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戲猴出痘

嘗聞。俗諺野猴患痘。其歲闔鄉。出痘必稀。曏者余在岩島。偶見友人畜野猴。教以戲技。一日猴乍伏臥不起。與物不食。且如驚搐狀。翌日面上磊落。生小皰子五六粒。殆如血靨痘狀。余問之於狙公。乃云。此即痘也。按聶久吾曰。胡地極寒。其人無屋居。鮮火食。冒風霜。

犯冰雪。腠理秘密。若禽獸然。即有胎毒。尚為別症。不能宣發於皮膚。而為痘疹。是以胡人不出痘。今野猴遇乎畜養。失其山野之性。不冒風霜。不犯冰雪。熟食褥臥。與人同居。故觸遇疫氣。遂致然歟。抑亦不知野猴皆患痘瘡。而人不逮見之歟。記以備參考。冀世醫諒余苦心至此而已。

白話文:

曾經聽說過,如果野生的猴子長了痘疹,那麼那一年整個鄉村裡,人類得痘疹的情況就會比較少。之前我在巖島時,偶然間看到一個朋友養了一隻野生的猴子,教它一些表演技巧。有一天,這隻猴子突然趴下不起來,什麼東西都不吃,而且看起來像是在抽搐。隔天,猴子的臉上就長出了五六顆像小水泡一樣的東西,看起來非常像人類的痘疹。我向養猴子的朋友詢問,他告訴我,這就是痘疹。

按照聶久吾的說法,在極度寒冷的地方,當地的人們沒有房子可住,很少能吃到熱的食物,他們在風霜雨雪中生活,皮膚的毛孔緊閉,就像動物一樣。即使有胎毒,也會形成其他類型的疾病,不會在皮膚上爆發成痘疹。因此,那些地方的人們通常不會長痘疹。如今,這隻野生的猴子被飼養起來,失去了它在野外的本性,不再經受風霜,不再面對冰雪,吃著熟食,睡在暖和的牀上,與人一同生活。所以,當接觸到疫氣,就導致了痘疹的產生嗎?還是我們不知道野生的猴子也會長痘疹,只是從未親眼見過呢?我記下這些供人參考,只希望世上的醫生能夠理解我的用心良苦。

2. 初發三日用方

升麻葛根湯,初熱發解痘疹之良方。古方三日前後用之。

升麻,葛根,芍藥,甘草(各等分)

上四味銼細。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無時。一方加羌活。

和解湯,古方三日前後用之。

升麻,芍藥,葛根,人參,川芎,防風,羌活,甘草(各等分)

上八味。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加減升麻湯,無論痘與非痘。但見嬰兒身熱。呵欠煩悶。睡中驚悸。嚏噴眼澀。鼻出氣粗。手足痠軟。即宜與服。如有雜證。再兼雜證藥治之。

升麻,乾葛,芍藥,甘草,前胡,紫蘇,當歸,連翹,桔梗

上九味。水一鍾半。姜三片。蔥白三寸。煎服取微汗為度。如有汗。當以小劑疏發之。

敗毒和中散,發汗之後。或身熱不退。而煩躁者。且勿峻攻。姑少待之。其或煩悶躁渴。而妄語者。此散清之。

連翹,牛蒡子(各等分),酒炒黃連,枳殼(炒各七分),防風,荊芥(各五分),桔梗(四分),前胡(五分),升麻,紫草茸(酒洗家用根),蟬蛻(去頭足),小川芎(各四分),木通(五分),甘草(四分),麥門冬(去心八分)

共十五味,大便秘澀者。加酒炒大黃。(一錢二分)微利之。不秘者勿加。服此覺煩悶少解。即止勿服。聽其痘出外。則中自安也。

導赤散,凡痘發熱。有驚搐者服之。

木通,生地黃,防風,薄荷

上燈心引。共五味煎服。加辰砂未可也。或加蟬蛻牛蒡子。

清解散,治毒氣壅盛於內。不能驟發於外。而驚搐狂躁者。

防風,荊芥,蟬蛻,小川芎(各四分),升麻(五分),甘草(三分),酒炒芩連,木通(各六分),桔梗(四分),前胡,乾葛(各五分),紫草茸(家用根六分),山楂肉(八分),牛蒡子,連翹(各七分)

上共十六味。生薑三片。同煎溫服。

溫中益氣湯,治血氣虛弱。不送毒氣出。而驚搐狂躁者。

人參,白朮(炒各五分),黃耆(生八分),當歸(酒洗),白茯苓(各六分),炙甘草,川芎(各四分),白芷,防風(各三分),南木香,官桂(各二分),山楂肉(六分)

上共十二味。生薑一片。大棗一枚。同煎。(一服中病即止)

疏肝透毒散

殭蠶(炒四分),蟬蛻(二分),薄荷(二分),鉤藤(六分),青皮(七分),木通(三分),前胡(六分),山楂(二錢),羌活(四分),荊芥(三分)

加燈草一分。姜二分。水煎溫服。按氣血虛弱。而表虛汗多者勿用。

羌活散郁湯,專治實熱擁盛。郁遏不得達表者。

防風,羌活,白芷,荊芥,桔梗,地骨皮,川芎,連翹,甘草,紫根草,大腹皮,鼠黏子

上十二味。為粗散。水一鍾。燈心十根。煎六分溫服。

麻黃解表湯,治勞苦之人。皮膚粗厚。腠理閉密。及外感風寒。其痘被外邪所遏。而不易出者。

白話文:

[初發三日用方]

升麻葛根湯,是初期發熱、幫助痘疹發出來的好藥方。古時候的用法是發病三天左右服用。

藥材組成:升麻、葛根、芍藥、甘草(各等份)。

用法: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加一碗水煎煮至剩七分,去渣後溫服,服用時間不限。另一個方子可以加入羌活。

和解湯,古時候的用法是發病三天左右服用。

藥材組成:升麻、芍藥、葛根、人參、川芎、防風、羌活、甘草(各等份)。

用法:將以上八種藥材,加上三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溫服。

加減升麻湯,不論是不是出痘疹,只要看到嬰兒身體發熱、打呵欠煩躁、睡覺時驚醒、打噴嚏眼睛乾澀、鼻子出氣粗重、手腳痠軟,就應該給他服用。如果還有其他症狀,可以搭配治療其他症狀的藥物。

藥材組成:升麻、乾葛、芍藥、甘草、前胡、紫蘇、當歸、連翹、桔梗。

用法:將以上九種藥材,加入一碗半水,加上三片生薑和三寸蔥白,一起煎煮後服用,喝到微微出汗就可以了。如果已經出汗,就用較輕的劑量幫助疏通發散。

敗毒和中散,是在發汗之後,如果身體發熱沒有退去,反而煩躁的時候使用的。這時不要太過猛烈的攻伐,先稍等一下。如果出現煩悶、口渴、胡言亂語的症狀,就用這個藥方來清熱。

藥材組成:連翹、牛蒡子(各等份),酒炒黃連、枳殼(炒,各七分),防風、荊芥(各五分),桔梗(四分),前胡(五分),升麻、紫草茸(用酒洗過的根),蟬蛻(去掉頭和腳),小川芎(各四分),木通(五分),甘草(四分),麥門冬(去心,八分)。

用法:總共十五種藥材,如果大便乾硬不順暢,就加入用酒炒過的大黃(一錢二分)稍微幫助排便。如果大便不硬,就不要加。服用後如果覺得煩悶稍微減輕,就可以停止服用,等待痘疹發出來,身體自然就會安穩了。

導赤散,凡是出痘疹發熱,有驚厥抽搐症狀的可以服用。

藥材組成:木通、生地黃、防風、薄荷。

用法:加上燈心草引導,將以上五種藥材煎煮服用。不要加入辰砂粉。也可以加入蟬蛻和牛蒡子。

清解散,是治療體內毒氣太過旺盛,無法順利發散出來,而導致驚厥抽搐、狂躁不安的症狀。

藥材組成:防風、荊芥、蟬蛻、小川芎(各四分),升麻(五分),甘草(三分),酒炒黃芩、黃連、木通(各六分),桔梗(四分),前胡、乾葛(各五分),紫草茸(用根,六分),山楂肉(八分),牛蒡子、連翹(各七分)。

用法:總共十六種藥材,加上三片生薑,一起煎煮後溫服。

溫中益氣湯,是治療氣血虛弱,無法將毒氣順利排出,而導致驚厥抽搐、狂躁不安的症狀。

藥材組成:人參、炒白朮(各五分),生黃耆(八分),酒洗當歸、白茯苓(各六分),炙甘草、川芎(各四分),白芷、防風(各三分),南木香、官桂(各二分),山楂肉(六分)。

用法:總共十二種藥材,加上一片生薑和一顆大棗,一起煎煮。(服用一次見效就停止)

疏肝透毒散

藥材組成:炒僵蠶(四分),蟬蛻(二分),薄荷(二分),鉤藤(六分),青皮(七分),木通(三分),前胡(六分),山楂(二錢),羌活(四分),荊芥(三分)。

用法:加入一分燈心草和二分生薑,用水煎煮後溫服。要注意,如果氣血虛弱,身體虛弱出汗很多,就不要使用這個方子。

羌活散郁湯,專門治療實熱過盛,被鬱結在體內無法發散出來的症狀。

藥材組成:防風、羌活、白芷、荊芥、桔梗、地骨皮、川芎、連翹、甘草、紫根草、大腹皮、鼠黏子。

用法:總共十二種藥材,切成粗散,加入一碗水和十根燈心草,煎煮到剩六分後溫服。

麻黃解表湯,是治療勞累過度的人,皮膚粗厚,毛孔閉塞,以及外感風寒,導致痘疹被外邪阻礙,不容易發出來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