘之法,已流傳許久。先生專注此道,苦心鑽研,日夜不懈。其精妙之術,在醫界已廣為流傳。先生曾親手繪製唇舌頭面圖,傳授弟子。世人皆慕先生之術,争相學習。如今先生又著此書,論述精闢,考據嚴謹,字字皆出自先生親身實踐所得。相信此書一出,定會讓世醫們欣喜若狂。我與先生相識多年,深知先生之才學。此書成稿,先生亦邀我校閱。我雖不敢妄言增減先生之書,但也想藉此機會表達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