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十 方選 (1)
卷十 方選 (1)
1. 初發三日用方
升麻葛根湯,初熱發解痘疹之良方。
升麻,葛根,芍藥,甘草
上四味。水煎服。
和解湯,發始三日前後用之。
升麻,芍藥,葛根,人參,川芎,防風,羌活,甘草
上八味。生薑水煎服。
加減升麻湯,無論痘與非痘。嬰兒身熱。先宜與之。
白話文:
升麻葛根湯是治療初期發熱並引發痘疹的良好方法。
升麻、葛根、芍藥、甘草
以上四味藥材,用水煎煮後飲用。
和解湯,適合在發熱開始前三天到後期使用。
升麻、芍藥、葛根、人參、川芎、防風、羌活、甘草
以上八味藥材,使用生薑水煎煮後飲用。
加減升麻湯,無論是痘疹還是其他情況,如果嬰兒出現身體發熱的症狀,可以首先考慮使用此方。
升麻,乾葛,芍藥,甘草,前胡,紫蘇,當歸,連翹,桔梗
上九味。姜三片。蔥白三寸。煎服取微汗。
敗毒和中散,治發汗之後。身熱不退而煩躁者。
連翹,牛蒡,黃連(酒炒),枳殼,防風,荊芥,桔梗,紫草,蟬蛻,川芎,前胡,木通,升麻,甘草,麥門冬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兩個中醫方劑,用於治療發汗後身體仍然發熱不退,且伴隨煩躁不安的症狀。
第一個方劑
包含九味藥材:升麻、乾葛、芍藥、甘草、前胡、紫蘇、當歸、連翹、桔梗。 再加薑和蔥白煎煮服用,喝到微微出汗即可。這個方劑叫做「敗毒和中散」,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和中化濕,適用於發汗後體內餘熱未消,導致身體發熱、煩躁不安的症狀。
第二個方劑
列出了多種藥材,包括連翹、牛蒡、黃連、枳殼、防風、荊芥、桔梗、紫草、蟬蛻、川芎、前胡、木通、升麻、甘草、麥門冬。具體用法和用量需要參考相關醫書或諮詢中醫專業人士。
需要注意的是,中醫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體質進行辨證論治,不能盲目服用藥物。若出現身體不適,應及時就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上十五味。水煎。大便秘者。加酒炒大黃。
導赤散,治初發為痘未明而驚搐者。
木通,生地黃,防風,薄荷
上四味。燈心引煎服。加辰砂末可。或加蟬蛻牛蒡子。
清解散,治毒氣壅盛於內。不能驟發於外。驚搐者。
防風,荊芥,蟬蛻,桔梗,川芎,前胡,葛根,升麻,甘草,黃芩,黃連(共酒炒),紫蘇,木通,牛蒡子,連翹,山楂肉
白話文:
上十五種藥物,用水煎煮。如果出現大便乾結的情況,可以加入酒炒後的大黃。
導赤散,用於治療剛開始出疹但還不明確,且伴有驚厥的症狀。
木通、生地黃、防風、薄荷
以上四種藥物,使用燈心草引導煎煮後服用。可以加入辰砂粉末,或者加入蟬蛻和牛蒡子。
清解散,用於治療毒氣在內部過度積聚,無法迅速在外部表現出來,導致驚厥的情況。
防風、荊芥、蟬蛻、桔梗、川芎、前胡、葛根、升麻、甘草、黃芩、黃連(需先用酒炒)、紫蘇、木通、牛蒡子、連翹、山楂肉
上十六味。姜三片。同煎溫服。
溫中益氣湯,治血氣虛弱。痘瘡難發出而驚搐者。
人參,白朮,黃耆(生),當歸,茯苓,甘草(炙),川芎,白芷,防風,木香,官桂,山楂肉
上十二味。生薑一片。大棗一枚同煎服。
疏肝透毒散,治平素肝氣盛臨痘驚搐不止者。
殭蠶,蟬蛻,薄荷,鉤藤,青皮,木通,前胡,山楂,羌活,荊芥
白話文:
上十六味藥物,生薑三片一同煎煮後溫服。
溫中益氣湯,用於治療血氣虛弱的情況。對於痘疹難以發出且伴有抽搐的症狀也有療效。
人參、白朮、黃耆(生)、當歸、茯苓、甘草(炙)、川芎、白芷、防風、木香、官桂、山楂肉
上十二味藥物,生薑一片、大棗一枚一同煎煮後服用。
疏肝透毒散,針對長期肝氣旺盛,在出現痘疹時抽搐不停的情況有療效。
殭蠶、蟬蛻、薄荷、鉤藤、青皮、木通、前胡、山楂、羌活、荊芥
上十味。加燈草一分。姜二片。水煎服。按氣血虛汗多者不用。
羌活散郁湯,治實熱擁盛郁遏不得達表者。
防風,羌活,白芷,荊芥,桔梗,川芎,地骨皮,連翹,甘草,紫草根,大腹皮,鼠黏子
上十二味。水一鍾。燈心十根。煎六分溫服。
麻黃解表湯,治皮膚粗厚。腠理閉密。及外感風寒。不易出者。
麻黃,升麻,羌活,葛根,防風,荊芥,蟬蛻,大力子,桔梗,甘草
白話文:
十味藥加上燈草一分,薑兩片,水煎服。氣血虛汗多的人不用。
羌活散治實熱鬱結,表氣不得宣發者。
藥材包括防風、羌活、白芷、荊芥、桔梗、川芎、地骨皮、連翹、甘草、紫草根、大腹皮、鼠黏子。
十二味藥用水一鍾,燈心十根,煎至六分,溫服。
麻黃解表湯治皮膚粗厚,腠理閉密,以及外感風寒,不易出汗者。
藥材包括麻黃、升麻、羌活、葛根、防風、荊芥、蟬蛻、大力子、桔梗、甘草。
上十味。水煎入燒人糞同服。
加味升麻葛根湯,此方傷寒之劑。痘疹服之發汗亦無妨。
白粉葛,升麻,芍藥,川芎,甘草,山楂肉,牛蒡子,桔梗,防風,蘇葉
上十味。姜三片。同煎服取汗。
加味參蘇飲,治虛弱之童。為痘未明而發熱者。
人參(一二日代沙參),蘇葉,川芎,桔梗,前胡,陳皮,甘草,白茯苓,粉葛,半夏,牛蒡子,山楂子
上十二味。姜三片。同煎取汗。
白話文:
取上列十味藥材,用水煎煮後,加入燒過的糞便一起服用。
加味升麻葛根湯是治療傷寒的藥方,若患有痘疹服用此方發汗也沒有關係。
白粉葛、升麻、芍藥、川芎、甘草、山楂肉、牛蒡子、桔梗、防風、蘇葉,以上十味藥材,加入三片薑,一起煎煮服用,直到出汗。
加味參蘇飲是治療虛弱兒童的藥方,適合痘疹未明而發熱者服用。
人參(一二日可代以沙參)、蘇葉、川芎、桔梗、前胡、陳皮、甘草、白茯苓、粉葛、半夏、牛蒡子、山楂子,以上十二味藥材,加入三片薑,一起煎煮服用,直到出汗。
惺惺散,發熱疑似之間。辨認未真。先以此湯探之。
人參(一二日代沙參),白朮,茯苓,天花粉,桔梗,細辛(少),甘草,薄荷
上八味。水一鍾。姜三片煎服。
加減益氣湯,治一發熱頭溫足冷。不渴便溏。面色㿠白。嘔食不化者。
黃耆,人參(一日代沙參),甘草,當歸,川芎(五日後宜去之),白朮,陳皮,升麻(酒洗),桔梗
上九味。姜一片。水煎服取暖。
白話文:
惺惺散
功效: 用於發熱疑似之間,辨認不清病因。先用此湯探查病情。
組成:
- 人參(一二日可代以沙參)
- 白朮
- 茯苓
- 天花粉
- 桔梗
- 細辛(少許)
- 甘草
- 薄荷
用法: 上述八味藥,用水一鐘煎服。加姜三片。
加減益氣湯
功效: 治療發熱、頭溫足冷、不渴、便溏、面色蒼白、嘔吐食物不消化者。
組成:
- 黃耆
- 人參(一日可代以沙參)
- 甘草
- 當歸
- 川芎(五日後宜去除)
- 白朮
- 陳皮
- 升麻(用酒洗淨)
- 桔梗
用法: 上述九味藥,加姜一片,水煎服,取暖。
2. 見點三日虛痘用方
參耆飲,元氣虛弱。精神倦怠。肌肉柔嫩。面色㿠白。飲食少進。睡臥寧靜而不振者。已出未出皆治之。
人參(一錢),黃耆(二錢),甘草(五分初發生出定炒)
上三味。用水一鍾。姜一片。煎四分服。未見點前。加紫蘇防風白芷。已見點後。加川芎桔梗。
固陽散火湯,治瘡色嬌豔皮薄者。
人參,黃耆,歸尾,升麻,葛根,連翹,防風,生地,木通,荊芥,甘草
白話文:
參耆飲適合元氣虛弱、精神疲倦、肌肉軟弱、面色蒼白、食慾不振、睡眠安靜但無力的人,不論是剛開始發病或是已經發病都可以使用。藥方由人參、黃耆、甘草三味組成,加水和薑片煎煮服用。如果尚未出現症狀,可以加入紫蘇、防風、白芷;如果已經出現症狀,可以加入川芎、桔梗。固陽散火湯則用於治療顏色鮮豔、皮膚薄的瘡瘍。藥方由人參、黃耆、歸尾、升麻、葛根、連翹、防風、生地、木通、荊芥、甘草組成。
上十一味。水煎若色白皮薄者。去荊芥生地。加茯苓白朮。
人參歸耆湯,治痘頂不起血不紅活者。
黃耆,人參,甘草,當歸,川芎,官桂,山楂,紅花,白朮
上九味。姜一片。水煎服。如氣滯者。少加木香。
人參調中湯,見苗已定。而吐瀉不止。宜用此湯。兼與豆蔻。
白話文:
人參調中湯,適用於痘瘡已經發出來,但患者卻不停地嘔吐腹瀉的症狀。可以用此湯治療,並且可以同時服用豆蔻。
人參,黃耆,白朮,甘草,木香,白芍,陳皮
上七味。加棗水煎服。
錢氏白朮散,治因吐瀉。脾胃虛而出不快者。
人參,白朮,茯苓,木香,藿香,乾葛,甘草
上七味。水煎溫服。
補中益氣湯,治氣虛出不快者。
黃耆,人參,白朮,當歸,柴胡,升麻,陳皮,甘草
上八味。姜一片。同煎服。一方加官桂。
白話文:
此方劑由黃耆、人參、白朮、當歸、柴胡、升麻、陳皮、甘草八味藥組成。將藥材與一片薑一同放入水中煎煮,溫熱後服用。亦可根據個人體質,加入官桂。
功效
此方劑補氣益氣,適合氣虛導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者。
註
- 方劑的藥材名以現代簡體字標記。
- 文中括號內的文字為現代中醫藥學的解釋,方便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