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辨收靨三日

夫進德通伎者。不遠釣利弋名之心。則未有能入其神理矣。然他藝猶有忘利遺名。而樂其業。不知老之將至。獨為醫者。率多利名之徒為之。故不免訪病遲疾其輿。執匙良惡其藥。苟以利名之心求之。則何所不至。古云。陽作惡者。人誅之。陰作惡者。鬼誅之。其可不怕鬼神之誅哉。況痘瘡小兒之科。將長而折之。將壯而夭之。乖戾天運之理乎。

陰有瀾痘疹一覽曰。痘瘡自八九日。至十一日二日。內外大熱已定。灌漿滿足。膿汁漸干。或如蒼蠟色。或如葡萄色。或如香灰色。先從人中上下口鼻兩邊。收起漸至項下額上。遍身及兩手兩足。一齊收盡。痂厚色黑。逐漸脫落。飲食二便如常。身體輕快。別無他證者。此大吉也。

又九十日候曰。瘡痘成膿之後。鮮明肥澤。飽滿堅實。以手拭之。瘡頭微焦硬者。此欲靨也。然大小前後。最宜漸次收結。既不失於太急。又不失於太緩。其已靨者。痂殼周圓。而無凹凸。及乾淨黃潤。無淫濕破濺者。是為正靨。

凡人中者。督任二脈。交會之衢。痘疹先從此處出。收斂結靨。為陰陽和暢。若於頭顱手足。先痂先褪者。攻心莫救。痘瘡收靨。貴整齊。而干如螺靨者上也。頂破膿出。結如雞屎殼者次也。破爛無痂者下也。凡遇此等收結。便須詢察其犯何逆。若血氣本實。誤投補藥。邪毒得補。反饋正氣。如火爍而爛。宜天水散解之。邪火退。而收結齊矣。

痘至十日。毒氣已解。則膿轉黃色。又變蒼蠟矣。元氣實者。靨必循次而結。如口角與陽物。先結者正收也。身漸輕快。腫漸消解。眼朦朦欲開。食倍常量。二便無故。從上至下。逐漸收靨。結痂後色紅者。可無慮焉。

如結靨時。身忽發熱。亦不必慮。乃蒸熱作靨也。凡一時靨盡。或隨即落者。毒火爍也。急宜清涼解毒之品解之。此證必膿未充肥故也。如聲啞。煩悶喘促不食者。死期迫矣。如毒在肉裡者。必發癰腫而生。如毒在皮毛者。必為臭爛而生。

鄭氏痘經曰。痘出稀少。四五日。胖如豌豆。六七日血靨。痂干亦似丹砂。九日痂落。此氣血充足。隨出隨痂。不及釀膿也。此痘極佳也。百無一死。此名血靨痘。(按此痘痂後。只有餘毒者。十中五六。不早圖。則多為廢人。自九日後。宜補脾解毒驗之可見。)

翁氏曰。痘瘡八九日。漿足之後。別無他證。並以此方。調理氣血。資養脾胃。不拘氣虛實熱之二症。先可服之。保嬰百補湯主之。有餘毒者。去生地山藥。加防風荊芥連翹。名小連翹飲。若惟九十日。漿足之後。虛寒未盡去者。乃保嬰百補湯。加黃耆肉桂與之。

2. 辨收靨三日虛痘治例

凡痘出時。一點血化為水。水化為膿。膿滿為結痂。封藏斂束。渾如螺靨。此毒從外解。是正靨也。而膿成之後。不結痂者。反成腐爛。和皮已脫。當靨不靨。是氣血虛寒故也。聶氏曰。九十日間。膿足而色蒼蠟者。必且發熱薰蒸。此回水之候也。蓋真陽運化。其水自然消爍。

而收靨也。其元氣不足者。不能及時回水。而當靨不靨。此虛寒也。身涼而手足冷。唇舌淡白者。須大補氣血助之收結。宜用溫表調中湯主之。

凡痘瘡八九日期。倒陷倒靨者。有二證。一攻發而生。一溫補而活。蓋攻發而生者。緣風寒穢氣也。溫補而活者。緣內泄虛寒也。如瘡掀發。忽然為癢塌破損者。外感也。急宜攻發。如根血塌闊內泄。唇舌淡白者。內虛也。急宜溫補。如面上瘡破壞者。與藥後復加腫灌。額前手足。

原無瘡處。又復出一層痘。雖則細少。朝生暮膿者活。不膿者死。是謂翻空痘。翟氏曰。如痘色淡白。皮薄頂陷。身涼惡寒。大小便利。寒戰咬牙者。建中湯主之。

痘出中間。雖多侵氣虛。而首尾不失調理。其漸奏功。而及九十日。忽然乾熱。當靨不靨者。表裡俱虛故也。孫氏曰。痘系危證。氣血本虛。多服補劑。而漸有膿色。將收靨。雖有熱者。只於補劑中。加涼藥可也。若謂將靨。而去補劑。竟與涼劑。更加下利藥。欲令速靨。是速其斃也。

蓋虛者復虛。反內攻而死。此必然之理。已然之驗也。十全大補湯。去地黃肉桂。加防風桔梗山楂。如內虛者。人參白朮散。去葛根。加黃耆肉桂治之。

痘症氣血虛薄。漿色虛餒。中間夾證雜出。則有至九十日。或泄或渴。或不食。雖漸收功。而痂薄不幹結者。萬氏曰。或泄瀉氣虛。脾胃弱津液少。肌肉虛而不收者。內服陳氏木香散。外用敗草散。或因渴飲冷水過多。以致水漬脾胃。濕淫肌肉而不收者。內服五苓散。如因食虛而不收者。

人參白朮散。去葛根。加桂主之。已上證。以法治之。已潰者結。痂薄未潰者。結痂。方為佳兆也。若痂皮俱不收結者。成倒靨不治。如虛寒證甚者。建中湯可參考。

凡痘瘡漿足後。將靨而或微渴。或微熱。或微癢者。痘之常候也。不可加治。如其病愈甚。而成猛烈之勢。宜察唇舌之紅白。究陰陽之變幻。以施治。翟氏曰。八九日漿膿足。諸證平準。只煩渴不休者。急宜補中益氣湯。合生脈散治之。如九日後。發癢剝去痂皮。或血出。或不出。仍復灌漿。如瘡疥者。此血熱氣虛也。宜八物湯。加紅花紫草牛蒡子治之。

若瘡欲靨不靨。其痂欲落不落。當辨其寒熱虛實施治。若身熱作渴飲湯。此脾胃氣虛也。參苓白朮散木香散。六君子湯。治之。

聶氏曰。九十日後。若其發熱稍緩。頭熱面不甚熱。手心熱。腳心不熱。手背腳背不熱。精神困倦。大小便利者。虛熱也。宜用補中益氣湯治之。萬氏曰。若九十日後。晝日安靜。夜間發熱者。血虛也。宜用四物湯。加柴胡梔子治之。痘前發驚者。多生。痘後發驚者。九死一生。

蓋痘後發驚搐者。氣血虛耗。毒氣亦未盡解。故其治甚難。藥要其時。又要其當病勢早退。小水利者生。不利者死。蓋脾虛而肝木乘之。動於心火故也。張霞飛痘疹集成曰。用清神散火湯。而痘後驚搐。藥對病者可治。若連發不止者。死證也。極惡者一發。必三日死。朱氏曰。

驚發痘後。諸書莫救者。是目閉無魂。而兼吐瀉。及唇白肢冷等證也。如痰熱內甚。小便閉澀。或素有驚疾。又屬可治。鎮驚丸安神丸。兩藥俱可服。

丹溪捷徑曰。傷寒吐蛔者屬寒。痘疹吐蛔者屬熱。所謂初發之驗也。翁氏曰。痘中蛔蟲出者。死難聞生。余往驗數千兒。初熱之時見蛔。而其形褐色。如爛者屬熱。多無妨。若五六日後。見生蛔或自口鼻出。或自大孔出。其色㿠白。自搖動者。屬胃寒。急則九日十二日死。或延綿引日。

寒熱往來。好睡默默不食。變壞證而死者。十中八九。萬氏曰。屬熱者。黃芩半夏湯。加烏梅川椒。屬寒者。理中湯。加烏梅川椒黃連。如虛寒甚者。加熟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