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夾蛔用方

加減升麻湯,發始身熱。為痘未明白。疑似之間。以此湯探之。若有夾蛔症。兼與黃連消蛔丸可也。(方見於初熱之部)

加味升麻葛根湯,痘苗已現未齊。兼蛔梟者。於本方中。加烏梅川椒與之。若身熱甚者。加酒炒黃芩。(方見於初熱之部)

黃芩加半夏湯,治初發見點。二三日之間。蛔蟲沖沖心下。嘔吐不止者。(方見於收靨之部)

加減益氣湯(見於初熱之部)

四順制蛔湯,痘已見。至三四日。火熱未解。下唇純紅。如石榴花。腹肚時痛。大便未通。小水赤澀。動氣衝胸肋者。蛔蟲也。此湯主之。

當歸,芍藥,大黃(酒炒),鷓鴣菜(各大),甘草(減半),烏梅,地丁(各中),胡黃連,雄黃(各少許)

上水煎溫服。臨欲飲時。加雄黃末。

黃連安蛔湯,治蛔熱為壞者。

即理中湯方內。加黃連(姜炒一錢)烏梅川椒(黑炒)鷓鴣菜。(各五分)水煎溫服。為丸亦可。

二陳湯,治痘中有痰飲。嘔吐不止。夾蛔者。

半夏,茯苓,橘皮(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生薑二片。加烏梅川椒(各一錢)黃連(炒五分)水煎溫服。

理中安蛔湯,治痘出五六日後。內變虛寒。而蛔厥者。

人參,白朮(黃炒),乾薑(黃炒),甘草(炒),烏梅,川椒,黃連(姜炒減半)

上水煎溫服。若溏泄頻頻。虛寒甚者。加熟附子五分。若蛔蟲綿密者。加鷓鴣菜一大匙。此湯或為丸亦可。

木香散

異攻散(共見於起脹之部)

聶氏建中湯(見於灌膿之部)

忍冬解毒湯(見於收靨之部)

消蛔丸,治首尾蛔蟲之要方。

白朮(黃炒),茯苓,乾薑(黑炒),甘草(生),烏梅(各一錢),黃連(姜炒),胡黃連,雷丸(各五分),雄黃(少許)

上細末糊丸。如麻子大。計兒之大小與之。自五粒至十粒二十粒。一日兩三度。白湯送下。

清熱除疳丸,治痘經數日。蛔熱作壞。欲成疳療者。(方見於麻疹之部)

痘中夾蛔之候。有多端焉。大凡與殺蟲之劑。則有速下蛔蟲數條而愈。又有其病全愈而蛔不下者。由此稽之。其所蟠屈。應有腸內腸外之別也。蓋在腸胃之中者。直奏殺蟲之效。又在腸胃之外者。即怕其藥氣。直遁而伏腑下膜原之際。故雖不速下。而凶逆自退。表裡俱平。如此症者。

痘後宜用消蛔丸。或有經日下數條者。亦有終不下者。是即從容消解之完策也。門人某語余曰。往有以罪被刑者。其人平生病喘。故請□官。而剖體視之。肺之二葉。枯凋凝結。其堅如石。且於肋骨間。看死蛔二條。余聞此言。抵手喜曰。余發明蛔蟲腸內。腸外之說久矣。然古人未或之知也。

故無書之可證。而今得此徵。乃益信吾說之確乎不可易。

凡夾蛔之症。余精驗之。曾無定狀。欲究其奧。臨局懵然。蓋有痘症素輕。而夾蛔之故。凶逆蜂起者。庸醫不知其為夾蛔。妄執以為痘毒內攻而治之。遂至不救。可憐不用對症之方。而斃於非命矣。凡順痘加蛔者。隨治而生。若謬失治則死。險痘加蛔者。死生相半。逆痘加蛔者。

必死勿治。但不抱偏闢之心。不泥痘瘡之方。專以治蛔梟。為大緊要。此可謂變通妙諦也矣。

白話文:

標題:[處理蛔蟲夾雜狀況的處方]

內容如下:

  1. 可增減的升麻湯,開始時身體發熱,因爲痘子還未完全顯現,處於似是而非的狀態,使用此湯來探測,如果出現夾雜蛔蟲的症狀,可以同時服用黃連消蛔丸。(方劑可見於初期發熱部分)

  2. 增味的升麻葛根湯,痘子已現但分佈不均,有蛔蟲困擾者,在原有配方中加入烏梅、川椒,如果體溫過高,可加酒炒過的黃芩。(方劑可見於初期發熱部分)

  3. 黃芩加半夏湯,治療痘子初發,約二三日間,蛔蟲衝心,嘔吐不止者。(方劑可見於後期恢復部分)

  4. 可增減的益氣湯。(可見於初期發熱部分)

  5. 四順制蛔湯,痘子已現,三四日後,火氣未消,下脣鮮紅如石榴花,腹部偶感疼痛,大便不通,小便色赤,氣息衝擊胸脅者,這是蛔蟲的症狀,此湯可主治。

  6. 黃連安蛔湯,治療因蛔蟲熱氣導致狀況惡化者。

  7. 二陳湯,治療痘子伴隨痰飲,嘔吐不止,夾雜蛔蟲者。

  8. 理中安蛔湯,治療痘子出現五六日後,內裏變爲虛寒,出現由蛔蟲引起的疾病。

  9. 木香散

  10. 異攻散(皆可見於脹氣部分)

  11. 聶氏建中湯(可見於膿腫部分)

  12. 忍冬解毒湯(可見於後期恢復部分)

  13. 消蛔丸,治療頭尾蛔蟲的關鍵方劑。

  14. 清熱除疳丸,治療痘子數日後,因蛔蟲熱氣惡化,可能形成疳療者。(方劑可見於麻疹部分)

處理夾雜蛔蟲的痘症,症狀複雜多變。一般使用殺蟲藥物,有的能迅速排出數條蛔蟲並痊癒,也有病狀完全恢復但蛔蟲未排出者。這說明蛔蟲寄生的位置可能有腸內外之別。在腸胃中的,可以直接發揮殺蟲效果;在腸胃外的,雖然藥力無法直接觸及,但其會逃避藥力,潛伏於臟腑之下,即使不立即排出,但病情會自行緩解,表裏皆安。

痘後宜使用消蛔丸,可能連續幾天排出幾條,也可能始終沒有排出,這就是逐步消解的完美策略。有人曾說,過去有個犯人受刑,他一直患有哮喘,因此請求官府剖開他的身體查看,發現兩葉肺部乾枯凝結,堅硬如石,並在肋骨間發現兩條死掉的蛔蟲。我聽到這話,非常高興,因爲我早就提出蛔蟲寄生於腸內外的說法,但古人並未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沒有相關書籍可以佐證。現在有了這個證據,我更加確信我的說法是正確的。

對於夾雜蛔蟲的痘症,我精心驗證,發現並無固定病狀。想深入瞭解,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常常感到困惑。有的痘症原本輕微,但由於夾雜蛔蟲,病情突然惡化。庸醫不懂這是夾雜蛔蟲所致,錯誤地認爲是痘毒內攻,結果導致患者無法救治,真是可惜,因爲沒有對症下藥,最終無辜喪命。對於順行痘症加上蛔蟲,只要及時治療就能康復;如果誤診則會導致死亡。對於危險的痘症加上蛔蟲,生死各半。對於逆行痘症加上蛔蟲,則必死無疑,無需治療。然而,只要不固執己見,不拘泥於治療痘瘡的方劑,專注於驅除蛔蟲,就是最重要的事情。這可稱爲靈活變通的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