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四 (3)
卷四 (3)
1. 辨見苗三日諸證
嘗謂痘初見點,便顴顏色榮枯。蓋皮膚黃紅白,而明瑩者,氣血相旺也。然推察頭面之諸位,以預知吉凶悔吝之由。左頰屬於肝,右頰屬於肺,正額屬於心,下頦屬於腎,鼻屬於脾。正額者太陽脈之所會,唇頰陽明脈之所經,兩耳兩傍,少陽脈之所過。夫痘為陽毒,故隨陽而見於面也。
然陽明胃與大腸,積陳為朽,氣血俱多,故先於口鼻兩傍,人中上下,兩腮年壽之間,先出先脹,先漿先靨者吉。反之他處先見者,為險為逆矣。先現一點血,其色淡紅而大者稀,紅赤而小者密也。敷點既定,貴圓淨,而嫌破碎,貴高聳,而嫌平塌,貴稀疏,而嫌稠密。唯出要參差。
耳後項頸心胸,少於他處為佳。眉稜兩顴額前,先潤不滯為妙。
蓋放苗三日,而生死判然。候之其關竅,全在面部。面諸陽之會,天庭印堂為第一。最面部吃緊處,出痘首尾,不過論氣血毒三者。夫元氣者,以胃氣養之,故能食。脾胃健固,則元氣勝毒,應期收功。故一二日先見,四五日先長,七八日先漿,十十一日先靨。若不能食者,
毒勝元氣,則內攻外剝為逆。如痘碎密,而黯灰空瘡者,即死症也。凡眼部以下先見,二三相連出,唇舌紅潤滋潤者,毒無內擁。朝見點,而暮礙手,色淡紅滋潤,而身熱漸減者,吉兆也。
痘已出,成形者氣也,成暈者血也。兩者均可驗吉凶,決生死。世醫何專言血,而不及氣。氣無形難見,血有形易見。故診氣血之法,痘窠尖圓光活者,氣之充拓也。根暈收緊紅活者,血之榮養也。故見苗色乾枯涸澀者,血虛也。頂陷不突者,氣虛也。塌陷者,氣離也。根散者,
血離也。灰白者,氣滯血衰也。焦褐者,血枯也。黑者,毒滯而血乾也。紅變白,白變黃者生。紅變赤,赤變紫,紫變黑者,雖作窠,而毒沉伏也。發始四日必死,見點隱躍覆沒者,六日必死。
白話文:
曾經有人說,當痘疹剛開始出現時,我們可以觀察臉部顏色的變化來預測病況。臉上皮膚呈現健康的黃紅色,這是氣血旺盛的表現。然而,我們更進一步地觀察頭部各部位,來預測病情的發展。左臉反映肝臟狀況,右臉反映肺部狀況,額頭反映心臟狀況,下巴反映腎臟狀況,鼻子反映脾臟狀況。額頭是太陽脈的交匯處,嘴脣和臉頰是陽明脈的途徑,兩耳旁邊是少陽脈的路徑。痘疹是一種陽性毒素,因此會在臉上呈現出來。
然而,陽明胃和大腸中積累的老廢物質,會使氣血旺盛,所以痘疹通常會先在口鼻兩側、人中上下、兩頰和鼻子周圍出現,先出現、先膨脹、先結痂是好的徵兆。如果痘疹先在其他部位出現,這就是危險的徵兆了。痘疹最初呈現一點血色,顏色淡紅且大的痘疹較稀少,紅色且小的痘疹較密集。痘疹一旦形成,應該圓滿乾淨,而不是破碎。痘疹應該高聳,而不是平塌。痘疹應該稀疏,而不是密集。痘疹的位置最好不規則。
耳後、頸部、心胸等部位痘疹較少是好事。眉毛、兩頰、額頭前部的痘疹先出現,並且潤澤不滯是好徵兆。
在痘疹出現三天後,病情的嚴重程度就可以判斷出來,關鍵在於面部。面部是所有陽脈的交匯處,天庭和印堂是最重要且緊張的地方。痘疹的整個過程,主要是看氣血和毒素的平衡。元氣由胃氣養護,所以病人能夠進食。如果脾胃健康,元氣就能抵抗毒素,並按時恢復。因此,痘疹在一兩天內就出現,四五天內就開始生長,七八天內就開始結痂,十到十一天內就開始脫落。如果無法進食,毒素就會壓倒元氣,造成內外雙重侵害,這是不好的徵兆。如果痘疹破碎且密集,顏色暗淡且有空洞,這就是致命的病症。如果痘疹在眼睛下方先出現,且兩三顆相連,脣舌紅潤滋潤,表示毒素沒有積聚在體內。如果早上出現痘疹,晚上就開始處理,顏色淡紅且滋潤,且體溫逐漸降低,這是好徵兆。
痘疹已經出現並成形,這是氣的作用。痘疹形成的暈圈,這是血的作用。這兩個都可以用來預測病情的吉凶,決定生死。為什麼醫學界只談論血,而不提氣呢?氣是無形的,難以看見;血是有形的,容易看見。因此,診斷氣血的方法是:痘疹呈尖圓形,光澤活潑,這是氣充足擴張的表現;根部暈圈緊縮紅潤,這是血養護的表現。因此,如果痘疹顏色乾燥晦澀,這表示血虛;痘疹頂部凹陷,沒有突出,這是氣虛的表現;痘疹塌陷,這是氣流失的表現;痘疹根部分散,這是血流失的表現;痘疹灰白色,這是氣滯血衰的表現;痘疹焦褐色,這是血枯竭的表現;痘疹黑色,這是毒素積聚且血液乾燥的表現。痘疹從紅色變成白色,再從白色變成黃色,這是生存的徵兆;痘疹從紅色變成紅色,再從紅色變成紫色,最後從紫色變成黑色,即使形成痘疹,但毒素已經深藏在體內,預示著第四天一定會死亡。如果痘疹隱藏或消失,預示著第六天一定會死亡。
2. 辨虛痘治例
凡見點淡白者,屬氣虛。過赤者,屬熱毒。吐瀉者,屬內虛。便秘者,屬內實。汗出如濡者,屬表虛。肌膚乾枯者,屬表實。謂之初發之六候。唇舌滋潤者,氣血和平。唇舌淡白者,氣血衰損。唇舌赤色者,熱實也。唇舌乾燥者,毒火盛也。唇舌燥裂者,毒火燎血中。白胎通明者,梟炎甚於中。然唇舌微旨,亦有多端。舉其一二以示之。凡舌三十六品為病舌,二變為七十二舌,三變為一百四十餘舌。蓋三變決生死,如響之應於聲。唇十八品,亦依此例也。雖然,唇舌之候,秘藏累世,不敢妄傳。若欲得之,則宜入余門以請焉。
凡痘證,有似虛反實者,有似實反虛者,變證百出,千形萬狀。若欲體認變幻,先須知三項。翁氏曰:氣虛之證,初發身熱,手足厥冷,乍涼乍熱,精神倦怠,肌肉㿠白,飲食減少,四肢倦怠,睡臥安常,便清自調,虛症無疑。未見點前,用參耆飲,加輕揚發散,如紫蘇防風白芷。見點之後,用參耆飲,加川芎桔梗。見點四日之後,重用參耆飲,隨病加減處治。
夫痘有純虛者,有純實者,有先實而後轉虛者,有先虛而後轉實者,惟宜斟酌,要隨唇舌治之。丹溪捷徑全書曰:痘瘡出形如平日,皮肉正色者吉。若痘常帶豔(豔者說文好而美也)而赤,其後多致癢塌,不可救也。凡帶豔者,防後日塌癢之變,為一急著,宜用疏風固表消毒之藥,使氣血充實,邪火漸退,正氣不虧,光松干收,如期不亂可也。固陽散火湯主之。翟繆類編曰:色白皮薄者,必用固陽散火湯主之,去荊芥生地,加白朮茯苓各五分。
凡放苗僅有數粒,色不甚紅,亦不甚白,身體溫和,神情清爽,不暗慮者為順。然其囊窠,累日不見粗肥,皮薄不起者,宜防日後倒陷之患。管橓保赤曰:初出一二日,灰白頂陷不起,或起亦軟,而不礙手,根窠不紅活,身涼而靜,此虛寒證也。人參歸耆湯主之。氣滯者少加木香。
發熱見點之時,吐瀉者莫妄用澀藥。毒在上焦者,宜吐而解。毒在下焦者,宜泄而解。毒在中焦者,即從吐瀉而解。但宜發痘,如至出齊期,而不止者,宜止之。孟氏曰:千錢買痘前瀉,蓋言熱隨利減也。若痘見點已定,而吐瀉不止者,恐損脾胃,當用人參調中湯,七味豆蔻丸主之。
發始有心氣虛弱,而毒在胸中,嘔吐不止,水食不入者,須急吐之。如當吐而不吐,則必死。吐法忌瓜蒂豆豉之類,必動內氣,轉生煩劇。朱氏曰:有可吐者吐之,吐中有發散意存焉。滴水不入,毒壅氣道者,宜吐之。飲食停痰,形色生變,陽氣鬱遏也,宜吐之。氣虛多汗者則忌。(吐方用法口訣)
白話文:
[辨識虛痘治療案例]
只要看到疹子呈現淡白色,這屬於氣虛;顏色過於鮮紅,表示有熱毒;如果同時有嘔吐或腹瀉,顯示內臟虛弱;若出現便祕,是內部有實熱;汗水如泉湧般冒出,這代表外表氣虛;肌膚乾燥枯萎,則是外表有實熱。這些都是剛開始發疹的六大徵兆。嘴脣和舌頭如果濕潤,說明氣血平和;若是淡白色,代表氣血衰弱;若是鮮紅色,則是實熱;若嘴脣和舌頭乾燥,表示火毒旺盛;若出現裂痕,火毒已在血液中肆虐。
白胎通明,說明體內炎症嚴重。然而,通過嘴脣和舌頭來判斷病情,其中的學問非常深奧,這裡只舉幾個例子。舌頭可變化出三十六種不同情況,兩次變化可產生七十二種,三次變化可達一百四十多種,三次變化基本可以決定生死,就像聲音和迴音一樣相對應。嘴脣也有十八種變化,同樣遵循這個原則。然而,通過嘴脣和舌頭來診斷病情,這是歷代積累的祕密,不能輕易傳授。若想學習,應進入我的門下求教。
對於痘疹,有的看似虛弱實際是實熱,有的看似實熱實際是虛弱,病狀千變萬化。若想了解這些變化,首先得知道三件事。翁氏曾說,氣虛的病狀,一開始會有發燒、四肢冰冷、忽冷忽熱、精神疲憊、肌膚呈現白皙、食慾下降、四肢無力、睡眠正常、排便順暢,這些都是虛弱的徵兆。在疹子出現前,可用人參耆飲加上輕揚發散的藥材,如紫蘇、防風、白芷等。疹子出現後,用人參耆飲加上川芎、桔梗。疹子出現四天後,加大人參耆飲的劑量,根據病情做適當調整。
痘疹有純虛、純實、先實後虛、先虛後實的情況,必須謹慎判斷,依據嘴脣和舌頭的狀況來治療。《丹溪捷徑全書》提到,痘疹的形狀和顏色與平時相同,這是好兆頭。但如果顏色過於鮮艷,之後可能導致疹子癢、塌陷,無法救治。對於顏色鮮豔的疹子,必須預防將來的癢、塌陷等變化,這是非常緊急的。應該使用疏風固表消毒的藥物,讓氣血充足,邪火逐漸消退,正氣不被侵蝕,疹子能正常結痂,保持正常的療程。《固陽散火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翟繆類編指出,顏色偏白、皮膚薄的患者,必須使用《固陽散火湯》,去掉荊芥、生地,加入白朮、茯苓各五分。
如果疹子只長了幾顆,顏色不特別紅也不特別白,身體溫暖、精神清醒,沒有什麼擔憂,這是順利的跡象。然而,如果疹子的包塊連續幾天都不見增大,皮膚薄且未隆起,必須預防將來可能的倒陷問題。管橓保赤說,疹子剛出來的一、兩天,顏色灰白、凹陷、無法隆起,即使隆起也很軟、不礙手,根部沒有紅潤的現象,身體涼爽而平靜,這是虛寒的病狀,《人參歸耆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如果氣滯,可少量加入木香。
發燒和疹子出現的時候,如果出現嘔吐或腹瀉,不要隨意使用收斂的藥物。如果熱毒在上焦,應該透過嘔吐來解毒;如果熱毒在下焦,應該透過腹瀉來解毒;如果熱毒在中焦,嘔吐和腹瀉都可以解毒。但只要疹子已經全部長出,就應該停止嘔吐和腹瀉。孟氏說,花一千錢買痘疹前的腹瀉,意思是說熱毒會隨著腹瀉而減少。如果疹子已經長出,但嘔吐和腹瀉還不停止,可能會損傷脾胃,應該使用《人參調中湯》和《七味豆蔻丸》。
如果一開始心氣虛弱,且熱毒在胸中,嘔吐不止,無法進食,必須立即嘔吐。如果不嘔吐,很可能會致命。嘔吐法不建議使用瓜蒂、豆豉等,因為這些會擾亂體內氣息,導致更嚴重的症狀。朱氏說,如果適合嘔吐,就應該嘔吐,嘔吐中有發散的意義。如果完全無法進食,熱毒阻塞氣道,應該嘔吐。如果飲食停滯、痰多,面色改變,這是陽氣受阻,應該嘔吐。但如果是氣虛多汗,就不適合嘔吐。(嘔吐方用法口訣)
3. 附可吐一治驗
浪華。阿彌陀池。雛僧年十一歲。出痘於甲辰之春。初熱悠悠。至出齊期。嘔吐不止。始事醫兩三子。以半夏瀉心。或小半夏加茯苓之類。其吐愈劇。而加以唾血。相俱驚惶。以為不治辭去。已至五朝。邀余。往診之。煩悶不寧。水食下咽即吐。時發狂妄。狀如醉酒。或歌。或笑。神氣困憊。終日不寢。面色㿠白。痘苗隱隱。欲出不出。且唇淡紅。舌白胎通明。手足微涼。便是元氣虛弱。不能發越毒邪於皮膚。而毒在胸中也。治法宜吐。不早圖之。則必至噬臍。幸任余所處。則百無一慮。滿坐大喜。仍用家法吐藥探之。則吐白沫二三口。神氣略快。再吐之。則思食貪眠。乃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與之。已至六朝。精神爽。睡臥寧。痘囊發峻突之勢。至七八朝。漿色勃勃。紅暈光澤。諸症順美。十二日而全愈。因書以為握匕者之一模云。痘已出。實熱末盡解。而早用溫補。則熱毒蘊蓄。轉至煩劇。細察其形。詳驗其色。識見不真。先迷嚮往之途。聶氏曰。察其痘形。淡淡在皮下。不見紅活。唇淡面白。或帶青。脈亦遲緩。雖煩躁驚狂譫語。亦是血氣虛。而送毒氣不出者也。溫中益氣湯主之。氣虛痘症。父母能守禁忌。醫用藥不誤。調燮順候。則元氣充實。腠理堅固。脾胃強健。飲食如常。二便清調。不問已出未出之證。先以氣虛。為施治之要。朱氏曰。凡一發熱。遂頭溫足冷。不渴便溏。面色㿠白。或瀉利青谷。嘔食不化。兼身熱呵欠等證。乃氣虛也。宜益氣湯。加減與之。或錢氏白朮散。加黃耆。四日後。去葛根。加黃耆肉桂。
白話文:
[附錄:一個有效的治療嘔吐的案例]
在過去,有個名叫浪華的小和尚,年僅十一歲,在甲辰年的春天得了痘疹。起初只是輕微發燒,但到了痘疹全部長出來的時候,他開始不停嘔吐。請了兩三位醫生來看,他們分別開了半夏瀉心湯或者小半夏加茯苓的藥方,但是嘔吐的情況反而更嚴重,甚至開始咯血,大家都非常恐慌,認為無法救治就離去了。到了第五天,我們被邀請去看診。
當時病人煩躁不安,任何食物和水一進嘴就吐出來,還會突然發狂,像喝醉酒一樣,時而唱歌,時而大笑,精神疲憊,整日無法入睡,臉色蒼白,痘疹隱約可見,像是想冒出來又出不來。而且他的嘴脣呈淡紅色,舌頭上有透明的白苔,手腳微微發涼。這表明他的體質虛弱,無法將毒素透過皮膚排出,而毒素正聚集在胸腔中。治療上應該採用催吐法。如果不盡早採取行動,情況可能會惡化。幸運的是,病人家屬信任我的判斷,那麼就不用過度擔心。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我使用家傳的催吐藥物進行治療,吐出了幾口白色的泡沫,病人的精神稍有好轉。
再次催吐後,他開始感到飢餓並渴望睡眠。接著我使用了補中益氣湯,調整劑量後給予病人。到了第六天,他的精神狀況明顯改善,睡得安穩,痘疹的症狀也開始顯著。到第七八天,痘疹的液體已經充盈,呈現健康的紅色和光澤,所有的症狀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到了第十二天,他完全康復了。因此,我記錄下這個案例,作為醫生們的參考。
當痘疹已經出現,實際的熱毒尚未完全消除,如果過早使用溫補的方法,熱毒就會積聚,導致病情加重。仔細觀察病人的外貌,詳細檢查他的顏色,如果辨識不清,就會誤入歧途。聶氏指出,觀察痘疹的形狀,如果呈現淡淡的皮下狀態,沒有紅潤的活力,嘴脣和臉色都偏淡,脈搏也較緩慢,即使有煩躁、驚嚇、狂言等症狀,也是因為血氣虛弱,導致毒素無法排出。應使用溫中益氣湯來治療。
對於氣虛型的痘疹,如果父母能夠遵守相關的禁忌,醫生用藥不出錯,調節得宜,那麼病人的元氣就能得到充實,肌膚變得堅固,脾胃功能強壯,飲食恢復正常,大小便也變得清暢。無論痘疹是否已經長出,首先考慮氣虛,並將此作為治療的重點。朱氏說,一旦發燒,頭部溫暖,腳部冰涼,不渴,排便稀軟,臉色蒼白,或者出現青色的大便,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消化,伴有身體發熱、打哈欠等症狀,這是氣虛的表現。應使用益氣湯,調整劑量後給予病人。或者使用錢氏白朮散,加上黃耆。四天後,去掉葛根,加入黃耆和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