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十 方選 (3)
卷十 方選 (3)
1. 起脹三日虛痘用方
大保元湯,治頂陷根窠雖紅。而皮軟且薄。血有餘氣不足者。
黃耆(炒二錢),人參(一錢五分),甘草(炒一錢),官桂(五分),白朮(炒一錢),川芎(一錢)
上六味。加薑棗。水煎服。氣滯者。加木香山楂。去肉桂。不食者。加人乳半鍾。
木香散,治療灰白。表虛內虛。泄瀉腹脹者。
白話文:
大保元湯
適用症狀: 頭頂凹陷,髮根部位發紅,頭皮軟薄,屬於血氣不足,血熱偏盛的情況。
藥方組成:
- 黃耆(炒,2錢)
- 人參(1錢5分)
- 甘草(炒,1錢)
- 官桂(5分)
- 白朮(炒,1錢)
- 川芎(1錢)
用法: 上述六味藥材,加入生薑、大棗,水煎服。
加減法:
- 若氣滯者,可加入木香、山楂,同時去除肉桂。
- 若患者不食,可加入人乳半鐘。
木香散
適用症狀: 面色灰白,體表虛弱,內虛乏力,伴隨腹瀉、腹脹。
註解:
- 以上方劑中的藥材名稱,括號內標注的是現代藥材名稱,以及劑量(錢為古代重量單位)。
桂心,青皮,木香,腹皮,人參,赤茯苓,前胡,訶子,半夏,丁子,甘草(各等分)
上十一味。每服五錢。姜三片。水一大鐘。煎六分服。
異功散,治痘表虛塌癢。內虛泄瀉。腹脹喘急。悶亂煩渴。寒戰咬牙。頭溫足冷者。
木香,肉桂,當歸,人參,白朮,陳皮,厚朴,丁子,茯苓,肉果(已上各七分),熟附子,半夏(各五分)
白話文:
此方劑由桂心、青皮、木香、腹皮、人參、赤茯苓、前胡、訶子、半夏、丁香、甘草等十一味藥材,各取相同份量组成。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三片生薑,用一大鐘水煎煮,取煎煮六分之液服用。
功效
此方劑名為異功散,主要用於治療痘疹表虛、皮膚發癢、內虛泄瀉、腹脹喘急、胸悶煩躁、口渴、寒戰、咬牙、頭部發熱而腳冷等症狀。
方劑二
木香、肉桂、當歸、人參、白朮、陳皮、厚朴、丁香、茯苓、肉果(以上各七分),熟附子、半夏(各五分)
此方劑由木香、肉桂、當歸、人參、白朮、陳皮、厚朴、丁香、茯苓、肉果等十味藥材,各取七分,以及熟附子、半夏各取五分组成。
功效
此方劑與異功散的功效類似,但具體應用和配伍比例有所不同,請咨詢專業的中醫師以獲得更詳細的解釋。
註釋
- 中醫古文中常使用一些專有名詞,例如「錢」、「鐘」等,現代人可能不熟悉,需要參考相關資料進行理解。
- 藥材的份量一般以「分」和「錢」為單位,現代人可以使用藥秤或其他工具進行準確稱量。
- 煎藥的時間和次數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請咨詢專業的中醫師以獲得更詳細的指導。
- 中藥材的品質和來源會影響藥效,建議選擇正規渠道購買。
- 使用中藥應注意藥物禁忌和副作用,如有不適請立即停藥並咨詢專業的中醫師。
上十二味。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棗二枚。水一大鐘。煎六分溫服。
術苓調脾散,治脾氣虛弱。飲食不化泄瀉者。
白朮(炒),白茯苓(各五分),白芍(酒炒),神麯,甘草(炙各五分),白扁豆(姜浸去殼炒八分),砂仁,炒香附子,製厚朴
上九味。煨姜三片。大棗一枚。同煎。或加人參。
益黃散,治脾胃虛寒者。
白話文:
此方包含白朮(炒)、白茯苓(各五分)、白芍(酒炒)、神麴、甘草(炙各五分)、白扁豆(姜浸去殼炒八分)、砂仁、炒香附子、製厚朴等九味藥材。
以上九味藥材,加入煨好的薑三片,大棗一枚,一同煎煮。也可根據情況加人參。
此方稱為「益黃散」,用於治療脾胃虛寒的患者。
陳皮(一兩),丁子(三錢),青皮,甘草(炙),訶子(半兩)
上五味。水一盞。煎六分。一方加木香三分。
四物湯,治氣至而血不榮者。
當歸,熟地,芍藥,川芎(各等分)
上共四味。加人參麥門冬。水煎溫服。
四君子湯,治血至而氣不充者。
人參,白朮,白茯苓(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四味。加黃耆肉桂川芎。生薑一片。棗肉一枚。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治氣血俱不足。(本方中合無價散用之無價散方見於後)
白話文:
陳皮一兩,丁香三錢,青皮適量,甘草(炙)適量,訶子半兩,以上五味,用水一盞煎煮,取六分藥汁服用。也可加入木香三分。
四物湯用於氣血不足,氣盛血虛的情況。當歸、熟地、芍藥、川芎各等分,加入人參、麥門冬,水煎溫服。
四君子湯用於氣血不足,血盛氣虛的情況。人參、白朮、白茯苓各等分,甘草減半,加入黃芪、肉桂、川芎、生薑一片、棗肉一枚,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用於氣血兩虛的情況。此方中也可加入無價散,無價散方見於後。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耆,肉桂
上十味。薑棗水煎服。
加味四聖散,治痘瘡已出五六日。不能長。不生膿。或癢塌者。
當歸,芍藥,黃耆,川芎(各五分),白朮,茯苓,紫草,木通,防風(各三分),糯米(一百粒)
上十味。水煎服。
獨參湯,治虛弱痘症四日後諸症不穩者。
人參(去蘆一兩),生薑五片。棗五枚。水二鍾。煎八分。徐徐溫服。嬰兒乳母俱服。大人亦可服。
白話文:
-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耆,肉桂」:這是一組中藥材,用於煎煮後飲用。
-
「上十味。薑棗水煎服」:使用上述所有藥材,加水煮沸,然後服用。
-
「加味四聖散,治痘瘡已出五六日。不能長。不生膿。或癢塌者」:這是加味四聖散,用於治療出現五六天的痘疹,但未正常成長,未產生膿包,或是有瘙癢情況。
-
「當歸,芍藥,黃耆,川芎(各五分),白朮,茯苓,紫草,木通,防風(各三分),糯米(一百粒)」:這是一組新的藥材組合,用於煎煮後飲用。
-
「上十味。水煎服」:使用上述所有藥材,加水煮沸,然後服用。
-
「獨參湯,治虛弱痘症四日後諸症不穩者」:這是獨參湯,用於治療四天後仍然表現出虛弱和不穩定症狀的痘疹。
-
「人參(去蘆一兩),生薑五片。棗五枚。水二鍾。煎八分。徐徐溫服。嬰兒乳母俱服。大人亦可服」:使用人參(去除根部)、生薑、棗,加水煎煮,然後慢慢溫和服用。此方適合嬰兒、母親以及成人皆可服用。
參附湯,治瘡痘五日後純陰無陽者。
人參(去蘆一兩),真附子(制熟者一錢或二錢),生薑(五片),大棗(五枚)
上以水三鍾。慢火先煎熟附子。至一鍾半。加入人參余藥煎一鍾。去滓。頻頻溫服。
加減排膿湯,治血熱痘證。服藥後熱症悉退。內外和平。惟不易長大者。
當歸,川芎,白芍,陳皮,人參(初發有勃勃之勢以沙參易用亦可),甘草,白芷,山楂,木通,桔梗
白話文:
「參附湯」用於治療長瘡或出痘五天後,出現純陰無陽的情況。將人參(去蘆一兩)、真附子(制熟者一錢或二錢)、生薑(五片)、大棗(五枚)用三碗水慢火先煎熟附子,至剩下一碗半時,再加入人參和其他藥物,煎煮至一碗,去渣,溫熱服用。
「加減排膿湯」用於治療血熱引起的痘瘡。服藥後熱症全部消失,內外平和,但痘瘡不易長大的患者,可用當歸、川芎、白芍、陳皮、人參(初發有勃勃之勢可用沙參代替)、甘草、白芷、山楂、木通、桔梗等藥物。
上十味。水一鍾半。黃豆二十一粒。筍嘴五個。煎服。六日後加糯米。
膽導法,此通大便秘結之良方也。
用大豬膽一枚。以鵝翎筒兩頭截。一頭入膽中。線牢扎定。吹令氣滿。納入穀道中。直待氣通取去。
白話文:
此法是治療大便秘結的良方。
取新鮮豬膽一個,用鵝毛筆筒的兩頭截斷,一頭塞入豬膽中,用線牢牢綁住。用嘴吹氣,直到豬膽充氣飽滿。將豬膽插入肛門,待氣體排出後再取出。
註
- 此處的「上十味」指藥材,需根據具體古籍內容或上下文推測具體的藥材種類。
- 「一鍾半」指的是古時盛水的器具,現代約等於300毫升。
- 「穀道」指的是肛門。
建議
2. 起脹三日清火用方
涼膈散,治痘疹表裡俱熱。純陽無陰之證。(或黃連解毒湯合白虎湯服之亦可)
大黃,朴硝,甘草(各半錢),連翹(一錢),山梔,黃芩,薄荷(各二錢半),淡竹葉(五片)
上八味。水一盞。煎八分。去滓。入蜜一匙和服。
黃連解毒湯,治心熱如灼煩渴躁悶者。
白話文:
涼膈散可以治療痘疹表裡俱熱,純陽無陰的症狀。也可以用黃連解毒湯合白虎湯服用。方劑包括大黃、朴硝、甘草各半錢,連翹一錢,山梔、黃芩、薄荷各二錢半,淡竹葉五片。將以上八味藥材用水一盞煎煮至八分,去渣後加入蜜一匙和服。黃連解毒湯則可以治療心熱如灼,煩渴躁悶的症狀。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各等分)
上四味。煎服。一方有連翹。
白虎湯,治大渴引飲者。
知母,石膏,甘草,糯米
上四味。水煎。候米熟服。
三乙承氣湯,治實熱壅遏於陽明。而胃實大便秘結者。
大黃,芒硝,厚朴(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四味。水一盞。加姜一片。煎七分。食前服。
清毒活血湯,治痘色紅紫乾枯。或帶焦黑。毒盛而血凝不成膿者。
白話文: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這四味藥各取等量,煎煮後服用。另一種方子裡還加了連翹。
白虎湯用來治療口渴引發大量飲水的情況。知母、石膏、甘草、糯米,這四味藥用水煎煮,等到米煮熟了就可以服用。
三乙承氣湯用來治療陽明經實熱壅塞,導致胃部實熱、便秘的情況。大黃、芒硝、厚朴各取一錢,甘草取五分,用水一盞煎煮,加一片薑,煎煮至七分,飯前服用。
清毒活血湯用來治療痘疹顏色紅紫乾枯,或帶有焦黑,毒性旺盛,血液凝固不成膿的情況。
紫草根,當歸,前胡,牛蒡子,木通(各六分),連翹,生地黃,生白芍,桔梗(各五分),黃芩(酒炒),黃連(各七分),甘草(四分),山楂肉(八分),人參,生黃耆(八分)
上十五味。生薑一片。同煎。煩渴者。去參耆加麥門花粉。
白話文:
這個藥方由十五味藥材組成,包括紫草根、當歸、前胡、牛蒡子、木通、連翹、生地黃、生白芍、桔梗、黃芩(用酒炒過)、黃連、甘草、山楂肉、人參和生黃耆。
藥材的比例分別是:
- 紫草根、當歸、前胡、牛蒡子、木通:各六分
- 連翹、生地黃、生白芍、桔梗:各五分
- 黃芩、黃連:各七分
- 甘草:四分
- 山楂肉、人參、生黃耆:各八分
將所有藥材以及一片生薑一同煎煮。
如果患者有煩躁口渴的症狀,可以去除人參和黃耆,並加入麥門冬花粉。
竇氣散,治痘血至而氣不至。郛郭不長。或平或陷。不充肥者。
丹皮,荊芥,青皮,山楂,穿山甲,牛蒡子,木通,赤芍,殭蠶,蟬蛻
上十味。加蘆筍一株。臨服和大桑蟲汁。
白話文:
竇氣散,用於治療痘疹發病時,血已出現而氣卻未至,導致疹子周圍沒有長出肉芽,或是平平的,或是凹陷的,沒有飽滿的狀況。
藥材:
- 丹皮
- 荊芥
- 青皮
- 山楂
- 穿山甲
- 牛蒡子
- 木通
- 赤芍
- 殭蠶
- 蟬蛻
以上十味藥材,再加入蘆筍一株,服用前用桑蟲汁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