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五 (5)

1. 附火極一治驗

京師,針口屋伊兵衛甥,年十有三,發熱不一日,次早見苗,證甚猛獗。始事者,凡十有十二,醫皆為不治而去。時有小林順堂者,與余甚善,致書請余,往觀之,乃放苗四日也。其證身體如爐,耳目且紅,口氣如火,躁渴最甚,且熟察之,靜則昏憒如迷,躁則似魚失水,譫語狂妄。

二便秘結,唇燥裂及舌炕(炕者,謂白胎通明,中央焦紫陷黑者),痘隱躍於皮下,紅色且深,毒火燔灼,氣血不相依,而失負載之功,是乃火極之象也。始事者,皆知攻表之理,而不知治痘不可一定,謬投升散之劑,故致此梟。可憐其未得對病之劑,而坐視棄之。今日之策,當先攻其里。

遲及明日,斷不可為。乃以涼血攻毒飲,加石膏、大黃,與之,且退火回生丹,加牛黃末二分,和冷水進之。徹夜靜恬安眠,次早下利黑便,六朝又下數枚,胸膈略爽。因以前劑,減石膏、大黃,及七朝始認知傍人,即進白粥甚喜,且利滑便,如膠者數合,火褐漸退,內外轉松,乃以內托之劑。

微加清涼,已及八朝,漿色半足,九朝寢食俱寧,口渴未止。至十一朝,面部略有收意,手足盤痕焮赤,煩渴頻頻,是余炎未盡,而為膈消也。因以人參白虎湯,加黃連,令一晝夜服七貼。貫至十四朝,口渴自休,痂厚收結。已及十六朝,頭頂項頸,發腫毒數塊,即以大連翹飲。

貫至三十五朝,始得全功。千金之珠,必在驪龍頷下,獲之甚艱。醫之得奇續神功,亦在險逆之症。為痘者,其可以易而求之哉!

白話文:

內容如下:

京城裡,針口屋伊兵衛的侄子,十三歲,發燒不到一天,第二天早晨就出現了疹子,症狀非常嚴重。開始治療的十二位醫生都認為病情無法救治,紛紛離去。當時有一個叫小林順堂的人,和我關係很好,寫信請我去看看。到那時,疹子已經出現四天了。他的身體像爐子一樣熱,耳朵和眼睛都是紅色的,呼吸像火一樣,極度口渴,而且仔細觀察,他靜止時就像迷糊一樣,焦躁時就像魚離開了水,胡言亂語。

大小便堵塞,嘴脣乾燥裂開,舌頭像炕一樣(這裡的炕指的是舌苔全白,中間焦紫,陷入黑色)。疹子隱藏在皮膚下,顏色深紅,毒火焚燒,氣血不能相互依存,失去了承載的作用,這是火極的現象。開始治療的人都知道攻擊表面的原理,但不知道治療疹子不能固定方法。錯誤地使用升散的藥物,所以導致這種情況。可憐的是,他們沒有得到對症的藥物,只是看著他被拋棄。今天的策略,應該先攻擊內部。

如果等到明天,就絕對來不及了。於是用涼血解毒飲,加上石膏和大黃,並服用退火回生丹,加上牛黃末兩分,和冷水中一起進服。整夜平靜安睡,第二天早上拉出黑色的大便,六天後又拉了好幾次。胸部和隔膜稍微舒服一些。因此,之前的藥物,減少石膏和大黃的份量,直到第七天,他才認識到旁邊的人,然後吃了白粥,非常高興。並且拉了像膠一樣的滑便,火褐色逐漸褪去,內外都變得輕鬆。於是用內託的藥物。

稍微加上清涼的成分。到了第八天,漿色已經半滿,第九天,睡眠和飲食都安穩了,口渴還沒有停止。到第十一天,臉部有些收縮的跡象,手腳上的疤痕變成紅色,口渴頻繁,這是餘熱未盡,而導致的膈消。因此用人參白虎湯,加上黃連,讓他一天一夜服七帖,直到第十四天,口渴自然停止,結痂厚重,到了第十六天,頭頂和頸部,出現了幾個腫毒,立即用大連翹飲。

直到第三十五天,終於完全康復。價值千金的珍珠,必定在驪龍的下巴下,獲得它非常困難。醫生獲得奇效,也需要在危險的病症中,對於疹子,怎能輕易尋求呢。

2. 辨清補治例

痘出血熱壅遏,則有用某藥。得內外分消,而無餘證。於是更拘日期,與托裡行漿;則有熱毒反蘊蓄,痘色煩紅,凶症疊出。朱氏曰:治血熱痘證,服藥後熱毒悉退,內外和平,惟不易長大者,加減排膿湯主之。然此雖保和元氣,活血行滯,以助痘成功;而前證未除,還當服十補解毒湯,不可拘以日程,而遽用之。

痘出雖掀發,而有兩顴過赤如餅,昏憒而兼氣虛者。孫朋來痘疹心印曰:四五日痘色不宜紅紫,乃熱毒不化;若血熱仍當涼血解毒;兼氣虛者,保元湯,加紫草木通紅花生地之類解之。

痘出氣血虛弱,毒氣盛熾,不能發透,兼虛兼實,遲滯不成漿,而難任溫補,難任清涼者,宜以清補之味保全之。聶氏曰:五六日起脹時,又有一種,出痘稠密,毒火既盛;然元氣虛血氣弱,津液枯竭,不能制火,以致虛火炎蒸;或煩,或渴,或咽喉痛,或鼻時出血;難任溫補。

痘必不能成漿結痂。大凡年長之男女,嗜欲久開,血氣既耗者,多有此證,最為難治。今特製參麥清補湯以調之。

發始身熱不一日而見苗者,謂火里苗,必稠密而無空隙。其症甚重。若唇舌赤色乾燥者,早宜用清毒行血之劑;若唇舌淡白者忌之。醫宗金鑑曰:痘不當收斂之時,忽一時收斂者,更現痘周身窠粒,乾燥口渴,發熱煩急不寧;此毒火壅盛之故也。宜用清毒散主之。

凡四五日候,頂陷焦紫者,毒盛熱實之象也;如窠囊大而色淡白,以手擬之,皮薄而起皺紋軟寬者,表虛也,氣虛也;形大而掀發,根暈赤紅,枯澀皮薄者,氣虛毒盛也;滿頂紅如海棠紅者,氣虛血乘氣位而滯也,謂之嬌紅,屬氣血兩虛;痘瘡平陷,肉色與痘色俱赤紫者,血熱毒未解也;痘色淡白,頂陷根暈散蔓者,陽虛也,氣虛也;痘色淡白,與隙地無異,遍身見青筋者,血虛也。

如毒盛熱實者,宜清涼解毒;如皮薄表虛者,宜參耆補托;如頂平陷嬌豔者,宜補益氣血;如血熱未解者,宜涼血活血,安表和中;如血滯不運者,於活血行血中,兼補氣;如毒盛氣虛者,於補托中,微兼解毒;如熱毒未盡解、氣虛者,於補托中,微兼清涼;如偏氣虛頂陷者,重以補益溫補之力;如偏血虛瘡白陷者,重於滋補中,以參耆大補之功。然惟面上一二悅目可愛者,有鼎峻之勢;則驗唇舌潤燥紅白,以為用藥之准。用藥不失其期;則陷者突,枯者松,軟者實,薄者厚;而生生之道,存於此矣。是治痘之圓活也。

五六日候,痘頂白者,氣之充也;根紅者,血之榮也。氣血兩分,而後明潤紅活者,始終無慮矣。凡痘出以七日為界限之日,乃氣血毒之三者悉發出於外,則內乃空虛也。故六日後,必行溫補,以使內氣實為要。蓋以其常言之:一二日宜升散;四日上才用清法。但辨唇舌紅不。

白話文:

[辨識並妥善治療原則]

對於因熱毒壅塞導致痘疹出血的情況,有時會使用特定藥物,使內外熱毒得以消解,不再出現其他症狀。然而,若過於固守治療進度,繼續使用扶正祛邪、促進痘疹成熟漿化的藥物,反而可能讓熱毒積聚,痘色呈現煩躁的紅色,出現一系列危急的症狀。朱氏提到,治療血熱引起的痘疹,若服用藥物後熱毒完全消退,身體內外恢復平衡,但痘疹未能正常長大的情況,可以使用加減排膿湯進行治療。這種方法雖然有助於保護和調節體內正氣,活血化瘀,幫助痘疹順利成熟,但若先前的症狀尚未消除,應繼續服用十補解毒湯,而不應過於拘泥於治療進度,匆忙轉換藥物。

痘疹雖然已經發出,但兩頰呈現過度的紅色,且患者出現精神萎靡及氣虛的症狀。孫朋來在《痘疹心印》中指出,第四五天痘疹的顏色不應該是紅紫色,這表示熱毒無法得到化解。若血熱持續,應使用涼血解毒的藥物;若是伴隨氣虛,可以使用保元湯,加入紫草、木通、紅花、生地等成分來解決問題。

痘疹出現,但患者氣血虛弱,毒素旺盛,無法順利發出。此情況兼有虛實,痘疹成熟緩慢,無法承受溫補或清涼的藥物,應使用清補的藥物來保全患者。聶氏提到,在第五六天痘疹開始腫脹時,會有一種情況:痘疹密集,毒火旺盛,但由於元氣虛弱,血液氣血不足,津液枯竭,無法抑制火毒,導致虛火上升,出現煩躁、口渴、咽喉痛、偶爾鼻血的症狀,無法承受溫補。

痘疹無法形成漿液,最終結痂。通常發生在年紀較大的男女,長期的慾望消耗了體內的血氣,這種情況非常難以治療。現在特別製作了參麥清補湯來調理這種情況。

從發病開始,不到一天就出現痘疹,被稱為「火裏苗」,這種痘疹通常密集且沒有空隙,病情非常嚴重。若嘴脣和舌頭呈現乾燥的紅色,應盡早使用清熱解毒、活血的藥物。若嘴脣和舌頭呈現淡白色,則應避免使用這些藥物。《醫宗金鑑》提到,痘疹不應在收斂的時候突然收斂,此時痘疹遍佈全身,乾燥、口渴、發熱、煩躁不安,這是因為毒火壅盛所致,應使用清毒散來治療。

在第四五天的觀察期,若痘疹的頂部凹陷、顏色焦紫,顯示毒素旺盛、熱氣實足。若痘疹的範圍很大,但顏色淡白,用手觸摸,皮膚薄且有皺紋,感覺鬆弛,這是表虛的表現,也是氣虛的表現。若痘疹範圍大且高高隆起,根部泛紅,皮膚乾燥薄脆,這是氣虛且毒素旺盛的表現。若痘疹頂部泛紅,如同海棠紅,這是氣虛導致血液佔據氣的位置,導致血行不暢,被稱為「嬌紅」,屬於氣血雙虛。若痘疹扁平凹陷,肉色和痘色都呈現紅紫色,這是血熱毒素未消的表現。若痘疹顏色淡白,頂部凹陷,根部泛紅且散開,這是陽虛的表現,也是氣虛的表現。若痘疹顏色淡白,與皮膚無異,全身可見青筋,這是血虛的表現。

對於毒素旺盛且熱氣實足的情況,應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對於皮膚薄且表虛的情況,應使用參耆補託的藥物。對於頂部扁平凹陷且顏色鮮艷的情況,應補益氣血。對於血熱毒素未消的情況,應使用涼血活血的藥物,調節體表和內臟的平衡。對於血液運行受阻的情況,在活血行血的同時,兼顧補氣。對於毒素旺盛且氣虛的情況,在扶正祛邪的同時,稍微加入解毒的成分。對於熱毒未完全消退且氣虛的情況,在扶正祛邪的同時,稍微加入清熱的成分。對於氣虛導致頂部凹陷的情況,應加強補益溫補的力度。對於血虛導致痘疹顏色淡白且凹陷的情況,在滋補的同時,使用參耆等大補的成分。然而,只有臉上一兩個看起來可愛的痘疹,有強烈的發展趨勢,應觀察嘴脣和舌頭的濕潤程度及顏色,作為使用藥物的依據。只要在適當的時間使用藥物,就能讓凹陷的痘疹突起,乾燥的痘疹變得柔軟,鬆弛的痘疹變得堅實,薄的皮膚變得厚實,這樣的生命力就存在於此。這是治療痘疹的靈活性。

在第五六天的觀察期,痘疹頂部呈現白色,這是氣血充足的表現;根部呈現紅色,這是血液旺盛的表現。當氣血分離後,痘疹變得明亮、潤澤、紅潤、活潑,就不必再擔心了。通常痘疹在第七天達到一個關鍵點,這是因為氣血和毒素三者全部發出體外,體內因此變得空虛。因此,在第六天後,必須使用溫補的藥物,以使體內氣血充實,這是最為重要的。根據一般的經驗,第一二天適合使用升散的藥物,第四天以上才使用清熱的藥物,但應觀察嘴脣和舌頭的顏色。若是氣虛,應遠離清熱的藥物,尋求補氣的方法。若是第四天以上出現大便乾結的情況,才能使用瀉下的方法,稍微緩解一下。即使瀉下稍晚,也不要超過第六天。若是嘴脣和舌頭保持濕潤,應避免使用瀉下的藥物,否則會致命。若是既非氣虛也非氣實的情況,應使用性質平和的藥物進行治療。然而,到了第六天中午,根據症狀的輕重,使用補益溫補的藥物,以扶正祛邪、促進痘疹成熟漿化,即使稍晚,也不要超過第八天。若是症狀更加惡化,即使在第十天後,也應使用溫補和峻補的藥物。若是痘疹已經形成膿包,過度使用補湯可能會導致膿包、眼睛疾病、口腔潰瘍等後遺症,這是醫生的失誤。若是痘疹平穩,就不必再服藥。到了第十天,若是痘疹仍未結痂,應在補脾利濕的同時,稍微加入解毒的成分來治療。治療痘疹的方法大約如此,但應觀察嘴脣和舌頭的顏色和濕潤程度,以此作為使用藥物的依據。即使古人復活,也不會改變我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