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裁吾

《痙病與腦膜炎全書》~ 第九篇 詮方 (22)

回本書目錄

第九篇 詮方 (22)

1. 乙、開泄厥陰之劑

[製法]上將生犀、玳瑁為細末,入余藥研勻,將安息香膏重湯煮,凝成後,入諸藥中,和攪成劑,丸如桐子大。

[用法]用人參湯化下三丸至五丸。又治小兒諸癇,急驚心熱,卒中客忤,不得眠,煩躁,風涎搐搦,每二歲兒服二丸,人參湯下之。《本事方》中,多人參、南星、天竺黃。

[詮義]徐靈胎曰:安神安魄必備之方,真神丹也。

王晉三曰:此治心臟神昏,從表透里之方也。黃、犀、玳瑁,以有靈之物,內通心竅;朱、雄、二箔,以重鎮之品安鎮心神;佐以腦、麝、安息,搜剔幽隱諸竅。東垣云:冰、雄、牛、麝,入骨髓,透肌膚。《抱撲子》言:金箔、雄黃,合餌為地仙。若與丹砂同用為聖金,餌之可以飛昇。

故熱入心包絡,舌絳神昏者,以此丹入寒涼湯藥中用之,能祛陰起陽,立展神明,有非他藥之可及。若病因頭痛,而即神昏不語者,此肝虛魂升於頂,當用牡蠣救逆湯以降之,又非至寶丹所宜輕試。

此國醫痙病神昏之特效靈方也。然心腦原相貫通,而神昏一症,關係在心而亦在腦,吾國往哲早已發明。《內經·靈蘭秘典》: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脈要精微論》:頭者,精明之府。故心有所思,而兩目之精瞳上注於腦,是見心腦貫通之明證。又古文思字,上囟下心,自心至腦,一絲相續不絕,故治心之藥,皆能治腦也。

王晉三謂此方之犀、黃、玳瑁,有靈之物,內通心竅,即可上通腦府;珠、雄、二箔,重鎮之品,奠定心神,即可奠定腦神:腦、麝、安息諸香,能搜剔心包絡幽隱諸竅,即可搜剔腦神經幽隱諸隙。故唐、宋以來,凡治督脈之癲狂驚癇,為西醫神經病者,類皆不離此種藥物,故治今日痙病之神昏,亦無非此種藥物耳。西醫只知神經在腦不求心,對於腦脊髓膜炎,概無治法,況治心乎。

(五)牛黃清心丸(《局方》)

[藥品]陝西牛黃(二分五釐),鏡面硃砂(一錢五分),黃芩,山梔(各三錢),黃連(五分),鬱金(二錢)

[製法]上為末,蒸餅糊丸如黍米大。

[用法]每服七八丸。

[詮義]王晉三曰:此方古有數方,其義各別。若溫邪內陷包絡神昏者,惟萬氏此方為妙。蓋溫熱入於心包絡,邪在裡矣,草木之性,僅能達表,不能透里,必藉牛黃幽香物性,乃能內透包絡,與神明相合,然尤在配合咸宜。萬氏用芩、連、山梔以清心火,鬱金以通心氣,辰砂以鎮心神,合之牛黃佐使之妙,調人犀角、羚羊角、金汁、甘草、人中黃、連翹、薄荷等湯劑中,頗建奇功。

王士雄曰:一方用牛黃、雄黃、黃連、黃芩、梔子、犀角、鬱金、硃砂各一兩,真珠五分,冰片、麝香二錢五分。研,煉蜜丸,每重一錢,金箔為衣,臘匱封護。功效較萬氏為勝。

白話文:

乙、開泄厥陰之劑

[製法] 將生的犀角、玳瑁磨成細粉,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研磨均勻。把安息香膏隔水加熱煮化,等它凝固後,加入之前磨好的藥粉中,充分攪拌均勻製成藥劑,搓成桐子大小的藥丸。

[用法] 用人參湯送服,每次服用三到五丸。也可以治療小孩的各種癲癇、急驚風發熱、突然昏迷、無法入睡、煩躁不安、風痰抽搐等症狀。兩歲的幼兒每次服用兩丸,用人參湯送服。《本事方》這個古方中,會加重人參、南星、天竺黃的用量。

[詮義] 徐靈胎說:這是安神定魄的必備良方,真是神奇的丹藥啊。

王晉三說:這個方子是治療心臟神志不清的,從體表透到體內的方子。黃連、犀角、玳瑁這些有靈性的東西,可以通達心竅;硃砂、雄黃、金箔等重鎮的藥物,可以安定心神;加上腦髓、麝香、安息香等,可以搜剔深藏在體內各個竅穴的邪氣。李東垣說:冰片、雄黃、牛黃、麝香,能深入骨髓,穿透肌膚。《抱朴子》說:金箔、雄黃一起服用可以成為地仙。如果跟丹砂一起用,就成了聖金,吃了可以飛昇成仙。

所以,如果熱邪侵入心包絡,導致舌頭變紅、神志不清的,可以用這個藥丸加入寒涼的湯藥中服用,能夠驅除陰邪、振奮陽氣,迅速恢復神智,效果是其他藥物比不上的。如果病因是頭痛,隨即出現神志昏迷、無法說話,這是肝虛導致魂魄上浮到頭頂,應該用牡蠣救逆湯來降下來,這種情況就不適合輕易嘗試至寶丹。

這是我國治療痙病神志昏迷的特效靈方。其實心和腦是相通的,而神志昏迷這個症狀,既跟心有關,也跟腦有關,我們古代的哲人早就發現了。《內經·靈蘭秘典》說:心是君主之官,神明從這裡產生。《脈要精微論》說:頭是精明之府。所以當心裡有所思慮的時候,兩眼的精華瞳孔會上注到大腦,這就是心腦相通的明顯證據。而且古代的“思”字,上面是囟門,下面是心,從心到腦,一絲相連,從未間斷,所以治療心的藥,都能夠治療大腦。

王晉三認為,這個方子中的犀角、黃連、玳瑁,這些有靈性的東西,能通達心竅,也能上通到腦府;硃砂、雄黃、金箔這些重鎮的藥物,能安定心神,也能安定腦神;腦髓、麝香、安息香這些芳香的藥物,能搜剔心包絡深藏的邪氣,也能搜剔腦神經中深藏的邪氣。所以,從唐宋以來,凡是治療督脈的癲狂驚癇,也就是西醫說的神經疾病,都離不開這些藥物,所以今天治療痙病引起的神志昏迷,也還是離不開這些藥物。西醫只知道神經在大腦,不知道要從心入手,對於腦脊髓膜炎,根本沒有治療方法,更不用說治療心了。

(五) 牛黃清心丸(《局方》)

[藥品] 陝西牛黃(二分五釐),鏡面硃砂(一錢五分),黃芩、山梔(各三錢),黃連(五分),鬱金(二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蒸熟的麵餅糊做成藥丸,大小像黍米一樣。

[用法] 每次服用七到八丸。

[詮義] 王晉三說:這個方子古代有很多個,它們的含義各有不同。如果溫熱的邪氣侵入心包絡導致神志昏迷,只有萬氏的這個方子最為精妙。因為溫熱邪氣侵入心包絡,邪氣已經在身體內部了,草木類的藥物只能到達體表,無法深入體內,必須借助牛黃這種具有幽香氣味的藥材,才能夠透入心包絡,與神明相合,但更重要的是藥材的配合要得當。萬氏用黃芩、黃連、山梔來清除心火,用鬱金來疏通心氣,用硃砂來鎮定心神,再加上牛黃的輔助作用,如果加入犀角、羚羊角、金汁、甘草、人中黃、連翹、薄荷等湯劑中,效果會更好。

王士雄說:有一個方子,用牛黃、雄黃、黃連、黃芩、梔子、犀角、鬱金、硃砂各一兩,珍珠五分,冰片、麝香二錢五分。把這些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煉成藥丸,每一丸重一錢,用金箔包裹,用蠟封好保護。這個方子的功效比萬氏的更好。