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四 (2)
卷四 (2)
1. 戲猴出痘
嘗聞。俗諺野猴患痘。其歲闔鄉。出痘必稀。曏者余在岩島。偶見友人畜野猴。教以戲技。一日猴乍伏臥不起。與物不食。且如驚搐狀。翌日面上磊落。生小皰子五六粒。殆如血靨痘狀。余問之於狙公。乃云。此即痘也。按聶久吾曰。胡地極寒。其人無屋居。鮮火食。冒風霜。
犯冰雪。腠理秘密。若禽獸然。即有胎毒。尚為別症。不能宣發於皮膚。而為痘疹。是以胡人不出痘。今野猴遇乎畜養。失其山野之性。不冒風霜。不犯冰雪。熟食褥臥。與人同居。故觸遇疫氣。遂致然歟。抑亦不知野猴皆患痘瘡。而人不逮見之歟。記以備參考。冀世醫諒余苦心至此而已。
白話文:
我曾經聽說,民間諺語說野猴會得天花,當年全村的人都染上了天花,之後出天花的人就很少了。以前我在岩島,偶然看到朋友養了一隻野猴,教牠一些戲法。有一天,猴子突然伏臥不起,不願吃東西,還像驚厥一樣抽搐。第二天,牠的臉上就出現了五六個小水泡,幾乎像血靨痘一樣。我問養猴人,他回答說,這就是天花。
根據聶久吾的說法,胡地極寒,那裡的人沒有房子住,很少吃熱食,經常冒著風霜,甚至直接接觸冰雪。他們的身體毛孔閉塞,就像禽獸一樣。即使有胎毒,也會變成其他病症,無法在皮膚上發病形成痘疹。因此,胡人很少得天花。現在這隻野猴被馴養,失去了山野的特性,不再冒風霜、接觸冰雪,而是吃熟食,睡軟床,與人同住。所以才會遇到疫氣,染上了天花。
也許我們並不知道所有野猴都會得天花,只是我們沒有看到而已。我將這些記錄下來,希望後世的醫生能理解我的用心良苦,僅此而已。
2. 初發三日用方
升麻葛根湯,初熱發解痘疹之良方。古方三日前後用之。
升麻,葛根,芍藥,甘草(各等分)
上四味銼細。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無時。一方加羌活。
和解湯,古方三日前後用之。
升麻,芍藥,葛根,人參,川芎,防風,羌活,甘草(各等分)
上八味。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白話文:
升麻葛根湯,是治療初發熱解痘疹的良方,古人建議在發病三日前後服用。配方包含升麻、葛根、芍藥、甘草各等份,將藥材切碎,用水煎煮至七分,去渣後溫服,隨時可服用。另一種配方則加了羌活。
和解湯也是古方,建議在發病三日前後服用。配方包含升麻、芍藥、葛根、人參、川芎、防風、羌活、甘草各等份,再加上三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溫服。
加減升麻湯,無論痘與非痘。但見嬰兒身熱。呵欠煩悶。睡中驚悸。嚏噴眼澀。鼻出氣粗。手足痠軟。即宜與服。如有雜證。再兼雜證藥治之。
升麻,乾葛,芍藥,甘草,前胡,紫蘇,當歸,連翹,桔梗
上九味。水一鍾半。姜三片。蔥白三寸。煎服取微汗為度。如有汗。當以小劑疏發之。
敗毒和中散,發汗之後。或身熱不退。而煩躁者。且勿峻攻。姑少待之。其或煩悶躁渴。而妄語者。此散清之。
白話文:
加減升麻湯:
適用範圍: 不論是長痘或非長痘的嬰兒,只要出現以下症狀即可服用:
- 身體發熱
- 打呵欠,煩悶
- 睡覺時驚悸
- 打噴嚏,眼睛發澀
- 鼻孔呼氣粗重
- 手腳酸軟无力
藥方:
- 升麻、乾葛、芍藥、甘草、前胡、紫蘇、當歸、連翹、桔梗
用法: 上述九味藥材,用水一碗半煎煮,加入薑片三片、蔥白三寸,煎至微微出汗為止。如果已經出汗,就應該改用小劑量繼續服用,幫助排汗。
其他情況:
- 若服用加减升麻湯後,發汗之後身體仍發熱且煩躁不安,不宜過於急躁,可稍作等待。
- 若出現煩悶、口渴、胡言亂語等症狀,則應使用敗毒和中散來治療。
敗毒和中散:
- 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適用於服用加减升麻湯後,發汗之後身體仍發熱且煩躁不安,以及出現煩悶、口渴、胡言亂語等症狀的患者。
連翹,牛蒡子(各等分),酒炒黃連,枳殼(炒各七分),防風,荊芥(各五分),桔梗(四分),前胡(五分),升麻,紫草茸(酒洗家用根),蟬蛻(去頭足),小川芎(各四分),木通(五分),甘草(四分),麥門冬(去心八分)
共十五味,大便秘澀者。加酒炒大黃。(一錢二分)微利之。不秘者勿加。服此覺煩悶少解。即止勿服。聽其痘出外。則中自安也。
白話文:
連翹、牛蒡子、酒炒黃連、枳殼(炒過)、防風、荊芥各取等量,桔梗取四分,前胡取五分,升麻、紫草茸(用酒洗淨,只取根部)、蟬蛻(去掉頭和腳)、川芎各取四分,木通取五分,甘草取四分,麥門冬(去心)取八分。這十五味藥材一起熬煮,如果便秘嚴重,可以加酒炒大黃一錢二分,有助於通便,但如果本身不便秘就不要加。服用後若感覺煩悶,症狀稍有緩解就停止服藥,讓痘疹自然長出來,這樣病情就會自然好轉。
導赤散,凡痘發熱。有驚搐者服之。
木通,生地黃,防風,薄荷
上燈心引。共五味煎服。加辰砂未可也。或加蟬蛻牛蒡子。
清解散,治毒氣壅盛於內。不能驟發於外。而驚搐狂躁者。
防風,荊芥,蟬蛻,小川芎(各四分),升麻(五分),甘草(三分),酒炒芩連,木通(各六分),桔梗(四分),前胡,乾葛(各五分),紫草茸(家用根六分),山楂肉(八分),牛蒡子,連翹(各七分)
白話文:
導赤散主要用於治療發痘伴隨發燒、驚搐的患者。藥方由木通、生地黃、防風、薄荷組成,以燈心引共五味煎服,不宜添加辰砂。也可視情況添加蟬蛻、牛蒡子。
清解散則用於治療毒氣鬱積於內,無法外發,導致驚搐狂躁的患者。藥方由防風、荊芥、蟬蛻、川芎、升麻、甘草、酒炒黃芩、木通、桔梗、前胡、乾葛、紫草茸、山楂肉、牛蒡子、連翹組成。
上共十六味。生薑三片。同煎溫服。
溫中益氣湯,治血氣虛弱。不送毒氣出。而驚搐狂躁者。
人參,白朮(炒各五分),黃耆(生八分),當歸(酒洗),白茯苓(各六分),炙甘草,川芎(各四分),白芷,防風(各三分),南木香,官桂(各二分),山楂肉(六分)
上共十二味。生薑一片。大棗一枚。同煎。(一服中病即止)
白話文:
溫中益氣湯用來治療血氣虛弱,不送毒氣外出,並且伴隨驚搐狂躁的人。藥方包括:人參、白朮(炒各五分)、黃耆(生八分)、當歸(酒洗)、白茯苓(各六分)、炙甘草、川芎(各四分)、白芷、防風(各三分)、南木香、官桂(各二分)、山楂肉(六分),共十二味,再加入生薑一片、大棗一枚,一同煎煮,一服見效即可停止。
疏肝透毒散
殭蠶(炒四分),蟬蛻(二分),薄荷(二分),鉤藤(六分),青皮(七分),木通(三分),前胡(六分),山楂(二錢),羌活(四分),荊芥(三分)
加燈草一分。姜二分。水煎溫服。按氣血虛弱。而表虛汗多者勿用。
羌活散郁湯,專治實熱擁盛。郁遏不得達表者。
防風,羌活,白芷,荊芥,桔梗,地骨皮,川芎,連翹,甘草,紫根草,大腹皮,鼠黏子
白話文:
疏肝透毒散由殭蠶、蟬蛻、薄荷、鉤藤、青皮、木通、前胡、山楂、羌活、荊芥等藥材組成,加燈草和薑,水煎溫服。若氣血虛弱、表虛汗多者則不宜使用。
羌活散則專治實熱鬱結,無法宣洩至外表的症狀,由防風、羌活、白芷、荊芥、桔梗、地骨皮、川芎、連翹、甘草、紫根草、大腹皮、鼠黏子等藥材組成。
上十二味。為粗散。水一鍾。燈心十根。煎六分溫服。
麻黃解表湯,治勞苦之人。皮膚粗厚。腠理閉密。及外感風寒。其痘被外邪所遏。而不易出者。
麻黃(去根節酒炒黑),升麻,羌活,葛根,防風,大力子(炒),荊芥,甘草,蟬蛻,桔梗
上十味。各等分。水煎入燒人糞同服。
加味升麻葛根湯,此一方即是傷寒之劑。痘疹服之。發汗亦無妨。
白粉葛(一錢),升麻(八分),芍藥(六分),小川芎(四分),甘草(三分),山楂肉(八分),牛蒡子(炒香五分),桔梗,防風(各三分),蘇葉(五分)
白話文:
白粉葛(一錢)、升麻(八分)、芍藥(六分)、川芎(四分)、甘草(三分)、山楂肉(八分)、牛蒡子(炒香五分)、桔梗、防風(各三分)、蘇葉(五分)。
注
- 古文中的「一鍾」約等於現代的「一碗」。
- 「等分」指的是各藥材的份量相同。
- 「燒人糞」指的是將人糞燒成灰燼。
- 「發汗」指的是排汗。
- 藥方中的份量單位,古今有所不同,需要參考現代藥典或專業醫師的建議。
請注意
上十味。生薑三片。同煎熱服取汗。
加味參蘇飲,用虛弱之嬰童。為痘未明。而發熱者。
人參(三分),蘇葉(五分),小川芎,桔梗,前胡(各四分),陳皮,甘草(各二分),白茯苓(五分),粉葛(八分),半夏(制三分),牛蒡子(制四分),山楂肉(六分)
上十二味。生薑三片。同煎熱服取汗。
惺惺散,發熱疑似之間。辨認未真。先以此湯探之。
人參,白朮,白茯苓,天花粉,桔梗,細辛(炒),甘草,薄荷(各等分)
白話文:
上十味藥材,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熱,服用後讓患者出汗。
加味參蘇飲適用於虛弱的嬰兒或幼童,在痘疹尚未發明而發燒時使用。
人參三分、蘇葉五分、川芎、桔梗、前胡各四分、陳皮、甘草各二分、白茯苓五分、粉葛八分、半夏(制)三分、牛蒡子(制)四分、山楂肉六分。
上十二味藥材,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熱,服用後讓患者出汗。
惺惺散用於發熱疑似期間,辨認未真時,先用此湯探查。
人參、白朮、白茯苓、天花粉、桔梗、細辛(炒)、甘草、薄荷各等份。
上八味。水一鍾。姜二片煎服。
加減益氣湯,治一發熱。遂頭溫足冷。不渴便溏。面色㿠白。或瀉利青谷。嘔食不化。兼身熱呵欠等症。乃氣虛也。
黃耆,沙參(一日後易人參),甘草,當歸,川芎(五日後宜去之),白朮,陳皮,升麻(洗酒少許),桔梗
上九味。水一鍾半。姜一片煎服取暖為度。
停滯腹痛。或瀉酸臭。加山楂面櫱。不停滯。而唯腹痛。瀉酸臭。加乾薑芍藥。驚悸加天麻鉤藤。磨安神丸同服。嘔吐去桔梗。加煨乾姜。瀉泄不止。去當歸。加肉豆蔻。兼與豆蔻丸。四肢冷。加乾薑肉桂。有汗去升麻桔梗。加肉桂。倍黃耆。產後出痘。加赤地白芍木香肉桂。氣虛毒壅者。加蟬蛻地丁。
白話文:
加減益氣湯 方劑說明
上八味。水一鍾。姜二片煎服。
取以上八味藥材,用一碗水煎煮,加入兩片生薑,服用。
加減益氣湯,治一發熱。遂頭溫足冷。不渴便溏。面色㿠白。或瀉利青谷。嘔食不化。兼身熱呵欠等症。乃氣虛也。
加減益氣湯主要用於治療發熱症狀,伴隨頭部溫熱、腳部冰冷、不口渴、大便稀溏、面色蒼白、腹瀉排出食物、嘔吐食物不消化、身體發熱、打呵欠等,屬於氣虛症狀。
黃耆,沙參(一日後易人參),甘草,當歸,川芎(五日後宜去之),白朮,陳皮,升麻(洗酒少許),桔梗
藥材包括黃耆、沙參(一日後可換成人參)、甘草、當歸、川芎(五天後可去除)、白朮、陳皮、升麻(用酒洗去部分藥性)、桔梗。
上九味。水一鍾半。姜一片煎服取暖為度。
取以上九味藥材,用一碗半水煎煮,加入一片生薑,服用。溫熱程度以患者舒適為準。
停滯腹痛。或瀉酸臭。加山楂面櫱。不停滯。而唯腹痛。瀉酸臭。加乾薑芍藥。驚悸加天麻鉤藤。磨安神丸同服。嘔吐去桔梗。加煨乾姜。瀉泄不止。去當歸。加肉豆蔻。兼與豆蔻丸。四肢冷。加乾薑肉桂。有汗去升麻桔梗。加肉桂。倍黃耆。產後出痘。加赤地白芍木香肉桂。氣虛毒壅者。加蟬蛻地丁。
加减变化:
- **停滯腹痛,或瀉酸臭:**加山楂、面櫱。
- **不停滯,而唯腹痛,瀉酸臭:**加乾薑、芍藥。
- **驚悸:**加天麻、鉤藤,並磨安神丸服用。
- **嘔吐:**去桔梗,加煨乾薑。
- **瀉泄不止:**去當歸,加肉豆蔻,並配合豆蔻丸服用。
- **四肢冷:**加乾薑、肉桂。
- **有汗:**去升麻、桔梗,加肉桂,黃耆加倍。
- **產後出痘:**加赤地白芍、木香、肉桂。
- **氣虛毒壅:**加蟬蛻、地丁。
说明:
以上为加減益氣湯的方劑說明,其中包含了不同症状的加减变化。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清涼攻毒飲,涼膈散(二方共見放苗)
安神丸,七味豆蔻丸(二方共見於後)
白話文:
"清涼攻毒飲"和"涼膈散"(這兩個方子都見於放苗)
"安神丸"和"七味豆蔻丸"(這兩個方子都見於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