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裁吾

《痙病與腦膜炎全書》~ 第九篇 詮方 (31)

回本書目錄

第九篇 詮方 (31)

1. 乙、開泄厥陰之劑

(二六)金石保津湯(邵逸飛)

[特治主症]痙病既成,項脊強痛,身體反張,臥不著席,頭汗齊頸,神昏譫語,時時欲起,舌苔黃尖絳,津少質燥,脈弦數。此乃溫邪化熱,陽明燥氣極烈,急宜存陰保津。

[藥品]鮮生地,生石膏,生石決明(各二兩),牡丹皮,淡豆豉(各三兩),肥知母,川雅連(各二兩),鮮竹茹,鮮石斛,鮮茅根(各五錢),羚羊角(一錢),牛黃清心丸(一粒,或安宮牛黃丸等亦可)

[用法]牛黃清心丸或安宮牛黃丸,磨,沖;余藥水煎服。

(二七)抽薪保陰湯(邵逸飛)

[特治主症]溫熱化燥,津液受傷,角弓反張,神昏語糊,少腹堅硬,陽明府氣燥烈,不得傳送大便,結實燥熱亦烈。宗亢則害、承乃制意,立急下存陰法。

[藥品]生石膏(三兩),鮮生地(二兩),火麻仁,元參心,人中黃,生紋軍(各三錢),鮮石斛,鮮蘆根(各一兩),栝蔞仁(五錢),元明粉(二錢),犀角(五分)

[用法]犀角磨,沖;元明粉泡,沖;余藥水煎服。

(二八)梔豉桔梗湯(顧允若)

[特治主症]痙病初起,惡寒發熱,頭項強痛,然口不甚渴,便溲如常,或溲色略帶微黃,此時進以苦辛輕劑,最為中病,此湯主之。

[藥品]生山梔,香豆豉,苦桔梗,蘇薄荷,嫩桑葉,制殭蠶,兒刺(或用晚蠶砂),杭甘菊,青連翹,小川連,鮮竹茹

[用法]分列如下:咽痛者,加大青葉五錢,紫金錠兩三錠,磨,沖;鼻衄者,加生側柏四錢,鮮茅根五十枝;咳嗆痰多者,加真川貝三錢,白杏仁五錢;胸痞嘔惡者,加廣鬱金一錢五分,天竺黃三錢;如舌苔黃膩者,紫金錠仍可沖服,或香連丸一二錢,白湯送下;如肝膽實火沖激,舌絳色紅者,改用當歸龍薈丸一錢五分,唯有表症者,不可驟用;表裡俱熱者,加青蒿、綠豆,甚則再加生石膏、白知母。

[詮義]顧允若曰:苦辛輕劑,徐之才謂輕可去實,較為藥之氣輕而上浮者,蓋在表之邪,當輕而揚之也。本症溫毒雖與傷寒異,而病毒從口鼻而入,其從表入里,則與傷寒同。故初起如里症未熾,表症方張,當進苦辛輕劑,冀其邪之從外而內者,仍從內而達之於外。此治初起而有表症之要圖也。

按:顧氏之論痙病,即予之所謂續發性痙病也。而顧氏謂痙病由於溫毒,溫毒入自口鼻。夫鼻通肺,口通胃。溫毒犯肺,證見咳嗆喘逆;溫邪犯胃,證見嘔惡胸痞,然顧氏不以為痙病初起之主症,而以為附症,則溫毒入自口鼻之謂何。若發熱惡寒,頭項強痛,外感之入於太陽者有之,伏氣之出於太陽者亦有之。

如以咽痛鼻衄、舌色紅絳為初起之憑證,則其病自營而之衛,非自衛而之營。發熱惡寒,頭項強痛,即為伏氣外出之見證;咳嗽喘逆,嘔惡胸痞,亦為伏氣外出之見證。斯時也,毫無痙狀之可據,不得遽謂之痙病。

白話文:

乙、開泄厥陰之劑

(二六)金石保津湯(邵逸飛)

這個方子特別治療痙攣已經形成,出現脖子和背部僵硬疼痛、身體向後彎曲、無法躺平、頭部出汗到脖子、神智不清說胡話、時常想坐起來、舌苔黃色且尖端發紅、口中津液少且乾燥、脈象弦而快的病症。這是因為溫熱的邪氣轉化成熱,陽明的燥熱之氣非常強烈,所以要趕快滋陰保住津液。

藥物組成有:新鮮生地黃、生石膏、生石決明各二兩,牡丹皮、淡豆豉各三兩,肥知母、川黃連各二兩,新鮮竹茹、新鮮石斛、新鮮白茅根各五錢,羚羊角一錢,牛黃清心丸一粒(或是安宮牛黃丸也可以)。

服用方法:牛黃清心丸或安宮牛黃丸磨成粉,用藥汁沖服;其他藥材用水煎服。

(二七)抽薪保陰湯(邵逸飛)

這個方子特別治療溫熱之氣轉化成燥熱,導致津液受損,出現身體向後彎曲、神智不清說胡話、小腹部堅硬、陽明腑氣燥熱導致大便不通、大便乾燥且熱的病症。根據「亢盛則傷,抑制則利」的道理,採用快速攻下並滋陰的方法。

藥物組成有:生石膏三兩,新鮮生地黃二兩,火麻仁、元參心、人中黃、生大黃各三錢,新鮮石斛、新鮮蘆根各一兩,瓜蔞仁五錢,元明粉二錢,犀角五分。

服用方法:犀角磨成粉,用藥汁沖服;元明粉用藥汁泡開後服用;其他藥材用水煎服。

(二八)梔豉桔梗湯(顧允若)

這個方子特別治療痙攣剛開始發作,出現怕冷發熱、頭頸僵硬疼痛,但口渴不明顯,大小便正常,或小便顏色略微發黃。這個時候用苦味和辛味、藥性輕的藥物來治療最為合適。

藥物組成有:生山梔、香豆豉、苦桔梗、蘇薄荷、嫩桑葉、制殭蠶、兒茶(或用晚蠶砂)、杭菊花、青連翹、小川連、新鮮竹茹。

服用方法:

  • 如果咽喉疼痛,加入大青葉五錢,紫金錠兩三錠,磨成粉用藥汁沖服。
  • 如果流鼻血,加入生側柏四錢,新鮮白茅根五十枝。
  • 如果咳嗽多痰,加入真川貝三錢,白杏仁五錢。
  • 如果胸悶噁心,加入廣鬱金一錢五分,天竺黃三錢。
  • 如果舌苔黃膩,紫金錠仍然可以用藥汁沖服,或是服用香連丸一兩錢,用開水送服。
  • 如果是肝膽實火上衝,導致舌頭顏色深紅,改用當歸龍薈丸一錢五分。
  • 只有表現出外感症狀的人,不能立刻使用這個藥。
  • 如果表裡都有熱,加入青蒿、綠豆,嚴重的可以再加入生石膏、知母。

詮釋:

顧允若說:苦味和辛味、藥性輕的藥物,就像徐之才說的「輕可去實」,是那些藥性輕且向上走的藥物。因為表面的邪氣,應當用輕的藥物把它向上發散。這個病症雖然與傷寒不同,但病毒從口鼻進入,從表入裡的過程與傷寒相同。因此,在剛開始發病,體內病症還不嚴重,表面症狀明顯時,應當用苦辛輕劑,希望將由外向內傳的邪氣,通過發散的方式由內而外地排出。這是治療痙攣初期且有外感症狀的要點。

按:顧允若的痙攣病理論,與我說的續發性痙攣病相同。顧允若認為痙攣是由於溫熱的毒邪導致,毒邪從口鼻進入。鼻子與肺相通,嘴巴與胃相通。溫毒侵犯肺部,會出現咳嗽氣喘;溫邪侵犯胃部,會出現噁心胸悶。但顧允若認為這些並不是痙攣病初期主要症狀,而是附帶症狀,那麼溫毒從口鼻進入的說法是什麼意思呢?如果發熱怕冷、頭頸僵硬疼痛,可能是外感進入太陽經,也可能是體內伏邪從太陽經外出。

如果以咽喉疼痛、流鼻血、舌頭顏色深紅作為初期的證據,那麼疾病是從營分傳到衛分,而不是從衛分傳到營分。發熱怕冷、頭頸僵硬疼痛,是體內伏邪外出的表現;咳嗽氣喘、噁心胸悶,也是體內伏邪外出的表現。這個時候,沒有痙攣的症狀可以作為依據,不能立刻說這是痙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