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瑞仙

《痘科辨要》~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險證可加治

一痘初出。頭焦帶黑色。紅紫慘黯不明。譫語狂亂。大熱不退。煩渴飲水者。此毒在血分。為血熱毒盛之證也。宜以涼血解毒為主。乃十神解毒湯。加酒炒芩連治之。如大便秘者。加酒炒大黃以微利之。或宜清毒活血湯。若不早為之圖。則及乎黑陷致不救焉。

一痘初出。色白皮薄而光亮。但根窠微帶一線紅色者。此毒滯氣分。為氣血不足之症。治之。宜急以補氣調榮為主。人參歸耆湯。或十全大補湯主之。如不早圖。則癢塌而死。夫痘初出。惟是不過論氣虛血熱二證耳。治之之法。白轉紅活。黑轉淡紅。而根窠明潤。瘡皮堅實。能食。二便如常。則起脹貫漿收靨。一路無餘恙矣。

一周身勻稱。惟喉獨密者。名曰纏喉。宜清肺利咽。射干鼠黏子湯。加桔梗治之。六日後。參麥清補湯主之。應早防八九日間。水嗆不食之患。如三四日間。誤失清解。必發咽喉腫痛。飲食不入則多死。首尾甘桔湯。加大力子主之。

一自見點後。身熱不退者。毒氣太盛也。始終宜清解。如唇舌赤色。而大便秘者。急以四順清涼飲。微利之。如利後熱氣稍退者。宜從症而用托裡補氣之劑。加減益氣湯主之。

一痘出二三日。身熱不退。是即血耗。而根窠無紅暈也。忌用清熱解毒之劑。如痘色淡白。唇舌淡白。而大便易泄者。內虛也。加減益氣湯。加桂治之。

一初出而胸前稠密者。曰攢胸。宜急治之。如痘色赤紫乾涸者。宜清毒活血湯主之。

一初出灰白。頂陷不起。或起不礙手。根窠不紅活。身涼而靜者。虛症也。如身涼而痘灰白。唇舌淡白。飲食不進。或嘔吐腹脹。寒氣上逆。或泄清水。而手足不熱者。此純陰之證也。宜大溫補氣血。以木香散異攻散。輕重從宜治之。

一手指及頭上先見者。為肝甲痘。可治。又沿眼邊先見三四點者。為攢眼痘。可治。又陰囊兩邊先見者。為囊眼痘。可治。又頭上兩角先見者。為日月角痘。可治。又穀道邊先一二點現者。為闌門痘。可治。如臍中及肛門。反為堆聚攢簇之狀者。不治。

一頭上先見數粒。中有一粒極大深爛者。名屍毒痘。宜急排破。以油胭脂。和珍珠細末封之。必待膿成毒化。方可脫去。不則後聚成穴。血氣為其所奪。諸痘難長。即類疔痘。主方神功散。加芩連治之。

一凡起勢雖密。而根腳自分。太陽稀少。周身無成塊之狀。色不幹紅者。多屬可治。神功散主之。

一根盤已具。而頂不起。肌未潤松。痘色淡白。飲食減損。便易泄不渴者。乃氣虛也。宜加減益氣湯。應急與之。

一有一等白痘。似粉有盤。有頂而軟肥者。是氣血兩虛也。宜大補氣血。急以十全大補湯治之。

一痘白肉紅者。固系氣虛。不能拘血。然亦有因火熱遊行而致之者。宜涼血托裡。以清肌表之熱。參麥清補湯主之。

一痘內黑外白者。是毒在裡。宜以解毒行血清熱為務。清毒活血湯主之。若痘內白外黑者。是毒在表。急以升陽散郁發之。升麻葛根湯主之。

一痘出完。而熱甚氣滯。其肉腫亮。痘根滯縮不長者。見毒氣在內。宜急補氣托瘡。以固陽散火湯治之。遲則其表虛。皮薄嬌紅易破。遂成癢塌之患。待乎靨期。而內攻必斃。

一因夏月暑熱薰炙。以致煩躁發渴。而出不快。如唇舌赤色乾燥。大便秘者。宜人參白虎湯。加減治之。

一因冬月寒氣所侵。以致肌膚粟起。鼻塞聲重。咳嗽而出不快者。宜參蘇飲加減。如重者。宜桂枝葛根湯投之。

一因觸邪氣。而出不快者。外用荊芥大棗。焱燒以避其氣穢。如因被侵霖雨。而出不快者。宜燒薰蒼朮楓球避之。(楓球楓實也。形如球依名焉。在於東都官園。及仙台候別墅。他處有一二樹俗呼曰大葉加伊天。其形⿰氵⿳艹癶⿱日小如此。)

一因前有勞力。而元氣虛弱。出不快者。宜溫中益氣湯。或加減益氣湯。

一因吐瀉胃虛不食。出不快者。參苓白朮散主之。

一大便秘結。口渴而出不快者。是內有實熱也。宜清涼解毒。若便利口煩渴。而出不快者。是內虛而津液下陷也。宜溫中補脾。如內實者。四順清涼飲主之。如內虛者。參苓白朮散主之。若便利口不渴。而出不快者。氣虛也。惟驗唇舌紅不。以辨別之。如氣虛者。宜補中益氣湯。加減主之。

一見標一二日。喉痛眼紅。唇腫兩耳如火者。肝肺胃火共旺也。如痘色氣血。俱交會者。宜清涼攻下治之。若色慘暗乾紅。則氣血離散。七八日內。鼻孔出血者必凶。

一痘出而寶窠陷伏不起。時從兩眼中失血。流及數合者。六日必死。勿治。

一大熱壯盛。痘苗隱隱不起。其色紫豔礬紅。煩躁狂妄。口渴不寢。及唇燥舌胎乾燥者。宜清涼攻毒飲主之。

一伏火伏毒內熾。則面眼如火。手足如水。大便秘結。小便如紅花汁。痘色乾紅滯色。唇舌紫赤。無胎而乾裂者。毒在血中。宜急涼血攻毒飲主之。如遲則難及矣。

一敷點灰白。如桃窠肥大。按之硬手。而紅活者。尚可救。色不變者。黃泉在邇。不可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