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十 方選 (2)
卷十 方選 (2)
1. 見點三日清火用方
清熱解毒湯,治痘苗乾紅色滯。壯熱煩躁者。
荊芥,紅花,蟬蛻,木通,牛蒡,丹皮,青皮,生地,山楂,滑石,前胡,地丁,黃連
上十三味。加燈心水煎服。
清地退火散,火里苗痘。宜用此湯。(火里苗痘詳於論中)
地骨皮,地膚子,柴胡,葛根,蟬蛻,牛蒡子,紫草根,連翹,當歸,木通
上十味。加姜水煎服。或加犀角汁。
十神解毒湯,治身壯熱。腮紅臉赤。毛焦枯。已出未出。肉色與瘡色無異。血熱甚者。
當歸,川芎,生地黃,紅花,牡丹皮,連翹,桔梗,赤芍藥,木通,大腹皮
上十味。用燈心十四根水煎服。
導赤散,治內攻心神不清者。
木通,生地,甘草(各等分),淡竹葉(三十葉)
上四味。水煎服。一方有麥門冬。
辰砂導赤散,譫語狂言。見鬼神。熱毒亂心神者。
人參,白茯苓,黃連,山梔仁,石菖蒲,木通,麥門冬,辰砂(別研),牛黃(別研)
上七味。燈心引。水煎。入竹瀝調辰砂牛黃。
清涼攻毒飲,治痘瘡大熱如火。紫豔深紅。煩渴顛狂者。
石膏(三錢至一兩),黃連(一錢至三錢),大黃(三錢至六錢),木通,紅花,荊芥(各四兩),牛蒡子(一錢五分),犀角(磨汁三分),生地黃(三錢至一兩),丹皮(一錢),青皮(七分),地丁(一錢)
上十二味。加燈心一分。水煎服。
涼血攻毒飲,治毒火內伏。煩渴躁亂。身體反涼。痘紫滯礬紅。徹夜無眠者。
大黃(二錢),荊芥(五分),木通(四分),牛蒡子,丹皮,紫草(各一錢),赤芍(八分),葛根(七分),蟬蛻(四分),青皮(七分),紅花(四分),生地(四錢)
共十二味。加燈心一分。煎服。如失血甚者。大黃為君。加桃仁。每劑和大桑蟲汁。日服二大劑。
四順清涼飲,治裡熱大便秘者。
當歸,白芍,大黃,甘草
上四味。水一盞。煎七分。食前服。
玄參升麻湯,治初發夾斑丹疹出者。
玄參,升麻,甘草,防風,荊芥,大力子(各六分)
上六味。水煎服。如夾麻疹者。加桔梗酒炒芩連各六分。令疹先退。痘瘡自發。
瀉黃納穀散,治痘邪熱犯胃。唇口燥裂膩渴。甚至舌起芒刺。嘴黑如煤。漿後猶壯熱而不思食。胃爛發斑症。
石膏,黃連,生地,丹皮,木通,炙甘草,生甘草,牛蒡子,山楂,荊芥
上十味。重者加大黃。外加燈心。水煎。
白話文:
[見點三日清火用方]
「清熱解毒湯」,用來治療痘疹乾紅色且顯滯滯的狀況。對於高燒煩躁的患者。
使用荊芥、紅花、蟬蛻、木通、牛蒡、丹皮、青皮、生地、山楂、滑石、前胡、地丁、黃連這些成分。將以上十三種材料加入燈心水煎煮服用。
「清地退火散」,適用於火氣旺盛的痘疹。這種情況下應使用此湯劑。(火氣旺盛的痘疹詳細討論在後文中)
使用地骨皮、地膚子、柴胡、葛根、蟬蛻、牛蒡子、紫草根、連翹、當歸、木通這十種成分。將以上十種材料加入薑水煎煮服用。或者可以添加犀角汁。
「十神解毒湯」,用來治療全身高燒,腮部紅腫,臉色赤紅,毛髮枯焦。痘疹已出或未出,肉色和瘡色無異,血熱嚴重的患者。
使用當歸、川芎、生地黃、紅花、牡丹皮、連翹、桔梗、赤芍藥、木通、大腹皮這十種成分。用十四根燈心草煎煮服用。
「導赤散」,用來治療內熱攻心,精神不清的患者。
使用木通、生地、甘草(各等分),淡竹葉(三十片)。將以上四種材料煎煮服用。另一種配方還包含麥門冬。
「辰砂導赤散」,用於患者出現譫妄、胡言亂語,見到鬼神,熱毒擾亂心神的情況。
使用人參、白茯苓、黃連、山梔仁、石菖蒲、木通、麥門冬、辰砂(需單獨研磨),牛黃(需單獨研磨)。將以上七種材料煎煮,加入竹瀝調和辰砂和牛黃。
「清涼攻毒飲」,用來治療痘疹極度發熱,顏色紫豔深紅,患者感到煩躁口渴甚至出現精神錯亂的情況。
使用石膏(三錢至一兩),黃連(一錢至三錢),大黃(三錢至六錢),木通,紅花,荊芥(各四兩),牛蒡子(一錢五分),犀角(研磨汁三分),生地黃(三錢至一兩),丹皮(一錢),青皮(七分),地丁(一錢)。將以上十二種材料煎煮服用。加入少量燈心草。
「涼血攻毒飲」,用來治療內伏毒火,煩渴躁亂,身體反而感到涼意,痘疹呈現紫色且滯礬紅,整夜無法安眠的情況。
使用大黃(二錢),荊芥(五分),木通(四分),牛蒡子,丹皮,紫草(各一錢),赤芍(八分),葛根(七分),蟬蛻(四分),青皮(七分),紅花(四分),生地(四錢)。將以上十二種材料煎煮服用。如果出血嚴重,大黃可作為主要成分,加入桃仁,每一劑混合大桑蟲汁,每日服用兩大劑。
「四順清涼飲」,用來治療體內熱氣大且便祕的患者。
使用當歸、白芍、大黃、甘草這四種成分。將一盞水煎煮至剩七分,飯前服用。
「玄參升麻湯」,用來治療剛發病時,夾雜斑丹疹的患者。
使用玄參、升麻、甘草、防風、荊芥、大力子(各六分)。將以上六種材料煎煮服用。如果夾雜麻疹,則加入桔梗、酒炒芩連(各六分),使疹先退,痘疹自然會發出。
「瀉黃納穀散」,用來治療痘疹邪熱侵犯胃部,導致口脣乾燥裂開,口渴難耐,甚至舌頭出現芒刺,嘴部變黑如煤,漿液後仍然高燒不退,不想吃東西,胃部腐爛並出現斑疹的症狀。
使用石膏、黃連、生地、丹皮、木通、炙甘草、生甘草、牛蒡子、山楂、荊芥這些成分。病情嚴重者可增加大黃,另外添加燈心草。煎煮服用。
2. 清補用方
九味神功散,治初出稠密紅紫。或帶焦黑色者。
黃耆(生),人參,赤芍,紫草根,生地黃,紅花,前胡,大力子(各等分),甘草(生減半)
上九味。水煎服。熱甚者。去參耆加酒炒芩連。如有驚搐者。加蟬蛻。
托裡清補湯,治氣血虛弱兼毒壅者。
人參,生黃耆,當歸,川芎,厚朴,防風,桔梗,白芍,牛蒡,白芷,地丁,黃芩(酒炒),甘草
共十三味。水煎溫服。
白話文:
[清補用方]
「九味神功散」,主治初期出現濃稠密集,顏色為紅紫色,或帶有焦黑的狀況。
黃耆(生的),人參,赤芍,紫草根,生地黃,紅花,前胡,大力子(以上藥材份量相等),甘草(生的,用量是其他藥材的一半)
將以上九種藥材混合,用水煎煮後服用。若病情非常嚴重,可去掉人參和黃耆,並加入經過酒炒的黃芩和黃連。如伴有抽搐驚厥的情況,則應加入蟬蛻。
「託裡清補湯」,主治氣血兩虛且伴隨毒素壅塞的情況。
人參,生黃耆,當歸,川芎,厚朴,防風,桔梗,白芍,牛蒡,白芷,地丁,黃芩(經過酒炒),甘草
共十三種藥材,用水煎煮後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