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十 方選 (5)
卷十 方選 (5)
1. 辨麻疹首尾用法
升麻葛根湯(方見於痘門),凡大人小兒先始發熱。不拘時服之。又檉河柳為細末。加一錢調服亦可。
瀉白消毒飲,先以升葛之味發透之。若發熱咳嗽甚者。宜此湯。
桑白皮,地骨皮(各三錢),牛蒡子(炒研),荊芥穗,桔梗,甘草(各一錢),浮萍(曬乾二錢)
上七味。為粗末。水煎服。如毒熱甚者。檉河柳一錢。
翁氏檉葉散(一名獨聖散)
檉河柳青茂時。採葉曬乾為末。每服一二錢。茅根煎湯調下。或加煎湯中和勻服之。亦可。
繆氏清揚飲子,治麻疹之主方。
麥冬(去心三錢),西河柳(五分),玄參(二錢),鼠黏子(炒研),葛根(各一錢五分),知母(蜜炒),蟬蛻,荊芥穗,薄荷(各一錢),甘草(一錢),竹葉(三十葉)
甚者加石膏五錢。冬米一撮。愈甚者。加黃芩黃柏黃連。
瀉白散,治發熱疹出咳嗽甚者。
桑白皮(一兩炙黃),地骨皮(一兩),甘草(半兩炒),粳米(百粒)
上四味。水煎。加西河柳末。
化斑湯,治疹子已出。火熱不退色大紅者。
人參(舌赤色白胎乾燥者去之),知母,石膏,甘草,連翹,升麻,牛蒡子,地骨,淡竹葉,糯米
上十味。水煎服。
消毒飲,治疹已出未出。胸膈黏痰。咽喉痛者。
大力子(二兩炒研),甘草(炒半兩),荊芥(二錢五分)
上三味。水煎服。
人參養榮湯,治面色青㿠白。疹子已出。色白榮血不足者。
人參(去蘆頭),當歸,紅花,赤芍(桂水草),甘草
上五味。水煎服。
繆氏竹葉石膏湯,疹現其色紫赤。而喘滿氣急者。早宜此湯。
石膏(自一錢至五錢),知母(自一錢至二三錢),竹葉(三十片或百片),粳米,麥冬(自三錢至五錢),加玄參薄荷(二錢),西河柳(兩許)
上八味。水煎。一方加當歸五錢。
翁氏大青湯,治疹色大紅。或微紫而血熱。或疹出毒火甚者。
大青,玄參,生地,地骨皮,荊芥穗,石膏,知母,木通,甘草(各等分),淡竹葉(十二枚)
上十味。水煎服。
大無比散,治疹已出。熱毒大甚。驚狂譫語引飲者。
桂府滑石(飛過六兩),粉草(一兩),辰砂(飛過三錢),雄黃(飛過一錢)
上四味。為末。三五歲者服一錢。十歲者服二錢。
小無比散,治壯熱口渴。小水澀。大便秘。口氣熱。煩躁不寧。或焦紫或紅斑者。
桂府滑石(飛過六兩),石膏(飛過一兩),粉草,寒水石(各五錢),鬱金(蟬壯小者甘草湯煮乾為末七錢)
上五味。俱制淨末和勻。每五歲者服二錢。大人再加。冬月燈心湯下。夏月井水調下。如熱甚不解者。井水磨犀角汁調下。
費氏涼血攻毒飲,疹已出現。大便三四日不通。煩渴。徹夜不眠。而躁亂不寧者。此湯主之。(方見於痘門)
白話文:
麻疹初期及各階段用藥辨識
升麻葛根湯:這個方子(詳細配方在痘瘡篇有記載)適用於大人小孩剛開始發燒的時候,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服用。也可以將檉河柳磨成細粉,每次加一錢來調服。
瀉白消毒飲:先用升麻、葛根來幫助身體把麻疹透發出來。如果發燒咳嗽很嚴重,就適合用這個方子。
- 藥材組成:桑白皮、地骨皮(各三錢)、炒過的牛蒡子(磨成粉)、荊芥穗、桔梗、甘草(各一錢)、曬乾的浮萍(二錢)。
- 用法:將以上七味藥材磨成粗末,加水煎煮後服用。如果體內熱毒很嚴重,可以再加一錢檉河柳。
翁氏檉葉散(又名獨聖散):
- 藥材組成:取檉河柳茂盛時的葉子,曬乾後磨成粉。
- 用法:每次服用一到兩錢,用茅根煎的湯來調服,也可以直接加入煎好的藥湯中一起服用。
繆氏清揚飲子:這個方子是治療麻疹的主要方子。
- 藥材組成:麥冬(去心,三錢)、西河柳(五分)、玄參(二錢)、炒過的鼠黏子(磨成粉)、葛根(各一錢五分)、蜜炒過的知母、蟬蛻、荊芥穗、薄荷(各一錢)、甘草(一錢)、竹葉(三十片)。
- 用法:如果病情嚴重,可以加入五錢石膏。更嚴重的話,可以加黃芩、黃柏、黃連。
瀉白散:這個方子適用於發燒、出疹、咳嗽很嚴重的情況。
- 藥材組成:炙黃的桑白皮(一兩)、地骨皮(一兩)、炒過的甘草(半兩)、粳米(一百粒)。
- 用法:將以上四味藥材加水煎煮,再加入西河柳粉末一起服用。
化斑湯:這個方子適用於疹子已經出來,但高燒不退、疹子顏色鮮紅的情況。
- 藥材組成:人參(如果舌頭紅、沒有舌苔且乾燥,就不要用人參)、知母、石膏、甘草、連翹、升麻、牛蒡子、地骨、淡竹葉、糯米。
- 用法:將以上十味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消毒飲:這個方子適用於疹子已經出或還沒出,但胸腔有痰、喉嚨痛的情況。
- 藥材組成:炒過並磨成粉的大力子(二兩)、炒過的甘草(半兩)、荊芥(二錢五分)。
- 用法:將以上三味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人參養榮湯:這個方子適用於臉色蒼白、疹子已經出來,但顏色很淡,屬於氣血不足的情況。
- 藥材組成:人參(去掉蘆頭)、當歸、紅花、赤芍(桂水草)、甘草。
- 用法:將以上五味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繆氏竹葉石膏湯:疹子呈現紫紅色,而且呼吸急促、胸悶氣短時,應該儘早服用這個方子。
- 藥材組成:石膏(用量從一錢到五錢)、知母(用量從一錢到二三錢)、竹葉(三十片或一百片)、粳米、麥冬(用量從三錢到五錢),再加入玄參、薄荷(各二錢)、西河柳(大約兩把)。
- 用法:將以上八味藥材加水煎煮。有一個方子會額外加入當歸五錢。
翁氏大青湯:這個方子適用於疹子顏色鮮紅、或帶微紫、屬於血熱,或出疹時毒火很嚴重的情況。
- 藥材組成:大青、玄參、生地、地骨皮、荊芥穗、石膏、知母、木通、甘草(各等分)、淡竹葉(十二片)。
- 用法:將以上十味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大無比散:這個方子適用於疹子已經出來,但熱毒很嚴重,出現驚厥、胡言亂語、不斷想喝水的情況。
- 藥材組成:桂府滑石(飛過,六兩)、粉草(一兩)、辰砂(飛過,三錢)、雄黃(飛過,一錢)。
- 用法:將以上四味藥材磨成粉,三到五歲的小孩服用一錢,十歲的小孩服用二錢。
小無比散:這個方子適用於高燒、口渴、小便不暢、大便秘結、口氣很熱、煩躁不安,或出現焦紫色或紅色斑疹的情況。
- 藥材組成:桂府滑石(飛過,六兩)、石膏(飛過,一兩)、粉草、寒水石(各五錢)、鬱金(選用蟬壯大小的,用甘草湯煮乾後磨成粉,七錢)。
- 用法:將以上五味藥材都處理乾淨後磨成粉,混合均勻。五歲的小孩服用二錢,大人可以加量。冬天用燈心草煮的湯送服,夏天用井水調服。如果高燒不退,可以用井水磨犀角汁調服。
費氏涼血攻毒飲:疹子已經出來,大便三四天不通,感到口渴、整夜睡不著,而且躁動不安時,適合用這個方子。(詳細配方在痘瘡篇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