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裁吾

《痙病與腦膜炎全書》~ 第三篇 原因 (1)

回本書目錄

第三篇 原因 (1)

1. 第三篇 原因

痙者,春季之時令病也。其原因由於冬之溫、春之寒,不有冬之溫,則無火熱之內伏,不有春之寒,則無寒冷之外閉,曷能卒然口噤頭搖,而項強、背反乎?西醫謂腦脊髓膜炎為春季流行之病。其原因由於雙球菌,春令愈寒,則雙球菌之繁殖愈劇。不思自然科學之律令,天氣寒冷成冰,凍死動、植物,凍死微生物,而雙球菌何能獨立存在哉,此不足為腦脊髓膜炎之原因,可為鐵案。

國醫往哲張仲景,論傷寒,而殿之以痙、濕、暍者,蓋備論四季時令諸病,故以痙為春季之病,而與濕、暍及傷寒發之於夏、秋、冬,同為一例。《金匱》引申《傷寒》,而以痙、濕、暍三種合篇,亦此意也。後世注家,有謂濕、暍為痙之原因,然則痙無獨立主權,何能與之並立哉。

白話文:

痙攣是一種春季常見的疾病。其病因源於冬季溫暖和春季寒冷的交替變化。若無冬季溫暖,則體內不會積存火熱;若無春季寒冷,則體表不會閉塞寒冷。如何才能突然出現口噤頭搖、項強背反的症狀呢?西醫認為腦脊髓膜炎是春季流行的疾病,其原因是雙球菌。春季越寒冷,雙球菌的繁殖就越劇烈。然而,根據自然科學法則,天氣寒冷結冰,會凍死動植物,也會凍死微生物,雙球菌又怎能在這種環境下獨立存在呢?因此,這不足以成為腦脊髓膜炎的病因,可作為鐵證。

中國醫學先賢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論述傷寒,並以痙攣、濕邪和暑熱作為結尾,這是為了全面論述四季時令的各種疾病。所以將痙攣視為春季之病,與濕邪、暑熱以及傷寒在夏季、秋季和冬季發病,都是同樣的道理。《金匱要略》繼承《傷寒論》,並將痙攣、濕邪和暑熱三種病症合為一篇,也是基於此意。後世註釋者認為濕邪和暑熱是痙攣的病因,然而痙攣若無獨立的主權,如何能與濕邪和暑熱並列呢?

蓋不知濕、暍之發痙,則為痙之變症,或為痙之類症,而痙之主病,則專司春季時令,試觀今日西醫之腦脊髓膜炎,可以恍然大悟矣。

歲序遞更,寒暑往來,氣之有盈有虧,時之或先或後,春溫、夏暑、秋燥、冬寒,四季時令,未必循序漸進,而不無先後差異之變者。《金匱》從冬至夜半後起甲子而推算之,謂有時未至而氣先至者,有時已至而氣不至者,有時已至而氣不去者,有時至而氣太過者。如冬令過暖而行春令,是時已至而氣不至也;如春令過寒而行冬令,是時已至而氣不去也。

否泰剝復,天地常理。餘業醫三十餘年,診痙病十有一屆,類皆隆冬不雪,氣候過暖,春令嚴寒,氣候不溫。當痙病爆發之際,春未至而雷震則痙作,冬將殘而驟雪則痙亦作;春寒彌厲,痙病彌劇;迨春分氣候漸暖,痙少殺;至夏氣候大熱,痙遂止。於此可概想其痙病之原因焉。

白話文:

第一段

其實,人們並不知道濕邪和熱邪引起的痙攣,是屬於痙攣的變異症狀,還是類似的症狀。而痙攣的本質疾病,則專屬於春季的時令。不妨看看現在西醫的腦脊髓膜炎,就能恍然大悟了。

第二段

年復一年,寒暑交替,氣候有盛有衰,時間也可能早到或晚到。春溫、夏暑、秋燥、冬寒,四季時令,並不一定循序漸進,有時會出現先後差異的變化。《金匱要略》從冬至夜半後起甲子推算,認為有些時候氣候變化提前到來,有些時候氣候變化延遲到來,有些時候氣候變化已經到來但遲遲不消退,有些時候氣候變化到來卻過於猛烈。比如冬天過於溫暖而提前進入春季,這就是時令已至而氣候未至;比如春季過於寒冷而延續冬季,這就是時令已至而氣候未退。

第三段

否極泰來,剝復循環,這是天地間的常理。我行醫三十多年,診治痙攣病十多次,大多都發生在隆冬無雪,氣候過暖,春季嚴寒,氣候不溫的時候。當痙攣病爆發之際,春季還沒到卻雷聲隆隆,就會引起痙攣;冬天將要結束卻突然下雪,也會引起痙攣;春季寒氣彌漫,痙攣病就會更加嚴重;等到春分之後氣候漸漸溫暖,痙攣病就減少;到了夏季氣候炎熱,痙攣病就完全消失了。從這些現象中,我們可以大致了解痙攣病的原因。

雖然,痙病之由於冬溫春寒,人猶易知,而溫乃六氣之火化,自古至今,少有人道,較難知之(予於民二三年,供職湖南國醫專校,教授病理學,新編風寒暑濕燥火為六氣致病之原理。岳陽吳漢仙編入《中西病理合參》中,對於燥火,獨有發明。茲節錄火字如下,以供學者之參考焉)。

火者熱化之作用,消化物質,紅而有焰,黑而有垢,絕端與暑不同,證以今日之科學瞭然矣。天文家,稱空氣氧、氮、氫幾種元素混合,成為氣體物質。空氣充滿宇宙,無處不到,氧氣能助燃燒,亦無處不到,與《內經》(風寒在下,燥氣在上,濕氣在中,火遊行於其間)火主遊行之說相合。又地球未成立以前,只此幾十種元素之氣體,旋轉渦中,由氣體凝成體質。

白話文:

雖然,痙攣疾病的發生多半是因為冬日溫暖,春天寒冷造成的,這點人們還算容易了解。但「溫」其實是六氣中的火化之氣,從古至今,很少有人談論這點,比較難理解。(我在民國二十三年時,於湖南國醫專校擔任教授,講授病理學,並重新編撰了風寒暑濕燥火為六氣致病的原理。岳陽的吳漢仙先生將其收錄於《中西病理合參》中,對於燥火,獨有創新。茲將火字部分摘錄如下,以供學者參考。)

火,指的是熱化的作用,能夠消化物質,紅色的火焰,黑色的灰燼,其本质與暑氣不同,用今日的科學知識來看,一目了然。天文學家指出,空氣是由氧、氮、氫等幾種元素混合而成的氣體物質。空氣充斥宇宙,無所不在,氧氣能助燃,同樣無所不在,這與《內經》中所說「風寒在下,燥氣在上,濕氣在中,火遊行於其間」的火主遊行之說相吻合。再者,地球形成之前,只有這幾十種元素所構成的氣體,在旋轉的渦流中,由氣體凝結成物質。

如太陽一團火溶液者然,再由火溶液凝成固體而為地殼,與《內經》(燥勝則地干,暑勝則地熱,風勝貝地動,濕勝則地泥,火勝則地固)火勝地固之說相合。又太陽之體質,屬火溶液,為一極大火球,能發烈強光輝,地球繞日而行,布滿空間溫度,陰晦風雨,溫度低降,與《內經》(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濕以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火以溫之之說相合。

然太陽之熱,在天空中,為火之極大且烈者,而在六氣中,何以為暑?蓋夏月太陽可畏,冬月太陽可愛,則以距離之遠近分愛惡耳。故夏月太陽近而發生火病,西病華譯為日射病者,正以其暑病為太陽光線所射耳。若秋、冬、春,太陽遠而發生火病,何能歸咎於太陽哉。此空氣中,所以既有暑,又有火也。

白話文:

就像太陽是團熾熱的液體一樣,地殼也是由火溶液凝固而成,這與《內經》中「燥勝則地干,暑勝則地熱,風勝貝地動,濕勝則地泥,火勝則地固」的「火勝地固」之說相符。太陽本身屬火溶液,是個巨大的火球,能發出強烈光輝,地球繞著太陽運行,空間布滿了太陽帶來的溫度。當陰晦風雨來臨時,溫度下降,這也與《內經》中「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濕以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的「火以溫之」之說相符。

然而,太陽的熱量在天空中是火之極大且烈者,但在六氣中,為何又稱為暑?這是因為夏季太陽令人畏懼,冬季太陽令人喜愛,可見是距離的遠近決定了人們對太陽的愛惡。夏季太陽近,因此容易發生火病,西方醫學稱之為日射病,正是因為暑病是太陽光線照射所致。若是在秋、冬、春三季,太陽距離較遠,卻也發生了火病,又怎能歸咎於太陽呢?這說明空氣中既有暑,又有火。

況太陽行北陸則寒,行南陸則熱,太陽有一定之行度,寒暑自有一定之差率,秋、冬、春何能有太陽之為病哉。然亦未嘗與太陽無涉也,則是天空之火,地球之火,得緣太陽光線以發其熱力。秋應涼而反溫,冬應寒而反溫,春應溫而過溫,雖太陽光線距離已遠,不得正射赤道,然不緣太陽光線以發其熱力,則為陰晦風雨之日,火病何由而致哉。故火之為病,則是天空之火,地球之火,得緣太陽光線以發其熱力耳。

故人只知風寒之所由來,而不知溫熱之所由來;只知溫熱為火之病,而不知火為溫熱之所以然。此痙病之火伏於內,而寒閉於外,所以為終古長夜也歟。

白話文:

要知道,太陽運行到北半球就寒冷,運行到南半球就炎熱。太陽的運行軌跡固定,所以寒暑的變化也有一定規律。因此,秋季、冬季、春季怎麼會是太陽生病造成的呢?

然而,它們也不能說與太陽毫無關係。因為,天空的火和地球的火,都是依靠太陽光線來發揮熱力的。秋季應該涼爽,卻反常地溫暖;冬季應該寒冷,卻反常地溫暖;春季應該溫和,卻反常地過於溫暖。雖然太陽光線已經距離地球很遠,不再直射赤道,但是如果不依靠太陽光線來發揮熱力,就會是陰暗寒冷、風雨交加的日子,哪裡還會出現火熱的病症呢?所以,火熱的病症,歸根結底還是天空的火和地球的火,依靠太陽光線發揮熱力造成的。

人們只知道風寒的來源,卻不知道溫熱的來源;只知道溫熱是火熱的病症,卻不知道火熱是溫熱的原因。這痙病的火熱隱藏在內,而寒氣封閉在外,所以才導致長夜漫漫,病苦纏綿。

蓋人在氣交中,呼吸吐納,陰陽開闔,關鍵全繫於四時之氣候。冬至陽交初生,春半升,夏大升,升極而降;夏至陰生,陽遂降矣。降於秋者半,降於冬者亦半。今以冬之溫而反升,春之寒而反降,是升降失其職矣。故冬溫而行春令,春未至而雷震,則痙作;春寒而行冬令,冬將殘而驟雪,則痙亦作。

人身厥陰主闔,應乎冬令,冬溫內並,則厥陰欲闔而不能;太陽主開,應乎春令,春寒外閉,則太陽欲開而不能,其不奔注督脈,發為痙病也得乎?諸喻之以物理學,取炭爐、火盆燃燒於秘密房室中,則溫度上升?然不得房室之秘密,則溫度照常放散,何能上升。故炭爐、火盆之燃燒,猶厥陰之熱內並也;而房室之秘密,猶太陽之寒外閉也。

白話文:

人體的呼吸吐納和陰陽開合,受到四季氣候的影響。冬至時陽氣開始生長,春分時上升,夏天時升到最高點,之後開始下降;夏至時陰氣開始生長,陽氣便下降。秋季下降一半,冬季下降一半。如果冬天過於溫暖而陽氣反升,春天過於寒冷而陽氣反降,就會造成升降失調。因此,冬天溫暖而行春令,春天還沒到就打雷,就會導致痙攣;春天寒冷而行冬令,冬天快結束了卻下大雪,也會導致痙攣。

人體的厥陰經負責閉合,對應冬季,冬天溫暖而陽氣內聚,厥陰經想要閉合卻無法閉合;太陽經負責開展,對應春季,春天寒冷而陽氣外閉,太陽經想要開展卻無法開展,因此陽氣無法奔注督脈,就會導致痙攣。就像用炭爐和火盆在密閉的房間裡燃燒,溫度就會上升;但是房間不密閉,溫度就會散失,無法上升。所以炭爐和火盆的燃燒,就如同厥陰經的熱氣內聚;而房間的密閉,就如同太陽經的寒氣外閉。

又喻之以化學,取冰冷、強酸諸藥,混合於冷水玻璃盆中,則熱氣外發,然不得玻璃之收貯,則熱氣不被逼壓,何能外發。故強酸諸藥之混合,猶厥陰之熱內並也;而玻璃之收貯,猶太陽之寒外壓也。況以冬月之溫,比之炭爐、火盆過之,冬溫為大自然界物理之刺激,而混合人身之化學成分,比之強酸諸藥又過之。以故人身在內之熱主澎漲,而在外之寒主收縮,所以發為痙病也。

雷震痙作者,厥陰內伏之熱,被其衝動而上升也;雨雪痙作者,太陽外閉之寒,被其壓迫外閉也。迨過春至夏,氣候上之寒冷退,而太陽無外閉之寒,氣候上之溫暖進,而厥陰無內伏之熱。斯時也,欲求其痙,不可得也。

白話文:

比喻來說,把冰冷的強酸藥物放在冷水玻璃盆裡,就會產生熱氣往外散發。但是如果沒有玻璃容器收納,熱氣就無法被壓縮,也無法往外散發。所以強酸藥物混合就像厥陰的內熱,而玻璃容器的收納就像太陽的寒氣壓制。更何況,冬天的溫暖比起炭爐和火盆來說更溫和,冬天的溫暖是大自然的物理刺激,而人體內部的化學成分比強酸藥物更強烈。因此,人體內部的熱氣會膨脹,而外部的寒氣會收縮,所以才會引發痙攣病。

雷震引起的痙攣,是因為厥陰的內熱被雷聲衝擊而上升;雨雪引起的痙攣,是因為太陽的寒氣被壓迫而外閉。等到春夏季節,氣候的寒冷退去,太陽不再有外閉的寒氣,氣候的溫暖進來,厥陰也沒有內伏的熱氣。這個時候,就再也找不到引起痙攣的因素了。

然西醫既知人為自然界之動物,而不以自然界之氣候為疾病之主人翁,反欲假自然界之微生物為疾病之主人翁。既以自然界之微生物為疾病之主人翁,而又欲假動物為之媒介,如瘧疾之由於蚊,霍亂之由於蠅,鼠疫之由於鼠,而腦膜炎何獨無物以介紹雙球菌哉。此西醫之生理不能貫通病理,有令人萬難通曉者。

至腦膜炎之雙球菌抵抗熱之能力輕,抵抗寒之能力強,則是雙球菌之能力,隨氣候之寒熱,分抵抗之強弱,姑勿論與自然之科學寒冷凍死植物、微生諸物不相符合,而雙球菌之能力,尚欲隨氣候之寒熱,以為抵抗之強弱,可以人而不隨氣候以為轉移乎。是則西醫遊於吾國之六氣之病理學中而不自覺也,彼西醫者,易不姑舍汝所學而從我哉。

白話文:

然而西醫雖然知道人屬於自然界中的動物,卻不認為自然界的气候是疾病的根本原因,反而想用自然界的微生物作為疾病的罪魁禍首。既然認為自然界的微生物是疾病的罪魁禍首,又想用動物作為媒介,例如瘧疾是由蚊子傳播,霍亂是由蒼蠅傳播,鼠疫是由老鼠傳播,那麼腦膜炎為什麼就沒有媒介來傳播雙球菌呢?這顯示西醫的生理學無法解釋病理學,令人難以理解。

至於腦膜炎的雙球菌抵抗高温的能力很弱,抵抗低温的能力很強,這就說明雙球菌的能力會隨著氣候的冷熱變化而改變抵抗能力。且不說這與自然科學中寒冷可以凍死植物和微生物的原理不符,雙球菌的能力竟然會隨氣候冷熱變化而改變抵抗能力,難道它可以無視氣候的影響而只依賴人體嗎?由此可見,西醫在我們的六氣病理學中迷失了方向卻不自知。西醫啊,何不放棄你們所學,而來學習我們的學說呢?

解釋

這段文字反映了中國傳統醫學對西醫的批評,認為西醫只關注微生物而忽略了人體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對疾病的病理學理解不夠深入。其中提到的“六氣”,指的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自然界氣候因素,中國傳統醫學認為六氣的變化會影響人體的健康,導致疾病的發生。

這段文字使用了反問、反諷等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西醫的質疑和不屑,同時也宣揚了中國傳統醫學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