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卷九 附錄 (4)

回本書目錄

卷九 附錄 (4)

1. 記痘中見蛔乾嘔不止一治驗

南紀儒官。竹內士言。號吹臺。一男子年方九歲。出痘於丙寅初夏。一夕身熱如炙。次朝益猛。煩躁悶渴。數醫相議。與以涼膈散。而口糜乾嘔。續續不休。俄吐生蛔二條。因投理中安蛔湯。乃嘔益甚。眾醫束手。不能如何。舉家驚歎。致書迎余。乃往察之。其兒稟賦虛弱。

形體枯瘦。面顏㿠白。兩睛白吊。雙唇紅赤。舌淡紅滋潤。中央薄胎似粉。蓋痘中見蛔者。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故禁食悶渴。唯好冷飲。陰陽糅雜。而無定局。殆似水逆之狀。小水清利。大便秘結。頭溫手足如冰。痘苗隱躍皮下。遲滯不現。其凶險不可僂指。推症論之。是皆蛔厥之候也。

治法不問痘症。先投殺蟲之劑為要。冀合死中求活之策焉。乃用黃芩半夏湯。加殺蟲之品與之。服之數次。乾嘔稍靜。因與加減益氣湯。加地丁蟬蛻。補托內氣。發解標瘡。既至五朝。痘粒隱伏不齊。水穀入口噦聲不絕。而舌中央轉微灰黑。益好冷飲。是胸中有虛氣。噎塞不通而然也。

因以參連沸湯探之。虛痞自散。兒隨求藥。尚主理中安蛔。兼與以溫中益氣湯。貫及七朝。手足漸溫。而痘未起松。乃以參歸鹿茸湯。加丁子肉桂熟附少許。濃煎與之。欲使痘瘡提突。其夜下死蛔七條。相續大便滑泄。凶惡略緩。次早又糞死蛔一條。尚主安蛔如前。面瘡猶未起突。

絕無血澤。時見將寒慄之勢。急投聶氏建中湯。貫及十朝。又糞死蛔五條。面色略鋪紅。摩之陷不礙手。而嘔氣愈穩。睡臥亦寧。卒然齒齦流血。察之幾似走馬疳之狀。乃傅金不換。以留其血。此蓋辛溫之藥。卻助邪火。以與胃火相搏。而攻唇口故也。速以實胃瀉火湯。加犀角石膏

兼與以黃連安蛔如前。其夜又下死蛔五條。口疳之梟隨乃緩紓。十三朝。始思食。乃吃白粥一二口。神情快爽。遊嬉怡怡。然猶蒸蒸煩熱者。虛火炎上也。此無他故。清涼太過。使虛愈虛之咎也。不如以清補之味。而虛實並治。乃與參麥清補湯。貫至十五朝。面瘡雖有生意。

而手足平塌不起。余深稽之。夫手足者。太陰脾經之軸也。此兒脾氣素虛。而不能達透於四肢。故為此凶惡之症矣。與以保嬰百神湯。即脾胃自實。漿膿半充。諸危證逐日順美。但大便秘結。已六七日。乃投四順清涼飲一貼。隨乃快通。糞中又見死蛔三條。預防餘毒遷變之害。

與以忍冬解毒湯。漸次收靨。至十九朝。俄然腹肚膨脹。即於本方內。加酒炒大黃。餉時下黑便數塊。及爛蛔一條。至晚又下死蛔一條。然後全收結焉。凡發始吐生蛔二條。中間至終。下死蛔尺許者。二十二條。合二十四條。此治雖中間有溫涼之轉。而首尾不爽。隨變處方。

遂奏再生之功。余頻年治痘。不下數千人。雖然。此症而有此功者。廑廑乎如晨星。嗟亦難夫。

2. 記舌上生黑痘一凶證

東都儒官。柴野彥輔。號慄山先生。其孫女年僅五歲。一夜身熱。灼灼如火。次朝邀余。往視之。面色如絳。兩耳雙睛。並似抹朱。神情昏憒。眠食不寧。余謂慄山曰。今春痘瘟行於傍鄰。孫女雖未明為痘症。而不可不預備焉。請用輕陽發散之劑。開其毛竅以試之。可乎。乃以加減升麻湯與之。

次朝候之。滿面痘象稠密。火熱壯盛。唇舌赤紫。而舌上生一黑痣。仔細察之。證甚猛獗。余乃辭曰。諸書所謂。舌上生黑痣者必死。此痘是也。請求他醫議之。慄山曰。諾。請先煩君。余不得已。制拔毒散。和油燕脂。敷黑痘頂上。與以十神解毒湯。加石膏黃連牛黃辰砂末。

而後退火回生丹。加真珠末少許。和冷水更用之。其夜黑痘。忽然消除。三朝往診之。舌上異處復生一黑痣。家族哀號。愁容可掬。主方如前。未幾而除去。慄山曰。自再昨招眾醫。使議此因。無一人認症者。唯告危篤辭去。我思與使其天凡醫之手。寧煩君矣。既至四朝。痘現於足心。

而外瘡略鬆。二便快通。火熱稍退。神氣略亮。始吃白粥一二口。慄山莞爾見矧。余曰。此痘古人未嘗言其治方。幸以余心得之方。得除其梟痘。雖然因循逶迤。至乎漿期。而不膿化。必待九日。告變矣。乃攜金囊秘錄。往示慄山。慄山看了。嘆曰。嗚呼命哉。天既亡之。其謂之何。

至六七朝。乃以排膿之劑。百般盡心。然窠囊枯萎。毫無膿化之勢。已及九朝。果如前言。余自壯年業醫。遇此痘症。八十餘人。皆屬泉下之客。其間得生者。僅二人耳。錄之以示門人。庶為痘術之一軌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