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二 (3)
卷二 (3)
1. 辨血虛痘證
發始身體微微熱。面色青㿠白。皮膚潤。肌肉萎。外見青筋。及兩耳鼻準。俱青白。痘點色淡影影。根暈淡白。根闊腳寬。痘色與隙地。一般無異。兩目彷徨。小便清白。大便稀溏。神靜氣倦。唇舌淡白滑潤者。血虛也。凡治血虛痘證。先依氣虛例治之。今治血虛。而補氣不補血者何也。
夫氣有神而無形。補之則易充盈。血有形而無神。補之而難收效。氣陽而血陰。陰從陽而血從氣。故氣衰則血亦從之而虛。氣旺則血亦從之而實。況補血之藥。皆雖能潤燥。而過用之。則滑腸大便溏泄。標瘡平陷。倒塌之勢。立至焉。故謂治血虛。以補氣為要。補血次之。經曰。
急則補氣。緩則補血。此之謂也。
白話文:
[辨識血虛型痘症]
一開始,患者會感到身體微熱,臉色呈現青白,皮膚濕潤,肌肉萎縮,可以看到皮下青筋,兩耳和鼻子部分都顯得青白,痘疹顏色淺淡,根部周圍淡白色,根部寬廣,痘疹的顏色和周圍皮膚差不多,看不出差異。患者眼神遊移不定,小便清澈,大便稀軟,精神疲倦,嘴脣和舌頭呈現淡白色且滑潤,這都是血虛的表現。
治療血虛型痘症時,我們通常會先按照氣虛的方法來治療。那麼,為什麼在治療血虛的時候,我們主要補氣而不是補血呢?
氣是有神韻但無具體形狀的,補氣較容易見效。而血是有形狀但無神韻的,補血的效果相對難以顯現。氣屬陽,血屬陰,陰跟隨陽,血跟隨氣。所以,當氣虛時,血也會隨之虛弱;氣旺盛時,血也會隨之充實。再說,補血的藥物雖然能滋潤,但若使用過度,可能會導致腸胃滑瀉,使痘疹陷落,甚至倒閉的情況立刻發生。因此,治療血虛,首要的是補氣,其次纔是補血。古語有云:
「急則補氣,緩則補血」,就是這個道理。
2. 辨表實痘證
發始身熱。燔灼如炙。肌膚干炮。頭痛如裂。惡熱無汗。皮燥毛焦。煩渴引飲。口氣如火。兩顴乾紅。耳目俱赤。眼張如怒。喘滿氣急。身體疼痛。啼聲日夜不絕。或腰腹時痛。眉宇不宣。或脈惕筋抽。如欲搐之狀。痘苗隱隱於皮下。累日不見不起。而礬紅紫豔。乾枯不松。
或陸續出來。後期不進。有此等之證候者。必身無暫安時。是為表實。急當以發散透肌之劑。先發其汗。開提毛竅。使痘有出路。不則凶惡疊出。悔至噬臍。如誤用黃耆。則腠理一密。瘡無出路。鬱伏不出。其死可翹足而俟矣。胡氏曰。初發不可切用黃耆。此之謂也。
3. 辨表虛痘證
發始身熱如爐。頭汗如蒸。手足似濡。痘苗已呈。色淡腳弱。易出易長。一齊湧出。肥大明亮。而皮薄似於嬌豔。至二三日。顏面虛浮。先期進速。微熱畏風寒。時呵欠。時噴嚏。二便清調。神情昏憒。睡臥安靜。色雖鮮明。而根腳不實者。表虛也。大抵表虛。必屬陽虛氣虛也。
凡表虛痘證。毛竅疏豁。陽氣從汗而泄。故忌用清涼發散解毒之劑。惟宜參耆飲加減。或加減補中之類。實表補氣。只以辨認不差為要。如誤失治。則以實攻虛。謬人不少。或至漿期。皮薄水泡清淡。或為斑爛漏痘癢塌之患。而至不可救。翁氏曰。表虛痘症。易出難收。此之謂也。
白話文:
[辨識表面虛弱的痘疹病症]
剛開始時,患者全身發熱,如同被火爐包圍。頭部汗如雨下,像是被蒸汽籠罩,手腳濕潤。痘疹已經顯現,但顏色淡且根基不穩,容易出現也容易成長,會一起大量湧出,形狀肥大且明亮,皮膚薄得宛如嬌嫩的花朵。到了第二天或第三天,臉部呈現虛浮的狀態,痘疹的生長期比預期快,患者有輕微發燒、怕風怕冷,常打哈欠和噴嚏。大小便正常,精神恍惚,睡覺安靜,雖然痘疹顏色鮮明,但根基卻不牢固,這是表面虛弱的症狀。基本上,表面虛弱,多半是陽氣虛弱或是氣血不足。
對於表面虛弱的痘疹病症,毛細孔開闊,陽氣隨汗液流失,因此,不適合使用清涼、發散或解毒的藥物。應該使用參耆飲進行加減調配,或是使用補中益氣湯等藥方,以強化表面防禦力和補充氣力。最重要的是正確辨識病情,避免治療上的錯誤。如果治療失誤,就會用實證來對抗虛證,導致病情惡化的例子不在少數。有的甚至到發疹期,皮膚薄且水泡內的液體清澈,或引發斑疹、爛痘、癢痛等後遺症,到達無法挽救的地步。翁氏說,表面虛弱的痘疹病症,容易出現但難以痊癒,就是這個意思。
4. 辨裡虛痘證
發始身熱,頭溫足冷,自汗微微,面青㿠白,精神倦怠,時時呵欠,飲食減少,大便易溏,小便清白,或吐利並起,或嘔食不化,或瀉利青谷,或口不渴,便泄嗜眠,並起居安靜,痘苗雖成分珠,而頂陷,或窠粒不松突,根暈不束領,郛郭不長者,此皆裡虛也。其治以補血為主,補氣次之。蓋補氣血,則脾胃自壯健,而三四日後,又無陷伏之患。不可必拘在初當發之說,首尾宜用補益溫補之劑,隨其證之輕重,而參斟之。其痘色以轉紅活為善。若補湯太過,則致虛證變實,當以痘色與唇舌詳辨之。翁氏曰:「虛症變實者,非真實也,是病淺而用藥過深之失也。」
凡逢此證者,先用平劑,暫時待之,以審詳陰陽虛實,而後施治。蓋痘證氣不及則陷,血不及則塌,氣過則泡,血過則斑,始終以氣血和平為貴。魏氏曰:「氣盛則泡,血盛則斑,此之謂也。」
白話文:
[辨識內虛痘疹症狀]
一開始會有身體發熱的情況,但頭部溫暖腳卻冰冷,會有些微自汗,臉色呈現青白色,精神狀態不佳,常打哈欠,食慾減退,大便容易稀軟,小便清澈無色,可能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或是吃下的食物無法消化,或是拉肚子拉出未消化的食物,或是口不渴,頻繁排泄且嗜睡,日常活動也變得安靜。即使痘疹已成熟如珍珠般,但痘頂凹陷,或者痘粒不夠堅挺突出,痘周邊的紅暈不夠緊密,痘疹周圍皮膚不增長,這些都是內臟虛弱的症狀。治療上應以補血為主,補氣為輔,因為補充氣血,脾胃自然強健,三、四天後就不會有痘疹陷入或隱而不發的困擾,不能死守著初期就一定要發作的觀念,整個療程都應使用補益溫補的藥物,根據病情的輕重來調整。痘疹顏色轉紅是好的跡象,但如果補湯服用過多,可能會導致虛弱症狀轉為實證,應該根據痘疹顏色及嘴脣和舌頭的狀況來判斷。
翁氏指出,虛證轉為實證,不是真的轉為實證,而是病情較輕卻使用了過於濃烈的藥物所造成的錯誤。遇到這種情況,應先使用性質平和的藥物,暫時觀察,詳細判斷陰陽虛實後再進行治療。因為痘疹如果氣不足就會陷下去,血不足就會塌陷,氣過剩會形成水泡,血過剩會變成斑點,始終以氣血平衡為最理想。魏氏也說,氣旺盛會形成水泡,血旺盛會形成斑點,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