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四 (5)
卷四 (5)
1. 附痘內夾痧一逆證
東府一侯家公子,年才三歲,染痘於戊午二月上旬,一夜發熱,次早忽然左手腫如瓜,已過曲池,眾醫不韻其事,而妄療之,驟然驚搐無度,煩悶非常,三日使人延余往診之。身不甚熱,而時搐時白吊,吐利一兩行,面色㿠白,頭汗如濡,唇舌淡紫,神情恍惚,眉宇不宣。
照燭觀之,左手掀腫如白疹者,如有如無,隱隱似迷,頭額兩頤,赤點如蚊咬蚤斑者,隱躍於皮下矣,是非難認,眾皆疑之。余曰:是即痘也,是甚為逆,無策可施,唯待屬纊。凡左手先掀腫者痧證也,痘夾痧出,而速退者,梟邪自解,否則痘毒郁遏不宣,不能發越於肌標,是謂鬱伏,古來絕無治法,明四日應告變。侯殷勤請治,余峻辭之,乃進敗毒和中散二貼。侯問曰:今夜何如?曰:無慮矣。
凡痘鬱而不出者,三日斃,其期在明日。翌日果然,發始可下,而不下必死矣。痘出二三日,大熱大便秘者,若下之少遲,則煩躁不定,胃爛口臭,口角流血,白睛紅赤,腹脹喘滿,身發紫皰而死矣。所謂痘瘡,首尾不可下之說,又一偏之見也。若唇舌滋潤者,雖見危證,忌妄下,必殺人。費氏曰:發始已放點,有唇裂掀腫,甚有焦黑如煤,或口中穢氣不堪,或舌起芒刺,此毒火犯胃,急宜重以清火涼血解毒,必攻之,瀉黃納穀散加大黃主之,或清涼攻毒飲可參考。
如伏火伏毒,燥炙於內,煩躁悶亂,身無暫安放,而痘苗反如水珠,所謂揚湯止沸,不如灶底抽薪。凡痘內火燔灼,則須急投清火,以撲滅火褐焉,其痘自松突焉。朱氏曰:痘出若瘡白起㿠色,唇舌赤紅非虛,三日後漸變紅紫,尚作虛治,誤人不淺,急宜清涼解毒,清熱解毒湯,甚者清涼攻毒飲可參考。
凡痘瘡初出,當視其相去遠近多少何如,相去三五寸一粒者,必輕而稀,勿服藥,如相去一二寸者,頗密,隨痘治之,如三兩成叢而出者,必密而重,其後多變癢塌。費氏曰:若皮中窠粒,雖不甚多,色紅不至於紫,而地界不分,身熱未退者,宜托裡清涼,或神功散,加蟬蛻地丁,如唇舌赤色白胎者,加酒炒黃芩黃連。
凡小兒發頭瘡,或原有遺毒,日久不愈,而因近鄰痘瘡傳染,既觸痘氣,忽然發熱,患痘者為甚重,若痘輕稀,則十中可救一二,重則必死。朱氏曰:凡患頑瘡未愈,或新愈而見點者,此陽毒也。(有頑瘡已愈後,其嫩皮出瘡攢,聚如堆粟者,是肌表毒延漫出,非內毒之所為也。
故謂之陽毒。)但瘡不幹收,不枯燥,雖重不死,初發時,勿攻發,只宜費氏清熱解毒湯,如痘得潤松,必易起發,如諸證平準者,用法如常。
白話文:
[對於一種特殊情況,痘疹內部夾雜著痧症]
東城有一戶侯姓人家的公子,只有三歲,在戊午年的二月上旬感染了痘疹。一天晚上突然發高燒,到了第二天早上,他的左手腫脹得像個瓜一樣,而且已經蔓延過了手肘。當時許多醫生都不明白這是什麼病,就胡亂地進行治療。隨後,孩子開始無休止的驚嚇抽搐,非常煩躁不安。三天後,侯家人請我去診斷。我檢查後發現,他身體並不是特別熱,但是時常會抽搐,臉色慘白,頭上一直冒汗,嘴脣和舌頭呈現淡紫色,精神恍惚,眉頭緊鎖。
我仔細觀察,發現他左手的腫脹就像白疹,但又不是很明顯,隱隱約約的。而在他的額頭和兩側面頰,有些像是被蚊子叮咬留下的紅點,隱藏在皮膚下面。這種情況讓人難以辨識,大家都感到困惑。我告訴他們,這就是痘疹,但非常嚴重,基本上沒有治療的方法,只能等待自然好轉或惡化。通常,如果左手先出現腫脹,那可能是痧症。痘疹夾雜著痧症,如果能快速消退,那麼痧邪可以自行解除;否則,痘疹的毒性就會被抑制在體內,無法從肌膚表面釋放出來。
這種情況叫做鬱伏,從古至今都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預計第四天病情就會發生變化。侯先生十分殷勤地請求我治療,但我嚴詞拒絕,只開了兩帖敗毒和中散。侯先生問我今晚會怎樣,我回答說,不用擔心了。
一般來說,如果痘疹被抑制住無法釋放,三天後就會死亡。而這個孩子的確在隔天就去世了。痘疹剛開始出現時,如果無法順利發展,必然會導致死亡。痘疹出現二到三天,如果體溫非常高且大便乾結,如果稍微拖延治療,就會出現煩躁不安、口腔腐爛、口臭、嘴角出血、眼睛充血、腹部脹大呼吸困難、身上出現紫色水泡等症狀,最終死亡。人們常說,痘疹在初期和末期都不能進行排便,這是一種偏見。如果孩子的嘴脣和舌頭保持濕潤,即使出現危險症狀,也不要輕易進行排便,否則會造成更大的危害。
費氏指出,痘疹開始出現後,如果嘴脣乾裂、腫脹嚴重,甚至呈焦黑色,或者口腔內有難聞的氣味,或者舌頭上長出芒刺,這表示毒性火氣侵入胃部,必須立即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如瀉黃納穀散,加入大黃作為主要成分,或者考慮使用清涼攻毒飲。
如果體內火氣和毒性潛伏,導致煩躁不安,痘疹看起來像水珠一樣,這時應該採取「揚湯止沸,不如竈底抽薪」的策略,對抗體內的火氣。只要痘疹內部的火氣被清除,痘疹自然就會緩解。朱氏指出,如果痘疹表面出現白點,嘴脣和舌頭呈現紅色,這並不是虛弱的表現。如果三天後痘疹逐漸變成紅紫色,仍然按照虛弱處理,可能會誤導治療。這種情況下,應該使用清涼解毒的藥物,如清熱解毒湯,嚴重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清涼攻毒飲。
痘疹初期出現時,要觀察痘疹之間的距離和數量。如果痘疹間隔三到五寸,數量不多,通常情況較輕,不需要服用藥物。如果痘疹間隔在一到兩寸之間,數量較多,需要根據痘疹的狀況進行治療。如果痘疹密集地聚集在一起,通常情況較重,後期可能會出現癢塌等併發症。
如果孩子的頭部出現瘡疹,或者原本就有遺留的毒性,長期未能治癒,而由於鄰近地區痘疹的傳染,接觸到痘疹病毒後突然發燒,患痘疹的孩子病情會非常嚴重。如果痘疹較輕,十個孩子中可能有一兩個可以救活;但如果病情嚴重,孩子就會死亡。朱氏指出,如果患有頑固性瘡疹未能治癒,或者剛剛治癒就出現痘疹,這可能是陽毒。只要瘡疹不乾燥、不萎縮,即使病情嚴重也不會死亡。在痘疹初期,不要進行強烈的治療,只需要使用費氏清熱解毒湯。如果痘疹得到充分的滋潤,通常可以順利發育。如果痘疹的症狀平穩,可以按照常規方法進行治療。
2. 見苗三日虛證用方
參耆飲(乃保元湯),專治元氣虛弱。精神倦怠。肌肉柔嫩。面青㿠白。飲食少進。睡臥寧靜。而不振者。不分已出未出者皆服。
人參(一錢),黃耆(二錢),甘草(五分初熱生用出定炙用)
上三味。用水一鍾。姜一片。煎四分。不拘時服。未見點前。加紫蘇防風白芷。見點之後。加川芎桔梗。見點四日之後。重用此湯。隨病加減處治。若四五日間。手足厥冷。冰硬不起。加丁子肉桂黃耆川芎。
固陽散火湯,痘瘡出形。如平日。皮膚正色者吉。若瘡色常帶豔。而面色赤。其後多癢塌。而不可救也。但見帶豔者。即防後日癢塌之變。用此湯治之。
人參,黃耆,甘草,歸尾,升麻,葛根,連翹,防風,生地,木通,荊芥
上十一味。水煎服。一方色白皮薄者。去荊芥生地。加茯苓白朮各五分。如與此湯。豔色已退者。唯補益氣血為要。
人參歸耆湯,治痘頂不起。血不紅活。雖為漿。而皮薄色白。氣血不足證。
黃耆(一錢五分),人參(一錢),甘草(八分),當歸(一錢),川芎(一錢),官桂(三分),山楂(八分),紅花(酒洗),白朮(糯米水洗八分)
上九味。姜一片。水煎溫服。如氣滯者。少加木香。
人參調中湯,若痘見苗已定。而吐瀉猶不止。恐損脾胃。兼與七味豆蔻丸。或參苓白朮散類。
人參,黃耆(炙),白朮,甘草,木香,白芍(酒洗),陳皮
上七味。水一鍾。棗一枚煎服。
錢氏白朮散,治因吐瀉脾胃虛。而出不快者。
人參,白朮,茯苓,木香,藿香,乾葛,甘草
上七味。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治氣虛出不快者。
黃耆(二錢),人參,白朮,當歸,柴胡,升麻,陳皮(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共八味。生薑煎服。
白話文:
[見到疹子三天後虛弱症狀的處方使用]
「參耆飲」(也就是「保元湯」),專門治療元氣虛弱。精神疲憒,肌膚柔嫩,臉色蒼白無華,食慾不振,睡眠安靜卻無法振作,無論疹子是否已經出現都能服用。
人參(約3克),黃耆(約6克),甘草(約1.5克,在疹子初期生用,在疹子出現確定後炙用)。
以上三種藥材,加入一碗水和一片薑,煮至剩下四分之一,不拘時間隨時服用。在疹子出現前,可以添加紫蘇、防風、白芷。疹子出現後,可以添加川芎、桔梗。疹子出現四天後,可加重使用此湯,根據病情增減藥材。如果在第四、五天時,四肢冰冷,僵硬無法活動,則需添加丁香、肉桂、黃耆、川芎。
「固陽散火湯」,治療痘疹出現形態正常,皮膚顏色正常的患者是好預兆。若疹子顏色鮮豔,且臉色發紅,後期多會有癢、凹陷的情況,難以救治。只要發現顏色鮮豔,就要防備後期癢、凹陷的變化,使用此湯進行治療。
人參、黃耆、甘草、歸尾、升麻、葛根、連翹、防風、生地、木通、荊芥。
以上十一種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皮膚顏色偏白、皮膚較薄的患者,去掉荊芥和生地,添加茯苓和白朮各約1.5克。如果服用此湯後,鮮豔的顏色已經消退,則主要需要補益氣血。
「人參歸耆湯」,治療痘疹尖端不起,血液不活絡,雖然已經化膿,但皮膚薄且顏色蒼白,顯示氣血不足的症狀。
黃耆(約4.5克)、人參(約3克)、甘草(約2.4克)、當歸(約3克)、川芎(約3克)、官桂(約0.9克)、山楂(約2.4克)、紅花(酒洗)、白朮(糯米水洗約2.4克)。
以上九種藥材,加入一片薑,用水煎煮溫熱後服用。如果氣滯,可少量添加木香。
「人參調中湯」,如果疹子已經出現,但嘔吐、腹瀉仍然不停止,可能損傷脾胃,同時使用七味豆蔻丸,或參苓白朮散類。
人參、黃耆(炙)、白朮、甘草、木香、白芍(酒洗)、陳皮。
以上七種藥材,加入一碗水和一顆棗,煎煮後服用。
「錢氏白朮散」,治療因為嘔吐、腹瀉導致脾胃虛弱,疹子出得不順暢的患者。
人參、白朮、茯苓、木香、藿香、乾葛、甘草。
以上七種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補中益氣湯」,治療氣虛,疹子出得不順暢的患者。
黃耆(約6克)、人參、白朮、當歸、柴胡、升麻、陳皮(各約3克)、甘草(約1.5克)。
以上八種藥材,加入生薑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