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卷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五 (7)

1. 附峻補一治驗

浪華伏見町。藥鋪一女兒。年僅四歲。出痘稠密。一醫療之。瘡平陷不起突。至八朝無膿路。以為不治辭之。急邀余往視之。頭面灰白。平塌如干豆皮。泄瀉無度。寢食不寧。虛寒之候悉備。余曰。此痘診之。不犯環跳之部。原非逆症也。是因其初失治。漸致氣虛。几上鬼簿。

挽回之策。無他。唯在峻補之一手段。庶乎死中求生。即用大保元湯。加官揀參熟附子各五分。丁子七粒。別以人參一錢。熟附八分。濃煎兼與。至九朝略有松意。而寒戰咬牙。溏泄未禁。轉用聶氏建中湯。別湯中加參附一倍。兼與如前。又與回陽酒一盞。令兒醉之。迨夜安睡。

次早寢食凶證半退。漿色稍松。至十一朝。明潤光活。膿色勃勃充肥。乃以補中益氣湯。加桂與之。次早精神爽快漸寧。貫及十五朝。痂疕高突。以小連翹飲。至甘五朝而全復。

八九日。忽然泄瀉者。為虛寒明。而有用木香異攻之類。而泄利不止。漿色虛餒。腹脹氣喘。陽氣猶脫者。聶氏曰。寒戰咬牙並起者。此真氣外發。而內虛寒也。宜建中湯大補之。或謂寒戰咬牙之症。有寒有熱。如痘色紅紫。齊湧掀發。身熱煩躁作渴。大便秘。小便赤澀。唇舌赤色者。

屬實熱。宜清涼。蓋胃熱則咬牙。肺熱則寒戰也。如痘色淡白。皮薄頂陷。身涼惡寒。大小便利。煩渴頻頻。與沸湯不知熱。唇舌淡白者。屬虛寒。宜峻補。蓋胃寒則咬牙。肺寒則寒戰。以此辨之。其症歷歷。如懸鑑照物。毫無遁形也。

2. 辨灌漿三日清火治例

發始火褐大盛。既投清涼。至五六日而半解。而後有與排膿之劑。胃火反燔灼。漿窠乾涸。及煩渴引飲。欲發走馬疳者。管氏曰。至七八日。當貫膿。身反大熱。而煩渴者。白虎湯。加天花粉葛根甘草治之。如上唇堆腫。大便秘者。胃火熾也。清涼攻毒飲可考參。

初發熱毒擁遏。則宜驗唇舌。以清涼解毒。若失而不治。則結疔毒。最忌五處疔痘。此處結毒必死。(五處耳前後心胸心背結喉兩太陽是也)慎勿認黑痘作疔。使父母驚惶。蓋七八日。行漿將足。而發疔須認黑疔。疔或黑而硬。或有紅絲。發大紫泡。未曾解毒者。龔氏曰。以神功散

雄黃黃芩黃連大黃煎服。卻用點法。雄黃一錢。研胭脂重浸水令濃。調雄黃末。剔破疔頭。以點疔頭。立時即紅活。神法也。又曰。治疔痘。先以銀針。剔破疔頭。吮去惡血。而以拔疔膏。點疔頭即活。若貼之未活者。四聖膏亦妙也。

凡治痘之要。始解鬱火。中清實火。終治虛火。然至靨期。復歸補脾解毒。是古人之定法也。雖然。首尾非峻涼攻下。有不可救者。餘數年顓志於痘。驗數千人。漿期與猛峻攻利之證候甚鮮。但百中不過五六。審驗唇舌以治之。費氏曰。八九日期。至有梟毒烈火血熱之極。非不極其清解。

其烈熱未減。紅暈不收。膿囊有斂意。謹防火褐。以致倒靨。以清涼攻毒散。重加生地黃石膏

3. 附首尾用清涼一治驗

浪華堂島。某一女兒。年僅六歲。己酉春患痘。見苗二日。邀余往診之。身熱燔灼。神昏不食。見點深紅如絳。二便秘結。唇燥舌尖如火。中央白胎且燥。余曰此症。梟炎熾盛。表裡俱實。不早解其圍。則將及危篤。即以十神解毒湯。加石膏大黃。貫至四朝。標瘡礬紅。而發紫疱。

因用清毒活血湯。去參耆。加石膏大黃。至六朝。身熱稍減。次早思食。惟面瘡陷不起。二醫在傍曰。當漿期陷不突者。非參耆補托之功。安得綻松。余曰。此痘大便未解者。內實也。出瘡乾紅滯縮者。外實也。謬與補益。則是愈實實。所謂塗附塗者。子言是也。即以清涼攻毒散

倍加石膏大黃。及八朝通身略有松意。熱毒雖漸解而。細察其口舌。上齦其黑如煤而濺血。余曰。此乃走馬疳也。舉家驚惶。懇請良法。乃以金不換。和油胭脂塗之。以留其血。即與清胃瀉火湯。加石膏大黃犀角治之。九朝漿色半足。次早膿漸充肥。更投清補之味。至十二朝。

熱復如炮。渴煩無休。再用清涼攻毒飲。倍加生地黃。及十四朝。宿便快通。凶證頓退。貫至十八朝。更以大連翹飲。至三十五朝而全愈。如此證候。寥寥乎晨星。不可執以為常。記以備參考爾。

痘出不壯突。而不能成漿者。有陰陽之分。一屬氣虛。一屬血滯。只驗唇舌與形色。以辨之。聶氏曰。六七日期。氣血流暢。則毒化為膿。膿之不成。其因有二。熱氣熾盛。則血燥而凝。故不能運化成漿。元氣耍弱。則血寒而縮。亦不能運化成膿。凡屬氣虛者。宜補益排膿。若夫痘色紅紫乾枯。或帶焦黑者。即毒熾而血凝也。必不成膿。急宜清毒活血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