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卷九 附錄 (3)

回本書目錄

卷九 附錄 (3)

1. 記血從痘頂走出一治驗

浪華天滿街。莊村屋仁兵衛。一子年既十歲。辛亥春痘。一醫任之。其症甚獗。故苗四日。邀余需治。乃診之。身熱如炮。口氣似蒸。放苗分珠。居稀密之間。遍體如紅霞。兩顴赤赬殊非常。而至山根鼻梁。口角兩頤之際。帶青㿠白色。其必胃中有稠垢也。神情昏憒。煩渴且猛。

唇裂舌尖。而色赤紫。中央白胎。小便如醃魚汁。大便乾黑如墨。是亦瘀血在胃中也。若不早解其圍。則變為壞症。遂不可救矣。因謂家人曰。幸今四日。尚可為也。遲至五日。雖和緩不可如何。乃以涼血攻毒飲。倍加大黃石膏黃連犀角與之。翌朝凶惡少緩。且及午天。乍下一黑物。

而滑泄兩三次。其黑如漆。至六朝。火褐半退。寢食稍穩。精神亦亮。乃投十神解毒湯。加石膏大黃黃連少許。次早窠囊聳突。凶惡將轉順。鼻孔之瘡卒然作癢。兒何以指搔之。鮮血從指流出。幾半杯。父母驚遽。以為衄血。急忙來報。因往察之。即非鼻衄。蓋當鼻孔之痘頂。

血絡泛溢。從搔破而走出。乃以藥留其血而歸。爾後早晚。走血數盞。忽然寶窠平塌。全無根暈。面色如脂粉。余再敷藥。以止其血。且曰。此痘素頻於逆。幸雖以藥挽回。而再作血箭之凶。是為痘家之所大忌也。今痘雖血澤不緊。形色失勢。唯所賴者。精神不昏。寢啖俱寧耳。

仍囊兒兩手。使傍人從左右守護。固禁挨破。乃以十全大補湯。加鹿茸血見愁糯米投之。貫至九朝。瘡色復故。根暈紅活。漿膿肥充。人中口角。略有收意。次日大渴引飲。余曰。中間因罹失血。不盡火熱之治。故余炎與剩毒相搏。而渴焉耳。再以清涼攻毒飲。加石膏一大匙與之。

其夜下利如煤者數合。至十三朝。火褐盡解。煩渴從休。頭頂足踁發腫毒。而後漸膿化。諸症平準。乃以忍冬解毒湯治之。五十餘日。而奏成功云。

2. 記靨後結痘疔一治驗

余寓於京師東洞紫水亭時。室街有按摩醫。其家貧困。不畜奴婢。自抱其兒年僅四歲者。來曰。此兒頃者。出痘順美。不藥而愈。既三七日後。一夜發熱如灼。次朝於腹肚兩脅腰臀之間。再現痘形數十點。已經六七日。大半自退。而未除者過半。紅腫掀發。其色如火。翌日變紫。

紫又轉黑。其黑如墨。服御醫某藥。今又四五日而全不退。伏冀先生之診。余乃視之。神情爽快。嬉戲如常。解衣自臍之左右。自丹田氣海京門五樞。及腰臀等處。連續不絕。勢甚猛悍。其形大者如錢。小者如黑豆。凡二十四窠。見者無不恐懼。余曰。靨後結疔者是也。此痘素屬血熱。

家人不和。恃其稀朗。不服藥之所致也。蓋血熱不盡解。則久必血瘀。而後成此梟乎。且夫痘疔與黑痘相類。蓋黑痘捏之如痘。疔者其形似螺蓋。捏之肉中有核、割之不知痛癢。四圍紅腫掀發。其頂陷入肉中。而如墨黑。如石硬。腐肉突出。則其根寸許。抑人之五臟。皆著背骨。

獨腸胃者。自著肚腹。故疔根為楚。則徹透腸胃。腐壞則與腸癰等。若荏苒經日。遂至危篤。是可不畏乎。醫曰。幸遇先生妙手。是再肉骨也。死不忘矣。乃以神功散。加黃芩大黃雄黃少許與之。已及五朝。其大者一二窠。爛化拔去。其根甚淺。直貼黃油膏愈。其餘逐漸腐出。

貼膏如前。後與內托之劑而全愈。此百中一二之症也。其可不謂奇也哉。

3. 記疫癘痘一治驗

浪華天滿與力街。寺西時藏。年方十八。染痘於己酉初夏。數醫以為死症。乃不得已迎余。往視之。蓋當放苗四日也。火熱未解。自汗滴滴。遍身如蒸。面部出瘡稠密。無有隙地。而瘡色乾枯。焮腫不松。腹背稍疏。頭頂手足。瑣屑攢簇。頂尖如針。摸之似刺手掌。其狀非常。

殆類鬼痘。神氣昏倦。譫妄渴煩。嘔噦不食。二便秘結。形色雖頗凶逆。以神元與唇舌言之。猶屬可救。此證疑痘前觸冒瘴氣。未幾而染痘瘟者。夫天地之間。氣候百變。痘症亦隨百變。書云。痘之形狀。一百六十樣。故痘前慎擇風土之宜。以避癘氣。則痘發自順美。乖之自逆。

古人既有確論。豈可不遵奉乎哉。老母進曰。誠然。前日出釣於郊外。其夜大熱脛痹。次日赤點。一齊湧出。雖迎數醫。皆辭而去。願君救焉。余曰。此疫癘痘也。亦名曰漿痘。其症雖凶猛屬險。猶幸唇舌滋潤。此即內毒。發出於肌膚之候。故不誤治。則得所願。乃以十神解毒湯

黃芩黃連黃石膏大力子。清之解之。六朝利黑便數枚。而里症稍緩。表毒凝結。牢封未宣。故與參麥清補湯。加白蛇黃連。貫及八朝。窠頂漸鬆突。次早膿囊發。鼎峻之勢。眼鼻俱封。因以內托散。去桂。加黃芩大力子白蛇與之。及十一朝。口渴殊甚。蓋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也。

睡眠不穩。口呢喃者。熱毒焚於胸堂也。乃投白虎湯。加黃連一大匙。煩渴半減。漸入佳境。十二朝。宿垢未利。與以四順清涼飲。下一塊糞。至十四朝。結痂厚。加雞屎。內外鬆解。但餘毒變遷不息。乃與大連翹飲。及二十一朝。面腫悉消。獨上唇腫大。濺血淋漓。是余炎蒸於中宮。

發為走馬疳者也。因以金不換塗之。重以清涼攻毒飲。凡三十餘日。而霍然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