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險證可加治

一灌漿時,發泡如彈丸大者,宜四君子湯合參耆飲,加防風白芷治之,要在壯脾胃,以利皮膚之水。若發紫泡者,不治。

一灌漿時,痘似充肥,而中洞窠突,空軟者,此名空倉痘,極惡症也。窠略有清水,根窠起脹,血附紅活者,宜急用人參歸耆湯,加糯米一百粒,人乳好酒治之。

一灌膿時,成片作爛,膿水不幹者,宜大補氣血,兼投滲水之藥,外以敗草散或蕎麥粉,或松花散,或象牙粉,或赤小豆末等敷之,內以十全大補湯,加荊芥防風治之。

一灌漿時,色白如水晶,內無膿汁者,切勿輕下手,十一二日後,宜防癢塌,十四五日,多致命終,宜早投內托散,加丁香穿山甲與之,或木香散治之。如寒戰咬牙者,回陽反本湯主之。

一七八九日間,其漿方欲成就,而寒戰咬牙者,此裡虛故也,虛即寒也,先與異攻散,而不止者,聶氏建中湯重投之,如凶症退,而結痂者佳也。

一七八日,漿膿半足,溏泄一兩行,忽然標瘡頂陷者,倒陷也;如大便青色者,胃寒也,急用峻補之劑治之,主方異攻散、建中湯,宜參考焉。如泄利甚者,兼與七味豆蔻丸,或翁氏一粒金丹,亦妙。

一灌漿已滿,熱毒已解,至乎靨期,數日不幹者,痘色如故,則無妨,此非氣虛也。若不能收斂,或脾虛不能滲濕者,宜錢氏白朮散,去葛根,加黃耆肉桂,治之。

白話文:

險證可加治

一、在出疹子漿液的階段,如果疹子出現像彈丸大小的泡狀,應該用四君子湯,搭配參耆飲,再加入防風、白芷來治療。重點是要強健脾胃,以利於皮膚水分的代謝。如果疹子發紫,則無法醫治。

二、在出疹子漿液的階段,如果疹子看起來肥大,中間卻凹陷,呈現空軟的狀態,這叫做「空倉痘」,是非常嚴重的病症。如果疹子凹陷處略有清水,根部腫脹,並且有血絲附著呈現紅潤的狀態,應該趕快用人參歸耆湯,加入一百粒糯米,用人乳和好酒一起服用。

三、在出膿的階段,如果疹子成片潰爛,膿液無法乾涸,應該大補氣血,同時使用能滲濕的藥物。外敷可以使用敗草散、蕎麥粉、松花散、象牙粉或赤小豆末等。內服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加入荊芥、防風來治療。

四、在出疹子漿液的階段,如果疹子顏色白如水晶,內部沒有膿液,千萬不要輕易處理。十一、二天後,要注意預防潰爛。如果到了十四、五天,大多會致命。應該及早服用內托散,加入丁香、穿山甲一起服用,或是用木香散來治療。如果出現發冷顫抖、咬牙切齒的狀況,要用回陽反本湯來治療。

五、在第七、八、九天左右,疹子漿液快要形成時,如果出現發冷顫抖、咬牙切齒的狀況,這是體內虛弱所導致,虛弱就是寒證。先用異攻散,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就用聶氏建中湯加重劑量。如果兇險症狀消退,疹子結痂,就是好現象。

六、在第七、八天,疹子的漿液膿液都還沒完全形成時,如果出現一兩次腹瀉,而且疹子頂端突然凹陷,這就是「倒陷」。如果大便呈現青色,表示胃寒,必須趕快使用峻補的藥物來治療。主要方劑可以使用異攻散、建中湯,可以參考使用。如果腹瀉嚴重,可以搭配七味豆蔻丸或翁氏一粒金丹,效果也很好。

七、在疹子漿液已經充滿,熱毒也已經解除,到了將要結痂的階段,如果數日都無法乾燥,但疹子顏色保持不變,就沒有關係,這並非氣虛。如果疹子無法收斂,或是因為脾虛無法滲濕,應該用錢氏白朮散,去除葛根,加入黃耆、肉桂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