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辨初熱三日

夫痘有輕重。人有強弱。治有緩急。不可不辨。然挽回調劑。古人必按痘之形色。而後推敲。故施之於緩者則可。其重且急者。痘雖未形。而兒體之生命。已在涉春冰而蹈虎尾。其痘未及見。則毒雖猛。而尚未有定位。火雖烈。而尚未及燎原。此誠轉危就安之機。起死回生之會也。

宜用攻發解毒之劑治之。如及悶痘定位形色已凶。則梟炎不易破矣。況形以氣見。色以血呈。凶顯形色。逆亦非淺。虛實同然。補瀉用法。唇舌是准矣。

白話文:

痘症有輕重之分,人的體質有強弱之別,治療有快慢之別,這些都必須分辨清楚。但要挽救和調治病情,古人必定會根據痘疹的形狀和顏色來仔細推敲,然後才採取措施。這種方法對於病情緩和的痘症或許適用。但是對於病情嚴重且急迫的痘症,即使痘疹還沒顯現,孩子的生命已經如同走在薄冰上、踩在老虎尾巴上般危險。痘疹還沒出現,表示毒性雖然猛烈,但還沒有固定位置;火氣雖然旺盛,但還沒有蔓延開來。這正是轉危為安的機會,起死回生的關鍵時刻。

此時應該使用攻邪、發散、解毒的藥物來治療。如果等到痘疹悶在體內,已經定位,形狀和顏色都呈現凶險之象,那麼就像梟鳥的火焰一樣難以撲滅了。何況形狀是氣的表現,顏色是血的呈現,凶險的形狀和顏色已經顯現,說明病情逆轉的程度也很深了。無論虛證還是實證,都需要這樣來判斷。至於使用補藥還是瀉藥,要以孩子的嘴唇和舌頭的狀況作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