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病與腦膜炎全書》~ 第九篇 詮方 (25)
第九篇 詮方 (25)
1. 乙、開泄厥陰之劑
[用法]取五合為劑,服之得下即止。
[詮義]此痙病開泄厥陰之主劑也。考《千金》論癇與痙皆由於藏氣之不平,則癇之與痙,同一病原,但以病發身軟時醒者為癇,身強直、反張如弓、不時醒者為痙,則其症狀乃有分別耳。然謂諸反張,大人脊下容側手,小兒容三指者,不可復治。是統論癇與痙之危險,似無分別。
又其灸癇之法,謂若身強反張,灸大椎至窮骨,是為督脈地位。而痙病之項強背反,亦不能外此督脈地位,似又無分別。予故謂《千金》痙病,混合於癇病之內,而治癇之方,即是治痙之方也。
《千金》此方,以龍膽草命名,取龍膽草直入厥陰之臟,而以大黃排泄於胃腸,此予所以謂為開泄之主劑也。鉤藤氣輕清而性甘寒,擅於鎮驚。張山雷所謂最合稚陰未充、稚陽易旺之體質,誠為不錯。然推測《千金》用藥之奧旨,則鎮痙之力,不在鉤藤而在蜣螂。蜣螂性喜撲火,而腦膜炎之灼熱、潮紅則為火之劇烈者,蜣螂之氣相感召,最易混合,必在《千金》制方用意之中。
故凡腦神經之智慧不清者,如大人之癲疾狂妄,小兒之驚癇瘛瘲,皆系干犯神經之病,此藥無不治之。然蜣螂性質,雖喜撲火,受驚則伏頭縮腳而墜,則其性上升而又下降矣;況取糞為丸,衣之以土,倒曳於坎中,其能使腦腔中之漿膿血膿,循腺道而排泄於胃腸又可知矣。此方所以既用大黃,而又用蜣螂也。
予於腦膜炎外,嘗用蜣螂以治腹滿脹痛,及頭暈脹痛者,往往獲效。今市醫不究蜣螂之作用,又不推測《千金》用藥之奧旨,用此方而棄此藥,惜哉!
又予以此方為開泄厥陰之主劑,而最急性、亞急性、續發性之痙病,無不主之,但不無加減之法。若照《千金》之重用大黃,則柴胡、桔梗,不嫌其升提;若不用大黃,則升提終嫌未妥,宜審慎之。
如表未宣發,則加蔥白、淡豉、荊芥、防風、殭蠶、蟬蛻;裡熱熾盛,則加黃連、黃柏、梔子、木通;合之天麻、蒺藜、桑葉、菊花,則熄風通絡;合之板藍根、馬勃、金銀花、金汁,則解毒逐穢;如頸項強,進而為身體強,則加白花蛇、蜈蚣、全蠍;如巔頂高腫,背脊凸突,則加蝸牛、地龍、牛膝、乳香。活法在人,曷罄所述。
予診痙病十有一屆,用此方以活者甚多,即類痙亦愈不少。近見惲氏鐵樵,因痙病頭痛之病形,而推測神昏之病能,悟用此方,先得我心,佩服佩服。余義詳惲氏七味龍膽湯下。
(一四)七味龍膽湯(惲鐵樵)
[特治主症]凡腦膜炎初起,覺腦悶,頭脹痛,眼眶或後腦發酸,唇吻顫動,手腳冷而微抽搐者,此藥立愈。
[藥品]龍膽草(五分),滁菊(三錢),川連(四分),鮮生地,歸身(各四錢),犀角(三分),回生丸(半粒)
白話文:
乙、開泄厥陰之劑
[用法] 取五合的藥量做為一劑,服用後如果產生腹瀉就停止用藥。
[詮釋] 這個方劑是治療痙攣病,疏通厥陰經的主要方劑。研究《千金方》,它認為癲癇和痙攣都是由於體內臟腑之氣失調引起的,所以癲癇和痙攣的病因相同。只是癲癇發作時身體軟弱,清醒時的狀態正常;而痙攣發作時身體僵硬,背部反弓,且時醒時昏。雖然兩者症狀有所不同,但是《千金方》提到,如果痙攣出現反弓,大人背部可以容納側放的手掌,小孩背部可以容納三根手指,就屬於無法醫治的危急情況,這似乎將癲癇和痙攣的危險性混為一談,沒有區分。
《千金方》中關於用灸法治療癲癇的方法提到,如果身體僵硬反弓,就灸大椎穴到窮骨(尾椎骨)這一段,這屬於督脈的位置。而痙攣病的頸項僵硬、背部反弓,也離不開督脈的位置,這似乎也沒有區分。因此我認為《千金方》將痙攣病混在癲癇病中一起看待,治療癲癇的方子,就可以用來治療痙攣。
《千金方》這個方子,以龍膽草命名,是取其能直接進入厥陰經的特性,並用大黃來排泄腸胃中的廢物,這就是我說它是主要疏通的方劑的原因。鉤藤的氣味輕清,性質甘寒,擅長鎮靜驚厥,張山雷認為它最適合體質虛弱、陽氣容易旺盛的幼兒,這說法確實沒錯。然而,如果深入推測《千金方》用藥的精髓,就會發現鎮痙的作用不在於鉤藤,而是在於蜣螂。蜣螂喜歡撲向火焰,而腦膜炎發作時的灼熱、潮紅,正是火熱的極端表現,蜣螂的氣味容易與之相互感應,這肯定是《千金方》制定藥方時的用意。
所以,凡是腦神經功能不清的,如大人的癲狂、小兒的驚風抽搐,都是屬於侵犯神經的疾病,這個方劑都能治療。但蜣螂的特性,雖然喜歡撲火,但受到驚嚇就會縮頭縮腳而墜落,它的藥性既能上升,也能下降。況且,它取糞便做成藥丸,再用泥土包裹,倒掛在坑中,它的作用也能讓腦腔中的膿液、血水,循著管道排泄到腸胃,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這就是這個方子既要用到大黃,又要用到蜣螂的原因。
除了腦膜炎,我也曾用蜣螂治療腹部脹滿疼痛、頭暈脹痛,效果往往不錯。現在的醫生不研究蜣螂的作用,也不去推測《千金方》用藥的奧妙,使用這個方子卻捨棄蜣螂,實在可惜!
我把這個方子當作疏通厥陰經的主要方劑,對於最急性、亞急性、以及繼發性的痙攣病,都能使用,但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物。如果照搬《千金方》大量使用大黃,那麼使用柴胡、桔梗等升提藥就沒有問題;如果不用大黃,升提藥就顯得不夠妥當,需要謹慎考慮。
如果表邪沒有發散,就加入蔥白、淡豆豉、荊芥、防風、殭蠶、蟬蛻;如果體內熱邪熾盛,就加入黃連、黃柏、梔子、木通;配上天麻、蒺藜、桑葉、菊花,就能熄風通絡;配上板藍根、馬勃、金銀花、金汁,就能解毒驅除穢濁;如果頸項僵硬,進而全身僵硬,就加入白花蛇、蜈蚣、全蠍;如果頭頂高腫,背部隆起,就加入蝸牛、地龍、牛膝、乳香。如何靈活運用,要看個人經驗,無法一一詳述。
我診斷痙攣病有十一次的經驗,用這個方子治癒了很多病人,即使是類似痙攣的病症,也治好了不少。最近看到惲鐵樵先生,因為觀察到痙攣病頭痛的病症,進而推測出神志不清的病因,領悟到使用這個方子的道理,可見他的見解與我不謀而合,實在佩服。我對此方的更詳細解釋,可參看惲鐵樵先生的「七味龍膽湯」一文。
(一四) 七味龍膽湯(惲鐵樵)
[主要治療病症] 凡是腦膜炎初期,感到腦部悶脹、頭痛、眼眶或後腦發酸、嘴唇顫動、手腳冰冷且輕微抽搐的,用這個方子可以立即治癒。
[藥品] 龍膽草(五分)、滁菊花(三錢)、川黃連(四分)、鮮生地、當歸身(各四錢)、犀角(三分)、回生丸(半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