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五 (8)
卷五 (8)
1. 辨灌漿清補治例
至漿期。氣血虛耗夾熱,而不能使毒化漿者,此毒氣肆奔潰,根血猶附,窠囊平塌不突也。若與托裡解毒,反取過深之失,況乃其元氣素虛弱者乎?難之又難,宜三思焉。所謂難任溫補,又難任清涼,要以清涼之味為良。翁氏曰:七八日之間,毒未盡解,於溫補中,加解毒。
熱毒未盡解,於補益中,兼清涼。若偏於燥劑,毒盛不能化漿也。參麥清補湯主之,或八珍湯,加黃耆麥門冬。
痘瘡素血熱太甚,至五六日,其熱全退,窠囊豐突者吉。如熱毒未解,根血焮赤,或水泡清淡空殼者,必有發癢之患,與以十神解毒一二劑,先解其熱,而後宜排膿補托。孟氏曰:八九日漿雖灌,而色大紅,根腳散漫,無一線之紅圍繞者,此血熱甚而未解,當有九朝十朝發癢之患。
急宜參耆內托散,加蟬蛻木通荊芥白芷火煅穿山甲等藥治之。更須令人看守,勿令抓破也。
痘出皮薄清淡,至七八日,瘡頭一二連串,漿水漏出者,是謂癍爛。又出瘡稠密,為片為塌,膿水淋漓不幹,是謂潰爛。一是過表發之失也,一是可發表,而不善發表之過也。萬氏曰:瘡頭膿熟潰爛者常候也。若未成膿先即潰者,此名斑爛。斑爛之由,病當發散,而誤不發散,
則毒氣閉塞,喘促悶亂。(此可發不發之過也屬表實)不當發散,而誤發散,則毒隨陽氣暴出,遍身皮肉潰爛。(此不可發而誤發散之過也屬表虛)此當發而不發,與不當發而發之過也。治之宜調脾進食,令大便順快,以養榮衛,生肌解毒,解發不至冷,調養不至熱,乃方良法也。
宜十全大補湯,多服之佳。(訣曰:去桂加防風連翹治之)如大便秘者,以膽導法潤之。
白話文:
在長瘡結漿的階段,如果體內氣血虛弱且帶有熱毒,導致無法將毒素轉化成濃漿,這時毒素會肆意擴散,但血脈仍緊緊相連,感染部位看起來平坦塌陷,沒有突出的現象。如果用託裡解毒的方式治療,反而可能造成更深層的傷害,尤其是對於那些本來就氣血虛弱的人來說,更是難上加難,應該要慎重考慮。這種情況下,溫補和清涼都難以適應,但清涼的療法會比較適合。翁先生說,在七八天之間,如果毒素尚未完全清除,應該在溫補療法中加入解毒成分。
如果熱毒尚未完全消解,在補益的同時,應搭配清涼療法。如果過度使用燥性藥物,毒素過盛反而無法形成濃漿。這時候,可以使用參麥清補湯作為主要治療方式,或者使用八珍湯,再加入黃耆和麥門冬。
如果原本血熱過盛,在五六天的時候,熱度完全退去,感染部位凸起且充盈,這是好現象。但如果熱毒尚未消解,感染部位根部呈現紅腫,或者出現了清澈的水泡,這種情況下,一定會有癢痛的問題。首先應該使用十神解毒湯一兩劑,先解除熱毒,然後再進行排膿和補益。
孟先生說,到了第八九天,即使已經開始長出濃漿,但如果顏色非常紅,且四周沒有紅色邊緣包圍,表示血熱嚴重,毒素尚未消解,可能會在第九或第十天出現癢痛的問題。應該立即使用參耆內託散,再加入蟬蛻、木通、荊芥、白芷、火煅穿山甲等藥物進行治療,同時必須有人看護,避免患者抓破感染部位。
如果疹子表面薄且顏色淡,到了七八天的時候,一兩個疹子連在一起,濃漿開始流出,這就是所謂的斑爛。如果疹子密集且成片,膿水不斷滲出,這就是潰爛。這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治療時過度表發造成的,另一種是應該表發但未能正確操作導致的。萬先生說,如果膿包成熟後破裂,這是正常的過程。但如果膿包還未成熟就已經破裂,這就是斑爛,通常是因為應該發散治療卻未能正確操作,導致毒素封閉,呼吸困難且精神混亂。如果不需要發散治療卻誤操作,毒素會隨著陽氣大量外洩,導致全身皮膚破裂。這兩種情況都是治療上的失誤。對於這種情況,應該調理脾胃,改善飲食,讓大便順暢,以養護肌膚,生肌解毒。治療時應該避免過冷或過熱,才能達到良好的療效。
推薦使用十全大補湯,多服用效果更佳。如果大便乾硬,可以使用膽導法來潤腸。
以上皆為古籍記載,現代治療方法請遵從專業醫師指導。
2. 灌漿三日用方
加減托裡湯,治實熱之證。過服寒涼。而變冰硬。或嘔瀉。或皮薄漿清。或塌陷無神。血色不活。瘙癢煩渴者。凡有此等症。則唇舌必淡白潔淨。大便不牢固。延綿不治。腹脹悶亂。寒戰鬥牙。死不旋踵。
黃耆,人參,肉桂,當歸,白芍,白芷,木香,陳皮,山藥,甘草
上十味。水一鍾半。糯米一撮。煎熟臨服時。加人乳半盞。酒釀數匙同服。如痘色灰白平塌者。加肉桂附子。
參耆內托散,治氣血虛損。或風邪穢毒沖觸。使瘡毒陷伏不出。或出而不勻快。用此活血勻氣。調胃補虛。內托瘡毒。使之盡易收易靨。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厚朴,防風,桔梗,白芍,白芷,官桂,木香,甘草
上十二味。水一鍾。糯米一錢溫服。(參耆內托散者。龔氏所論即治痘瘡之平症。而不治險逆之症乎。余按此方托裡發解之劑也。故二三歲小兒表肌大虛者。忌過服愈表虛皮薄。變為水泡清淡漏痘。而及危篤者多矣。)
千金內托散,此方治前證。乃於參耆內托散中。去桔梗加山楂子。生薑一片。龍眼肉三個。同煎入好酒和服。(聶氏活幼曰。痘色淡白。疱不尖圓。根無血暈者。氣虛而血縮者也。必不成膿。急用參歸鹿茸湯。或千金內托散。按此二方。其功用不等。參歸鹿茸湯。托裡滋補之劑也。
治氣血虛弱。而痘失峻突之勢。不能化毒成漿者。千金內托散。托裡發解之劑也。治氣血虛損。而毒壅遏肌表。不能起突化漿者。世醫不辨。謾執以蹈其過。而二三歲小兒。有表肌大虛。出痘平塌。皮薄不成漿者。概以托裡發解之藥責之。其痘愈虛。窠頂平塌。致不救者甚多。
治痘者鑑之。記以備參考。)
回陽反本湯,治痘瘡氣血虛劇。皮薄漿清。錫皮灰白。虛惕寒戰者。
人參,黃耆,鹿茸(酒炙銼片用酒煎膏配藥),當歸,川芎,肉桂,甘草,山楂,熟附子
上共九味。外加大棗二枚。共水煎。
參歸鹿茸湯,專托膿之妙劑也。
鹿茸(酒塗炙去毛勿用酥炙恐其膻也三錢),嫩綿黃耆(蜜炙一錢五分),當歸(酒洗一錢五分),炙甘草(六分),人參(一錢二分)
上五味。加生薑一片。好龍眼肉三個。同煎去滓。入好酒一杯溫服。兒若能飲酒。濃煎藥汁。與酒相半和服。亦好。虛弱未甚者。服此一二劑。其痘即轉紅活而行漿。如困倦手足冷。飲食少者。加木香三分。丁香官桂各五分。寒戰咬牙者。再加官桂三分。製附子八分。泄瀉者去當歸。
加曲炒白朮。酒炒芍藥。白茯苓各八分。木香丁桂各三分。別用參朮散止瀉。(余按夫脾者。惡苦好甘。而參歸鹿茸湯六味悉甘。調補滋潤之品。而腸滑之劑也。故稟賦脾胃脆者。常易泄。若六日後。重與此湯。則必腸滑泄利內氣下脫。窠囊陷塌。失起突之勢。必然不漿。至期隨症。
欲投此湯者。必於本方中。加漢術桂丁子熟附與之。該宜防腸滑之疴。否則溏泄頻。以致不漿。終難救乎。聶氏每用此湯。必兼與參朮散。以防溏泄是也。)
回陽酒之方,治虛寒八九日。色㿠白如水泡。頂陷根白。癢塌。咬牙寒戰者。
鹿茸(酥炙),大附子(曲裹煨去臍),嫩黃耆(炒),當歸(酒洗各六分)
上四味。銼好酒煎服。(訣曰。以好酒一合半。清水一合半。文火煎熬。待煎減及一合半。頻頻溫服。以醉為度。)
建中湯,凡至八九日。寒戰咬牙甚者。此真氣外發。而內虛寒故也。先用木香異攻之類。而無其功者。以此湯大峻補之。
人參(二錢),蜜炒黃耆(三錢),白朮,當歸(各一錢五分),川芎(八分),大附子,乾薑(炒帶黑色),肉桂,炙甘草(各一錢),丁子(五分)
上十味。生薑一片。同煎溫服。一服立止。甚者不過二服。如收靨後。寒戰咬牙者。用此方調治。如虛寒甚者。以參附大劑兼與。
十全大補湯(見起脹),木香散異攻散(二方共同上),參苓白朮散(見放苗)
白話文:
[灌漿三日用方]
使用加減託裡湯來治療實熱的症狀,如果服用過量的寒涼藥物導致身體變得冰冷僵硬,或是出現嘔吐、腹瀉,或是皮膚薄且疹漿清稀,或是出現精神萎靡、血色暗淡、皮膚瘙癢、口渴等症狀,通常會伴有嘴脣和舌頭呈現淡白色,大便不成形,病情持續不見好轉,腹部脹悶,寒顫且牙齒打戰,可能很快就會死亡。
黃耆、人參、肉桂、當歸、白芍、白芷、木香、陳皮、山藥、甘草
以上十種藥材,用水一鍾半,加入一撮糯米,煮至熟透,在服用前加入半盞人乳和幾匙酒釀一同服用。若是疹子顏色灰白且平塌,可增加肉桂和附子的用量。
參耆內託散,用於治療氣血虛損,或是風邪穢毒影響,導致瘡毒潛伏無法完全排出,或是排出不均勻,使用此方可以活血調氣,調理胃部,補充虛弱的氣血,從內部托起瘡毒,促使其容易吸收和痊癒。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厚朴、防風、桔梗、白芍、白芷、官桂、木香、甘草
以上十二種藥材,用水一鍾,加入一錢糯米溫服。
千金內託散,此方可用於上述症狀,是在參耆內託散的基礎上,去掉桔梗,加入山楂子、一片生薑、三顆龍眼肉,一同煎煮,加入好酒一同服用。
回陽反本湯,用於治療痘瘡氣血嚴重虛弱,皮膚薄疹漿清稀,疹色灰白,虛弱驚懼,寒顫不止的狀況。
人參、黃耆、鹿茸(酒炙切片,用酒煎膏配藥)、當歸、川芎、肉桂、甘草、山楂、熟附子
以上共九種藥材,另加兩枚大棗,一起用水煎煮。
參歸鹿茸湯,是專門用於促使膿液形成的精妙配方。
鹿茸(酒塗炙去毛,不要用酥炙,以免腥味,三錢)、嫩綿黃耆(蜜炙,一錢五分)、當歸(酒洗,一錢五分)、炙甘草(六分)、人參(一錢二分)
以上五種藥材,加入一片生薑、三顆好的龍眼肉,一同煎煮去渣,加入一杯好酒溫服。如果孩子能喝酒,可以濃煎藥汁,藥汁和酒各一半混合服用也可以。如果虛弱程度還不算太嚴重,服用一兩劑此藥,痘疹就會轉為紅潤,開始形成漿液。如果疲倦、手腳冰冷、飲食減少,可以加入三分木香、五分丁香和官桂。如果寒顫咬牙,再加入三分官桂、八分製附子。如果出現腹瀉,去掉當歸,加入炒白朮、酒炒芍藥、白茯苓各八分,以及木香、丁桂各三分。另外,使用參朮散來止瀉。
回陽酒之方,用於治療虛寒八九天,疹色淡白如水泡,疹頂凹陷,根部泛白,疹子塌陷,咬牙寒顫的狀況。
鹿茸(酥炙)、大附子(曲裹煨去臍)、嫩黃耆(炒)、當歸(酒洗,各六分)
以上四種藥材,切碎,用好酒煎煮服用。
建中湯,到了八九天,如果寒顫咬牙非常嚴重,這是因為真氣外發,體內虛寒所致。如果先前使用木香異攻之類的藥物沒有效果,可以使用此湯進行大補。
人參(二錢)、蜜炒黃耆(三錢)、白朮、當歸(各一錢五分)、川芎(八分)、大附子、乾薑(炒至帶黑色)、肉桂、炙甘草(各一錢)、丁子(五分)
以上十種藥材,加入一片生薑,一同煎煮溫服。一服即可立即停止,病情嚴重者最多服用兩次。如果在收癒後仍出現寒顫咬牙,可以用此方進行調理。如果虛寒非常嚴重,可以同時使用參附大劑。
十全大補湯、木香散異攻散、參苓白朮散,這些方子都可在此情況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