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卷四 (7)
卷四 (7)
1. 清補用方
托裡清補湯,治氣虛毒壅者。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厚朴,防風,桔梗,白芍,白芷,木香,牛蒡子,地丁,黃芩(酒炒),甘草
上共十四味。水煎溫服。
九味神功散,此方初出。而稠密紅紫。或帶焦黑色者可用。宜不拘時服之。
黃耆(生),人參,赤芍,紫草根,生地,紅花,前胡,大力子(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共九味。銼水煎溫服。熱甚者去參耆。加酒炒黃耆黃連。若大便秘者。加酒炒大黃。有驚搐者。加蟬蛻。
溫中益氣湯(見初熱),四君子湯(見起脹)
案善治痘者。猶輪扁之劉輪。得之乎手。而應之乎心。雖有數千百之方法也。至其妙處。究竟在乎心會意領而已。讀者切無守株待兔。膠柱鼓瑟而可也。
白話文:
[清補用方]
「扶正清補湯」,適用於氣血兩虛且有毒素壅塞的人。
配方包括:人參、黃耆、當歸、川芎、厚朴、防風、桔梗、白芍、白芷、木香、牛蒡子、地丁、黃芩(需經過酒炒)、甘草,共計十四種藥材。服用方式是用水煎煮後溫服。
另一個方子是「九味神功散」,適用於症狀初現,皮膚呈現稠密紅紫,甚至帶有些許焦黑的情況。隨時都可以服用。
藥材成分為:黃耆(生)、人參、赤芍、紫草根、生地、紅花、前胡、大力子(各成分等量)、甘草(用量減半)。同樣的,將所有藥材混合後用水煎煮溫服。如果發燒嚴重,可以去掉人參和黃耆,並加入經酒炒的黃連;若大便乾燥,可加入經酒炒的大黃;若出現驚厥抽搐,則可以加入蟬蛻。
另提到了「溫中益氣湯」(詳細內容請參考「初熱」部分)、「四君子湯」(詳細內容請參考「起脹」部分)。
對於擅長治療痘疹的人來說,就像劉輪那樣精於車輪製作,他們能靈活運用手中技巧,反映心中的想法。雖然有上千百種治療的方法,但最微妙之處,終究在於個人的理解與領悟。讀者千萬不要死板地等待機會,或者像被固定的琴柱般無法靈活應變。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