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七 (2)
卷七 (2)
1. 婦女孕婦主方
瀉肝散,
羌活(六分),當歸(一錢),山梔,龍膽(各五分),川芎,防風(各八分),大黃(蒸三遍六分)
一方有木通柴胡黃芩。無大黃。如證重數日大便秘者。四順清涼飲。或涼血攻毒飲。清涼攻毒飲。可參用。
四物湯
導赤散
安神丸(三方共見於前)
涼血四物湯
白芍(桂炒),當歸梢,生地黃,升麻,條黃芩(酒炒),酒紅花,酒黃芩,連翹,牛蒡子(炒),甘草
上十味。水煎服。
柴胡四物湯
柴胡,人參,黃芩,當歸,川芎,生地,白芍,地骨,麥門冬,知母,淡竹葉
上十一味。銼細。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
當歸養心湯
人參,當歸,麥門冬,甘草,升麻,生地(各等分)
上六味。加燈心水煎服。
涼血解毒湯,女人出痘。非經期。於發熱之時忽至者治之。
當歸(一錢一分),白芷(五分),升麻(四分),紅花,赤芍,連翹(各一錢),紫草根(一錢五分),燈心(二十根),桔梗(八分)
上九味煎服。重身者禁之。
調元內托散,痘發起泡漿之時。月事大來。瘡應起不起。應灌不灌。頂平形塌。或灰白。或黑陷者。此皆附伏。乃壞瘡也。急宜托裡。此湯主之。
黃耆,人參,當歸,桂枝,木香,青皮,赤芍,川芎,大力子
上九味。水煎服。虛者加熟附子。
安胎飲,初熱既退。諸證平準。以安娠為主。
人參,白朮,黃芩,熟地,川芎,當歸,芍藥,砂仁,紫蘇,陳皮,甘草
上十一味。生薑三片。紅棗三枚。水煎服。
安胎飲,痘出定後。無餘症者。此湯主之。
大腹皮(酒洗),人參,陳皮,白茯苓,砂仁,白芍藥,紫蘇,香附子,甘草
上九味。外加糯米水煎服。如有汗者。去紫蘇。加生黃耆。胎漏者。加阿膠百草霜。
胡荽方(出於麻疹部)
四順清涼飲
涼血攻毒飲
清涼攻毒飲
十全大補湯
參附湯
參蘇飲
人參白朮飲(以上共見於前)
2. 辨麻疹諸證
(一名膚疹。一名騷疹。一名糠疹。一名麩疹。一名瘄子。一名痧子。一名赤瘡。)
古謂麻即疹也。疹出如麻成朵。痘出如豆成粒。皆因其形而名焉。夫胎毒一也。玉案曰。初見時。大小不一。有色點如疿者。曰之疹。又瑣屑紅點。隱隱肉間。曰之痧。同其證異其形。是皆膚疹也。夫天地之癘氣一動。則所稟之毒。隨感而發。陽感之則疹出焉。陰感之則痘出焉。
陽浮而淺。故疹易出易收。陰凝而深。故痘難出難收。所謂疹出心肺。然至言鼻涕咳嗽噴嚏。眼胞浮腫。眼淚汪汪。面腫腮赤等證。陰陽混雜。自非具眼。不可辨認。既曰。疹出於腑。心肺獨非臟乎。如一蒸熱。則五臟百骸。共受之傷。發熱無汗。毛竅閉塞者。先以辛散發之。
如葛根麻黃荊芥羌活西河柳之類。若熱毒郁遏。煩躁譫語狂妄。二便秘。如見鬼狀者。先以苦寒清之。如黃芩黃連石膏大黃犀角之類。初發行辛散。則毒從毛竅而出。是非侵心肺而出於皮膚乎。若鬱火伏毒。燥炙於內。心火煉肺金。則血燥液竭。而皮膚乾涸。出疹變紫黑色者。
必死。急以苦寒清解之。蓋此因何部以治之。古今無究其源者。余深考之。痘麻二證。雖出命門之陰陽。而其治之。以風候為主。此余之所以躬試心得之訣也。九原如可起。則余當從軒岐而定是非而止。聖濟總錄曰。疹者其邪在腑。發為細疹狀。如蚊喙所螫。點點赤色。俗號麩瘡。
三因方曰。細粟如麻者。俗呼為麻。即膚疹也。
幼幼集曰。麻即疹也。謂形亂如麻為朵也。
痘毒動於陰分。賴陽氣升提。沉陰出於陽分而解。不可損氣陷陽。麻毒動於陰分。賴陰血滋潤。浮陽解於陰分而化。不可損血燥陰。蓋痘之成功賴氣。麻之成功賴血。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