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四 (5)
卷四 (5)
1. 附痘內夾痧一逆證
東府一侯家公子。年才三歲。染痘於戊午二月上旬。一夜發熱。次早忽然。左手腫如瓜。已過曲池。眾醫不韻其事。而妄療之。驟然驚搐無度。煩悶非常。三日使人延余。往診之。身不甚熱。而時搐時白吊。吐利一兩行。面色㿠白。頭汗如濡。唇舌淡紫。神情恍惚。眉宇不宣。
照燭觀之。左手掀腫如白疹者。如有如無。隱隱似迷。頭額兩頤。赤點如蚊咬蚤斑者。隱躍於皮下矣。是非難認。眾皆疑之。余曰。是即痘也。是甚為逆。無策可施。唯待屬纊。凡左手先掀腫者痧證也。痘夾痧出。而速退者。梟邪自解。否則痘毒郁遏不宣。不能發越於肌標。
是謂鬱伏。古來絕無治法。明四日應告變。侯殷勤請治。余峻辭之。乃進敗毒和中散二貼。侯問曰。今夜何如。曰。無慮矣。
白話文:
東府侯府的公子,年僅三歲,在戊午年二月上旬染上天花。一夜高燒,隔天早上突然左手腫得像個西瓜,腫脹已經超過了曲池穴。許多醫生都看不懂病症,胡亂治療,孩子突然驚厥不斷,煩躁不安。過了三天,才有人請我去看診。孩子身體並不十分發熱,卻時而抽搐,時而昏迷,吐瀉不止,面色蒼白,額頭滿是汗水,嘴唇和舌頭呈淡紫色,精神恍惚,眉宇間毫無生氣。
我用燈光照著他,看到左手腫得像白色的疹子,忽隱忽現,模模糊糊。頭額、兩腮,也出現一些紅色的小點,像是蚊蟲叮咬的痕跡,在皮膚下隱隱約約。這些症狀很難辨認,眾人紛紛疑惑。我說:「這是天花,而且情況非常嚴重,沒有辦法治療,只能等著他自然痊癒。左手先腫起來是痧症,天花夾雜著痧症出現,而且很快消失,代表病邪自行消散。否則天花毒氣鬱結不散,無法發散到皮膚表面,就會導致毒氣潛伏在體內。
這種情況古來就沒有治療方法。四天之後應該會出現變化。」侯府主人懇切地請求我治療,但我堅決拒絕,只給了他兩貼「敗毒和中散」。侯府主人問道:「今晚會如何?」我回答:「不用擔心。」
凡痘鬱而不出者。三日斃。其期在明日。翌日果然。發始可下。而不下必死矣。痘出二三日。大熱大便秘者。若下之少遲。則煩躁不定。胃爛口臭。口角流血。白睛紅赤。腹脹喘滿。身發紫皰而死矣。所謂痘瘡。首尾不可下之說。又一偏之見也。若唇舌滋潤者。雖見危證。忌妄下。
必殺人。費氏曰。發始已放點。有唇裂掀腫。甚有焦黑如煤。或口中穢氣不堪。或舌起芒刺。此毒火犯胃。急宜重以清火涼血解毒。必攻之。瀉黃納穀散加大黃主之。或清涼攻毒飲可參考。
如伏火伏毒。燥炙於內。煩躁悶亂。身無暫安放。而痘苗反如水珠。所謂揚湯止沸。不如灶底抽薪。凡痘內火燔灼。則須急投清火。以撲滅火褐焉。其痘自松突焉。朱氏曰。痘出若瘡白起㿠色。唇舌赤紅非虛。三日後漸變紅紫。尚作虛治。誤人不淺。急宜清涼解毒。清熱解毒湯。甚者清涼攻毒飲可參考。
白話文:
如果痘疹悶在體內出不來,三天就會致命,明天就會有危險,如果第二天還不出,就一定會死。痘疹長出來兩三天,發燒便秘很嚴重,如果瀉藥用得少或遲,就會煩躁不安,胃部潰爛口臭,嘴角流血,眼白發紅,肚子脹氣喘不過氣,身上長出紫色的疹子而死。有人說痘疹發病初期和末期不能瀉藥,這是一種偏見。如果嘴唇舌頭濕潤,即使出現危急症狀,也不要亂用瀉藥。
一定會致命的,費氏說,痘疹剛長出來就看到紅點,嘴唇裂開腫脹,甚至焦黑如炭,或者口中臭氣熏天,或者舌頭上長出刺,這是毒火犯胃,必須馬上用重劑清火涼血解毒,一定要攻下,可以用瀉黃納穀散加瀉藥來治療,也可以參考清涼攻毒飲。
如果體內有伏火伏毒,燥熱內蘊,煩躁不安,一刻也靜不下來,但是痘疹卻像水珠一樣,這就像用熱水止沸,不如從灶底抽掉柴火。凡是痘疹因內火灼燒,就必須馬上用清熱藥,來撲滅火勢,痘疹自然會消退。朱氏說,痘疹長出來像瘡一樣發白,有膿色,嘴唇舌頭紅腫不是虛症,三天後逐漸變為紅紫色,還是用虛症的方法治療,這是誤人不淺,應該馬上清熱解毒,用清熱解毒湯,嚴重者可以參考清涼攻毒飲。
凡痘瘡初出。當視其相去遠近多少何如。相去三五寸一粒者。必輕而稀。勿服藥。如相去一二寸者。頗密。隨痘治之。如三兩成叢而出者。必密而重。其後多變癢塌。費氏曰。若皮中窠粒。雖不甚多。色紅不至於紫。而地界不分。身熱未退者。宜托裡清涼。或神功散。加蟬蛻地丁。如唇舌赤色白胎者。加酒炒黃芩黃連。
凡小兒發頭瘡。或原有遺毒。日久不愈。而因近鄰痘瘡傳染。既觸痘氣。忽然發熱。患痘者為甚重。若痘輕稀。則十中可救一二。重則必死。朱氏曰。凡患頑瘡未愈。或新愈而見點者。此陽毒也。(有頑瘡已愈後。其嫩皮出瘡攢。聚如堆粟者。是肌表毒延漫出。非內毒之所為也。
白話文:
對於剛開始出現的痘疹,應該評估它們間隔的距離有多遠,以及有多少個。如果距離在三到五寸之間,那一定會輕微且稀疏,不必服用藥物。如果距離在一到二寸之間,則比較密集,應隨著痘疹進行治療。如果三個兩個成羣出現,那一定會密集且嚴重。之後可能會變為癢疹或塌陷。費氏說,即使皮膚中的小顆粒不多,但顏色紅而不紫,而且邊界不明,身體仍發熱未退,應該使用託裡清涼或神功散,加上蟬蛻和地丁。如果嘴脣和舌頭的紅色部分有白色胎記,則需加入酒炒黃芩和黃連。
對於小孩出現頭部疹子,或是原本就存在遺毒,長期無法痊癒,又因鄰近的痘疹傳染,接觸了痘疹的氣息,突然發熱,患痘的孩子情況會更嚴重。如果痘疹輕微稀疏,那麼有十分之機會可以救活一半。如果病情嚴重,則很可能死亡。朱氏說,對於長期未癒的頑固疹子,或是新癒後又出現點狀疹子的,這就是陽毒的表現。(有時候,頑固疹子已經痊癒,新的嫩皮卻出現疹子,聚集如堆積的穀粒,這是皮膚表面的毒素擴散出來,而非體內的毒素所導致的。)
故謂之陽毒。)但瘡不幹收。不枯燥。雖重不死。初發時。勿攻發。只宜費氏清熱解毒湯。如痘得潤松。必易起發。如諸證平準者。用法如常。
白話文:
所以稱為陽毒。但是如果瘡口不能乾燥收斂,即使病情嚴重也不會死掉。在剛開始出現症狀的時候,不要進行攻擊或引發病症,只需要服用費氏清熱解毒湯即可。如果痘痘變得柔軟鬆弛,就容易生長起來。如果是其他症狀都正常的情況下,使用方法和通常一樣。
2. 見苗三日虛證用方
參耆飲(乃保元湯),專治元氣虛弱。精神倦怠。肌肉柔嫩。面青㿠白。飲食少進。睡臥寧靜。而不振者。不分已出未出者皆服。
人參(一錢),黃耆(二錢),甘草(五分初熱生用出定炙用)
上三味。用水一鍾。姜一片。煎四分。不拘時服。未見點前。加紫蘇防風白芷。見點之後。加川芎桔梗。見點四日之後。重用此湯。隨病加減處治。若四五日間。手足厥冷。冰硬不起。加丁子肉桂黃耆川芎。
白話文:
参耆飲(乃保元湯)
功效: 专治元气虚弱,精神倦怠,肌肉松软,面色苍白,食量减少,睡眠安稳,却提不起精神的人。不论产前产后皆可服用。
配方:
- 人参(一钱)
- 黄芪(二钱)
- 甘草(五分,先用热汤泡软后生用,出定后用文火炙用)
用法:
- 将上述三味药材,用一钟水,加一片生姜,煎煮至原量的四分之一,不拘时间服用。
- 产前未见血前,加紫苏、防风、白芷。
- 产后见血之后,加川芎、桔梗。
- 产后四天之后,若症状未见改善,则需重用此汤。
- 此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减其他药材。
- 若服药四五天后,出现手脚发凉,冰冷僵硬,无法活动的情况,则需加丁香、肉桂、黄芪、川芎。
固陽散火湯,痘瘡出形。如平日。皮膚正色者吉。若瘡色常帶豔。而面色赤。其後多癢塌。而不可救也。但見帶豔者。即防後日癢塌之變。用此湯治之。
人參,黃耆,甘草,歸尾,升麻,葛根,連翹,防風,生地,木通,荊芥
上十一味。水煎服。一方色白皮薄者。去荊芥生地。加茯苓白朮各五分。如與此湯。豔色已退者。唯補益氣血為要。
白話文:
固陽散火湯適用於痘瘡出現,情況如常,皮膚正常顏色者,預後良好。但若痘瘡顏色常帶鮮豔,且面色發紅,則日後容易出現瘙癢潰爛,難以救治。只要看到痘瘡顏色鮮豔,就要預防日後瘙癢潰爛的變化。可用此湯治療。
藥方包括人參、黃耆、甘草、歸尾、升麻、葛根、連翹、防風、生地、木通、荊芥。將以上十一味藥材水煎服用。若患者皮膚顏色偏白,則去掉荊芥和生地,加入茯苓和白朮各五分。如果痘瘡鮮豔的顏色已退,則只需補益氣血即可。
人參歸耆湯,治痘頂不起。血不紅活。雖為漿。而皮薄色白。氣血不足證。
黃耆(一錢五分),人參(一錢),甘草(八分),當歸(一錢),川芎(一錢),官桂(三分),山楂(八分),紅花(酒洗),白朮(糯米水洗八分)
上九味。姜一片。水煎溫服。如氣滯者。少加木香。
人參調中湯,若痘見苗已定。而吐瀉猶不止。恐損脾胃。兼與七味豆蔻丸。或參苓白朮散類。
白話文:
人參歸耆湯及人參調中湯 方劑說明:
人參歸耆湯
此方用於治療痘疹發不出來的症狀。患者表現為血色不紅潤、活力不足,雖然有膿漿,但皮膚薄、顏色蒼白,這是由於氣血不足所導致。
方劑組成:
- 黃耆(1錢5分)
- 人參(1錢)
- 甘草(8分)
- 當歸(1錢)
- 川芎(1錢)
- 官桂(3分)
- 山楂(8分)
- 紅花(酒洗)
- 白朮(糯米水洗 8分)
用法:以上九味藥材,加入薑片一片,水煎溫服。若患者有氣滯的現象,可以少加一些木香。
人參調中湯
此方用於治療痘疹已經發出來,但仍然持續嘔吐、腹瀉,擔心會損傷脾胃的症狀。
建議同時配合服用七味豆蔻丸或參苓白朮散等藥物。
人參,黃耆(炙),白朮,甘草,木香,白芍(酒洗),陳皮
上七味。水一鍾。棗一枚煎服。
錢氏白朮散,治因吐瀉脾胃虛。而出不快者。
人參,白朮,茯苓,木香,藿香,乾葛,甘草
上七味。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治氣虛出不快者。
黃耆(二錢),人參,白朮,當歸,柴胡,升麻,陳皮(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共八味。生薑煎服。
白話文:
人參、黃耆(用酒炙)、白朮、甘草、木香、白芍(用酒洗)、陳皮,這七味藥材,用水一碗煎煮,加入一枚大棗,服用。此為錢氏白朮散,用於治療因嘔吐腹瀉導致脾胃虛弱,並伴隨身體不適者。
人參、白朮、茯苓、木香、藿香、乾葛、甘草,這七味藥材,水煎服用。此為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氣虛導致身體不適者。
黃耆(二錢)、人參、白朮、當歸、柴胡、升麻、陳皮(各一錢)、甘草(五分),共八味藥材,用生薑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