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9)

1. 辨廣東人參

我邦自享保年中,有一種稱廣東人參者,人不詳其產處。嘗按本草綱目,有山漆者,張受孔醫便,謂之金不換三七云,能治血症,其味似人參。今所謂廣東人參者,與古三七形狀相類,而氣味功能亦相似,疑是其屬歟。用諸血症,奏功太速。

亡友醫官桂川甫周,嘗謂余曰:「寬政戊午春,荷蘭入貢,余依例,與使人對語。其次質問方法手術及藥物,其醫列得吉云:『貴邦稱廣東人參者,原出北亞墨利加玉兒,古西土謂之亞墨利加人參。我曹得而致之廣東,但未能躬涉其土,欲求生苗種子,而無因焉。此藥廣東人,甚貴重之,以貨換之,再轉鬻我邦,故邦人謂之廣東人參。』」

往往驗之雜病,乃澀血之藥也,其功與韓參不同,能療血證。凡大人小兒,諸走血,或金瘡流血,或血痹血勞,或婦人產後諸症,或痘中經水先期而至,及變崩漏,榮血愈脫,瘡色忽然,灰白平塌不漿者,其功如神。

雖然,痘之一症,異於雜病,大抵氣不足,血有餘之證甚多:血熱、血實、血毒,是也。若不韻者,謬過用之,陰血凝滯,氾濫肌肉之間,類血熱血毒,或出瘡赤色,焮發如火,或作疔斑,或乾枯焦黑,乍發瘙癢,外剝內攻之患立至焉。雖偶有所生者,而餘毒遷變引日,至危篤者多,是皆不詳其證,而妄用之,令氣血凝結之失也。業醫者,不可不知也。

若見虛寒之症候者,只宜將國產之官揀參,濃煎用之,勝夫假韓參之名,而誤生者矣!

白話文:

在我們的國家,從享保年間開始,出現一種被稱為「廣東人參」的藥材,人們不清楚它的產地。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有種叫「山漆」的藥材,張受孔醫生認為它又名「金不換」或「三七」,具有治療血液疾病的能力,其味道與人參相似。如今所說的「廣東人參」,其外形和古時的三七相近,氣味和功效也相似,我懷疑它可能是同一類別的植物。在治療血液疾病上,它的效果非常顯著。已逝的朋友,醫官桂川甫周曾經告訴我,在寬政戊午的春天,

荷蘭來進貢,我按照慣例,與使臣交談,他詢問了醫療方法、手術以及藥物等問題。荷蘭醫生列得吉說,你們所稱的「廣東人參」,原產自北美洲,古西方人稱之為「美洲人參」。我們得到這種藥材後運到廣東,但是無法親自前往那片土地,想要取得它的生苗和種子,卻沒有機會。這種藥材,廣東人十分珍視,用貨物換取,再轉賣到我們的國家,因此我們稱之為「廣東人參」。

經多次實驗,發現它對於各種疾病有收斂血液的作用。其功效與韓國人參不同,主要用於治療血液相關的疾病。無論成人小孩,各種出血症狀,或刀傷流血,或血痹、血勞,或婦女產後各類疾病,或痘疹期間月經提前,以及變成崩漏,血氣流失,瘡色忽然變為灰白、平坦塌陷且無膿的情況,其效果神奇。然而,痘疹這類疾病,與其他雜病不同,大多數情況下,是氣力不足,血氣過剩,像是血熱、血實、血毒等。如果使用不當,誤用此藥,會導致陰血凝固,泛濫在肌肉之間,類似血熱、血毒,或是出現紅色的瘡,像火一樣發炎,或者形成疔瘡,或乾枯焦黑,突然發癢,外剝內攻的危險立即來臨。即使偶爾有些許康復,但殘留的毒素會慢慢影響,導致病情加重的案例很多。這些都是因為不瞭解病情,胡亂使用,導致氣血凝結的錯誤。從事醫療工作的人,

必須瞭解這些。如果遇到虛寒的症狀,應使用國內產的官揀參,濃煎後服用,比那些冒充韓國人參,卻可能導致病情惡化的要好。

2. 辨清涼溫補之衷

夫天地以陰陽為紀;以五運六氣為綱。運有大小,大運六十年而一周,小運一年而一周。歲有太過不及,氣運遷變無窮極矣。是故古今痘𤺋之方法,亦各隨其氣運而作焉。蓋錢仲陽、費建中,俱因大運立言,故概主寒涼解毒,而少用溫補;陳文中、聶久吾,俱因小運立言,故專主托裡溫補,而少用解毒。可謂俱有偏勝之失矣。要之,察陰陽虛實之變,而悟痘厄之的合乎五運,則治痘無不中窾矣。雖然,余自寶曆年間,至於今日,視痘不下乎數千人。其與托裡補益之劑,十中常餘六七;與峻涼攻利之劑,十中不過二三耳。若夫梟炎燔灼、二便秘結、唇舌赤色者,為貴清涼攻利之峻。虛證繁多、餘症平準者,為貴托裡補益之常。但病無定證,方無常策,不可拘拘熱一。辨認氣血盈虧之至理,隨症治之,為良醫之手段矣。且療傷寒諸證,古今同其規則;至痘,世殊其治。且考古今之治,有年季相同,有方法相違。錢氏宋熙寧中人;費氏清乾隆年間人。熙寧乾隆相去,凡八百餘年;然二子所據相同,其以大運主焉。陳氏宋淳祐年中人;聶氏明萬曆年間人。淳祐萬曆相距,凡七百餘年;然二子所據相同,其以小運主焉。夫大運者:積歲既久,五運四節,互有緩急;故歲氣順逆之變,累累續至,為彼凶年;是必然之理也。是故,歲位主少陽相火、太陽寒水之歲,則人悉感燥濕之瘴氣,其病必熱;是固歲氣之所以令然也;即因大運治之可也。夫小運者,積日不多;雖有風氣相違,亦不失其常理;故守其常而合其變以治之,則何過不及之失之有?而今治痘者,不究群賢之明鑑,妄懷偏闢之陋心,往往多用清涼攻利之劑;不知用之之過,氣血虛耗,不能收功,遂陷黃泉者,不少也。雖乃天稟素厚之兒,不幸遇此庸醫,詎得免非命之夭哉?嗟!我邦數百年來,無一人議及此失者;故余備錄於此,以示門人受業者。雖然,非志此術之至深,則安知此言之不誣?亦唯俟千載之子云也爾。先君嘗示:治痘須知大運論,始出費德崶《救偏瑣言》,而及其自序所言,尤為詳審。其略云:民病固因六氣而轉;六氣之運,本陰陽太乙而分。時行物生,寒暑代謝,陰陽在歲位也;總持歲紀,充積其數,陰陽有大運也。必甲子一周,而一氣之大成始伏,將來乃進,自不規規於歲位,而得滿充積之數者,是則民病之改易其應大運可知。蓋大可以覆小,小難以該大,萬化皆然。逐年歲氣,大運之散殊也;計歲位而紛更者,不明運氣之大局也;執一局而不移者,更令造物無陰陽,化工無運氣矣。往昔痘多虛寒,大運在寒水也;今多烈毒,大運在相火也。相火之為令最厲,民病多暴,邪陽烈毒,亢極似水,惟此運為然。痘值其運,無惑乎,血熱更多惡暴,間有氣虛,陽中之陰,終非昔之虛寒並例。往昔寧無血熱,陰中之陽,終非令之烈毒等象。乃知痘之不同,出自陰陽;而陽在相火,更見獨異;無論與濕土寒水陰陽殊絕,即如風木,木為火母。

白話文:

天地運行的規律是以陰陽為綱紀,以五運六氣為綱領。運有大小之分,大運以六十年為一個週期,小運則以一年為一個週期。每年都有太過或不及的情況,氣運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因此,古今治療痘瘡的方法,也會隨著氣運的變化而有所不同。

錢仲陽和費建中他們都根據大運的理論來立論,所以大致主張使用寒涼解毒的藥物,而較少使用溫補的藥物。陳文中和聶久吾則根據小運的理論來立論,所以專門主張使用托裡溫補的藥物,而較少使用解毒的藥物。這兩者都可說是犯了偏頗的錯誤。

總的來說,要觀察陰陽虛實的變化,並了解痘瘡的發生與五運的關聯,這樣治療痘瘡才能準確有效。雖然我從寶曆年間到現在,看過的痘瘡病人不下數千人,我發現使用托裡補益的藥物,十次通常有六七次有效;而使用峻猛寒涼攻下的藥物,十次通常只有二三次有效。

如果病患出現高熱煩躁、大便秘結、嘴唇舌頭赤紅等症狀,就應該使用清涼攻下的峻猛藥物。如果病患虛弱的症狀比較多,其他症狀平和穩定,就應該使用托裡補益的常規藥物。但是疾病的症狀沒有一定的規律,藥方也沒有固定的法則,不能固執於某一種方法。應該辨別氣血盈虧的根本道理,根據病情的變化來治療,才是好醫生的做法。

治療傷寒等疾病,古今都有共同的規則,但痘瘡的治療卻因為時代不同而有差異。而且考察古今的治療方法,有的年份和季節相同,但治療方法卻相反。錢仲陽是宋熙寧年間的人,費建中是清乾隆年間的人,熙寧和乾隆相隔八百多年,但他們的理論相同,都是以大運為主。陳文中是宋淳祐年間的人,聶久吾是明萬曆年間的人,淳祐和萬曆相隔七百多年,但他們的理論相同,都是以小運為主。

所謂大運,是經過多年累積的,五運四節之間,有快慢的差異,所以每年的氣候變化有順有逆,並且持續不斷地出現凶險的年份,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如果當年主氣為少陽相火或太陽寒水,人們就會容易感受到燥濕的病氣,而發熱的疾病也就會比較多,這是因為氣運的影響。這種情況,就可以按照大運的理論來治療。

所謂小運,是經過較短時間累積的,雖然有風氣不調的情況,但不會偏離常理。所以,應該遵守常規,並根據變化來治療,這樣才能避免過或不及的偏差。然而現在治療痘瘡的醫生,不研究先賢的經驗,反而抱持著偏狹的觀念,往往使用清涼攻下的藥物,不知道這樣過度使用,會導致氣血虛耗,無法達到治療的效果,甚至導致病人死亡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即使是天生體質強健的孩子,如果不幸遇到庸醫,也難免夭折。可嘆的是,我們國家幾百年來,沒有人討論到這個錯誤,所以我在此詳細記錄下來,以教導我的門人弟子。雖然如此,如果不是對醫術有很深的了解,又怎麼會知道我所說的不假呢?也只能等待千年之後的賢人來印證了。

我的先父曾經教導我,治療痘瘡必須了解大運的理論,並且提出費德崐的《救偏瑣言》,而他自己序言中所說的,尤其詳細。大意是說,人民生病固然是因為受到六氣的影響,而六氣的運行,是根據陰陽太乙來劃分的。時令的運行,萬物因此而生長,寒暑也因此而交替,這是陰陽在歲位上的表現。總體把握歲運,累積其數,陰陽就有了大運的變化。必須經過一個甲子的週期,一種氣的大成才能顯現。從此之後,將會逐漸發展,所以不能拘泥於歲位的影響。

能夠了解這種累積的規律,就能明白人民的疾病,會因為大運的變化而有所改變。因為大可以包含小,小難以包含大,萬事萬物都是如此。每年的歲氣,只是大運的一種分散表現。那些只根據歲位來判斷,而紛紛擾擾地變換治療方法的人,是不了解運氣的大局。而那些固守一種治療方法而不變通的人,更會使造化失去陰陽的變化,使氣運失去運轉的能力。

過去痘瘡大多屬於虛寒的類型,是因為大運處於寒水的時期。現在痘瘡大多屬於毒熱的類型,是因為大運處於相火的時期。相火的影響最為劇烈,人民的疾病多表現為急驟暴發,邪熱毒性猛烈,熱極似水。只有這個時期才會出現這種情況。痘瘡發生在這個時期,難怪會出現血熱更盛、病情更惡劣的狀況。雖然偶爾有氣虛的狀況,但大多是陽熱中的虛象,並不像過去那樣單純的虛寒。過去也不是沒有血熱的案例,但那是陰中帶陽,和現在毒熱的狀況完全不同。

由此可知,痘瘡的差異,是出自陰陽的變化,而陽氣在相火時期,表現的更為獨特。無論是與濕土、寒水有多麼不同的陰陽屬性,即使是像風木這樣,木能生火的屬性,也遠不及相火的影響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