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卷九 附錄 (2)

回本書目錄

卷九 附錄 (2)

1. 記熱毒入血室發狂妄一治驗

金城武庫監。小佐手某女。年方十六。在於浪華。出痘。辛亥之春也。其症鷙猛。數醫相議處方。放苗四日。證愈猖獗。仍致書請診。余往視之。一醫在座。曰。令愛氣虛殊甚。今非參附大劑。則不可救。藥已煎矣。直欲進之。余止之曰。推症言之。伏火伏毒。燥炙於內。煩躁悶亂。

無暫安放。言語錯亂。眼怒如見鬼狀。若誤投辛熱溫補之藥。則猶抱薪向焰火。豈不危哉。夫兩眼如朱。雙耳似燎。而痘苗隱躍皮下。欲出不出。其色紫豔礬紅者。是血熱壅皮間也。神識不清。譫語狂妄。而眉宇愁蹙者。火褐太盛。以亂神魂也。口氣如爐。便秘溺如油。及唇裂舌尖赤色。

中央乾黑者。是梟炎焦爍五液也。蓋此症痘前。天癸既到。今復不日而來。血室空虛。邪熱乘虛。而侵衝脈。故為血妄行。而內動中虛之憂也。所幸此痘素血有餘。今又經水非期而到。故免血熱枯燥之梟。而逆轉為險。所謂險者從治而痊。但內火燔灼。表裡俱實。即純陽無陰之症也。

如不急解其圍。則死期正促矣。醫聽之以為河漢。捲舌而去。父母乃曰。嗚呼信哉。先生之言。請惠一劑。余以症甚險。辭之。乃再三請曰。嘗聞死生有命。如服先生之藥。而死實無悔矣。因以清涼攻毒飲石膏大黃各一大匙。加大桑蟲汁與之。一夜五貼連服。兼以退火回生丹

和冷水頻頻進之。次早凶逆稍退。略著安眠。寤後始認父母之言。至六朝。小水快利。火褐半退。但出瘡乾紅。而不松突。因以前方。貫至八朝。始進白粥一二口。神識略亮。睡臥稍寧。九朝藤田某醫在傍。問曰。當漿期無膿路者必死。其如此痘何。余答之曰。此女稟賦壯厚。

毒當從血漏而解。是所謂逆變為順者也。但用峻涼攻利之劑。一開其牖。則內火自衰。標瘡雖不悉漿。必待靨期。而發癰腫。生意其可庶幾焉。因以前方。照至十二朝。忽然大渴引飲。尚以前方。倍加石膏大黃生地黃與之。貫至十三四朝。渴欲既休。神氣愈靜。寢食益寧。額前可愛者。

四五窠。漿色鮮明。漸覺有便氣。乃與四順清涼飲。十六朝。下黑便數塊。而後神氣自爽快。至十八朝頭頂與腿臁。發腫毒數塊。及偏身出如疹痧者。是乃餘毒欲解之徵也。因以大連翹飲。一百餘日。而全收功。

2. 記嬌嫩一治驗

播州某侯一公子。年才三歲。在於東都邸。丁巳患痘。一夜發熱熇熇。次朝見苗。一齊湧出。瘡雖頗屬稠密。悉為分珠。而通身如爐。色似紅霞。小脈家。以其嬌豔。誤為血熱。乃進十神解毒湯。兒素幼。痘亦不稀。侯甚危之。偶聞余家累世有治痘之術。回急使人邀余圖。往而細察之。

唇舌淡紅滋潤。此梟邪悉發肌肉。內已空虛也。蓋症雖平順。發始為熱所困。遂犯氣虛。頂陷腳塌。紅赤非常。即氣弱而不能流血。故血氾濫。妄乘氣位。而為此凶候。是非血熱。乃嬌嫩也。夫嬌嫩與血熱。其色相類。蓋血熱屬實。嬌嫩屬虛。虛即氣虛也。翁氏有言。氣虛不補。

則必死。若不早圖之。五六日期。滑泄不禁。寒戰咬牙並起。遂至危篤之症矣。急補益神元。調養脾胃為要。是治虛痘之完策也。侍醫在乎左右。殷勤請治。余曰。宜邀前醫議之。今置前醫而從命。余所不顧。固辭不許。余曰。人命之重。不翅泰山。如侯不許。私示余所考之方。

君等宜處進之。且余自傍逐期為痘計。乃使加減益氣湯。去升麻人參一分。肉桂二分進之。翌朝兼以人參五分。熟附子三分。生薑二分。大棗一枚。如法濃煎。於本方間交進之。次早候之。頭面赤色半退。輔顴略有起勢。貫至六朝。窠頂猶未松綻。眼已封未緊。鼻欲塞猶通。

漸有欲陷塌之勢。乃使以大保元湯。加丁子熟附子糯米進之。又參附如前。七朝漿色自口角。呈至額前。及九朝。漿濃稍充。口角略有收意。但滑泄未禁帶青色。腸鳴下氣。此欲虛寒續至之候也。直與聶氏建中湯。且謂侍醫曰。意今夜乘寒酷烈。宜防外感。乃使人參一錢熟附子六分。

如法濃煎。徐徐兼進。其夜果寒戰咬牙。勢頗猛猖。二方共交進之。垂曉稍穩。十朝收結微臭。寢食俱寧。及十二朝。諸證漸退。神氣始爽。靨厚如血靨而收焉。終使小連翹飲進之。逐日全愈後。二醫生感服余術。束脩備書。誓為門下弟子。乃齋藤常庵。辻元李庵也。

3. 記峻涼太過變為壞症一治驗

備中某侯臣。青木某。在於東都邸舍。其孫年方八歲。患痘於己未三月。數醫始事。既至靨期而不靨。溏泄頻頻。家人驚駭。更迎他醫圖之。咸為不治。手額而去。乃走迎余。余往視之。蓋靨期中日也。其證溏泄數行。煩渴引飲。如渴水之魚。頭腳熇熇似火。痰喘氣急。腹脹如鼓。

皮薄如麩。根暈散闊。然手足漿膿粗松綻。神情不昏。寢食俱寧。且梟邪不侵環跳之部。故證雖危篤乎。猶可為也。余推日以目之。蓋此痘而有此症者。無他中間謬清涼太過所致也。古人謂之三禁之失。一醫在坐曰。如諭。累日以石膏黃芩犀角汁之類與之。其凶熱益猛。

不能禁止。乃邀先生。以求長籌。余曰。今腹肚膨脹。泄泄頻頻者。腸胃俱寒也。大渴者。津液下陷也。頭腳熇熇者。虛火炎上也。唇乾燥者。五液將涸也。雖然。虛寒未客留於藏內。故舌色淡紅滋潤。此兒尚有幸焉。但不早圖之。則表裡俱寒。終致不救。舉家聞之。拜謝請藥。

乃以補中益氣湯。減柴胡升麻。加肉桂一大匙。丁子十粒與之。服一兩次。暫時安眠。口渴半退。次早溏泄自休。手足根暈。緊緊收功。終以錢氏白朮散。去葛根黃耆肉桂與之。貫及念五朝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