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卷十 方選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 方選 (3)

1. 起脹三日虛痘用方

大保元湯,治頂陷根窠雖紅。而皮軟且薄。血有餘氣不足者。

黃耆(炒二錢),人參(一錢五分),甘草(炒一錢),官桂(五分),白朮(炒一錢),川芎(一錢)

上六味。加薑棗。水煎服。氣滯者。加木香山楂。去肉桂。不食者。加人乳半鍾。

木香散,治療灰白。表虛內虛。泄瀉腹脹者。

桂心,青皮,木香,腹皮,人參,赤茯苓前胡訶子半夏,丁子,甘草(各等分)

上十一味。每服五錢。姜三片。水一大鐘。煎六分服。

異功散,治痘表虛塌癢。內虛泄瀉。腹脹喘急。悶亂煩渴。寒戰咬牙。頭溫足冷者。

木香,肉桂,當歸,人參,白朮,陳皮厚朴,丁子,茯苓,肉果(已上各七分),熟附子,半夏(各五分)

上十二味。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棗二枚。水一大鐘。煎六分溫服。

術苓調脾散,治脾氣虛弱。飲食不化泄瀉者。

白朮(炒),白茯苓(各五分),白芍(酒炒),神麯,甘草(炙各五分),白扁豆(姜浸去殼炒八分),砂仁,炒香附子,製厚朴

上九味。煨姜三片。大棗一枚。同煎。或加人參。

益黃散,治脾胃虛寒者。

陳皮(一兩),丁子(三錢),青皮,甘草(炙),訶子(半兩)

上五味。水一盞。煎六分。一方加木香三分。

四物湯,治氣至而血不榮者。

當歸,熟地,芍藥,川芎(各等分)

上共四味。加人參麥門冬。水煎溫服。

四君子湯,治血至而氣不充者。

人參,白朮,白茯苓(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四味。加黃耆肉桂川芎。生薑一片。棗肉一枚。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治氣血俱不足。(本方中合無價散用之無價散方見於後)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耆,肉桂

上十味。薑棗水煎服。

加味四聖散,治痘瘡已出五六日。不能長。不生膿。或癢塌者。

當歸,芍藥,黃耆,川芎(各五分),白朮,茯苓,紫草木通防風(各三分),糯米(一百粒)

上十味。水煎服。

獨參湯,治虛弱痘症四日後諸症不穩者。

人參(去蘆一兩),生薑五片。棗五枚。水二鍾。煎八分。徐徐溫服。嬰兒乳母俱服。大人亦可服。

參附湯,治瘡痘五日後純陰無陽者。

人參(去蘆一兩),真附子(制熟者一錢或二錢),生薑(五片),大棗(五枚)

上以水三鍾。慢火先煎熟附子。至一鍾半。加入人參余藥煎一鍾。去滓。頻頻溫服。

加減排膿湯,治血熱痘證。服藥後熱症悉退。內外和平。惟不易長大者。

當歸,川芎,白芍,陳皮,人參(初發有勃勃之勢以沙參易用亦可),甘草,白芷,山楂,木通,桔梗

上十味。水一鍾半。黃豆二十一粒。筍嘴五個。煎服。六日後加糯米。

膽導法,此通大便秘結之良方也。

用大豬膽一枚。以鵝翎筒兩頭截。一頭入膽中。線牢扎定。吹令氣滿。納入穀道中。直待氣通取去。

2. 起脹三日清火用方

涼膈散,治痘疹表裡俱熱。純陽無陰之證。(或黃連解毒湯白虎湯服之亦可)

大黃,朴硝,甘草(各半錢),連翹(一錢),山梔,黃芩薄荷(各二錢半),淡竹葉(五片)

上八味。水一盞。煎八分。去滓。入蜜一匙和服。

黃連解毒湯,治心熱如灼煩渴躁悶者。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各等分)

上四味。煎服。一方有連翹。

白虎湯,治大渴引飲者。

知母石膏,甘草,糯米

上四味。水煎。候米熟服。

三乙承氣湯,治實熱壅遏於陽明。而胃實大便秘結者。

大黃,芒硝厚朴(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四味。水一盞。加姜一片。煎七分。食前服。

清毒活血湯,治痘色紅紫乾枯。或帶焦黑。毒盛而血凝不成膿者。

紫草根,當歸前胡牛蒡子木通(各六分),連翹,生地黃,生白芍桔梗(各五分),黃芩(酒炒),黃連(各七分),甘草(四分),山楂肉(八分),人參,生黃耆(八分)

上十五味。生薑一片。同煎。煩渴者。去參耆加麥門花粉。

竇氣散,治痘血至而氣不至。郛郭不長。或平或陷。不充肥者。

丹皮,荊芥青皮,山楂,穿山甲牛蒡子,木通,赤芍,殭蠶,蟬蛻

上十味。加蘆筍一株。臨服和大桑蟲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