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卷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七 (4)

1. 辨死證

凡麻疹黑暗乾枯。一出即沒者死。鼻扇口張。目無神者死。疹出漸變黑色者。熱毒最甚。加煩躁氣急者死。犯禁忌卒爾毒氣擁遏。渾身如紫黑藍癍。疹混不見者死。熱極喘脹。胸高肩息。狂言譫語。搦手搖頭。尋衣摸床。嘔噦秘口。出屍氣者必死。氣喘心前吸氣。而口如魚口者死。

鼻青糞黑者死。疹頭面一向不出。遍身稍出現者死。面色青。衄血成流。精神昏憒者死。大熱煩渴。遍體先發紫黑癍。皮爛如墨者必死。發熱丹疹。先從四肢起。而後入腹。頭面疹不見者死。熱毒內甚。至四五日。紅點不見。譫語狂亂。如見鬼狀。兩目如血。唇舌紫黑色。乾澀者必死。

白話文:

麻疹如果顏色暗沉乾燥,一出現就消失的人會死。鼻子搧動、嘴巴張開、眼神渙散的人也會死。疹子逐漸變黑,代表熱毒很嚴重,再加上煩躁氣喘的人也會死。如果觸犯禁忌,突然毒氣阻塞,全身出現紫黑藍斑,疹子消失不见的人也會死。高燒喘不過氣、胸口高聳、呼吸急促,胡言亂語、抓手搖頭、翻找衣服摸床、嘔吐腹脹、嘴巴閉不起來、散發屍臭的人必死无疑。呼吸急促、胸口吸氣、嘴巴像魚嘴一樣的人也會死。

鼻子發青、大便黑色的人會死。疹子只長在頭面部,全身幾乎没有的人也會死。臉色發青、鼻孔流血不止、神志不清的人會死。高燒口渴、全身先出現紫黑斑點、皮膚溃烂发黑的人必死无疑。發熱長出紅色疹子,先從四肢開始,之後進入腹部,頭面部沒有疹子的人會死。熱毒非常嚴重,四五天後紅點消失,胡言亂語、神志不清、像看到鬼一樣、眼睛通红、嘴唇和舌頭紫黑色、乾燥的人必死无疑。

疹欲出所襲風寒。皮膚閉密不出。則宜早圖之。毒成內攻。如悶亂煩躁搖頭。呼吸促迫者必死。疹欲出未出。熱毒攻大腸。下利鮮血。既止者生。如屋漏水。不止者急死。喘咳不止。血從口鼻出。聲啞嗄。面色枯皺者死。麻後牙疳。有五不治。臭爛者不治。自外入內者不治。

無膿血者不治。白色者為胃爛不治。牙落者為腎敗不治。一有正氣不足。不能逐毒外出。則毒伏於內。喘脹而死者。是俗名悶痧也。疹已出。或一片白。一片赤一片紫。一片黑。如錦紋者死。(是乃斑症也)疹收後。身體枯瘦。露睛口鼻氣冷。忽變慢驚風者。死證也。

夫世俗所謂水痘。以每歲被行。痘瘡三年。麻𤺋三七二十一年。率為定期。然而其間有遲速傳染之異。是皆歲氣順逆所致。故未始必有定期也。寶曆壬申夏。列國麻疹大行。時余壯年在鄉。初療數十人。余亦患之。疹後餘毒變痢。裡急後重最甚。殆為鬼奴。乃用聶氏導滯湯。

白話文:

疹子要發出來時,如果被風寒襲擊,皮膚緊閉無法透出,就要及早處理。如果毒氣內攻,出現悶亂煩躁、搖頭、呼吸急促等症狀,必定會死亡。疹子要發卻還沒發,熱毒攻入大腸,導致腹瀉鮮血,如果止住就可活命;如果像屋漏水一樣止不住,就會很快死亡。喘咳不止,血從口鼻流出,聲音沙啞,臉色枯皺,也會死亡。麻疹後牙齒潰爛,有五種情況無法治癒:臭爛的、由外侵入的、沒有膿血的、白色的(代表胃潰爛)、牙齒脫落的(代表腎臟衰敗)。一旦正氣不足,無法將毒氣逼出體外,毒氣就會潛伏在體內,導致喘脹而死,這就是俗稱的悶痧。疹子已經發出來,如果出現一片白色、一片紅色、一片紫色、一片黑色的斑點,就像錦紋一樣,就會死亡(這是斑症)。疹子退去後,身體枯瘦,眼珠外露,口鼻冰冷,突然出現慢驚風,也是死症。

世俗所說的水痘,每年都會流行,天花三年一次,麻疹二十一年一次,看起來似乎是固定的週期。然而,實際上傳染的快慢有所不同,這都是因為當年的氣候順逆所致,所以並沒有固定的週期。寶曆壬申年夏天,各國麻疹大流行,當時我正值壯年,住在鄉下,一開始治療了幾十人,我自己也患上了麻疹。疹子退去後,餘毒導致腹瀉,裡急後重非常嚴重,幾乎像是鬼魅作祟。於是,我用聶氏導滯湯來治療。

而全平復。又安永丙申。客於藝州嚴島。是歲群國又大流布。於此益勉療之。愈數百人。又享和癸亥。自春至秋。王公士庶。嬰麻厄者。不可勝數。當時余在茲地理療。不下數千餘人。自壯至老。得親驗此厄者三焉。古人有言。三折肱。豈此之謂乎。因今攟摭古人之方。以為治疹之的。

登之於痘科之尾。其方論皆平生所躬試。而非捕風捉影之類。讀者察諸。

白話文:

而全平復。又安永丙申。客於藝州嚴島。是歲群國又大流布。於此益勉療之。愈數百人。

(病患)完全康復。又到了安永丙申年(1776年),我客居藝州嚴島。這一年麻疹在各國流行。我在這裡更加努力地治療,治癒了數百人。

又享和癸亥。自春至秋。王公士庶。嬰麻厄者。不可勝數。當時余在茲地理療。不下數千餘人。自壯至老。得親驗此厄者三焉。古人有言。三折肱。豈此之謂乎。

又到了享和癸亥年(1783年),從春天到秋天,王公貴族、平民百姓,感染麻疹的人數不計其數。當時我在這個地方治療,至少治癒了數千人。從壯年到老年,我親身經歷過三次麻疹的折磨。古人說「三折肱,方為良醫」,難道不是指這種情況嗎?

因今攟摭古人之方。以為治疹之的。

因此,我今天彙集整理古人的方子,作為治療麻疹的準則。

登之於痘科之尾。其方論皆平生所躬試。而非捕風捉影之類。讀者察諸。

我把這些方子記載在痘科的末尾。這些方論都是我平生親自驗證過的,絕非空穴來風。讀者可以仔細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