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辨血熱痘證

發始身發壯熱,腮紅臉赤,毛焦色枯。將出未出,痘點深紅,瘡色與肉色俱赤紅。或放苗焮發,乾紅紫豔,先現赤色,倏變紫黑,頂陷不松,夾疔夾斑。 至三四日,口渴氣粗,睡臥不寧,小便赤澀,大便不利,唇舌赤紫。無胎而熱者,血熱也。蓋痘症屬氣虛血實者,固多矣。

凡熱毒熾盛,則血為之泛溢,妄乘氣位,色如紅霞,氣亦無制血之力。熱毒彌盛,而無所分消,只宜重用升提發散,使毒得達表而從外解;引以滲泄,使熱得潤下而從內消。佐以清涼消毒、行血涼血之劑,則雖稠密亦能消散,易漿易化。若妄投峻涼,則痘成冰硬。誤投參耆。

則毒為蘊舊,焦枯黑陷,至不可救。費氏曰:「治血熱無氣虛」,此之謂也。

白話文:

[辨識血熱型痘疹病症]

一開始會有高燒的情況出現,兩頰泛紅,面色赤紅,頭髮乾燥無光澤。痘疹正要冒出但還未完全長出,痘疹呈現深紅色,患部顏色和周圍皮膚都呈紅色,有些痘疹在發育過程中會顯得非常紅,甚至轉變成艷麗的紫色,一開始可能只是紅色,很快就轉變為紫黑色,痘疹的頂端凹陷且堅硬。第三四天時,會感到口渴,呼吸急促,睡眠不安穩,小便顏色深且排尿困難,大便不通暢,嘴脣和舌頭顏色偏紅偏紫。如果孕婦沒有懷孕卻出現這種高溫,那就是血熱了。因為痘疹病狀中,氣虛血實的情況非常多見。

當熱毒旺盛時,血液就會泛濫,超出其正常範圍,顏色如同紅霞一般,氣也就失去了控制血液的能力。熱毒越旺盛,就越難以消散,這時應該使用升提發散的藥物,讓毒素能通過皮膚排出,從外部解決問題。再輔以利尿藥物,讓熱毒得以從內部消除。再搭配清涼解毒、行血涼血的藥物,即使痘疹密集也能得到緩解,幫助痘疹成熟及消失。若亂用寒涼藥物,痘疹會變得像冰一樣堅硬。若誤用補藥,會導致毒素積聚,痘疹乾枯、變黑、凹陷,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費氏說,治療血熱型痘疹,並不需要考慮氣虛的問題。

以上就是血熱型痘疹的特徵及治療方式。

2. 辨氣虛痘證

發始身熱悠悠,乍熱乍涼,肌慢神倦,遍體汗出,面色㿠白,眼眶虛浮,睡中微悸,或發驚搐,目睛上吊,呵欠頓悶,噴嚏頻起,頭溫足冷,飲食減少,口渴不飲,嘔吐便溏,小水清利。痘點方現,隱隱不振,淡紅皮薄,頂陷不起,摸不礙手,或雖鮮明,根腳不收,隙地如寒粟豎起。

枯澀不活動。至三四日,陸續不齊。此元氣虛弱,不能送毒達於皮膚也。一二日,宜微補其氣。氣和則痘出自快。若至出齊,猶不齊者,急以升陽補中,微加桂與之。元氣內實,則痘出不致內攻。若妄用攻表解毒,則氣血愈虛,至不可救矣。初發最宜以補氣責之,勿謬投升麻葛根湯、敗毒散之類。

蓋法當以補氣為要,補血次之。翁氏曰:「氣虛不補則必死,此之謂也。」

白話文:

[辨識氣虛型痘疹的症狀]

一開始,患者會有輕微的發燒,時而覺得熱,時而感到涼,肌肉鬆弛,精神疲倦,全身容易出汗,臉色蒼白,眼眶浮腫,睡覺時會微微心悸,偶爾會驚嚇抽搐,眼睛向上翻,打哈欠時感到悶塞,頻繁打噴嚏,頭部溫暖但腳部冰涼,食慾減退,口渴但不想喝水,可能有嘔吐或腹瀉的情況,小便清澈,痘疹剛開始出現,但呈現出一種無力的狀態,顏色淡紅,皮膚薄,痘頂凹陷,摸起來不會阻礙手的感覺,即便有些痘疹看起來鮮明,但基底並未收縮,痘疹之間的皮膚像寒冷時的雞皮疙瘩般豎起,整個呈現一種乾燥不活躍的狀態。

到了第三、四天,痘疹仍然陸續長出,且長得不整齊,這是因為元氣虛弱,無法將毒素有效地推送到皮膚表面所致。在痘疹初期的一、二天,應適度補充元氣,讓身體的氣血調和,痘疹自然會順利長出。如果到了痘疹全部長出後,仍然長得不整齊,這時應立即使用能提升陽氣、補中益氣的藥物,再稍微加入肉桂,讓元氣在體內充足,痘疹就不會向內發展,造成更嚴重的問題。如果隨意使用攻表解毒的藥物,反而會讓氣血更加虛弱,到時候就難以挽救了。在痘疹剛發生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補充元氣,不要誤用升麻、葛根湯等藥物,或使用敗毒散一類的藥物,因為治療的原則應該是先補氣,然後纔是補血。翁氏曾說過,如果氣虛不補,患者勢必死亡,這就是他所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