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病與腦膜炎全書》~ 第九篇 詮方 (33)
第九篇 詮方 (33)
1. 乙、開泄厥陰之劑
[用法]蚌殼水,代水煎藥。鮮甘露根五兩,打汁,沖;白頸蚯蚓,長約六寸許者二條,井水沖洗,打汁,沖。如蚯蚓不易得者,乾地龍代之,或取鮮細葉菖蒲,重用,打汁,亦佳。
[詮義]按:顧氏所論,至此第五條,乃似國醫之痙病,其餘皆溫病之見症耳。故第一條惡寒發熱,頭項強痛,為太陽溫病之見症,非痙也。第二條之微寒壯熱,口渴喜飲,嘔惡頻作,小溲變色,頭痛,項背不柔,為太陽陽明溫病之見症,亦非痙也。第三條之頭項強,神識漸蒙,皮膚髮現斑點,深入陽明血絡,為陽明溫病之見症,又非痙也。
第四條頭痛如劈,項背牽強,大熱大渴,狂言見鬼,登高棄衣,撮空理線,證見陽明腑實,無非為溫病之見症,非痙也。此皆西醫之所謂疑似腦膜炎者。外感之溫病,自外入內,有此症候;伏氣之溫病,自內出外,有此症候,皆不合西醫之腦脊髓膜炎,皆不得謂之痙病。然以第一條之初步處方,顧及厥陰;第四條之中途論脈,而有弦硬如索之象觀之,則知顧氏皆論伏氣溫病,傳出太陽、陽明兩經。
若系外感溫病,則第二三四條諸方,已發大陽之表,已清陽明經氣,已瀉陽明腑實,足以清解外感之溫病而有餘矣。乃病至末期而頭痛如劈,而項背強硬,而肢體拘攣,竟成續發性之痙病,何哉,蓋伏氣溫病,愈清涼而愈不得出,愈滋養而伏之愈堅。顧氏之方,皆清涼滋養之品,以故厥陰內伏之火熱不得下泄,終至上衝於腦,發生痙病。
則知國醫痙病,關係於厥陰內伏之火熱,不得以治溫病法治之,可概見矣。
(三三)鎮沖玉女煎(顧允若)
[特治主症]陽毒熾盛,陰血素虧,方書所謂肝陰薄弱者,如壯熱頭痛,頭背強直,肢體拘攣,而舌色絳剝(若舌質枯萎如秋葉者,為陰虛已竭,十死八九),脈細而數者,治法於鎮肝清絡之中,當兼顧陰分。此方主之。
[藥品]生石膏,鮮生地,石決明,紫石英,生白芍,肥知母,嫩白薇,杭麥冬,生鱉甲,生壯蠣,靈磁石,川牛膝
[詮義]顧允若曰:此方滋養陰血,導火下行,以清肝熱。此邪實正虛之一法也。
又曰:總之,腦膜炎為溫毒之攻衝於腦者,溫毒即為產生此項病菌之原素,故能治溫病,即能治腦膜炎。固無煩乎抽取脊髓,減輕局部之壓迫,雖不致抽盡脊髓而致他變,然亦非妥善法也。
按:溫病至於末期成痙,則為誤治之過,乃予之所謂續發性痙病者。顧氏謂能治溫病,即能治腦膜炎。此論大有不然。顧氏固能善治溫病矣,而竟至末期,變成痙病,則知前此治溫之法,終非治痙之法。況顧氏不能悟到國醫痙病,屬之督脈,不能符合西醫之腦脊髓膜炎,此顧氏之缺點處。
故此第六方不名之鎮督,而名之鎮沖,則見國醫痙病之在沖而不在督也。若陽熱熾盛,陰血素虧,尤當以透熱為急務,熱透矣,徐徐救陰可也。若熱未透而先滋之,則更灼其陰矣,況潛之乎。此方之不可以治正虛邪實也,顧氏閱歷未深,故言之有不當也。
白話文:
乙、開泄厥陰之劑
[用法]
用蚌殼煮的水來煎藥。新鮮的甘露根五兩,榨汁後加入藥湯中。白頸蚯蚓,約六寸長,用井水沖洗乾淨後榨汁,加入藥湯中。如果不容易取得蚯蚓,可以用乾燥的地龍代替,或者取用新鮮的細葉菖蒲,多用一些,榨汁加入藥湯中,效果也很好。
[詮釋]
按照顧氏的說法,這裡的第五條,其實比較像中醫所說的痙病,其他的條文都像是溫病的症狀。所以第一條說的怕冷發燒,頭部和脖子僵硬疼痛,是太陽經溫病的症狀,並不是痙病。第二條說的稍微怕冷卻高燒,口渴想喝水,頻繁噁心嘔吐,小便顏色改變,頭痛,脖子背部不柔軟,這是太陽和陽明經溫病的症狀,也不是痙病。第三條說的頭頸僵硬,神智漸漸模糊,皮膚出現斑點,深入到陽明經的血絡,這是陽明經溫病的症狀,也不是痙病。
第四條說的頭痛像被劈開一樣,脖子背部牽扯僵硬,高燒口渴,胡言亂語看到鬼,想爬高處或脫衣服,手在空中抓摸或搓線,這些症狀是陽明腑熱的表現,都是溫病的症狀,也不是痙病。這些症狀都像是西醫所說的疑似腦膜炎。外感引起的溫病,從外侵入體內會有這些症狀;內伏的溫病,從內向外發作也會有這些症狀,但都不符合西醫的腦脊髓膜炎,都不能說是痙病。然而從第一條的初步處方,顧及了厥陰經;第四條中途診脈時出現弦硬如繩索的脈象來看,就知道顧氏所論都是內伏的溫病,傳到太陽、陽明兩經。
如果是外感溫病,那麼第二、三、四條的藥方,已經發散了太陽經的表邪,清解了陽明經的熱氣,瀉除了陽明腑實,已經足夠清除外感溫病了。但如果病情到了後期,出現頭痛如劈、脖子背部僵硬、肢體拘攣,竟然變成續發性的痙病,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內伏的溫病,越用清涼的藥就越難散出,越滋補就越潛伏得深。顧氏的藥方都是清涼滋補的藥物,因此導致厥陰經內伏的火熱無法向下疏泄,最終向上衝擊到大腦,發生痙病。
由此可知,中醫的痙病,與厥陰經內伏的火熱有關,不能用治療溫病的方法來治療,大致可以看出這個道理。
(三三)鎮沖玉女煎(顧允若)
[特別治療主症]
陽熱毒邪過於旺盛,陰血本身就虧虛,也就是醫書所說的肝陰薄弱的情況。例如高燒頭痛,頭頸背部僵硬,肢體拘攣,而且舌頭顏色深紅脫落(如果舌質枯萎像秋天的落葉,是陰虛已經到了極點,十有八九會死亡),脈搏細而快。治療方法要在鎮肝清絡的基礎上,同時兼顧滋養陰液。這個藥方主要就是用來治療這種情況。
[藥品]
生石膏,新鮮生地,石決明,紫石英,生白芍,肥知母,嫩白薇,杭麥冬,生鱉甲,生牡蠣,靈磁石,川牛膝
[詮釋]
顧允若說:這個藥方可以滋養陰血,引導火熱向下,以清除肝熱。這是針對邪氣盛而正氣虛的一種治療方法。
他又說:總之,腦膜炎是因為溫熱毒邪侵襲大腦引起的。溫熱毒邪是產生這種病菌的根源,所以能治療溫病就能治療腦膜炎。沒有必要抽脊髓來減輕局部壓力。雖然不至於因為抽脊髓而產生其他變化,但也不是妥善的方法。
按照這個說法,溫病到了後期變成痙病,是誤治的過錯,也就是我所說的續發性痙病。顧氏認為能治療溫病就能治療腦膜炎。這個說法大錯特錯。顧氏確實很擅長治療溫病,但病情到了後期仍然變成痙病,由此可知之前治療溫病的方法,終究不是治療痙病的方法。而且顧氏沒有領悟到中醫的痙病,是屬於督脈的疾病,這與西醫所說的腦脊髓膜炎並不符合,這是顧氏的缺點。
所以這個第六個藥方不叫鎮督,而叫鎮沖,就是說明中醫的痙病是在沖脈,而不是在督脈。如果陽熱毒邪過於旺盛,陰血本身又虧虛,就應當以透散熱邪為當務之急。熱邪透散後,再慢慢地滋養陰液。如果熱邪沒有透散就先滋補陰液,反而會更加灼傷陰液,更何況是潛伏在體內呢。這個藥方不可以用來治療正氣虛邪氣盛的情況。顧氏閱歷不夠深,所以說得不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