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二 (5)
卷二 (5)
1. 辨熱毒壅遏肌肉痘不發透治例
初發見苗之時,大熱如燎,放點赤色,顴腮紅赤,隱隱皮下,欲出不出。及遍身如堆粟,或窠粒不鮮明。既至三日,而不齊出,此痘毒壅遏於肌肉,火毒不能發越於外,故表裡俱病也。急宜發表開提,以升麻葛根湯,或羌活散郁湯,或麻黃解表湯之類,從其輕重與之。蓋陽氣升,則毛竅透,毛竅透,則毒自臟腑出,而達於肌表。火鬱散,則痘得盡顯於皮毛,內壅自通。若謬治之,則其毒不留滯於裡,或停黏肌肉,雖有良方,難以成功。起痘之機,在此一著手矣。其歸重者,在陽明之標,其所用者,皆陽明之標藥也。此際切忌寒涼,使痘冰伏,並遠辛熱,恐痘枯涸也。必用清輕之劑,使痘有生髮之機,方無變證。此初一節之成法也。若放苗位已定,則亦宜斟酌焉。古人有言,嫂溺援以手者權也,治痘不可不知此意也。
白話文:
在剛開始發現出疹子的時候,患者會有高燒的情況,疹子呈現赤色,兩頰泛紅,隱約在皮膚下,像是要冒出卻又沒完全出來,以及全身像長了小丘疹,或者疹子顏色不明顯。到了第三天,疹子仍未全部冒出。這就是因為疹毒在肌肉組織中被阻塞,火毒無法完全釋放到體外,所以內外都出現病症。此時應立即採用促進發汗、提升體表的方法治療,例如使用升麻葛根湯,或是羌活散鬱湯,或是麻黃解表湯等,依病情輕重來決定使用哪一種。當體內的陽氣上升,毛孔就會打開,毒素就能從內臟經由皮膚排出。當火毒散去,疹子就能完全在皮膚上顯現,體內的阻塞自然就通暢。如果錯誤治療,疹毒可能滯留在體內,或是黏附在肌肉上,就算有好的藥方,也很難痊癒。治療出疹子的關鍵,就在這一開始的處理方式。而主要的治療重點,在於陽明經的表面部位,使用的藥物也是針對陽明經的表面部位。這個時候,絕對不能使用寒涼的藥物,以免疹子被壓制下去,同時也要避免過於辛辣燥熱的藥物,以免疹子乾涸。必須使用清輕的藥物,讓疹子有生長和冒出的機會,才能避免後續的併發症。這是治療初期的標準做法。但如果疹子已經確定位置,那就要再做適度的調整。古人說,嫂子落水可以用手去救,這是為了應變的需要。治療疹子,也要懂得這種臨機應變的道理。
2. 辨表虛氣虛血虛內虛治例
初發身熱悠悠。肌膚柔嫩。自汗微微。乍涼乍熱。精神困倦。面㿠白。飲食減少。頭溫足冷。嘔吐便溏。痘點方見。隱隱不振。淡紅皮薄。三四日來。陸續不齊。難長大者。則氣虛也。氣虛則不能載毒達外。故不問已出未出諸症。急以保元湯。加紫蘇白芷防風治之。見點位定之後。
本方加川芎桔梗與之。若見內虛證候者。宜加減益氣湯。或人參白朮散。使其元氣內實。調養脾胃。瘡向外出。不致內攻。縱雖血虛痘證。勿妄投滋補之藥。滋補太過。則病未愈。而腸滑有大便泄泄之患。蓋諸虛痘證。率皆依氣虛例治之。故自發始。確為虛證者。不宜投升麻葛根湯。
人參敗毒湯。惺惺散。參蘇飲。黃連解毒湯之類也。
白話文:
剛開始發病時,身體感覺微熱,皮膚柔軟細嫩,輕微自汗,忽冷忽熱,精神疲憊無力,臉色蒼白,飲食量減少,頭部溫暖但腳部冰冷,伴有嘔吐和腹瀉,水痘剛剛出現,隱約不顯,顏色淡紅且疹子皮膚薄,三、四天以來,疹子陸續冒出但分佈不均,難以長大,這就是氣虛的表現。氣虛無法有效將毒素排出體外,所以無論疹子是否已經完全長出,應立即使用保元湯,加入紫蘇、白芷和防風進行治療。當疹子位置固定後,
可在原方中加入川芎和桔梗。如果出現內虛的症狀,應該使用增強氣血的加減益氣湯,或者人參白朮散,以強化體內元氣,調理脾胃,使疹子能夠順利往外生長,避免往內攻擊身體。即使血虛導致的水痘症狀,也不要隨意使用滋補藥物,因為滋補過度,疾病未好轉,反而可能造成腸胃滑瀉等問題。通常虛弱型的水痘,都是按照氣虛的治療方式來處理。因此,從發病開始,如果確定是虛證,就不適合使用升麻葛根湯、人參敗毒湯、惺惺散、參蘇飲、黃連解毒湯等藥物。
3. 辨血熱血實血毒治例
夫血為陰,重濁象地,必資輕清之氣,以滋養一身。故見其虛,則無證為實;見其實,則無證為虛。所謂治血熱無氣虛,其理明矣。蓋血熱痘證,熱毒彌盛,而毒氣無所分消也,只宜以十神解毒湯升發之。蓋血實者,其治同於血熱矣。又痘齊而血陷不起者,是氣虛而不能領逐其血,血寒不行也,急宜補其氣焉。獨血毒者,發始毒熾血熱,色深紅不潤活,肌肉慘暗,煩躁悶渴,二便秘,腹膨脹,大熱不退,三四日期,誤失清解,則毒愈枯涸,不能上升而運化,血悖自瘀,毒陷血中,為紫變黑,如至黑陷,則乾枯焦黑,致不救矣。凡隨證之輕重,急宜以清涼消毒,行血活血之劑治之矣。若毒火衝突血分,或成血毒,或成血瘀,遍體界地不分,鋪紅肆溢,眼赤如朱,或迫血妄行,有從口鼻而出,有從大小便而出,有鮮血數升從上下而出,有從九竅而出,有從瘍瘡之頂而出,其痘或焮紅,或紫豔,或發血泡,或發紫泡,或發疔斑,身熱蒸蒸煩渴,二便秘澀,唇舌赤紫乾燥者,陰血為毒火所煎熬,而失其榮潤,錮著肌肉,而蝕正氣也,故急宜峻瀉血中之火,清毒活血湯,涼血攻毒飲之類可也。諸書多載,九竅走血者,皆絕證也,然亦費氏有言,非棄之,有屬可治者,涼血攻毒飲主之。此證希如晨星,療痘者宜驗諸。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關於血液過熱、實滯和毒素的治療案例。內容如下:
血液在人體中屬於陰性,像大地一樣厚重且稠密,必須藉由清新的氣息來滋養全身。當我們發現血液虛弱時,不一定表示身體其他部位也虛弱;反之,如果血液過於實滯,也不代表其他部位一定強壯。這就是說,治療血液過熱時,不能忽略氣血的平衡。因為血液過熱的情況下,熱毒會更加旺盛,毒素無法有效分解。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使用「十神解毒湯」來提升和促進排毒。血液實滯的情況,和血液過熱的處理方式相同。如果出疹子後,血液沉澱而不活躍,這是氣虛不能引導血液正常流動的表現。
對於血液寒冷,流動緩慢的情況,應立即補充元氣。然而,當血液充滿毒素時,一開始就呈現深紅色,但不鮮活,肌膚暗淡,患者會感到煩躁和口渴,大小便困難,腹部膨脹,高燒持續不退。如果錯過了初期的清熱排毒,毒素會更嚴重,導致血液無法上升和運化,血液凝結,毒素深入血液,導致皮膚變紫色或黑色。一旦出現極度黑色,皮膚就會乾枯焦黑,可能無法救治。根據病情的輕重,應立即使用清涼解毒,活血化瘀的藥物進行治療。
如果火毒侵入血液,形成血液毒素或血液瘀滯,全身皮膚不分界線,泛紅且溢出,眼睛呈紅色,或是血液無序地從口鼻、大小便或身體的九個孔道流出,或從瘍瘡的頂端流出。疹子可能呈現紅腫,紫色,或是出現血泡,紫泡,疔斑,全身發熱,口渴,大小便困難,嘴脣和舌頭呈紅紫色且乾燥。這是因為陰血被火毒煎熬,失去滋潤,黏附在肌肉上,侵蝕正氣。因此,應立即嚴厲地清除血液中的火毒,可以使用清毒活血湯,涼血攻毒飲等藥物。許多書籍都記載,九個孔道出血是絕症。然而,費氏曾經提到,這並非絕對,有些情況是可以治療的。涼血攻毒飲是主要的治療方法。這種病症非常罕見,治療出疹子的醫生應該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