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裁吾

《痙病與腦膜炎全書》~ 第九篇 詮方 (24)

回本書目錄

第九篇 詮方 (24)

1. 乙、開泄厥陰之劑

[用法]每服一丸,慢驚,參朮湯送下;急驚,薄荷姜蜜湯送下。

(九)鎮驚丸(《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小兒一切驚癇。

[藥品]茯神(去木),鐵粉,遠志(去心,薑製炒),紫石英,人參,琥珀,滑石,蛇黃(煅,醋淬),南星(泡,各二錢五分),龍齒,熊膽(各五錢),輕粉(三分)

[製法]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

[用法]每服三五丸,不拘時,金銀蒸湯,磨化服。

(一○)天漿子散(《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天釣驚風。

[藥品]天漿子(炙),蠍梢,犀角屑,丹砂(另研),雄黃(另研),附子(去皮、臍),天南星(泡,去皮),白附子,半夏,水銀(另研),乳香(另研),白殭蠶,膩粉(另研),牛黃(另研,各一錢),麝香(一字,另研),銀箔(五片,另研)

[製法]研為細末,和勻。

[用法]每服一字,薄荷湯調下,量兒大小加減。

(一一)奪命丹(謝氏方)

[原治主症]小兒急驚,不省人事,眼定不動,牙關不開,唇白並黑者。

[藥品]天南星,硃砂,半夏(各四兩),真珠(新白者,二錢),巴豆(去油淨,一錢),金箔,銀箔(各十片),輕粉,麝香(各五分)

[製法]先以南星、半夏研末,用生薑汁和作餅子曬乾,余藥各研細末,和勻,飛羅面打糊丸黍米大。

[用法]每一歲小兒服一丸,燈芯湯送下。

[詮義]此方用巴豆、輕粉之開泄,下方天麻丸再加牙硝,則開泄之力更大矣。現在東醫,能知用巴豆、輕粉以治腦膜炎,未嘗不由於此,而吾國醫界反不敢用,何也?蓋緣不知最急性痙病之暴起者,非用此開泄大劑不能回生於頃刻。麝香之宣竅透毒,巴豆之排膿下積,性極迅速,毫無存留,用治最急性痙病,不霎時,雲散天空,藥到病除,古人立方之奧妙處,非閱歷深者,曷能知之。若夫亞急性與續發性痙病,則未可概論也。

(一二)天麻丸(《仁齋直指方》)

[原治主症]鎮驚下痰;小兒食癇有痰,及吊腸、鎖肚、嘬口等症。

[藥品]天麻,白附子(泡),馬牙硝,川靈脂,全蠍(焙,各一錢),天南星(泡,二錢),輕粉(五分),巴豆霜(一字,去油)

[製法]研為細末,煮稀麵糊丸,如麻子大。

[用法]每服一丸至十丸,不拘時,薄荷或生薑煎湯下。

(一三)千金龍膽湯(《千金要方》)

[原治主症]嬰兒出腹,血脈盛實,寒熱溫壯,四肢驚掣,發熱大吐哯者。若已能進哺,食實不消,壯熱及變蒸不解,中客人鬼氣,並諸驚癇,方悉主之。

[藥品]龍膽草,鉤藤皮,柴胡,黃芩,桔梗,芍藥,茯苓,甘草(各六銖),蜣螂(二枚),大黃(一兩)

[製法]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

白話文:

乙、開泄厥陰之劑

[用法] 一般來說,每次服用一丸,若是慢性的驚風,用人參白朮湯送服;若是急性的驚風,用薄荷生薑蜂蜜水送服。

(九) 鎮驚丸(出自《證治準繩》)

[主要治療] 治療小兒各種驚風、癲癇。

[藥材] 茯神(去除木心),鐵粉,遠志(去除心,用生薑汁拌炒過),紫石英,人參,琥珀,滑石,蛇黃(煅燒後用醋淬過),天南星(泡製過,每種藥材用二錢五分),龍齒,熊膽(每種藥材用五錢),輕粉(三分)。

[製作方法]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外層裹上朱砂。

[用法] 每次服用三到五丸,不拘時間,用金銀花煎煮的湯水,磨開後服用。

(一〇) 天漿子散(出自《證治準繩》)

[主要治療] 治療天釣驚風(小兒驚風的一種)。

[藥材] 天漿子(炙烤過),蠍子尾部,犀角屑,丹砂(另外研磨),雄黃(另外研磨),附子(去除皮和臍部),天南星(泡製過,去除皮),白附子,半夏,水銀(另外研磨),乳香(另外研磨),白殭蠶,膩粉(另外研磨),牛黃(另外研磨,每種藥材各用一錢),麝香(一字,另外研磨),銀箔(五片,另外研磨)。

[製作方法]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

[用法] 每次服用一字(約一小撮),用薄荷湯調服,根據兒童的大小適量增減。

(一一) 奪命丹(謝氏方)

[主要治療] 治療小兒急性驚風,昏迷不醒,眼睛固定不動,牙關緊閉,嘴唇蒼白或發黑。

[藥材] 天南星,硃砂,半夏(每種藥材用四兩),珍珠(新鮮白色,二錢),巴豆(去除油脂,一錢),金箔,銀箔(各十片),輕粉,麝香(各五分)。

[製作方法] 先將天南星和半夏研磨成末,用生薑汁調和成餅狀曬乾,其餘藥材各自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飛羅麵糊製成黍米大小的丸子。

[用法] 每一個一歲的兒童服用一丸,用燈芯草煮的湯送服。

[解釋] 這個藥方使用巴豆和輕粉來達到開泄的效果,下面的天麻丸再加入牙硝,開泄的力量就更大了。現在的西方醫學,能懂得使用巴豆和輕粉來治療腦膜炎,或許就是從這裡啟發的。而我們中國的醫學界反而不敢使用,為什麼呢?是因為不明白,最緊急的痙攣症爆發時,不用這種強力的開泄藥物,無法在短時間內救回生命。麝香有宣通竅穴,透散毒邪的功效,巴豆有排出膿液、瀉下積滯的作用,藥效非常迅速,不會有殘留。用來治療最緊急的痙攣症,可以立刻讓病情消散,藥到病除。古人藥方的奧妙之處,不是有豐富經驗的人,怎麼能理解呢?至於亞急性和繼發性的痙攣症,則不能一概而論。

(一二) 天麻丸(出自《仁齋直指方》)

[主要治療] 鎮驚化痰,治療小兒因飲食不當引起的癲癇,有痰,以及吊腸、鎖肚、嘬口等症狀。

[藥材] 天麻,白附子(泡製過),馬牙硝,川靈脂,全蠍(焙製過,每種藥材各用一錢),天南星(泡製過,二錢),輕粉(五分),巴豆霜(一字,去除油脂)。

[製作方法]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煮過的稀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像麻子。

[用法] 每次服用一到十丸,不拘時間,用薄荷湯或生薑煎湯送服。

(一三) 千金龍膽湯(出自《千金要方》)

[主要治療] 嬰兒剛出生時,血脈旺盛,身體發熱,四肢抽搐,發熱時有大量嘔吐,或是已經開始進食後,消化不良,持續高熱,或是變蒸(嬰兒發育過程中的一種生理現象)時發熱不退,或是受到邪氣侵擾,以及各種驚風、癲癇等病症,這個藥方都適用。

[藥材] 龍膽草,鉤藤皮,柴胡,黃芩,桔梗,芍藥,茯苓,甘草(每種藥材各用六銖),蜣螂(兩枚),大黃(一兩)。

[製作方法] 將以上十種藥材切碎,放入水中一斗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