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辨見苗三日諸證

嘗謂痘初見點。便顴顏色榮枯。蓋皮膚黃紅白。而明瑩者。氣血相旺也。然推察頭面之諸位。以預知吉凶悔吝之由。左頰屬於肝。右頰屬於肺。正額屬於心。下頦屬於腎。鼻屬於脾。正額者太陽脈之所會。唇頰陽明脈之所經。兩耳兩傍。少陽脈之所過。夫痘為陽毒。故隨陽而見於面也。

然陽明胃與大腸。積陳為朽。氣血俱多。故先於口鼻兩傍。人中上下。兩腮年壽之間。先出先脹。先漿先靨者吉。反之他處先見者。為險為逆矣。先現一點血。其色淡紅而大者稀。紅赤而小者密也。敷點既定。貴圓淨。而嫌破碎。貴高聳。而嫌平塌。貴稀疏。而嫌稠密。唯出要參差。

白話文:

古人認為,痘疹初發時,臉頰的顏色變化可以反映身體狀況。皮膚呈現黃、紅、白,且光彩照人,說明氣血旺盛。根據面相學,左頰與肝臟相關,右頰與肺臟相關,額頭與心臟相關,下巴與腎臟相關,鼻子與脾臟相關。額頭是太陽經脈匯集之處,嘴唇和臉頰是陽明經脈經過之處,耳朵兩側是少陽經脈經過之處。痘疹是陽毒,所以會出現在面部。

陽明經脈與胃和腸道相關,氣血較為充盈,因此痘疹先在口鼻兩側、人中上下、兩腮、年壽之間出現,先出疹、先發脹、先起漿、先長靨者,預示著吉兆。反之,痘疹先出現在其他部位,則預示著凶險。痘疹初發時,如果出現血點,顏色淡紅且較大者,預示著稀疏;顏色紅赤且較小者,預示著密集。痘疹發展過程中,圓潤光潔者為吉,破裂者為凶;高聳者為吉,扁平者為凶;稀疏者為吉,密集者為凶。痘疹的出現最好參差不齊。

耳後項頸心胸。少於他處為佳。眉稜兩顴額前。先潤不滯為妙。

蓋放苗三日。而生死判然。候之其關竅。全在面部。面諸陽之會。天庭印堂為第一。最面部吃緊處。出痘首尾。不過論氣血毒三者。夫元氣者。以胃氣養之。故能食。脾胃健固。則元氣勝毒。應期收功。故一二日先見。四五日先長。七八日先漿。十十一日先靨。若不能食者。

毒勝元氣。則內攻外剝為逆。如痘碎密。而黯灰空瘡者。即死症也。凡眼部以下先見。二三相連出。唇舌紅潤滋潤者。毒無內擁。朝見點。而暮礙手。色淡紅滋潤。而身熱漸減者。吉兆也。

痘已出。成形者氣也。成暈者血也。兩者均可驗吉凶。決生死。世醫何專言血。而不及氣。氣無形難見。血有形易見。故診氣血之法。痘窠尖圓光活者。氣之充拓也。根暈收緊紅活者。血之榮養也。故見苗色乾枯涸澀者。血虛也。頂陷不突者。氣虛也。塌陷者。氣離也。根散者。

白話文:

痘瘡長在耳後、頸項、心胸部位比較好,其他地方則較差。眉稜、兩顴、額頭等部位,先濕潤不阻塞為佳。

痘苗種下三天後,生死便已分明,觀察痘疹的關竅,全在面部。面部是諸陽之會,天庭、印堂為最要緊的地方。痘瘡的出現和發展,主要看氣、血、毒三者。元氣靠胃氣滋養,所以要能吃東西。脾胃健壯,則元氣強盛,能抵禦毒邪,按時收功。因此,一、兩天先出現痘苗,四、五天先長大,七、八天先出漿,十、十一天先結痂。如果不能吃東西,

毒邪勝過元氣,就會由內向外攻擊,形成逆症。例如痘瘡密集,顏色暗灰,形成空洞,就是死症。凡是眼部以下部位先出現痘瘡,而且二、三個痘瘡相連,唇舌紅潤滋潤,表示毒邪沒有內攻,是好的徵兆。早上出現痘疹,晚上手腳還能活動,顏色淡紅滋潤,身體發熱逐漸減退,都是吉兆。

痘瘡已經出現,形成凸起的形狀,是氣盛的表现;形成晕圈,是血旺的表现。两者都能用来判断吉凶,决定生死。世俗医师只注重血,而忽略了氣,氣无形难見,血有形易見。所以观察氣血的方法,痘瘡尖圓光活,是氣充盈的表现;根部晕圈收紧紅活,是血旺盛的表现。所以看到痘苗颜色干燥枯萎,是血虛的表現;頂部凹陷不突出,是气虚的表現;痘瘡塌陷,是氣離的表現;根部散開,是血虛的表現。

血離也。灰白者。氣滯血衰也。焦褐者。血枯也。黑者。毒滯而血乾也。紅變白。白變黃者生。紅變赤。赤變紫。紫變黑者。雖作窠。而毒沉伏也。發始四日必死。見點隱躍覆沒者。六日必死。

白話文:

血液離開了身體。灰色或白色是因為氣血阻塞、衰退所致。棕色則表示血液已經乾涸。黑色代表毒素積聚且血液乾燥。如果皮膚上的紅色轉為白色,再轉為黃色,就表示病情有所好轉;但如果紅色轉為深紅色,深紅色又轉為紫色,最後變成黑色,那麼即使形成腫塊,但毒性仍然潛藏在裡面。若出現這種情況,在病發後第四天就會死亡。如果斑點時隱時現、忽明忽暗,到了第六天必定會死亡。

2. 辨虛痘治例

凡見點淡白者。屬氣虛。過赤者。屬熱毒吐瀉者。屬內虛。便秘者。屬內實。汗出如濡者。屬表虛。肌膚乾枯者。屬表實。謂之初發之六候。唇舌滋潤者。氣血和平。唇舌淡白者。氣血衰損。唇舌赤色者。熱實也。唇舌乾燥者。毒火盛也。唇舌燥裂者。毒火燎血中。白胎通明者。

梟炎甚於中。然唇舌微旨。亦有多端。舉其一二以示之。凡舌三十六品為病舌。二變為七十二舌。三變為一百四十餘舌。蓋三變決生死。如響之應於聲。唇十八品。亦依此例也。雖然。唇舌之候。秘藏累世。不敢妄傳。若欲得之。則宜入余門以請焉。

凡痘證。有似虛反實者。有似實反虛者。變證百出。千形萬狀。若欲體認變幻。先須知三項。翁氏曰。氣虛之證。初發身熱。手足厥冷。乍涼乍熱。精神倦怠。肌肉㿠白。飲食減少。四肢倦怠。睡臥安常。便清自調。虛症無疑。未見點前。用參耆飲。加輕揚發散。如紫蘇防風白芷。見點之後。用參耆飲。加川芎桔梗。見點四日之後。重用參耆飲。隨病加減處治。

白話文:

凡是看到舌苔淡白的人,屬於氣虛;舌苔過於紅色的人,屬於熱毒;吐瀉的人,屬於內虛;便秘的人,屬於內實;汗出如雨的人,屬於表虛;肌膚乾燥的人,屬於表實。這些都是疾病初發時的六種徵兆。嘴唇和舌頭滋潤,表示氣血平和;嘴唇和舌頭淡白,表示氣血衰損;嘴唇和舌頭呈紅色,表示熱實;嘴唇和舌頭乾燥,表示毒火旺盛;嘴唇和舌頭乾燥裂開,表示毒火灼傷血液。舌苔白而光亮,表示炎症嚴重,但嘴唇和舌頭略微有光澤,也可能有多種情況。我僅舉出其中一二種,作為示範。舌頭共有三十六種病態,變化後可變成七十二種,再變化則超過一百四十種。這三次變化決定生死,如同聲音的回響一樣。嘴唇也有十八種病態,也依此類推。雖然嘴唇和舌頭的變化隱藏著許多世代相傳的秘密,我不敢隨便傳授。如果你想學習,就應該進入我的門下,向我請教。

凡是出痘的症狀,有看似虛弱卻是實症的,也有看似實症卻是虛症的,變化多端,千奇百怪。如果你想了解這些變化,首先要掌握三點。翁氏說,氣虛的症狀是:初發時身體發熱,手腳冰涼,忽冷忽熱,精神疲倦,肌肉發白,食慾減退,四肢無力,睡眠正常,大便清暢,可以確定是虛症。在出痘之前,可以用人參黃耆湯,加入輕微發散的藥物,比如紫蘇、防風、白芷。出痘之後,可以用人參黃耆湯,加入川芎、桔梗。出痘四天后,再次使用人參黃耆湯,根據病情加減藥物進行治療。

夫痘有純虛者。有純實者。有先實而後轉虛者。有先虛而後轉實者。惟宜斟酌。要隨唇舌治之。丹溪捷徑全書曰。痘瘡出形如平日。皮肉正色者吉。若痘常帶豔(豔者說文好而美也)而赤。其後多致癢塌。不可救也。凡帶豔者。防後日塌癢之變。為一急著。宜用疏風固表消毒之藥。

使氣血充實。邪火漸退。正氣不虧。光松干收。如期不亂可也。固陽散火湯主之。翟繆類編曰。色白皮薄者。必用固陽散火湯主之。去荊芥生地。加白朮茯苓各五分。

白話文:

痘痘的類型很多,有虛弱型、實熱型、先實後虛型和先虛後實型。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並針對症狀用藥。

丹溪先生在《捷徑全書》中說:痘痘如果看起來很正常,顏色跟平常一樣,皮膚也健康,那就預示著會順利痊癒。如果痘痘經常呈現鮮豔的紅色,之後可能會很癢,並且潰爛,這就非常危險了。對於這種帶有鮮豔紅色的痘痘,要特別注意,因為它很可能演變成潰爛和瘙癢。要及時用疏風固表、消毒的藥物來治療,讓氣血充足,熱邪消退,正氣不虧,這樣痘痘才能順利發展,按時癒合。[固陽散火湯]就是一種適合治療這種情況的方劑。

翟繆先生在《類編》中說:如果痘痘顏色蒼白,皮膚薄,一定要用[固陽散火湯]治療。在原方中去掉荊芥和生地,加入白朮和茯苓各五分。

凡放苗僅有數粒。色不甚紅。亦不甚白。身體溫和。神情清爽。不暗慮者為順。然其囊窠。累日不見粗肥。皮薄不起者。宜防日後倒陷之患。管橓保赤曰。初出一二日。灰白頂陷不起。或起亦軟。而不礙手。根窠不紅活。身涼而靜。此虛寒證也。人參歸耆湯主之。氣滯者少加木香。

發熱見點之時。吐瀉者莫妄用澀藥。毒在上焦者。宜吐而解。毒在下焦者。宜泄而解。毒在中焦者。即從吐瀉而解。但宜發痘。如至出齊期。而不止者。宜止之。孟氏曰。千錢買痘前瀉。蓋言熱隨利減也。若痘見點已定。而吐瀉不止者。恐損脾胃。當用人參調中湯。七味豆蔻丸主之。

白話文:

在這裡,中醫正在描述如何辨識和處理嬰兒或兒童初期發病的症狀:

「初生時,只出現幾粒疹子,顏色既非鮮紅也非純白,身體溫和,精神清朗,無煩惱憂慮的表現為正常。然而,如果陰囊或膚褶在多日後仍看不到顯著的肥厚,皮膚薄且不起皺紋,則應防備後期可能發生的陷落問題。根據中醫理論,初生時,第一二天的疹子呈灰白色,頂部凹陷不起,或者即使起來也軟弱,但不影響觸感,根部周圍不紅腫,身體涼爽、安靜,這表明存在虛寒的證狀,適合使用人參、歸耆湯進行治療。對於氣滯的患者,可適量加入木香以促進氣流通暢。」

「當疹子開始出現時,如果伴有嘔吐、腹瀉等現象,不能隨意使用收斂藥物,因為這是身體排除毒素的自然反應。若毒素停留在上焦(胸腔),則應通過嘔吐的方式來排出;若停留在下焦(腹部),則需通過排便來排出;若停留在中焦(胃腸),則可通過嘔吐和腹瀉的方式來排出。當出現疹子時,如果疹子停止出現,但嘔吐和腹瀉仍持續,可能對脾臟和胃造成損害,應使用人參調中湯和七味豆蔻丸來調理。」

發始有心氣虛弱。而毒在胸中。嘔吐不止。水食不入者。須急吐之。如當吐而不吐。則必死。吐法忌瓜蒂豆豉之類。必動內氣。轉生煩劇。朱氏曰。有可吐者吐之。吐中有發散意存焉。滴水不入。毒壅氣道者。宜吐之。飲食停痰。形色生變。陽氣鬱遏也。宜吐之。氣虛多汗者則忌。(吐方用法口訣)

白話文:

如果一開始就感到心氣虛弱,而毒素積聚在胸腔,導致不停嘔吐,無法進食飲水,就必須緊急催吐。若該吐而不吐,必死無疑。催吐時要忌用瓜蒂、豆豉等,以免刺激內氣,造成更嚴重的病症。朱氏醫家說,可以催吐的情況就應當吐,其中包含了發散毒氣之意。若滴水不進,毒素阻塞氣道,也應當催吐。若飲食停滯,痰濕積聚,導致面色蒼白,陽氣鬱結,也應當催吐。但氣虛多汗者則不宜催吐。

3. 附可吐一治驗

浪華。阿彌陀池。雛僧年十一歲。出痘於甲辰之春。初熱悠悠。至出齊期。嘔吐不止。始事醫兩三子。以半夏瀉心。或小半夏加茯苓之類。其吐愈劇。而加以唾血。相俱驚惶。以為不治辭去。已至五朝。邀余。往診之。煩悶不寧。水食下咽即吐。時發狂妄。狀如醉酒。或歌。

或笑。神氣困憊。終日不寢。面色㿠白。痘苗隱隱。欲出不出。且唇淡紅。舌白胎通明。手足微涼。便是元氣虛弱。不能發越毒邪於皮膚。而毒在胸中也。治法宜吐。不早圖之。則必至噬臍。幸任余所處。則百無一慮。滿坐大喜。仍用家法吐藥探之。則吐白沫二三口。神氣略快。

白話文:

浪華,阿彌陀池。有個小和尚,年紀十一歲,在甲辰年春天出痘。一開始發燒只是輕微的熱度,到了應該出齊痘疹的時候,卻不停嘔吐。一開始找了兩三位醫生看診,他們用半夏瀉心,或者用小半夏加上茯苓之類的藥方,結果嘔吐更加劇烈,還吐血。醫生們都嚇壞了,認為無法醫治就離開了。

過了五天,他們才邀請我前去診治。小和尚煩躁不安,喝水吃東西都會吐,偶爾還會發狂,像喝醉酒一樣,不是唱歌就是笑,精神萎靡,整日不眠,臉色蒼白,痘疹隱隱約約,似乎要出來卻又出不來。而且嘴唇淡紅,舌頭白苔清晰可見,手腳微微發涼。

這是因為元氣虛弱,無法將毒邪發散到皮膚上,毒素都積在胸中。治療方法應該是用藥吐出毒素,如果拖延時間不治療,就會後悔莫及。幸好他們信任我,讓我治療,大家都很高興。我按照家傳的吐藥方給他服用,他吐出兩三口白沫,精神稍微好轉。

再吐之。則思食貪眠。乃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與之。已至六朝。精神爽。睡臥寧。痘囊發峻突之勢。至七八朝。漿色勃勃。紅暈光澤。諸症順美。十二日而全愈。因書以為握匕者之一模云。

痘已出。實熱末盡解。而早用溫補。則熱毒蘊蓄。轉至煩劇。細察其形。詳驗其色。識見不真。先迷嚮往之途。聶氏曰。察其痘形。淡淡在皮下。不見紅活。唇淡面白。或帶青。脈亦遲緩。雖煩躁驚狂譫語。亦是血氣虛。而送毒氣不出者也。溫中益氣湯主之。

氣虛痘症。父母能守禁忌。醫用藥不誤。調燮順候。則元氣充實。腠理堅固。脾胃強健。飲食如常。二便清調。不問已出未出之證。先以氣虛。為施治之要。朱氏曰。凡一發熱。遂頭溫足冷。不渴便溏。面色㿠白。或瀉利青谷。嘔食不化。兼身熱呵欠等證。乃氣虛也。宜益氣湯。加減與之。或錢氏白朮散。加黃耆。四日後。去葛根。加黃耆肉桂。

白話文:

如果再次出現嘔吐的情況,可能表示胃口過好或者睡眠過多,這時候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進行調整。經過六天的治療後,病人的精神會變得清爽,睡眠品質也會改善。痘疹會呈現突出且峻峭的形態,到第七第八天時,痘疹中的漿液會變得充滿活力,紅潤有光澤,各種症狀都趨於良好,到第十二天就能完全痊癒。這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可以用來作為使用藥物的參考範例。

當痘疹已經出現,但仍然有沒有完全消散的熱毒,若過早使用溫補的方法,可能會使熱毒積聚,引發更嚴重的症狀。觀察痘疹的形狀和顏色,如果觀察不準確,可能會導致錯誤的診斷和治療。聶氏指出,如果痘疹在皮膚下淡淡的,看不出紅潤的跡象,嘴脣和臉色蒼白,甚至有青色,脈搏緩慢,即使有煩躁、驚慌、胡言亂語的情況,也可能只是因為血氣虛弱,無法排除毒素。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進行治療。

對於氣虛引起的痘疹,如果父母能夠遵守禁忌,醫學人員的治療方法正確,並保持調節和順應,那麼病人的元氣就會得到充實,皮膚的保護層(腠理)也會變得堅固,胃和脾的功能也會變得強壯,飲食習慣也會恢復正常,排泄系統也會保持清調。無論是痘疹已經出現還是尚未出現,首要考慮的都是氣虛,這是治療的關鍵。朱氏提到,當病人發熱,卻頭部溫暖而腳部寒冷,沒有口渴的感覺,大便稀軟,面色蒼白,或者出現拉肚子、青谷,以及食後不消化、發熱、打呵欠等症狀,這都是氣虛的表現。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益氣湯進行治療,也可以根據情況加以調整。或者可以使用錢氏的白朮散,加上黃耆,四天後去掉葛根,加入黃耆和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